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公投-《四合院:我的父亲是司令》

  财政局局长深吸一口气,沉声追问道。

  “书记,那这修铁路的钱怎么解决?”

  “您刚才说了,预算在一亿万到一亿三千万之间,就算我们明年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再从各个地方凑一凑,最多也就能凑够四千万。”

  “这至少还差六千万。”

  李丰看向一旁的巴山银行行长。

  “钱行长,目前巴山银行有多少钱,包括百姓的存款。”

  众人面色一变,刚想劝阻李丰却伸手制止。

  “还有多少?”

  钱行长艰难地咽了咽口水,凝声道。

  “一共有三千一百多万。”

  众人面色更加沉重,李丰深吸一口气,无比凝重地说道。

  “我的计划是,发行政府国债,收拢群众手上的闲置资金。”

  “根据巴中建市以来的经济数据来看,除了银行的存款,老百姓手上至少还有四千万,发行国债差不多够了。”

  众人得到李丰的确认,全都倒吸一口凉气,眼中布满惊骇。

  动用全市一切资金修铁路,这太疯狂了!

  战争年代都很少有动用一切人力物力做某件事的情况。

  “不可,书记!”

  “书记,这太冒险了!穷要不了命,但民心动摇可是要命的!”

  ………………

  干部们意见空前的一致,都认为巴中修铁路为时过早,太冒险了。

  李丰苦笑着摇摇头。

  “同志们,修铁路的风险有多大我比你们清楚,可修铁路带来的效益也是巨大的……………”

  “而且这铁路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修好的,我计划在三年内正式通车,这三年的时间巴中的经济肯定只增不减,每年还能填补不少窟窿嘛!”

  “百姓的钱只是预备资金,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可能都用不上呢!”

  “书记,您自己也说了,川东北多大山,实际情况复杂多变,最理想的情况都要花一亿多,万一情况不理想呢?”

  ………………

  这场讨论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都没结束,大家都说的口干舌燥。

  李丰不能完全说服众人,众人也没法彻底劝李丰死心。

  不少干部也看到李修铁路的暴利,但他们也不敢同意,所以一直保持中立。

  李丰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

  “我们现在说再多都没用,我们刚刚只算是把利弊分析了一遍。”

  李丰看向一旁记录的干事。

  “我们说的都记下来了吗?”

  干事满脸疲惫,揉了揉胀痛酸软的手腕。

  “都记下来了,李书记。”

  “好,这样吧,我们实行民主制。”

  让宣传部把我们分析的利弊全部登报。”

  “再通知下面的公社一定把其中的利弊关系给百姓讲透彻,然后再举行全市公投。”

  “每个生产队算一票,生产队内实行匿名投票,少数服从多数,最后再把投票统计上来。”

  “以群众的意见为主,群众说修那就修,群众说不修那就不修。”

  “大家觉得怎么样?”

  众人思索了片刻,无比凝重地点头。

  “好,那这件事争取在春节前完成。”

  李丰说着看向宣传部长吴慧云。

  “慧云同志,这件事就拜托你们宣传部了,一定要宣传到位,宣传得清晰透彻,不能让老百姓稀里糊涂地就投了票。”

  吴慧云郑重地点点头。

  “这件事我全程参与,一定落实好。”

  李丰又看向一旁的组织部长周永开。

  “永开同志,这次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投票的小组,我任组长,你任副组长,从全市各单位抽调一些纪律性强,不是本地户籍的优秀干部全权负责此次投票工作。”

  “好!”

  李丰笑着看向众人,眼中多了些轻松。

  “我们也不用争论了,把决定权交给群众,这段时间大家还是该干嘛干嘛!别把本职工作落下了。”

  众人平静点头,可能预见的是,春节前大家讨论的话题肯定都是修铁路了。

  他们是地方官,怎么可能不受影响呢?

  哎!

  只能看投票结果了!

  不过如果一切顺利,未来三年都能财政收入都能稳定在五千万,那基本上事情就成了,还真不会动百姓的钱。

  所以,李丰将事情挑明了,相信百姓们会给出一个让他满意的结果的。

  一天后,修铁路的消息登上报纸,瞬间在巴中引发轩然大波。

  百姓们议论纷纷。

  “这我们巴中也能修铁路了?那铁疙瘩有啥用啊?”

  “隔壁果城都没有通上铁路,我们巴中能行吗?”

  “现在我们巴中的造车厂这么牛,还用得着火车?”

  “我倒是觉得,这火车要修,你们想想,他达州前年通上火车那经济蹭蹭往上涨,我们巴中要是通上火车那还得了?而且你们想想,他们果城GDP比我们高多少,他们都没火车,我们巴中要是有了火车,还不得扬眉吐气啊!”

  ………………

  对修火车这件事,既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支持的人要么是真的有魄力,要么就是为了争口气。

  反对的人要么是性子软,觉得修不成,要么是安于现状,觉得现在这样发展也挺好的,没必要冒险。

  总之两方吵的不可开交,还有人为此打架打进了公安局。

  喜欢四合院:我的父亲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