第133章 出门转右看看真相-《重生官场:退婚后我青云直上》

  王明看着窦汉文,窦汉文赶紧隐藏眼神都慌乱,他赶紧说道:“王县长,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的拆迁工作正在做,现场的情况有点乱,各位领导去,要是不小心摔倒碰到了,或者是衣服弄脏了,这这么冷的天!不太好啊!”

  马上就要春节了,这段时间江城县的天气也非常的寒冷。

  连续好几天都是零下,早上的地上还起了霜。

  别说是县上的领导,就算是村子里面的农民大部分都希望躲在家里面,不愿意出来。

  因为这个天气实在是太寒冷了,前些天李春生来调研也没有去现场。

  整个恒润项目的招商引资是李春生前面负责的,李春生只在乎项目尽快落地就行。

  所以在上周李春生就来过这里调研。

  相比于王明要去现场看一看,李春生就非常好说话,只是在同心镇的会议室和窦汉文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之后,让窦汉文交了项目的情况报告,便离开了同心镇。

  毕竟这么冷的天气,谁愿意去现场吹冷风呀?

  哪知道窦汉文的这个借口根本就没有让王明退却。

  王明还是非常严肃的说道:“项目落地拆迁先行,拆迁工作是否能够做得好,关系到项目的整个进展情况。”

  “我们还是去现场看一看吧。”

  王明三番五次的这样要求,窦汉文也没有办法再拒绝了。

  窦汉文立刻安排同心镇的公务车在前面带路,带着王明一行人前往拆迁的现场。

  在离开之前,王明给了陆江河一个眼神。

  陆江河问了窦汉文索要项目的拆迁位置地图。

  窦汉文没有办法,只有把项目的地图拿了出来。

  项目的地图上面明确的表示了哪些地方是宅基地,哪些地方要拆迁。

  拿到地图之后,陆江河立刻坐上了王明的车。

  随后车队跟随着同心镇的公务车往项目现场行驶走。

  在车上,王明对陆江河说道:“他们的拆迁情况进展的这么顺利,你相不相信?”

  这个问题还真的不好回答。

  陆江河也只有笑了一声,没有做出回应。

  王明看着陆江河又说道:“这一次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从国家开发银行贷到了款,其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用于项目的拆迁,这一笔资金是天文数字呀,我在江城县这么多年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大的拆迁项目。”

  “这一次的拆迁要是不对乡镇这一级进行监管,还不知道能闹出什么事情来。”

  王明担心很多问题。

  比如拆迁资金是否监管到位?

  比如乡镇的干部和村一级的干部在整个拆迁过程中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

  就比如农民们对这一次拆迁的反应等等。

  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压在王明的的身上,她也是非常的烦恼。

  李春生虽然在牵头做整个恒润项目,但是具体负责的很多拆迁以及项目上的工作,陈书记还是非常的不放心,因此这些工作都签到了王明的头上。

  同心镇的地形其实是非常的简单。

  沿着国道和县道分散的两边的就是同心镇大部分的村民宅基地散落点。

  冷链物流的项目就坐落在国道东北的位置。

  王明看着同心镇的公务车在前面行驶着。

  王明对司机说道,“我们不要跟着他们往前走,所以找几户拆迁的人家去看看,江河你在看地图,指一下路。”

  陆江河立刻对司机说道:“我刚刚研究了一下,我们一会儿这条路往右拐,那一边有一大块零盘,还有宅基地,叫做伏虎村,在汇报的时候,窦书记说虎虎村那边也在拆迁。”

  司机听了命令之后,直接一个急刹车,然后右转。

  这个把前面带路的窦汉文吓得够呛。

  拆迁工作其实在实际的推进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拆迁不公平。

  如果某一家和村上干部的关系比较好,或者是给了村干部好处,那么这一家可以采用增加人口或者是扩大面积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拆迁赔偿金。

  而另外一家因为没有给村干部好处,那可能就会按照规矩,认真的测量房屋的面积和耕地的面积进行赔偿。

  甚至还对拆迁的资金进行克扣,想方设法的少给农民一些赔偿金。

  两家一比较。

  不公平的那一方肯定是不愿意拆迁的。

  这就是拆迁之中最大的不公平。

  就是因为这些担忧,王明在专题会议上提出成立由纪检、审计以及同心新城项目组相关成员组成的督察组。

  对拆迁进行提前督查,但是这个方案只是提在那里,县委县政府还没有最终决定具体的操作方案法。

  在前方的同心镇公务车之中。

  周海军赶紧喊着坐在后排的窦汉文,“书记,王明县长的车好像是转右了!”

  周海军这样一喊,司机赶紧一个急刹车。

  窦汉文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

  刚刚王明要说去现场,窦汉文就赶紧给红星村的村支书打了电话。

  让村支书准备两户比较听话的拆迁人家让王明去看一看就拉倒。

  哪知道,王明根本就是不按照套路出牌。

  根本就不按照预定的地点过去。

  窦汉文吓得一身冷汗。

  转头一看,果不其然,王明的奥迪车已经不见了踪影。

  而这条国道往右转是伏虎村。

  伏虎村可是拆迁之中的老大难。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这个村的村支书玩洒脱了。

  他给自己的亲戚还有平时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开出了非常好的拆迁条件。

  比如放纵自己的亲信宅基地旁边搭了一个木质的棚房,或者是增加户籍人口。

  按理说在拆迁过程之中,棚房只能够算作附属面积,赔偿的费用很少。

  但是伏虎村的王书记把棚房也当做是宅基地的居住房来计算。

  还比如一些根本就没有种植的荒地,也被按照耕地来赔偿。

  这件事情如果偷偷的做了,那就算了。

  但是王书记的那一些侄儿男女和亲戚朋友还大着嘴巴把这件事情给宣扬出去。

  其目的就是为了炫耀自己了不起炫耀自己和王书记的关系比较好,所以拆迁的赔偿就要拿的多一些。

  哪儿知道,被那一些拆迁之中吃了亏的村民们听见,这一下不答应。

  整个拆迁根本就没有办法动。

  不少村民在村委会那里闹事。

  无论村委会怎么做解释工作,村民们都不听,坚持说整个拆迁肯定有猫腻。

  而伏虎村是项目落地的入口处。

  这里的拆迁要是动不了,项目根本就没有办法开展。

  针对这种情况,镇上也开过专题会,进行了研究。

  在征求了拆迁队的意见之后,镇上也拿出了最后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