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中东驻军-《禁卫军》

  事实上,一旦上了战场,存活率不到100小时,800小时纯纯浪费。

  “我也没指望你们能一步登天,但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叫作‘希望’的东西正在渐渐成形。这款DT-1终究会在你们手中走向真正的成熟。”戈辉说道:“你们非常的棒,每人发3000两银圆奖金,职级每升一级,多加500两银圆。”

  轰,雷鸣般的掌声响起,九百多人的手都拍肿了。

  蒂莫-维尔纳也在拍手,他也爱钱,其实它没奢望奖金,因为他是来完成帝国任务的,有奖金也是回国后才有。特区的银圆在特区很值钱,能买好多东西,不过,他没时间出去。

  于小曼轻轻地鼓掌,她能拿5500两银圆,但她并不在乎这些钱,她只喜欢研究并成功的过程。

  戈辉大声说道:“你们是最优秀的,国家、北方特区、禁卫军会记住你们,希望你们再接再励,取得更好的成绩。”

  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更加的热烈,因为钱给到位了。

  掌声渐息后,于小曼问道:“司令,给大个子起个名字吧,总不能一直叫大个子吧,虽然它确实是个大个子。”

  “黑豹1型坦克”戈辉像是早有准备一般,脱口而出,因为他确定命名权肯定会交给他,戈辉看向在场的众人:“你们觉得如何?”

  掌声再次响起,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前三辆坦克永久保存,我要收藏。

  别说三辆,就是三十辆三百辆也没人会说不行。

  “想办法把空调整合到坦克里,不然夏天会热死人,还要强化密封效果,防止烟雾或毒气进入坦克。”戈辉提议道:“当然,这是以后的事儿,”(这就有点想当然了)

  “这些功能,我们也早有考虑,正在解决技术问题。”于小曼说道。

  “你们心里有数就行”戈辉说道:“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测试,军方也会参与,不停的测试,找问题,挑毛病。等坦克炮研发出来,还要测试火炮,还在培训坦克兵,坦克的后勤保障人员,很多事情,你们有的忙了。”

  “我们愿意,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于小曼说道。

  “小曼得找对象了,特区建设需要你,更需要我们完完整整地交给下一代。”戈辉说道。

  于小曼脸红了,红彤彤的,她没想到司令会关心她的私事,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以后的生命中不能都是钢铁和机器,这么好看,应该有更幸福的人生。”戈辉说道:“凡是跟着禁卫军走的人,我都希望他们幸福。”

  “知道了司令”于小曼低声道。

  戈辉也知道,这种事,点到为止,毕竟是外人,不能说太多。于是说道:“我今天非常满意,同时也期待你们取得更大成绩,谢谢。”戈辉向所有人郑重地敬礼。

  放下手,戈辉继续说道:“坦克看完了,我也该走了,庆功宴之类的我就不参加了,有我在,很多人可能吃不好放不开,欢乐气氛减半,那就不好了。”

  于小曼和蒂莫-维尔纳一起挽留,但戈辉还是拒绝了,不过,于小曼和蒂莫-维尔纳也承认,如果戈辉在场,很多人肯定放不开,拘谨严肃的宴会,还不如不吃。

  成雨也不参加了,他平日里的扑克牌脸,也让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其实,这是他一直以来给自己打造的人设。有和下面的人打成一片的领导,也有保持距离的领导,还有像成雨这样,平日里都是冷着一张脸的领导。成雨这个形象,让他少了很多其它的事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戈辉和成雨去了下一个地方——X车间。

  X车间,是特殊武器研发车间,保密级别和TK车间等同。

  车间主任是尼虹,现在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大女儿成霓(4岁),二女儿成虹(3岁),老三是儿子成小雨(1岁)。成小雨老是哭,成雨不喜欢,他一度怀疑是不是名字起错了,经常下雨(哭),所以他对要不要生生老四,犹豫不决。(简单介绍一下成雨的家庭情况)

