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亲那夜,元妃望着跪地的父亲,突然轻笑:“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地方,何必又接我出来?”
父亲当场晕厥。
她不知自己封妃是因皇帝器重林如海,只为贾府是她的靠山。
挪用林如海遗产修大观园,花尽黛玉嫁妆。
打压黛玉,力促金玉良缘。
直至黛玉泪尽而亡。
皇帝震怒,下旨抄家那日,元春才知:
她亲手葬送了贾府。
……夜风带着初春的寒意,拂过大观园新栽的翠竹,枝叶摩擦出细碎沙响,如泣如诉。省亲的灯火煌煌,将亭台楼阁映照得如同琉璃世界,却驱不散这深宫别苑骨子里透出的幽冷。香气,浓得化不开的龙涎与名贵花木的混合气息,沉甸甸地悬浮在每一寸空气里,吸一口,肺腑都似被这无形的奢华堵住。
我,抱琴,垂首侍立在元妃娘娘身侧,半步不敢远离。娘娘一身明黄鸾凤宫装,华贵得令人不敢逼视。她端坐于正殿主位之上,腰背挺得笔直,如白玉雕成的塑像,只有指尖微微捻动着一串冰凉的翡翠佛珠,泄露着水面下的暗流。
殿下,黑压压跪伏着一片。贾政老爷在最前头,额头抵着冰凉的金砖,身躯绷得像一张拉满的弓。我能清晰看到他官帽下露出的几缕白发,在辉煌的灯火下显得格外刺眼。
殿内静得可怕,唯有烛火燃烧时偶尔爆出的轻微“哔剥”声。这死寂,比任何喧哗都更令人窒息。空气像是凝固的油脂,粘稠地裹缠着每一个人。娘娘的目光缓缓扫过跪地的众人,那目光里,有审视,有威仪,更深处,却翻滚着一种我无法言喻的复杂情绪——是久别重逢的恍惚?是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抑或是……一丝被深深压抑、此刻却再也按捺不住的怨毒?她朱唇微启,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又归于沉默。
“父亲……” 娘娘终于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如冰珠砸落玉盘,清晰地穿透了死寂的大殿,“起来说话罢。” 她的语调,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属于上位者的温和,然而那温和之下,却藏着一种令人心头发紧的凉意。
贾政老爷的身躯几不可察地一震,叩谢皇恩的声音带着极力压抑的颤抖:“臣,贾政,叩谢娘娘隆恩。” 他费力地想要直起身,那动作迟缓而僵硬,仿佛身上压着千斤重担。旁边的太监欲上前搀扶,却被他一个极轻微的手势制止了。他挣扎着,终于站直了,然而头颅依旧谦卑地低垂着,目光只敢落在娘娘裙裾下方寸之地。烛火的光晕在他脸上跳跃,那皱纹深刻的脸上,没有久别重逢的激动,只有一片被巨大惶恐浸透了的灰白。冷汗,细细密密地从他鬓角渗出。
娘娘的目光停驻在他脸上,久久未动。殿内落针可闻。那翡翠佛珠在她指尖捻动的速度,悄然快了几分。空气似乎凝固成了坚冰,沉沉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我屏住呼吸,一股不祥的预感悄然爬上脊背。
终于,娘娘的唇角极其缓慢地向上牵起,勾勒出一个奇异而冰冷的弧度。那笑容里没有半分暖意,只有一种令人心胆俱裂的嘲弄与决绝。她的声音再次响起,不高,甚至带着一丝奇异的、仿佛梦呓般的飘忽,却如同淬了剧毒的冰锥,狠狠凿进这片死寂里:
“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地方……”
每一个字都清晰地回荡在雕梁画栋之间,带着令人牙酸的寒意。
“……”
殿内所有跪伏的人,头颅瞬间垂得更低,几乎要埋进金砖的缝隙里。贾政老爷猛地抬起头,脸上最后一点血色也“唰”地褪尽,只剩下一片骇人的死灰。他的眼睛惊恐地瞪大到了极致,死死盯着娘娘,仿佛看到了什么世间最恐怖的景象。
“……何必又来接我?”
最后几个字,轻飘飘地落下。
“噗通!”
一声沉闷的重响。贾政老爷的身体如同被抽去了所有骨头,直挺挺地向后倒去,重重砸在冰冷坚硬的金砖地上。官帽滚落一旁,花白的头发散乱地铺开。他双目紧闭,面如金纸,已然人事不省。
“老爷!”
“父亲!”
