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尽善尽美-《都重生了,谁还不是个大文豪?》

  “这次的硅胶其实依旧不太理想。

  刚才你提到了让丧尸看起来腐烂的更为恐怖、吓人这点。

  目前的硅胶还做不到这一点。

  更别提为了让丧尸看起来逼真一些,还有大量的细节工作要做,比如做旧,比如加上血液什么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支预告片以广角镜头和远镜头为主的原因。

  要是把镜头拉进,分分钟就被观众们看穿。”

  说话时,莫瑞脸上的愧疚之色溢于言表。

  “那硅胶厂还能改进吗?”

  原本想说不用苛求太多,毕竟如今还只是1980年。

  硅胶制品也才刚普及不久。

  但徐谨言刚张开嘴,就忍住了,而是换了句话。

  “一直在保持联系。

  他们给出的答复是可以,但费用会贵上一倍。”

  莫瑞肯定的点了点头。

  然后又无奈的摊了摊手。

  “费用大概是多少?”

  徐谨言眼睛一转,就知道莫瑞的意思了。

  恐怕就是费用有些超出预期,虽然莫瑞是CEO兼总裁,但还是想让自己拿个主意。

  给一个确定的回复,免得日后背锅吧?

  想到这里,徐谨言也没着急确定,而是继续问道。

  “目前一个丧尸的群演,除了日薪以外,全副装扮下来,大概需要接近一百美刀。

  衣服其实不值钱,主要还是硅胶制品,基本上除了衣服能覆盖的地方,其他地方都要一层硅胶。

  然后就是上色、化妆,这部分也占了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比例。

  预告片一共聘请了五百名群演,加上日薪,场地、演员、化妆师和剧组的费用,就已经超过了十万刀。

  按照这个比例,我很担心真正拍摄后,分摊下来每集的制作成本绝对会超过五十万刀。

  甚至有可能比兄弟连还高!”

  没有出乎徐谨言的猜测,莫瑞说的就是费用这块。

  “徐,据我所知。

  正常电视剧每集的制作费用都是在十万美刀上下,能达到二十万的已经是精良的大制作了。

  我们投入这么多,是不是?”

  作为监制了好几部电影的制片人戴阿米对这个数字极为敏感。

  当即就吃了一惊。

  “不用担心那么多。

  还记得你前几天跟我说的吗?我们三百万会员已经实现收支平衡了。

  三百万会员每年的会费已经超过了五个亿。

  如果我们能够实现五百万会员的年度目标,光是月费每年就有九个亿入账。

  不需要在这点小钱上斤斤计较。”

  徐谨言当即摆了摆手。

  对于几个人的联合劝说,徐谨言心里很清楚。

  只有大投资、大制作,才能带来大的收益。

  目前SNN在内华达办公大楼的租赁、人员的工资、设备的维护、卫星的费用,加起来固定支出,每个月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刀。

  再加上随着剧组逐渐的开工,人员和费用的膨胀,看起来每个月的支出会来到五千万刀的恐怖程度。

  可其实并不是每个月都要支出这么多。

  一部剧集实际上的制作周期,顺利的话不会超过四个月。

  与之相反的是,现在靠着三百十万会员的会费,每个月就能进账四千五百万美刀。

  以后每增加一个会员,就是纯利润了。

  未来需要考虑的,根本不是压缩制作费用,而是随之而来的数亿美刀的利润,如何花出去和避税了。

  当意识到SNN往后每个月进账都是数千万美刀,徐谨言也不由的有些感慨。

  终于明白为什么后来的传媒大亨默多克、邵逸夫、雷石东的财富会如同滚雪球一样,短短几十年就膨胀到了几十、数百亿美刀的程度。

  连带后世高投资、高质量的美剧,有些特效拉满的一集,制作费用也来到了惊人的千万美刀,不是没有道理的。

  干传媒是真的赚钱啊!

  “既然老板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我们看一下成长的烦恼和老友记的预告片?”