  戈辉在X车间,看到了成雨所谓的惊喜——自动步枪。

  目前只是阶段性的设计,还没有最终定型。

  口径肯定是0.2寸(6.4毫米),肯定使用0.2寸×1.3寸农场步枪弹。

  完成度已经很高了,明显是走了AK的路线,但外形更像后世着名的巴依式步枪,最明显的是竹节式枪管。

  采用了长行程活塞导气自动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机构,可自动射击(连发),也可半自动射击(点射),只有这两种模式,保险拨片在左侧,快慢机在右侧握把上方,导气箍放置在枪管上方中央位置,无数次测试改进优化,使射击时后坐力大为减小,自动机构的运动极为顺畅。拉机柄设计得较为靠前,位于抛壳口前部,并且能快速拆卸和安装,只能右侧安装。

  照门、标尺都被放在了机匣盖后方,照门采用的是觇孔式(类似龙国的酒武式)双侧有护翼保护,标尺是弧形的,这种设计增加了瞄准基线的长度,提升了射击的精度,也保证了瞄准具在恶劣条件下的可靠性。弹匣卡榫设计在了扳机护圈的前侧,与护圈成为一体,使用人员可以很方便地用扣动扳机的手指推动弹匣卡榫来进行弹匣更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外弹匣也有许多亮点,除了常规的30发或者35发弹匣,蔡海军团队(这是他第二次出镜)还设计了4排双进供弹弹匣,弹匣容量达到了惊人的60发,保证了持续的火力,另外还可以兼容75发弹鼓(巴依式弹鼓)等供弹装置。

  尼虹和戈辉都不知道,这款自动步枪的设计与后世阿卡腰贰步枪极为相似,相当于简化版的阿卡腰贰步枪,完全是巧合,真的。

  车间主任尼虹告诉戈辉,这款自动步枪很可能在一年内定型。

  戈辉告诉她,千万不要着急,摆正心态,慢工出细活,精益求精,禁卫军只要最好的,不要操之过急,急功近利的产品。

  事实上,即便是定型了,禁卫军也不打算装备,但会大量的储备,如果没有极特殊情况出现,可能会在二三十年后装备。

  “惊喜”就这么看完了,感觉看了和没看区别不大,因为还没定型,后面会怎样还不清楚。

  戈辉也不评价了,让成雨转告于小曼,我需要一款柴油动力的履带式拖拉机,发动机就用北风汽车的165马力柴油发动机,我需要在年末之前看到样车。

  戈辉交待完任务就走了,如果不是成雨的电话,他此时应该在去八角台军事基地的火车上了。

  总参谋部已经确定禁卫10、11师派驻中东,此时这两个师正在八角台基地休整,等待换装。

  戈辉直接去了火车站,乘火车到锦州港区,换乘关内外铁路的火车去台安,然后就到八角台镇了。

  北京朝廷去年找特区商量,将关内外铁路更名为京奉铁路,但是特区拒绝了,这名字叫习惯了,不改了,结果就没改成。事实上,北方特区自己要修一条新奉天到北京的铁路——新京铁路。

  戈辉是在7月10日黄昏到站台安。

  整个台安站已经戒严,戈辉未作停留,只和八角台基地主任周凯简单说了几句。(现在都改主任了,比司令低调了很多,总参下令改的,但军衔不变,还是大校)。

  禁卫10师代师长袁立岩、禁卫11师代师长谢蒙生,也到火车站迎接。

  敬礼握手后,戈辉告诉他们:“今天就这样,明天再说。”

  十几辆枭龙二代越野车,顺次驶离台安站,戒严随之解除。

  戈辉好几年没来八角台基地了,落日余晖中的八角台基地,感觉变化不大。

  周凯做了两手准备,基地招待所和戈辉原来的军官宿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果然,戈辉选择了原来的军官宿舍,他这人念旧。

  随行戈辉的人也选择了原来的军官宿舍,他们不能距离总司令太远,也顺便体验一下总司令当年艰苦奋斗的生活。

  八角台基地原来的老房子都推倒重建,还是原来的样子,只不过墙壁和屋顶用了现代技术和建筑材料,更坚固,易维护。并不是完全保留原来的样子,增加了独立的浴室和卫生间,还铺设了供热管网,这样冬天也能很舒服。