短暂的死寂后,压抑的惊呼和混乱瞬间爆发。王夫人、贾宝玉等人的哭喊声撕裂了凝固的空气。太监宫女们惊慌失措地涌上前搀扶、抬人。整个大殿乱作一团,方才的庄严肃穆荡然无存,只剩下无措的惊惶。
在这片骤然爆发的混乱中心,娘娘依旧端坐着。那抹冰冷的笑意凝固在她唇边,眼中翻涌的怨毒与快意,在摇曳的烛光下清晰得令人心悸。她看着父亲倒下的地方,看着那片混乱,看着亲人们惊恐的脸庞,仿佛在看一出与己无关的荒诞戏文。她微微扬起了下颌,姿态高傲得如同云端的神只,俯视着脚下蝼蚁的挣扎。
我侍立在旁,手脚冰凉,只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娘娘的目光扫过我,那里面没有任何温度,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我慌忙低下头,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几乎要撞碎肋骨。我知道,这句话,连同贾政老爷的昏厥,今夜之后,必将如长了翅膀的毒蛇,以最快的速度,无声无息地游入那九重宫阙的最深处。娘娘她……她亲手点燃了一把火,而这把火,终将把所有人都烧成灰烬。
那夜的混乱与惊惶,随着黎明的到来被强行按捺下去,如同水面下的暗涌。贾政老爷被抬回荣禧堂,太医进进出出,只说是“急火攻心,需静养”。娘娘在黎明前摆驾回宫,凤辇驶离大观园时,天色是沉沉的蟹壳青。她端坐其中,帘幕低垂,隔绝了所有人的目光,也隔绝了身后那一片狼藉的繁华与惊魂未定。
我随侍在辇旁,宫墙夹道投下巨大的阴影,每一步都踏在冰冷的石板上,发出空洞的回响。娘娘封妃的“恩宠”,外人只道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唯有我们这些日夜侍奉在侧的宫人,才窥得一丝内里的真相。那“贤德妃”的尊号,像一件华美却不合身的戏服,突兀地罩在她身上。自册封那日起,皇上便再未踏入过我们这处宫苑一步。内务府送来的份例,炭火总是半湿不燃的次等货,冬日里殿内冷得像冰窖;夏日里供应的冰,也总是不足数,带着一股可疑的土腥气。连那些惯会捧高踩低的太监宫女,眼神里也藏着不易察觉的轻慢。
我曾壮着胆子,在替娘娘梳头时,借着铜镜的微光,低声提过一次炭火的事。她正对镜描眉的手,蓦地一顿。那支螺子黛在她指尖几乎要被捏断。铜镜里映出的那双凤目,寒光凛冽如刀锋,直直刺向我。
“抱琴,” 她的声音比殿内残留的寒气更冷,“这宫里,能活下来的,要么靠真本事,要么靠真靠山。你记住,本宫的靠山,不在宫里,在宫外。” 她放下眉黛,指尖轻轻拂过鬓边一支赤金点翠的凤钗,那冰冷坚硬的触感似乎给了她某种支撑,“只要荣国府一日不倒,只要父亲他们还在外面撑着,本宫……终究还是贤德妃。”
她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笃信,仿佛在说服我,更在说服她自己。那一刻,我看着她镜中苍白却极力维持着高傲的脸,心头涌起的不是敬畏,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冰冷的悲哀。她把自己,连同整个贾府未来的命运,都押在了那座看似煊赫实则根基早已动摇的府邸之上。
这摇摇欲坠的“靠山”,很快便伸出了索取的手。荣国府为了省亲修建大观园,几乎掏空了家底的消息,是王夫人借着一次难得的进宫请安机会,亲口对娘娘哭诉的。那日,王夫人坐在下首的绣墩上,拿帕子不住地按着眼角,声音带着哭腔:“……娘娘您是没瞧见,那银子淌水似的花出去,账面上的窟窿越来越大,库里的老底子都翻腾了好几遍……再这样下去,怕是连府里下个月的月例银子都支应不上了……老爷愁得夜夜睡不着……”
娘娘端坐在上,手里捧着一盏早已凉透的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润的瓷盏边缘。她静静地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那双眼睛,深得像两口枯井。王夫人的絮叨停了,殿内只剩下她压抑的抽泣声,一下下敲打着死寂的空气。
过了许久,久到那抽泣声都渐渐微弱下去,娘娘才缓缓抬起眼。她的目光掠过王夫人哭红的双眼,落向窗外庭院里一株开得正盛的西府海棠,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却像淬了冰的针:
“林家姑爷……不是留下了偌大一份家私么?都托付给了府里照管。” 她顿了顿,端起那盏冷茶,凑到唇边,却又没喝,只是看着杯中浮沉的茶叶,“林丫头年纪尚小,横竖也用不着那些。府里如今艰难,挪借些应应急,也是正理。总归……是自家人。”
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钻进每个人的耳朵里。王夫人脸上的悲戚瞬间凝固了,随即眼底飞快地掠过一丝如释重负的精光,连忙点头:“娘娘说的是!还是娘娘思虑周全!到底是自家人,林丫头孤身一个,她的便是府里的,府里的……自然也是娘娘的倚仗!”
