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这是你儿子不?!-《只想好好开个店,干嘛追着我拆迁》

  尽管一号根本不可能知道,上辈子温州的永嘉县,被称为国内的纽扣之都。

  就那么丁点儿大的地方,竟然就能有300多家与纽扣相关的企业。

  而且年生产出的纽扣,就能超过600亿粒,占全球30%的市场,创造出的经济价值更是惊人。

  可一号手底下的人也不是草包,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以及对纽扣这门生意的深入分析。

  一号与其他几号同志开会探讨一番之后觉得,这小小纽扣的生意恐怕还真不能小觑。

  以他们目前开过的几次会议的讨论分析,一号他们觉得这个纽扣制造工厂,未来很有可能每年都能给A市带来至少上百万的收益。

  而且这种收益,正常情况下应该还会逐年增长。

  如果好好经营下去,说不定终有一天,他们A市的纽扣制造工厂,真能在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从而创造出上千万、甚至是上亿的利润。

  甚至可以几乎解决,A市绝大多数群众的就业问题。

  正因如此,一号才觉得他们给廖永明的奖励,真有可能给少了。

  毕竟如果当初廖永明不是先提议,而是自己先开一个扣子制造工厂,然后再来跟市里搞合作的话。

  这合作,市里是干还是不干?

  公私合营的话,廖永明每年能分走多少利润?

  那岂是100亩荒地的价值就能匹敌的?

  可没办法。

  一号虽是一号,可他也不能拿着集体的财产,那么大方的奖励廖永明。

  一来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

  二来,如果这次给廖永明的奖励给的太多。

  那以后再有人为A市做出贡献,到时候他又该如何奖励?

  所谓奖励,主要还是一种荣誉。

  在一号看来,所有人为这个社会、为国家做出的贡献,都应该是发自真心,而不是只为了利益。

  但是,他也不能让有贡献的人只得到荣誉,而得不到实质性的奖励。

  所以,一半实质性的奖励,一半荣誉性的奖励,似乎就合理多了。

  这样应该也不会让有贡献的人寒心,还能对其他人有激励性的作用。

  所以一号与其他几号人商议了好几天,这才定下具体的奖励内容。

  也幸好,廖永明对这样的奖励似乎还是挺满意的。

  一号对这事儿,总算是终于放下心来。

  目前这情况,也能算是皆大欢喜。

  “廖永明同志,还望你再接再厉,争取将自由市场这个项目越做越好,为A市、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的希望。”

  岂止是不会辜负一号的希望啊!

  廖永明当时就有点儿坐不住了,恨不得赶紧回到自由市场那。

  然后好好在纸上规划一下,再让二哥出几份设计图。

  如今海边面积也扩大一倍。

  廖永明甚至想再好好提升一下海边的利用率。

  要不,打造一个海边娱乐场地?弄几个海边运动项目?

  或者是海边露营地?

  或者…是盖海景房好呢?

  还是把新荒地也统一利用一下,建个海边主题乐园?

  这玩意儿好像不止是小孩子,年轻人不论男女应该都会喜欢。

  就是弄乐园,好像难度会大一点儿。

  这还没正式开始规划呢,廖永明就已经有点儿心潮澎湃。

  “廖永明同志,你这话我还真相信。”

  一号的话,突然打断了廖永明对未来的构想。

  “你的确是咱们A市不可多得的好同志啊!

  我已经听下面的人汇报了,听说就是在你的建议下,张家湾的村民已经申请建立一个手工艺品制作工坊。

  专门用贝壳、海螺之类的,制作项链、手串、风铃、门帘子等等工艺品。

  廖永明同志,你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好了。

  对张家湾的村民来说,你出这个主意给予的帮助,有着十分重大深远的意义。

  我要替张家湾的村民感谢你啊!”

  “哪里哪里,您言重了,我也只是尽点儿绵薄之力而已。”

  “廖永明同志,你不必谦虚。

  无论是你为张家湾村民做出的贡献,还是为A市甚至是全省各个工厂做出的贡献,都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铭记。

  我已经让报社的同志去张家湾采访了,关于你给张家湾出谋划策的故事,应该明后天就能见报。

  广播站也会广播你光荣的事迹的……”

  咋又要上报纸、上广播啊?!

  廖永明如今听到他要上报纸、上广播,就有点头疼。

  自打五一那天开始,不仅因为自由市场开业的事,还因为在自由市场做公益宣传碰巧抓住人贩子和小偷的事儿。

  廖永明以及王磊,他俩就没少上报纸和广播。

  就连省报,他俩都上过两次了。

  还都登上了他俩的照片。

  原本这事儿也算是个荣誉,还能帮自由市场进行宣传,这的确是个好事儿。

  可再好的事儿,也禁不住三天两头的总上啊!

  幸亏A市如今还没有电视台,否则的话,廖永明估计以后无论他到哪,都得被人认出来。

  那他岂不是得跟前两天似的,经常因为被人认出来,就突然被一群热情的人围住。

  要是再这样下去,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

  他还不得天天出门戴草帽,然后还得躲着人走才行。

  这岂不是要命!

  一号没想到,廖永明同志的心志还真挺了得。

  听到自己又要上报纸、上广播。

  廖永明同志不但一点不骄傲,而且还能表现的如此淡然,的确是难能可贵啊!

  淡然至极的廖永明,当天与一号分别后,戴着草帽遮遮掩掩的回到自由市场。

  直到他看到大姐夫赵海平递给他的最新一期的省报,这心态才终于开始放松。

  哎呀妈呀!

  这回,可算不是他廖永明上报纸了。

  这回,竟然是四姐夫林兴海登上了省报。

  而且省报还单独用了一整版,来介绍林兴海在推进拆迁这项工作中,做出的杰出成绩,以及为全国起到的模范标杆作用。

  当登上报纸的人不是自己时,廖永明以旁观者的心态看此事,还真是挺为四姐夫感到骄傲的。

  只可惜,同样身为亲人,却不是谁看到了林兴海上报纸,都能感到开心。

  “林满仓!

  你快看看,这报纸上这大照片上的人,是你儿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