  也建了很多新楼,但都在新营区,老营区这里没有。

  老营区的营房,也属于基地招待所的一部分,既不会闲置,也增加了利用率。

  戈辉又住进了他原来的军官宿舍,还是原来的那些陈设,无增无减,火炕依然在,但是那是伪装成火炕的超大床。看得出来,周凯确实想了很多办法。

  虽然有白炽灯,但戈辉还是点亮了昏暗的小油灯,他已经不记得是不是原来那个陶碗了。

  从一九零零年九月末到镇妖峰,到今天马上八年了。

  禁卫军从364人开始,到现在已经超过四十万了,还在继续增加。

  从只有莫辛纳甘步枪,还是抢来的,换来的,到现在有FA-1903-C半自动步枪,FA-47班用轻机枪,FA-44通用机枪,ND-84重机枪,FA-64迫击炮,CMP-76步兵炮。

  最初只有马车,现在有风神350重型运输卡车,风神265战术卡车,枭龙越野车,战狼摩托车,还有剑齿虎高机动多用途重型轮式移动载具,对,还有今天看到的黑豹1型坦克。

  禁卫军连坦克都有了,这个过程,是八年。

  时光匆匆,八年弹指。

  第二天上午,戈辉接见了禁卫10、11师的主要领导。

  禁卫10师代师长袁立岩、代政委刘永越、代参谋长赵长岳

  禁卫11师代师长谢蒙生、代政委史红海、代参谋长武正东

  戈辉是来慰问士兵,此去中东,至少两年内是回不来的,他来慰问一下,和士后互动一下,让他们开开心心的走。

  戈辉对两个师的六位主要领导,印象并不深,特别是这几年戈辉基本大撒手,对各师的人事变动,他看到的都是名字和照片。戈辉开始反思,这样不行,有必要把权力收回来。

  戈辉指导了他们在中东对外政策,对听话的人一定要当他们是人,对他们好点,对不听话的,不要当他们是人,对他们狠点,更可以像杀牲口一样杀掉。简而言之,两分法,非黑即白,就分听话和不听话两种,不用考虑其它,也没必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戈辉给他们讲了中东那里的具体情况,主要是民族性格,谁拳头硬谁是王,谁敢杀人谁是王,没有什么是杀人解决不了的。

  戈辉要他们记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此可以直接开火,不需要经任何人同意。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六个人同时表示,谨遵司令指示。

  戈辉告诉他们,特区政府也会派民事团队过去,负责民事相关的一切事务。民事以他们为主,你们辅助,但是需要开枪的时候,你们自行决定。

  北方特区波斯湾海外领地行政官,也将由特区政府指定。戈辉本来是想禁卫军独立管理的,但是孙再芝几次找戈辉谈这个事情,他让步了,增加了一个海外领地行政官。

  德国公海舰队的分舰队和运输船已经进入南清国海了,他们负责把你们送到波斯湾海外领地。

  到此,戈辉基本指导完毕。

  下午,戈辉慰问了士兵,问了家长里短,还和士合影,还告诉士兵,照片很快会给他们送过来。

  这些士兵,都是经过挑选的,都是一年内不会退役的,还征询了个人意见,是否愿意去海外驻军,如果不愿意会给予调换。真的有士兵不愿意去,宁可不要高额海外津贴。

  剩下的都是愿意去的,有些人更是对海外驻军充满期待,还有人幻想娶个外国女人。

  戈辉还下场和士兵们踢了一场球,听说很多士兵超级喜欢贾二虎,喜欢正装暴徒球队。

  戈辉立即安排,派人请正装暴徒球队全体过来劳军,第三届足球联赛,正装暴徒球队再次夺冠,贾二虎再一次在万众瞩目之下,举起了象征冠军的巴图鲁之盾,荣耀加身。

  贾二虎在决赛上,连进三球,上演帽子戏法,震惊全场,3:0大胜锦州发电厂的‘白色巨塔球队(被涂成白色的冷却塔)。

  贾二虎的弟弟贾三虎,第一次拿到了金靴奖,5000两银圆。人们记住了这张稚嫩的面孔,17岁,和5000两银圆画等号。

  正装暴徒球队接到总司令的邀请,李成合和贾二虎亲自带队,搭乘总参安排的专列去八角台。

  禁卫文工团和正装暴徒乘坐同一趟专列,文工团的很多人都是正装暴徒球队的球迷,与之相对,正装暴徒的很多球员都是文工团歌迷,特区流行的,所以脍炙人口的歌曲,都出自禁卫文工团。不服不行,几位低调的词曲老师,已经被捧成神一般的存在了。