自家人……这三个字像沉重的枷锁,无声无息地套在了那个寄居潇湘馆、日渐沉默消瘦的少女身上。林家几代积累的财富,那本该是林黛玉安身立命、甚至风光出嫁的倚仗,就这样被轻描淡写地“挪借”了,化作了大观园里一砖一瓦、一花一木的奢靡。
而娘娘的目光,似乎也随着这笔巨款的注入,更加“长远”地落在了贾宝玉的婚事上。她开始频繁地召见薛姨妈和薛宝钗。薛宝钗每次入宫,总是仪态万方,言语得体,进退有度。娘娘看着她,脸上会露出难得一见的、带着真正赞许的笑容,拉着她的手,说些体己话,赏赐也格外丰厚。金项圈、玉如意、宫缎……一件件流水般地送入薛家暂居的梨香院。那“金玉良缘”的传言,在娘娘刻意的推波助澜下,如同春日里疯长的藤蔓,在贾府上下悄然蔓延开。
与之相对的,是林黛玉彻底的沉寂。娘娘几乎从未单独召见过她。偶尔在阖府女眷入宫请安的场合,黛玉安静地坐在角落,身影单薄得如同一抹随时会消散的青烟。娘娘的目光偶尔掠过她,那眼神里,除了疏离,似乎还藏着一丝极难察觉的……忌惮?仿佛那个沉默的孤女,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威胁。
有一次,宫里的老太监来传话,无意间提及前朝事,说皇上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时,曾对着林如海生前递上的一份关于江南盐务的条陈,沉默了许久,末了叹息一声:“林卿……实乃国之干城,可惜了。”
这话本是老太监随口闲谈,娘娘当时正倚在榻上翻看一本诗集。那薄薄的书页在她手中猛地一颤,发出一声轻微的撕裂声。她抬起眼,目光锐利如电,直直刺向那老太监。殿内的空气瞬间凝滞。老太监吓得扑通跪倒,连连磕头告罪。
娘娘没有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他,脸色在瞬间变得雪白,握着书页的指节因为用力而泛出青白色。许久,她才慢慢收回目光,挥了挥手,声音干涩:“下去吧。”
老太监如蒙大赦,连滚爬爬地退了出去。殿内只剩下我们两人。死一般的寂静里,我能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娘娘维持着那个僵硬的姿势,一动不动。过了很久,她才缓缓低下头,目光重新落在那本诗集上,手指无意识地抚摸着被她撕裂的书页边缘。那页上,正巧是李商隐的一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她的眼神空洞地望着那行墨字,唇边慢慢浮起一丝极其古怪的、混杂着自嘲与冰冷的笑意。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她对黛玉那份莫名忌惮的根源——那个女孩身上,流淌着她父亲林如海的血脉,承载着皇帝口中“国之干城”的追忆。这份追忆,像一根无形的刺,深深扎在娘娘那建立在贾府权势之上的虚幻自信里。她可以轻易动用林家的财富,却无法抹去皇帝对林如海的器重与怀念。这怀念,让她恐惧,让她嫉妒,让她无法容忍黛玉的存在本身。
潇湘馆的噩耗,是在一个深秋的午后传来的。那日天色阴沉得厉害,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宫墙的飞檐,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湿冷的、令人窒息的土腥气。
一个面生的小太监,脸色惨白,跌跌撞撞地冲进殿门,扑倒在地,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娘娘……娘娘……不好了!林……林姑娘……殁了!今儿早上……潇湘馆的人发现时……已经……”
“轰隆——!”
一声惊雷毫无征兆地在头顶炸响,震得殿宇似乎都晃了晃,瞬间吞没了小太监后面的话语。惨白刺目的电光撕裂了浓云,透过高窗,将殿内照得一片妖异的青白。
娘娘正端着一盏参茶,送到唇边。那惊雷炸响的瞬间,她浑身猛地一颤,手中那盏价值不菲的甜白瓷盖碗,“哐当”一声脆响,跌落在地毯上,摔得粉碎。滚烫的参汤泼溅出来,污了华贵的裙裾,也烫红了她裸露的脚踝。她却浑然未觉,只是僵直地坐在那里,眼睛死死盯着地上跪着的小太监,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得干干净净,嘴唇翕动着,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殿内死寂得可怕,只有窗外瓢泼大雨骤然倾泻而下的哗哗声,如同天河倒灌。那股令人作呕的土腥气,混合着泼洒的参汤味道,愈发浓烈地弥漫开来。
小太监伏在地上,抖如筛糠,不敢抬头。
不知过了多久,娘娘才极其缓慢地、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将视线从太监身上移开,转向窗外那片被暴雨冲刷得模糊不清的天地。她的眼神空洞得吓人,没有悲痛,没有震惊,只有一片死寂的茫然,仿佛魂魄早已被那道惊雷劈散。她放在膝上的手,无意识地蜷缩起来,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留下几个深红的月牙痕。
就在这死寂之中,殿外远远地,传来一声悠长而凄厉的唱喏,穿透了哗哗的雨幕:
“圣——驾——到——!”
那声音如同冰锥,刺破了殿内凝滞的空气。
娘娘空洞的瞳孔骤然一缩,身体几不可察地绷紧了。她猛地扭过头,望向殿门的方向,脸上那最后一丝茫然瞬间被一种巨大的、本能的恐惧所取代。那恐惧如此强烈,甚至压过了刚刚听闻黛玉死讯的冲击。她的嘴唇不受控制地哆嗦起来,放在膝上的手猛地攥紧了裙裾昂贵的锦缎,指节捏得咯咯作响。
皇帝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玄色常服被外面的风雨气息浸染得有些沉重。他没有带仪仗,只带着几个贴身的大太监,脚步沉稳地走了进来。雨水顺着他的袍角滴落在光洁如镜的金砖地上,留下几道深色的水痕。
殿内所有宫人,包括我,早已齐刷刷跪倒在地,额头紧贴着冰冷的地面,大气不敢出。死寂重新降临,比刚才更甚,带着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威压。
