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放了一颗大卫星-《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姑苏。

  棉纺厂。

  上班时间,工厂广播忽然响了起来。

  “喜报!”

  “喜报!”

  “恭喜我厂子弟宋仁小朋友喜获全国少年围棋大赛第三名!”

  “喜报!”

  “喜报!”

  广播员一连播了三遍喜报。

  紧接着,三车间炸锅了。

  “宋莹,恭喜啊!全国第三!”

  “年年也太利害了!”

  “宋莹,宋莹,你平时是怎么教孩子的,有没有什么秘诀?”

  “对啊,对啊,有窍门没有,跟我们说说,我家那小子别说下棋,七八岁了,连十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清楚。”

  “……”

  听着耳边的话,宋莹还处于一脸懵逼的状态。

  秘诀?

  她有什么秘诀啊。

  带孩子不是很简单嘛,给点吃的,喝得,小孩子自己就会长大,自己就会学习。

  等等!

  第三?

  还全国第三?

  猛然间,宋莹回过神来,然后,第一时间冲出了车间。

  她要去厂办问问。

  是不是弄错了。

  年年才四岁半啊,跟那帮十来岁的小朋友一起下棋,还能第三名?

  “呀,功勋母亲来了。”

  看到宋莹来到厂办,正在厂办的张书记带头鼓掌道。

  “来,大家欢迎!”

  啪!

  啪!

  啪!

  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

  此时,再看宋莹,张书记也不觉得怕了,反而觉得亲切。

  好啊。

  宋莹生了一个好儿子。

  全国第三名!

  虽然不是第一,但四岁半荣获第三名,这个成绩已经打破历史记录了。

  市委那边都专门打了电话过来。

  省体中心更别说了,第一时间就下发通知。

  要不是省体中心亲自确认,张书记也不敢信这个事。

  好家伙。

  四岁半,全国第三,妥妥地神童啊!

  要是搁在古代,那都是可以上县志、府志,甚至是史书的!

  不对。

  哪怕是当下,那也能上史书。

  不然的话,市委怎么可能专门打电话过来。

  “书记,年年真拿了第三啊?”

  望着满脸不可思议的宋莹,张书记春风满面道。

  “真的!”

  “省里,市里都通知了,真的不能在真了。”

  “你来的正好,厂办正在商量奖励的事,宋仁小朋友勇夺第三名,必须要好好奖励,奖励!”

  “这样,我做主,你有什么想要的东西没有,厂里可以破例批一份实物奖励。”

  “啊!”

  宋莹压根没有听到后面的话,得知是真的,当即发出一声尖叫。

  真的!

  我儿子全国第三!

  哈哈!

  不愧是我的儿子!

  遗传了老娘的基因,就是聪明!

  另一边。

  李杰和林武峰已经坐上了返程的火车。

  饶是李杰收着演了,还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看到聂大炮、陈德看唐僧肉的眼神。

  他果断连输两盘。

  四胜二负,最后,还是拿了个第三的成绩。

  第二名是日后的双冠王马小春。

  第一是初赛第二轮输给李杰的川省小棋手宋雪林。

  他们俩个都被国家队招去了。

  没有职业赛事的情况下,国家队无疑是最好的去处,毕竟,全国最厉害的一批棋手都在国家队。

  想要涨棋,就得跟高手下棋。

  现今,不论是国家队,还是省队,都有老带新的传统。

  甭管咖位多大,大如陈德、聂大炮,他们在国家队也要带新人。

  按道理,像李杰这样的第三名,也是要进国家队的。

  但。

  他年纪太小。

  林武峰哪舍得这么小就把孩子送走。

  眼见家长意愿不强烈,陈德和聂大炮也没有强求。

  确实小了一点。

  再长个四五岁,‘宋仁’小朋友不过八九岁,那时候再去国家队,完全来得及。

  培养个七八年,照样不满二十岁。

  后浪中的后浪!

  虽然陈、聂两个人没有强求李杰去燕京,但他们也跟林武峰约好,未来只要举办少年赛。

  ‘宋仁’小朋友最好都参加。

  先参加少年组,过个两三年,再去成年组试试水。

  同时。

  他们也跟苏省围棋队商量了一阵,日后苏省要是举办什么省级赛事,也应该视情况给‘宋仁’小朋友报名。

  多下高质量的对局!

  这很重要。

  至于参加苏省成年组的比赛,合不合适?

  两人压根没想过。

  就苏省省队那水平,不是他们瞧不上,真一个个下,那些水平差点的人,真不敢说稳赢‘宋仁’小朋友。

  这小子,天生就是为围棋而生的人!

  经过两天的旅程,李杰和林武峰顺利抵达姑苏市火车站。

  人还没下车,他们就远远的看到站台上的情况。

  好家伙。

  横幅都拉起来了。

  只见站台上站着一小撮人,还有人专门拉着大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

  【热烈祝贺姑苏棉纺厂子弟‘宋仁’小朋友,勇夺全国少年围棋比赛第三】

  横幅老长了!

  看到这一幕,车上的乘客人不禁议论纷纷。

  “棉纺厂的孩子拿了全国第三?”

  “这么大的阵仗?不就是一个第三名吗?棉纺厂的人也太骚包了吧?”

  “去,去,你懂什么,全国第三,你懂吗?”

  “你懂全国的含金量吗?”

  “就是,就是,年轻人就是见识少,我看你是丝厂的人吧,见不得棉纺厂的好。”

  “……”

  嘟!

  嘟!

  火车到站,乘客们依次下车,李杰和林武峰也顺着人流走下了火车。

  “奏乐!”

  张书记看到两人,大手一挥,身后的厂乐队立刻开始吹锣打鼓。

  鞭炮不能放,鼓锣齐鸣总是行的!

  同时。

  《姑苏日报》的记者举着相机,咔咔连拍数张照片。

  如果是普通的少年拿个第三名,他们也不至于亲自来站台拍照、采访。

  但。

  ‘宋仁’小朋友不一样。

  四岁半的孩子勇夺第三名,放在哪里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这条新闻一播出去,绝对是涨面子的事。

  什么金陵、常州、锡城、扬州等等,统统不够看。

  我大姑苏,才是人杰地灵!

  不止是《姑苏日报》的记者,姑苏电视台那边也会派出记者采访。

  电视台那边是去家里,还有少年宫。

  “林武峰同志,恭喜啊!”

  张书记迈着大步,先一步抢上前。

  “这就是宋仁小朋友吧,哈哈,这孩子当初一看我就知道,肯定特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