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浪一回?!-《只想好好开个店,干嘛追着我拆迁》

  如何?

  徐锦晟问完这个问题后,就满眼希翼的看向廖永明。

  他是真的很希望廖永明能同意这样的置换条件。

  因为这样的话,能为省里省下一大笔钱。

  而且只有廖永明答应了这头一个置换条件,徐锦晟才方便继续谈其他的条件。

  毕竟批发市场这次的拆迁,需要赔付的拆迁补偿款算得上是有史以来,赔付给个人的最高值了。

  不仅如此,这笔拆迁补偿款如果全部支付现金的话,对省里来说也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作为h省拆迁办的最大领导,徐锦晟既不能耍赖、克扣给廖永明的拆迁补偿。

  又不能给省里带来大的损失和亏空。

  所以徐锦晟跟他爸徐瑞丰,还有二号、三号、四号他们商量了好一番,才最终想出这个置换策略。

  用省城里本就有的,看似有价值很值钱的某些资源,来替代给廖永明的拆迁补偿款。

  就比如说用5000亩偏僻位置的土地,外加增长到40年的租地时限,来代替本应该给廖永明的那1500万拆迁土地补偿。

  当初想出这个方案,徐锦晟跟他爸徐瑞丰还有那几号,都为此高兴的不行。

  他们觉得这个方案实在是太好了,正常情况下来说廖永明根本不可能拒绝。

  就算位置偏僻那又怎么了?!

  那毕竟是足足5000亩那么大的地啊!

  那是区区1000亩地能比的吗?!

  而且有了40年的租地权限,徐锦晟、徐瑞丰他们觉得,以廖永明的聪明才智、再加上廖永明那做生意的天赋。

  这5000亩地交到廖永明的手中,说不定都能产生核弹级别的恐怖价值。

  他们甚至都已经做好了,未来有一天他们终将后悔,将这么一大片地交到廖永明手上的准备。

  可他们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呀!

  但凡省里的财政不那么紧张,他们轻易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而听到徐锦晟说出的这个提议,廖永明还真沉默的陷入了思考。

  廖永明还真不知道,徐锦晟他们这回的拆迁补偿是这么决定的。

  他原本以为租地方面的补偿,不过就是在新的地址同样给他1000亩地,然后再给他添点钱呢。

  结果一听徐锦晟说,直接给他5000亩地,而且租地时限还延长到了40年。

  有那么一瞬间,廖永明还真心动了。

  他甚至开始犹豫,自己还到底要不要去鹏城?

  因为,那可是足足5000亩地啊!

  别看现在这个位置偏僻、荒芜。

  可就算他把这片地拿下来不开批发市场,甚至什么都不干。

  可等到10年后,哪怕让他等到20年后,随着全国所有城市的正常发展,这5000亩地的价值估计都能上升到一个惊人的数字。

  哪怕他一直等到2000年,甚至是等到2010年,他要是把这5000亩地转手的话。

  廖永明估计,到时候他没准一夜之间就能成为亿万富翁。

  其实就连廖永明都不知道的是,他此时的估计还是太过保守了。

  未来房地产行业大肆发展,土地的价值越往后越值钱,甚至都能发展到不是多少钱一亩来计算,而是直接上升到多少钱一平米来计算的。

  更何况是连成一片的那么大的地儿,未来的价值更加难以估算。

  这个消息对廖永明原本那颗坚定的想要去鹏城闯荡一番的心,一下子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廖永明还真有点儿想动摇了。

  是跟随自己的心去鹏城闯上一闯,一切都从头开始,不知道能做到什么样的成就?

  还是选择继续经营这个,未来三四十年内注定能给他带来亿万财富的批发市场?

  这个问题如果是放到上辈子,如果廖永明上辈子也能拥有这种,类似开批发市场的相当不错且稳定的机会的话。

  那上辈子的廖永明,一定会选择留下来继续经营新的批发市场。

  因为这简直比铁饭碗还要铁饭碗,不但经营起来更加容易,而且能带来的收益也不仅可观更是可以预见的。

  但是!

  廖永明毕竟已经活过一辈子了,那种注定了的生活,他真的还要继续选择吗?

  上辈子廖永明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老老实实的种了一辈子的地。

  这样的日子可以说相对比较稳定,但却也能一眼就望得到头。

  可上辈子廖永明一点儿不觉得这样活有什么问题,他甚至还用这样的生活准则,来教育和影响自己的儿孙。

  可直到他有了重新活一次的机会,廖永明才突然发现,上辈子他的活法简直是大错特错。

  其实他重生后也不止一次的反思过。

  上辈子他一直把生活中的不如意,怪罪于他被迫娶的老婆刘招娣。

  觉得是老婆刘招娣影响了他的命运,让他和他的子孙都没能过上好日子。

  可这辈子廖永明才发现,真正影响自己命运的其实还是自己。

  与身边的人也许会有点关系,但却绝不会是主要关系。

  因为从一九八几年发展到二零二几年,恐怕没有上百个至少也有几十个机会从身边经过。

  可为什么这么多机会,他上辈子全部错过了?

  难道仅仅是因为手里没有钱,又有老婆刘招娣在一旁反对吗?

  可如果不是因为他一直没有主动学习、没有时刻抓住机遇的苗头、没有选择破釜沉舟的主动出击。

  甚至明明看到村里有人发了家,结果发现人家的发家方式又难又麻烦,自己根本不想为此费心费力。

  上辈子廖永明又怎么可能,那样“稳稳当当”、穷了吧唧的过了一辈子?

  而这辈子既开过自由市场,又开过批发市场。

  廖永明已经因此见识到了很多很多,生活比上辈子的廖永明更穷困的、家庭阻力更大的普通人。

  他们在发现自由市场和批发市场这样的机会后,就像发现了一根救命稻草般死死抓住,拼了命的利用这个机会改变了命运。

  尤其是昨晚在省城火车站门口,跟那么多来自各个城市摆摊的摊主聊过。

  廖永明对这辈子要如何活,突然就有了新的想法。

  反正他已经活过一辈子了,那样平平淡淡、窝窝囊囊的活又有什么意思?

  既然上天给了他再活一次的机会。

  那他为什么不能,在保证一定的风险范围与生活标准的情况下,这辈子好好的浪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