皇帝的目光并未在任何人身上停留,径直走向僵坐着的娘娘。他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停下。我能感觉到,那目光如同实质的冰棱,落在了娘娘身上。
“贾元春。” 皇帝的声音不高,平静无波,却像重锤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林如海之女,林黛玉,于荣国府病逝了。”
他直接用了“贾元春”这个全名,而非“爱妃”或“贤德妃”。冰冷的话语如同判决,清晰地回荡在死寂的大殿里。
娘娘的身体剧烈地颤抖了一下,仿佛被无形的鞭子抽中。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辩解什么,想挤出一点哀戚的表情,然而在皇帝那洞悉一切、毫无温度的目光注视下,所有的伪装都显得如此苍白可笑。最终,她所有的力气都消失了,只是瘫软在座位上,面无人色,像一尊被抽走了灵魂的泥偶。
皇帝的目光在她那张失魂落魄的脸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里没有愤怒,没有失望,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冰冷与……厌恶。如同看着一件早已蒙尘、如今更是彻底碎裂的器物。
他不再看她,目光缓缓扫过跪了一地的宫人,最后,落在了我身上。那目光如有实质的冰水,瞬间将我浸透。
“抱琴。” 他叫了我的名字,声音依旧平静,“即日起,你近身侍奉贤德妃。寸步,不得离。” 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森然。
我的心猛地沉到了谷底。这哪里是侍奉?这是最严密的监视!我重重叩首,声音干涩:“奴婢……遵旨。”
皇帝不再言语,转身,玄色的袍角划过一个决绝的弧度,带着一身风雨的寒气,离开了这座骤然变得如同冰窟般的宫殿。沉重的殿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外面肆虐的风雨,也将殿内最后一丝生机彻底掐灭。
自那日起,这座曾经象征着无上恩宠的宫苑,彻底变成了一座华丽的囚笼。无形的枷锁套在了每一个人的脖颈上,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娘娘终日枯坐,如同失了魂的木偶,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日渐萧瑟的庭院。皇帝再未踏足半步。内务府送来的份例,连那些半湿的炭火和不足数的冰都彻底断了。深秋的寒意,如同跗骨之蛆,丝丝缕缕地钻进殿宇的每一个角落,渗入骨髓。
我日夜守在娘娘身边,寸步不离。皇帝的命令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在宫墙之外,无数双眼睛正紧紧地盯着这里,如同黑暗中的鹰隼,等待着猎物最后的挣扎。风声,一日紧过一日。
那终结一切的丧钟,终于在一个朔风凛冽、滴水成冰的清晨敲响。急促、沉重、毫无节奏可言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粗暴地踏碎了宫殿死水般的沉寂。殿门被轰然撞开,裹挟着外面刺骨的寒风和雪沫,瞬间卷走了殿内最后一丝可怜的暖意。
闯入的并非传旨太监,而是一队身着玄色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他们面无表情,眼神锐利如鹰,身上带着浓重的煞气和风雪的寒气。为首一人,身形高大,面容冷硬如铁石,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目光如电,扫过殿内惊惶失措的宫女太监,最后,钉在了面无人色、瘫软在凤座上的娘娘身上。
“圣旨下!贾氏元春,跪听宣读!” 声音洪亮,带着金铁交鸣般的冷酷,震得殿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娘娘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她挣扎着想站起身,双腿却软得不听使唤。两个小宫女惊恐地上前搀扶,几乎是半拖半拽地将她弄下座位,勉强跪在那冰冷刺骨的金砖地上。她的头深深垂下,散乱的发髻遮住了大半张脸,只能看到剧烈起伏的肩膀和攥得指节发白的手。
那锦衣卫千户面无表情,刷地一声展开圣旨,声音冰冷,一字一句,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贤德妃贾氏元春,恃恩而骄,德不配位……其父贾政,治家无方,纵容子弟……其家贾府,奢靡僭越,贪渎国帑……更兼私德有亏,苛待孤女,致林氏如海遗女黛玉,夭亡府中……实乃辜负天恩,罪无可逭!着即褫夺贾元春贤德妃封号,贬为庶人,幽禁冷宫!其父贾政,革职拿问!荣宁二府贾氏一干人等……即刻锁拿,家产抄没!钦此——!”
每一个罪名,都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娘娘身上。尤其是那句“苛待孤女,致林氏如海遗女黛玉夭亡府中”,如同最锋利的匕首,直刺要害!
“不……不是的……不是这样的……” 娘娘猛地抬起头,脸上是彻底崩溃的绝望和疯狂,她尖利地嘶喊起来,声音刺耳欲裂,“是林丫头自己命薄!是府里那些人……是他们!皇上!臣妾冤枉!臣妾都是为了贾家啊!皇上——!”
她挣扎着想要扑向那宣读圣旨的千户,却被两个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死死按住。她华丽的宫装被扯得凌乱不堪,发簪散落,状若疯妇。她嘶喊着,辩解着,涕泪横流,将所有的责任推向府里,推向早已死去的黛玉,唯独没有她自己。
那锦衣卫千户冷冷地看着她歇斯底里的模样,眼中没有一丝波澜,只有毫不掩饰的鄙夷。他收起圣旨,如同收起一张废纸,声音不带任何感情:“庶人贾氏,遵旨吧。带走!”
两名锦衣卫毫不怜惜地架起瘫软如泥的娘娘,如同拖拽一件破烂的行李。她的双腿无力地拖在地上,金砖冰冷,映出她绝望扭曲的脸。她还在徒劳地挣扎、哭喊,声音凄厉得如同夜枭:“贾家!我的贾家!我的靠山啊……你们害了我!是你们害了我啊——!”