  达到了目的的莫瑞,也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而是提到了成长的烦恼和老友记。

  “那就看一看吧。”

  徐谨言点了点头。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行尸走肉如此高规格、高投入的电视剧。

  让之前没有经验的莫瑞有些担心,害怕预期达不到,被背锅而已。

  说起来早期二人早就达成了大投资、大制作的共识。

  可真当到了制作时,发现费用居然超出了这个时代所有人的认知,莫瑞心里没底,也是正常的。

  不像自己,知道电视剧在二十一世纪的制作费用甚至超过了电影。

  间接导致2015年后,好莱坞大片产出越来越少,甚至已经有了开始再度没落的迹象。

  反倒是满眼还是不敢相信的戴阿米和彻底没了压力的乔治罗梅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很快,成长的烦恼和老友记的预告片,也在几分钟内播放完毕。

  “还不错。

  你们做的很好,就按照这个方向继续好了。”

  看完了这两支预告片,徐谨言心里毫无波澜。

  与当初看过的兄弟连和刚才行尸走肉的预告片完全不一样,充满了年代感和老套。

  不过也正常。

  兄弟连、行尸走肉和成长的烦恼、老友记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产品。

  在80年代的眼下,成长的烦恼和老友记完全可以说是一个亮眼的剧集,拿出来碾压同时代其他电视台所有的电视剧一点都不过分。

  可兄弟连、行尸走肉却不一样,作为新世纪的美剧,尤其是行尸走肉。

  剧情紧凑的同时,还不断的反转再反转,悬念和噱头一个接一个,对刚才那两部剧用降维打击来形容也不为过。

  这也完全符合徐谨言一开始的定位。

  成长的烦恼和老友记作为常规的节目,让原本并不丰富,与其他电视台拉不开差距的HSTV-1可以兼容更多的的观众群体。

  而兄弟连和行尸走肉,则是拳头产品,吸引其他电视台的观众的同时,将还没有订阅过卫星电视频道的潜在客户群体,拉入到自己的收费单元里来,形成核心护城河的目标。

  所以,对于成长的烦恼和老友记,徐谨言本身就没有过高的期望。

  能够达到六十分合格的程度即可。

  “老板,我觉得这两部剧是不是有些过于平淡,吸引力也少了很多。

  要不,你抽点时间,写几集剧本?”

  但莫瑞却不这么看。

  有了兄弟连和行尸走肉这两个珠玉在前,成长的烦恼和老友记在他看来,就跟凑数的一样。

  就像那句老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有徐谨言亲笔写的剧本,那么这两部电视剧就有些索然无味的意味在里面了。

  “不用。

  这两部电视剧的客户群体不一样,毕竟我们也没办法保证每一个观众都喜欢看兄弟连和行尸走肉这种类型的电视剧。

  相反,成长的烦恼和老友记,更符合当下家庭、社会的观念和节奏,未必不能吸引到更多的观众。

  即便是我,也没办法让SNN所有出品的电视剧都是精品。

  慢慢来吧,大不了继续扩招编辑,甚至可以招一些刚毕业的学生,从头学起,我们自己培养。

  以后我每年最多会提供一到两个剧本,其他的电视剧,就得靠你们自己了。”

  徐谨言无所谓的摆摆手。

  就像刚才说的,SNN也得跟湖人一样,自己独立起来。

  不能事事都得让自己来,大的方向和主要产品自己可以做决定,但其他的小事,自己可没有那么多的火星时间。

  “现在谈谈你吧。

  亚伯兰兹那边,我已经打过电话了。

  SNN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剧组,抛开已经播出的兄弟连。

  你刚看到的行尸走肉的进展也很快,没意外的话,这个月底或者下个月初就要播出。

  成长的烦恼和老友记要求就低的多,所以播出的时间甚至可能更快,除了这四个电视剧,还有一个你熟悉的霹雳游侠也被我授权了版权改编成了电视剧,现在正在写剧本。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有五个剧组都没有正式的制片人或者监制来做整体把控。

  莫瑞也只是一个人,没办法事事做到尽善尽美。

  更别提我们还有一个投资几千万的综艺节目,也正在筹备当中。

  怎么样,打算什么时候离职?”

  还没等莫瑞想再说些什么,徐谨言已经看向了戴阿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