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家人-《清末小旗兵》

  站在付宁家院子门口的是两个风尘仆仆的中年人。

  先说他最熟悉的那个,吴清!

  “你不是在西安的大学吗?怎么回来了?”

  吴清笑而不语,转头看着旁边的人。

  这位更让付宁把眼睛擦了一遍又一遍,拉着人上上下下确定了几回。

  关文慧?!

  自从31年他把哈尔滨警备司令部给炸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今天冷不丁的出现在拾福峪,真的是给了付宁大大的惊喜。

  “二香!二香!”他站在院门口的山路上,对着下面的院子大声喊。

  “叔?咋了?!”二香听见他的声音从屋里急匆匆的出来。

  “玉龙在家没?”

  “他在地里呢。”

  “叫他回来,他家来人了!”

  在他们的对话里,关文慧听见了玉龙的名字,先是懵了一下,然后就是一脸的不可置信。

  二香已经怀孕四、五个月了,也不敢跑动,听了这话就算是着急,也是慢慢的往地里走。

  “走,进屋!别在外头站着!”

  付宁带着他们往屋里走,关文慧抹了一把脸,沉淀了一下情绪。

  周博宇刚才听见声音就从屋里出来了,见他们进来,赶紧把帘子打起来,又到院子里烧了壶开水。

  这都是近期跟着二香学的。

  “还有个人,他拴马去了,一会儿过来。”吴清跟他交待了一句,也拍了拍他肩膀,问他伤好了没有。

  周博宇自然是会来事儿的,笑着拍了拍胸脯,表示自己现在壮得像头牛,然后就挪到门口去看着了,不再往门前凑。

  付宁从柜子里翻出去年的花茶,找了茶吊子出来,“你们从哪儿来,怎么碰到一块儿了?”

  “陕北。”关文慧坐在炕沿儿上,说了这两个字,等着看付宁的反应。

  “陕北?你见过晚晚吗?”

  可付三爷这反应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晚晚也在陕北吗?”说话的是吴清,他激动得都站起来了。

  “你不是从陕北来?”

  “我跟着他从西安走的。”

  付宁转身一巴掌拍在关文慧身上,“别卖关子,给我说清楚!”

  院子里的水壶咕嘟咕嘟的开了,付宁出去自己拎了进来,看见周博宇正在院门口跟人说话。

  等茶水摆在关文慧的跟前了,他举着拳头放在付宁眼前,然后缓缓张开,掌心里是一颗红五星。

  “要说我走上这条路,还是你的引导呢。”

  当年赤塔车站的那句“去莫斯科吧”,影响的何止一个维罗妮卡,还有关文慧。

  他不知道付宁为什么这么笃定,一个尚且没有在国内战争中取得全胜的政党势力,真的能够把俄国从泥潭里拉出来吗?

  后来的事实证明付宁是对的,关文慧就开始对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巨大兴趣。

  还没等他有所行动,东北就沦陷了。

  炸了警备司令部,但是李桂康没死。

  他不死心,逃跑之后又开始筹划第二次的刺杀,这个时候东北的地下组织找到了他。

  作为难得的军工人才,他被劝说着打消了同归于尽的想法,而是跟着东北抗联转战各地。

  36年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组织上把他送到了天津进行救治。

  七七事变之后,他辗转到了陕北的抗大学习了两年。

  这次离开陕北,是为了一个特殊的任务。

  “找金矿?”付宁指着关文慧和吴清,“你们俩?去哪儿找啊?”

  “山东……”关文慧话还没说完,院门外面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传来。

  “我们家谁来了?”关玉龙的声音里都带着哽咽。

  关文慧站起来迎出去,叔侄两个在院子里打了个照面。

  两个人愣愣的看着对方,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小叔?小叔!”关玉龙往前走了两步,一把搂住关文慧的脖子,把脑袋埋在他的肩头,放声大哭。

  “小叔,我以为这辈子都见不着家里人了!”

  三十多岁的汉子,哭得哆嗦着像个孩子。

  看着两个人抱头痛哭,院里院外的人都跟着抹眼泪,哭得最厉害的是孙好田和陈保丰,同是东北人,他们两个都已经没有家可以惦记了。

  看他们叔侄还得平复一阵子,吴清拉着周博宇在一旁说一说美国的情况,丽娜带着两个孩子在那边,他现在通信不方便,就只能听周博宇说说情况了。

  而那个拴马的年轻人站在了付宁跟前,“叔,您还认得我吗?”

  听了这话,付宁仔细观察着他的眉眼,在心里把自己认识的人一个一个往上对。

  过了一会儿,他手往前一指,上身往后一仰,“你是那个谁……小沈!对不对?”

  “对!就是我,那年我跟着我叔来还粮食,来福大爷带着我们去的北平,还在您家吃了顿涮羊肉呢!”

  小沈看着院子里的人都在叙旧,他也拉着付宁说话,“大爷,我这回也是带着任务来的。”

  一说正事,付宁就把他拉到屋里去了,两个人坐在炕上慢慢说。

  小沈来的目的非常明确,他是奔着种子来的。

  付宁的晨丰三号特别贴合陕北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当初安晨冬都说,不看研发人,光是看这个结果,他都会以为是西北那边自己研究的。

  当年从拾福峪回去的人们把晨丰三号带回去了,这个品种就逐渐推广开了,确实提高了产量。

  但是这种子自己留种几年就会退化,他们自己中间从付宁这里换过一次种子。

  现在不仅是又需要换种了,而且播种面积也需要扩大,就需要从付宁这里带走更多的种子。

  “大爷,边区现在人多了,可是物资的来路特别少,生活很困难,特别需要您这个能多打粮食的好种子,组织上让我来就是跟您联系这个的。”

  小沈拿出一封信,是边区政府写给付宁的,信里表达了他们想从付宁这里购买良种的恳切心情,还有一张支票,可以从沦陷区的银行直接提到美元。

  付宁把信看完之后,沉吟了片刻,把支票又塞进了信封里,还给了小沈。

  “大爷,我们真的是特别需要这个种子,您要不要再想想?”

  小沈以为付宁拒绝了政府的提议,急得站起来把信封又塞回来。

  “小沈,你别着急,种子我可以给你,但是我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