那凄厉绝望的哭喊声,随着她被粗暴地拖出殿门,迅速被外面呼啸的寒风吞没,最终消失在了深宫重重叠叠的宫墙尽头。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重新降临。只剩下几个吓得魂飞魄散的宫女太监瘫软在地,瑟瑟发抖。寒风卷着雪沫,从未关严的殿门灌进来,打着旋儿,吹散了娘娘方才挣扎时掉落在地的一支凤头金步摇。
我站在原地,手脚冰凉,仿佛连血液都已凝固。那支步摇在冰冷的地面上滚了几滚,最终停在角落的阴影里,金凤的翅膀折断了一只,黯淡无光。
殿外,寒风呜咽,如同无数冤魂的恸哭,在空旷死寂的宫苑上空盘旋不去。这富丽堂皇的牢笼,终于迎来了它注定的结局。而那高踞凤座、自以为手握靠山、翻云覆雨的人,最终,用她的愚蠢和贪婪,亲手掘开了埋葬整个家族的坟墓。
父亲当场晕厥。
她不知自己封妃是因皇帝器重林如海,只为贾府是她的靠山。
挪用林如海遗产修大观园,花尽黛玉嫁妆。
打压黛玉,力促金玉良缘。
直至黛玉泪尽而亡。
皇帝震怒,下旨抄家那日,元春才知:
她亲手葬送了贾府。
……夜风带着初春的寒意,拂过大观园新栽的翠竹,枝叶摩擦出细碎沙响,如泣如诉。省亲的灯火煌煌,将亭台楼阁映照得如同琉璃世界,却驱不散这深宫别苑骨子里透出的幽冷。香气,浓得化不开的龙涎与名贵花木的混合气息,沉甸甸地悬浮在每一寸空气里,吸一口,肺腑都似被这无形的奢华堵住。
我,抱琴,垂首侍立在元妃娘娘身侧,半步不敢远离。娘娘一身明黄鸾凤宫装,华贵得令人不敢逼视。她端坐于正殿主位之上,腰背挺得笔直,如白玉雕成的塑像,只有指尖微微捻动着一串冰凉的翡翠佛珠,泄露着水面下的暗流。
殿下,黑压压跪伏着一片。贾政老爷在最前头,额头抵着冰凉的金砖,身躯绷得像一张拉满的弓。我能清晰看到他官帽下露出的几缕白发,在辉煌的灯火下显得格外刺眼。
殿内静得可怕,唯有烛火燃烧时偶尔爆出的轻微“哔剥”声。这死寂,比任何喧哗都更令人窒息。空气像是凝固的油脂,粘稠地裹缠着每一个人。娘娘的目光缓缓扫过跪地的众人,那目光里,有审视,有威仪,更深处,却翻滚着一种我无法言喻的复杂情绪——是久别重逢的恍惚?是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抑或是……一丝被深深压抑、此刻却再也按捺不住的怨毒?她朱唇微启,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又归于沉默。
“父亲……” 娘娘终于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如冰珠砸落玉盘,清晰地穿透了死寂的大殿,“起来说话罢。” 她的语调,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属于上位者的温和,然而那温和之下,却藏着一种令人心头发紧的凉意。
贾政老爷的身躯几不可察地一震,叩谢皇恩的声音带着极力压抑的颤抖:“臣,贾政,叩谢娘娘隆恩。” 他费力地想要直起身,那动作迟缓而僵硬,仿佛身上压着千斤重担。旁边的太监欲上前搀扶,却被他一个极轻微的手势制止了。他挣扎着,终于站直了,然而头颅依旧谦卑地低垂着,目光只敢落在娘娘裙裾下方寸之地。烛火的光晕在他脸上跳跃,那皱纹深刻的脸上,没有久别重逢的激动,只有一片被巨大惶恐浸透了的灰白。冷汗,细细密密地从他鬓角渗出。
娘娘的目光停驻在他脸上,久久未动。殿内落针可闻。那翡翠佛珠在她指尖捻动的速度,悄然快了几分。空气似乎凝固成了坚冰,沉沉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我屏住呼吸,一股不祥的预感悄然爬上脊背。
终于,娘娘的唇角极其缓慢地向上牵起,勾勒出一个奇异而冰冷的弧度。那笑容里没有半分暖意,只有一种令人心胆俱裂的嘲弄与决绝。她的声音再次响起,不高,甚至带着一丝奇异的、仿佛梦呓般的飘忽,却如同淬了剧毒的冰锥,狠狠凿进这片死寂里:
“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地方……”
每一个字都清晰地回荡在雕梁画栋之间,带着令人牙酸的寒意。
“……”
殿内所有跪伏的人,头颅瞬间垂得更低,几乎要埋进金砖的缝隙里。贾政老爷猛地抬起头,脸上最后一点血色也“唰”地褪尽,只剩下一片骇人的死灰。他的眼睛惊恐地瞪大到了极致,死死盯着娘娘,仿佛看到了什么世间最恐怖的景象。
“……何必又来接我?”
最后几个字,轻飘飘地落下。
“噗通!”
一声沉闷的重响。贾政老爷的身体如同被抽去了所有骨头,直挺挺地向后倒去,重重砸在冰冷坚硬的金砖地上。官帽滚落一旁,花白的头发散乱地铺开。他双目紧闭,面如金纸,已然人事不省。
“老爷!”
“父亲!”