  合影是必须的,杨小芋擒住贾二虎的手臂,二虎哥哥,我是你的球迷,我要和你合影。

  已经14岁,下半年就要上初三的杨小芋,52寸的身高(1寸=3.2厘米,166厘米),明显是大姑娘了。被杨小芋擒住手臂的贾二虎脸红到脖子根上,结结巴巴地告诉杨小芋,我我也喜欢听你的歌,特别是那首《年少的你啊》,我经常用这首歌鼓励自己。

  正装暴徒球队和禁卫文工团于夜里11时到达八角台基地,直接住进基地招待所。

  消息连夜传遍了整个营区,都知道了总司令叫来了正装暴徒球队,叫来了禁卫文工团。总司令的贴心,感动了所有禁卫军战士。

  7月12日上午,禁卫文工团在八角台基地举行了大型的歌舞表演,唱的都是时下广为流行的歌曲,这些歌曲也都出自禁卫文工团。

  杨小芋演唱了《年少的你啊》,鼓舞了无数禁卫军战士,是啊,趁年轻大有可为的时候,更要勇敢向前。

  下午,正装暴徒球队与禁卫军士兵举行了一场友谊赛,虽然是友谊赛,但双方踢的都很认真,同时又很克制,不会冲撞和过分拼抢。

  正装暴徒球队给禁卫军士兵很多射门的机会,让他们进球,让他们开心,然后用自己的球技,再把比分扳平。90分钟的比赛,在临近结束的最后一分钟,贾三虎一个三十米外的超远吊射,挂角射门,扳平比分,双方踢成了五比五,震惊全场。

  禁卫军战士很快知道了,这个稚嫩的少年,是贾二虎的弟弟贾三虎

  贾二虎和贾三虎都很受欢迎,很多人都要求和他们合影。

  随行的记者在12日这天,用掉了一百三十七卷绝色胶卷,一想到要洗这么多照片,几个记者头痛欲裂。

  戈辉在八角台基地待了五天,期间除了组织禁卫10、11师去老河滩禁卫军烈士公墓祭典、宣誓以外,还去了当年台安防线反击战的战场实地考察。还问了很多当地人,当年看到了什么,他相信一定有胆子大到没边的,偷偷观察了。

  果然,有一个叫二牛的粗神经小伙子,看见了两个禁卫军士兵,用很长的枪开了一枪,然后被很多日军疯了似的追赶。他到今天还在感慨,那两名禁卫军士兵跑的比兔子还快,转眼间就没影了。结果日本兵把气撒到他身上,追了他大半天。

  戈辉笑了半天,他想起来了,有个报告上说,死神特种大队的柏春伟和诸晓城用死神狙击步枪干掉了日军少将小池修仁。

  戈辉告诉二牛,那两个禁卫军士兵用那个长枪,射杀了一名日军大官。

  二牛看戈辉穿着军装,于是问道:“我能不能当兵,我18了。”

  戈辉告诉他:“招兵的时候你去报名,只要能过体检和背景调查,就可以当兵。”

  两个月后,二牛果然报名参军了,通过了体检和背景调查,他的姓名栏上写着“牛魔王”,没错,这就是他的真名,他爷爷给他起的。他爷爷一直认为,给他爹起的名字太老实了,老被人欺负,所以这个唯一的孙子,二牛的大名一定要能折腾才行。牛魔王不负其名,真的魔性十足,特能折腾。

  一年后,参加了高原狼特种部队选拔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狙击成绩,一骑绝尘。

  戈辉离开八角台后,没有回朝阳,而是去了大孤山专线工地。

  大孤山专线是一条重载铁路,主要用来运输铁矿石。这是北方特区第一次尝试建设重载铁路,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克服。陈奴儿作为大孤山专线的项目经理,压力山大,但她愿意承受这样的压力,并乐在其中。

  喜欢禁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