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加冕之日-《都重生了,谁还不是个大文豪?》

  “嘿,亲爱的徐。

  你看到今天的报纸和电视新闻了吗?”

  很快,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的主编罗恩就打来了电话。

  “刚看到。”

  事实上,罗恩在打电话前,徐谨言正在收看ABC的晚间新闻。

  自从股权变更后,ABC关于他的新闻就不断增加。

  放在一个星期前,可以说ABC是目前米国三大电视台里,关于他的新闻最少的频道了。

  原因嘛,自然是跟伦纳德戈德曼的要求有关。

  “我们之前就预想过这次黄石1963的开售会引起火爆的抢购。

  所以特意延后了一个星期,下了三百万册的首印。

  原本的想法是应该够一个星期的,后续我们根据销量再进行调整。

  谁想到。。。

  外面的媒体说是24小时售罄,可根据我们内部得到的信息来看,实际上不到10个小时就卖空了。

  谁都没想到,一本书居然会如此疯狂。

  当然,我这次打电话,主要并不是想跟你说这个的。

  根据目前1963留下的伏笔来看,没猜错的话,应该还有下一卷吧?

  难不成真的是外界猜测的黄石2003吧?

  如果是我,或许黄石1983会是一个不错的年份。

  所以,下一卷是不是就是黄石的最终卷了?”

  罗恩先是聊起了销量问题,然后就转到了下一卷上。

  “是的。

  在我的计划里,还有一卷,也确实是你说的最终卷。

  不过在我的预想里,最终卷的字数或许会更多,可能会分成上下两册。

  但也不好说,得看具体情况了。”

  对于罗恩的想法,徐谨言自然清楚不过。

  黄石1963一天就卖了三百万册,这个销量不论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甚至放在后世,都是极为炸裂的数据了。

  要知道,因为字数来到了50万字。

  所以足足五百多页,价格也是第一次突破了20美刀,普通版已经是29.9刀,精装版甚至卖到了39.9刀。

  比起其他精装书才卖19.9刀,整整贵了20刀!

  可即便如此,也被一扫而空。

  从这个结果上来看,出自徐谨言之手的书,已经是如今美利坚印刷业能卖到的天花板了。

  除去硬性支出和需要给徐谨言支付百分之十五的版税,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不但是赚了口碑,也实打实的赚到了钱。

  尤其是已经形成系列、销量成为全球天花板的黄石,在罗恩和出版社的眼里,自然是不希望结束的。

  “会更多?

  天呐,难不成你打算写上百万字?”

  一听到最终卷会更多,甚至要分成上下两册。

  罗恩此时的眼睛里已经满是金钱的光芒了。

  “应该不会那么多。”

  黄石正剧一共有五季,全部加起来,有53集。

  正常来说,一到三万字的小说,可以拍一集电视剧。

  五十万字,如果水一点,拍上个四五六季是一点儿问题没有。

  可黄石正剧有多水,看过的人是一看一个不吱声,尤其是后面三季。

  按照徐谨言的脾性,肯定不会水到那种程度。

  若是剧情紧凑一些,写个三十万字基本上就可以覆盖那5季的内容了。

  放在一年前,徐谨言怕是直接就照抄的同时,还把水的部分直接删掉就出书了。

  可现在则不同。

  有了黄石1963的经历,徐谨言不但对于黄石这个系列愈加得心应手。

  文笔和对故事情节的掌控能力,也来到了一个新的程度。

  对于原本的黄石正剧,放在现在的徐谨言来写,绝对要比原剧精彩的多。

  “目前有计划了吗?”

  罗恩并不会想那么多,他只看到了黄石这个系列一步步踏上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高度。

  因此,对于黄石的作者,徐谨言。

  罗恩肯定是希望越多越好,甚至越快越好。

  “没有,哈哈哈。

  你忘了,我正在写泰坦尼克。

  等到写完,怎么也得两三个月了。”

  在金钱面前,绝大部分人都会被冲昏头脑。

  罗恩并不是个例外。

  原本徐谨言也是,但现在嘛。。。

  自从账户里的美刀两次超过五千万后,他已经对钱没有兴趣了。

  嗯。。。跟那个出事前,都在喊爸爸,出事后,就只喊老师的那个人一样。

  曾经的徐谨言认为那个人就是个逼王,那句话就是刻意说出来装的。

  但现在,徐谨言才真正的体会到,现在的钱,对他真的就只是数字了。

  所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或者干脆不写,版税和稿费也足够他潇洒的过上一辈子了。

  “哦,我想起来了。

  一个多星期前你去英国的时候,很多媒体都在报道。

  这本书也要两三个月吗?

  现在你写书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我最近经常怀念两年前你一两个月就出一本书的快节奏。”

  罗恩马上想起了大半个月前,徐谨言跟他提过一次。

  不过话锋一转,开始当面吐槽了一句。

  “哈哈哈哈,我总要有些追求和进步吧。

  你没看报道吗,很多人都在说我是下一个文豪。

  作为未来的文豪,总是停留在过去,肯定有些不太合适,你说对吧?”

  面对罗恩的吐槽,徐谨言哈哈大笑了起来。

  “没错,我亲爱的徐,下一任文豪。

  虽然等待是煎熬的,可看到你的黄石1963,我的内心也确实是激动和欣慰的。

  很难想象,你能一步步走到今天。

  哦,对了,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你知道索尔贝娄吗?”

  很快,电话那边的罗恩就换了话题。

  “听起来有些耳熟,他是?”

  听到这个名字,徐谨言完全没有任何印象。

  但他知道,这个时候最好不要说不知道。

  “他跟你一样,是非常知名的文学家。

  两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76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同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77年的时候,获得过美国文学艺术院金质奖章。

  同时还是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的固定成员,也是出版社的A 约。

  我前几天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

  诺贝尔刚刚向他发了一份函,询问他的意见,是关于你是否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

  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9月份诺贝就会给你发一份保密提名邀请函。

  在明年1月31日前,将填好的表格送达诺贝尔委员会。

  等到明年10月中旬,诺贝尔大会最终决定得主,并对外公布评选结果。

  没有意外的话,明年,你就得去一趟斯德哥尔摩了。”

  很快,罗恩简单介绍了一下索尔贝娄。

  说着说着,提到了诺贝尔。

  “听起来确实是个好消息。”

  听完罗恩的话,徐谨言发觉自己的心跳有些微微加速。

  虽然三个月前,自己就听到过同样的话,可当时也不过是传闻而已。

  现在从罗恩嘴里说出来的这个消息,似乎更加的确切了起来。

  “加油吧,徐。

  如果我看到的资料没错的话。

  你将是第三个拿到诺奖的华夏人,同时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当诺奖被颁发到你手上的时候,也是你加冕文豪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