短暂的死寂后,压抑的惊呼和混乱瞬间爆发。王夫人、贾宝玉等人的哭喊声撕裂了凝固的空气。太监宫女们惊慌失措地涌上前搀扶、抬人。整个大殿乱作一团,方才的庄严肃穆荡然无存,只剩下无措的惊惶。
在这片骤然爆发的混乱中心,娘娘依旧端坐着。那抹冰冷的笑意凝固在她唇边,眼中翻涌的怨毒与快意,在摇曳的烛光下清晰得令人心悸。她看着父亲倒下的地方,看着那片混乱,看着亲人们惊恐的脸庞,仿佛在看一出与己无关的荒诞戏文。她微微扬起了下颌,姿态高傲得如同云端的神只,俯视着脚下蝼蚁的挣扎。
我侍立在旁,手脚冰凉,只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娘娘的目光扫过我,那里面没有任何温度,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我慌忙低下头,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几乎要撞碎肋骨。我知道,这句话,连同贾政老爷的昏厥,今夜之后,必将如长了翅膀的毒蛇,以最快的速度,无声无息地游入那九重宫阙的最深处。娘娘她……她亲手点燃了一把火,而这把火,终将把所有人都烧成灰烬。
那夜的混乱与惊惶,随着黎明的到来被强行按捺下去,如同水面下的暗涌。贾政老爷被抬回荣禧堂,太医进进出出,只说是“急火攻心,需静养”。娘娘在黎明前摆驾回宫,凤辇驶离大观园时,天色是沉沉的蟹壳青。她端坐其中,帘幕低垂,隔绝了所有人的目光,也隔绝了身后那一片狼藉的繁华与惊魂未定。
我随侍在辇旁,宫墙夹道投下巨大的阴影,每一步都踏在冰冷的石板上,发出空洞的回响。娘娘封妃的“恩宠”,外人只道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唯有我们这些日夜侍奉在侧的宫人,才窥得一丝内里的真相。那“贤德妃”的尊号,像一件华美却不合身的戏服,突兀地罩在她身上。自册封那日起,皇上便再未踏入过我们这处宫苑一步。内务府送来的份例,炭火总是半湿不燃的次等货,冬日里殿内冷得像冰窖;夏日里供应的冰,也总是不足数,带着一股可疑的土腥气。连那些惯会捧高踩低的太监宫女,眼神里也藏着不易察觉的轻慢。
我曾壮着胆子,在替娘娘梳头时,借着铜镜的微光,低声提过一次炭火的事。她正对镜描眉的手,蓦地一顿。那支螺子黛在她指尖几乎要被捏断。铜镜里映出的那双凤目,寒光凛冽如刀锋,直直刺向我。
“抱琴,” 她的声音比殿内残留的寒气更冷,“这宫里,能活下来的,要么靠真本事,要么靠真靠山。你记住,本宫的靠山,不在宫里,在宫外。” 她放下眉黛,指尖轻轻拂过鬓边一支赤金点翠的凤钗,那冰冷坚硬的触感似乎给了她某种支撑,“只要荣国府一日不倒,只要父亲他们还在外面撑着,本宫……终究还是贤德妃。”
她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笃信,仿佛在说服我,更在说服她自己。那一刻,我看着她镜中苍白却极力维持着高傲的脸,心头涌起的不是敬畏,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冰冷的悲哀。她把自己,连同整个贾府未来的命运,都押在了那座看似煊赫实则根基早已动摇的府邸之上。
这摇摇欲坠的“靠山”,很快便伸出了索取的手。荣国府为了省亲修建大观园,几乎掏空了家底的消息,是王夫人借着一次难得的进宫请安机会,亲口对娘娘哭诉的。那日,王夫人坐在下首的绣墩上,拿帕子不住地按着眼角,声音带着哭腔:“……娘娘您是没瞧见,那银子淌水似的花出去,账面上的窟窿越来越大,库里的老底子都翻腾了好几遍……再这样下去,怕是连府里下个月的月例银子都支应不上了……老爷愁得夜夜睡不着……”
娘娘端坐在上,手里捧着一盏早已凉透的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润的瓷盏边缘。她静静地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那双眼睛,深得像两口枯井。王夫人的絮叨停了,殿内只剩下她压抑的抽泣声,一下下敲打着死寂的空气。
过了许久,久到那抽泣声都渐渐微弱下去,娘娘才缓缓抬起眼。她的目光掠过王夫人哭红的双眼,落向窗外庭院里一株开得正盛的西府海棠,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却像淬了冰的针:
“林家姑爷……不是留下了偌大一份家私么?都托付给了府里照管。” 她顿了顿,端起那盏冷茶,凑到唇边,却又没喝,只是看着杯中浮沉的茶叶,“林丫头年纪尚小,横竖也用不着那些。府里如今艰难,挪借些应应急,也是正理。总归……是自家人。”
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钻进每个人的耳朵里。王夫人脸上的悲戚瞬间凝固了,随即眼底飞快地掠过一丝如释重负的精光,连忙点头:“娘娘说的是!还是娘娘思虑周全!到底是自家人,林丫头孤身一个,她的便是府里的,府里的……自然也是娘娘的倚仗!”
自家人……这三个字像沉重的枷锁,无声无息地套在了那个寄居潇湘馆、日渐沉默消瘦的少女身上。林家几代积累的财富,那本该是林黛玉安身立命、甚至风光出嫁的倚仗,就这样被轻描淡写地“挪借”了,化作了大观园里一砖一瓦、一花一木的奢靡。
而娘娘的目光,似乎也随着这笔巨款的注入,更加“长远”地落在了贾宝玉的婚事上。她开始频繁地召见薛姨妈和薛宝钗。薛宝钗每次入宫,总是仪态万方,言语得体,进退有度。娘娘看着她,脸上会露出难得一见的、带着真正赞许的笑容,拉着她的手,说些体己话,赏赐也格外丰厚。金项圈、玉如意、宫缎……一件件流水般地送入薛家暂居的梨香院。那“金玉良缘”的传言,在娘娘刻意的推波助澜下,如同春日里疯长的藤蔓,在贾府上下悄然蔓延开。
与之相对的,是林黛玉彻底的沉寂。娘娘几乎从未单独召见过她。偶尔在阖府女眷入宫请安的场合,黛玉安静地坐在角落,身影单薄得如同一抹随时会消散的青烟。娘娘的目光偶尔掠过她,那眼神里,除了疏离,似乎还藏着一丝极难察觉的……忌惮?仿佛那个沉默的孤女,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威胁。
有一次,宫里的老太监来传话,无意间提及前朝事,说皇上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时,曾对着林如海生前递上的一份关于江南盐务的条陈,沉默了许久,末了叹息一声:“林卿……实乃国之干城,可惜了。”
这话本是老太监随口闲谈,娘娘当时正倚在榻上翻看一本诗集。那薄薄的书页在她手中猛地一颤,发出一声轻微的撕裂声。她抬起眼,目光锐利如电,直直刺向那老太监。殿内的空气瞬间凝滞。老太监吓得扑通跪倒,连连磕头告罪。
娘娘没有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他,脸色在瞬间变得雪白,握着书页的指节因为用力而泛出青白色。许久,她才慢慢收回目光,挥了挥手,声音干涩:“下去吧。”
老太监如蒙大赦,连滚爬爬地退了出去。殿内只剩下我们两人。死一般的寂静里,我能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娘娘维持着那个僵硬的姿势,一动不动。过了很久,她才缓缓低下头,目光重新落在那本诗集上,手指无意识地抚摸着被她撕裂的书页边缘。那页上,正巧是李商隐的一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她的眼神空洞地望着那行墨字,唇边慢慢浮起一丝极其古怪的、混杂着自嘲与冰冷的笑意。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她对黛玉那份莫名忌惮的根源——那个女孩身上,流淌着她父亲林如海的血脉,承载着皇帝口中“国之干城”的追忆。这份追忆,像一根无形的刺,深深扎在娘娘那建立在贾府权势之上的虚幻自信里。她可以轻易动用林家的财富,却无法抹去皇帝对林如海的器重与怀念。这怀念,让她恐惧,让她嫉妒,让她无法容忍黛玉的存在本身。
潇湘馆的噩耗,是在一个深秋的午后传来的。那日天色阴沉得厉害,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宫墙的飞檐,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湿冷的、令人窒息的土腥气。
一个面生的小太监,脸色惨白,跌跌撞撞地冲进殿门,扑倒在地,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娘娘……娘娘……不好了!林……林姑娘……殁了!今儿早上……潇湘馆的人发现时……已经……”
“轰隆——!”
一声惊雷毫无征兆地在头顶炸响,震得殿宇似乎都晃了晃,瞬间吞没了小太监后面的话语。惨白刺目的电光撕裂了浓云,透过高窗,将殿内照得一片妖异的青白。
娘娘正端着一盏参茶,送到唇边。那惊雷炸响的瞬间,她浑身猛地一颤,手中那盏价值不菲的甜白瓷盖碗,“哐当”一声脆响,跌落在地毯上,摔得粉碎。滚烫的参汤泼溅出来,污了华贵的裙裾,也烫红了她裸露的脚踝。她却浑然未觉,只是僵直地坐在那里,眼睛死死盯着地上跪着的小太监,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得干干净净,嘴唇翕动着,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殿内死寂得可怕,只有窗外瓢泼大雨骤然倾泻而下的哗哗声,如同天河倒灌。那股令人作呕的土腥气,混合着泼洒的参汤味道,愈发浓烈地弥漫开来。
小太监伏在地上,抖如筛糠,不敢抬头。
不知过了多久,娘娘才极其缓慢地、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将视线从太监身上移开,转向窗外那片被暴雨冲刷得模糊不清的天地。她的眼神空洞得吓人,没有悲痛,没有震惊,只有一片死寂的茫然,仿佛魂魄早已被那道惊雷劈散。她放在膝上的手,无意识地蜷缩起来,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留下几个深红的月牙痕。
就在这死寂之中,殿外远远地,传来一声悠长而凄厉的唱喏,穿透了哗哗的雨幕:
“圣——驾——到——!”
那声音如同冰锥,刺破了殿内凝滞的空气。
娘娘空洞的瞳孔骤然一缩,身体几不可察地绷紧了。她猛地扭过头,望向殿门的方向,脸上那最后一丝茫然瞬间被一种巨大的、本能的恐惧所取代。那恐惧如此强烈,甚至压过了刚刚听闻黛玉死讯的冲击。她的嘴唇不受控制地哆嗦起来,放在膝上的手猛地攥紧了裙裾昂贵的锦缎,指节捏得咯咯作响。
皇帝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玄色常服被外面的风雨气息浸染得有些沉重。他没有带仪仗,只带着几个贴身的大太监,脚步沉稳地走了进来。雨水顺着他的袍角滴落在光洁如镜的金砖地上,留下几道深色的水痕。
殿内所有宫人,包括我,早已齐刷刷跪倒在地,额头紧贴着冰冷的地面,大气不敢出。死寂重新降临,比刚才更甚,带着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威压。
皇帝的目光并未在任何人身上停留,径直走向僵坐着的娘娘。他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停下。我能感觉到,那目光如同实质的冰棱,落在了娘娘身上。
“贾元春。” 皇帝的声音不高,平静无波,却像重锤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林如海之女,林黛玉,于荣国府病逝了。”
他直接用了“贾元春”这个全名,而非“爱妃”或“贤德妃”。冰冷的话语如同判决,清晰地回荡在死寂的大殿里。
娘娘的身体剧烈地颤抖了一下,仿佛被无形的鞭子抽中。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辩解什么,想挤出一点哀戚的表情,然而在皇帝那洞悉一切、毫无温度的目光注视下,所有的伪装都显得如此苍白可笑。最终,她所有的力气都消失了,只是瘫软在座位上,面无人色,像一尊被抽走了灵魂的泥偶。
皇帝的目光在她那张失魂落魄的脸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里没有愤怒,没有失望,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冰冷与……厌恶。如同看着一件早已蒙尘、如今更是彻底碎裂的器物。
他不再看她,目光缓缓扫过跪了一地的宫人,最后,落在了我身上。那目光如有实质的冰水,瞬间将我浸透。
“抱琴。” 他叫了我的名字,声音依旧平静,“即日起,你近身侍奉贤德妃。寸步,不得离。” 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森然。
我的心猛地沉到了谷底。这哪里是侍奉?这是最严密的监视!我重重叩首,声音干涩:“奴婢……遵旨。”
皇帝不再言语,转身,玄色的袍角划过一个决绝的弧度,带着一身风雨的寒气,离开了这座骤然变得如同冰窟般的宫殿。沉重的殿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外面肆虐的风雨,也将殿内最后一丝生机彻底掐灭。
自那日起,这座曾经象征着无上恩宠的宫苑,彻底变成了一座华丽的囚笼。无形的枷锁套在了每一个人的脖颈上,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娘娘终日枯坐,如同失了魂的木偶,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日渐萧瑟的庭院。皇帝再未踏足半步。内务府送来的份例,连那些半湿的炭火和不足数的冰都彻底断了。深秋的寒意,如同跗骨之蛆,丝丝缕缕地钻进殿宇的每一个角落,渗入骨髓。
我日夜守在娘娘身边,寸步不离。皇帝的命令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在宫墙之外,无数双眼睛正紧紧地盯着这里,如同黑暗中的鹰隼,等待着猎物最后的挣扎。风声,一日紧过一日。
那终结一切的丧钟,终于在一个朔风凛冽、滴水成冰的清晨敲响。急促、沉重、毫无节奏可言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粗暴地踏碎了宫殿死水般的沉寂。殿门被轰然撞开,裹挟着外面刺骨的寒风和雪沫,瞬间卷走了殿内最后一丝可怜的暖意。
闯入的并非传旨太监,而是一队身着玄色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他们面无表情,眼神锐利如鹰,身上带着浓重的煞气和风雪的寒气。为首一人,身形高大,面容冷硬如铁石,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目光如电,扫过殿内惊惶失措的宫女太监,最后,钉在了面无人色、瘫软在凤座上的娘娘身上。
“圣旨下!贾氏元春,跪听宣读!” 声音洪亮,带着金铁交鸣般的冷酷,震得殿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娘娘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她挣扎着想站起身,双腿却软得不听使唤。两个小宫女惊恐地上前搀扶,几乎是半拖半拽地将她弄下座位,勉强跪在那冰冷刺骨的金砖地上。她的头深深垂下,散乱的发髻遮住了大半张脸,只能看到剧烈起伏的肩膀和攥得指节发白的手。
那锦衣卫千户面无表情,刷地一声展开圣旨,声音冰冷,一字一句,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贤德妃贾氏元春,恃恩而骄,德不配位……其父贾政,治家无方,纵容子弟……其家贾府,奢靡僭越,贪渎国帑……更兼私德有亏,苛待孤女,致林氏如海遗女黛玉,夭亡府中……实乃辜负天恩,罪无可逭!着即褫夺贾元春贤德妃封号,贬为庶人,幽禁冷宫!其父贾政,革职拿问!荣宁二府贾氏一干人等……即刻锁拿,家产抄没!钦此——!”
每一个罪名,都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娘娘身上。尤其是那句“苛待孤女,致林氏如海遗女黛玉夭亡府中”,如同最锋利的匕首,直刺要害!
“不……不是的……不是这样的……” 娘娘猛地抬起头,脸上是彻底崩溃的绝望和疯狂,她尖利地嘶喊起来,声音刺耳欲裂,“是林丫头自己命薄!是府里那些人……是他们!皇上!臣妾冤枉!臣妾都是为了贾家啊!皇上——!”
她挣扎着想要扑向那宣读圣旨的千户,却被两个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死死按住。她华丽的宫装被扯得凌乱不堪,发簪散落,状若疯妇。她嘶喊着,辩解着,涕泪横流,将所有的责任推向府里,推向早已死去的黛玉,唯独没有她自己。
那锦衣卫千户冷冷地看着她歇斯底里的模样,眼中没有一丝波澜,只有毫不掩饰的鄙夷。他收起圣旨,如同收起一张废纸,声音不带任何感情:“庶人贾氏,遵旨吧。带走!”
两名锦衣卫毫不怜惜地架起瘫软如泥的娘娘,如同拖拽一件破烂的行李。她的双腿无力地拖在地上,金砖冰冷,映出她绝望扭曲的脸。她还在徒劳地挣扎、哭喊,声音凄厉得如同夜枭:“贾家!我的贾家!我的靠山啊……你们害了我!是你们害了我啊——!”
那凄厉绝望的哭喊声,随着她被粗暴地拖出殿门,迅速被外面呼啸的寒风吞没,最终消失在了深宫重重叠叠的宫墙尽头。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重新降临。只剩下几个吓得魂飞魄散的宫女太监瘫软在地,瑟瑟发抖。寒风卷着雪沫,从未关严的殿门灌进来,打着旋儿,吹散了娘娘方才挣扎时掉落在地的一支凤头金步摇。
我站在原地,手脚冰凉,仿佛连血液都已凝固。那支步摇在冰冷的地面上滚了几滚,最终停在角落的阴影里,金凤的翅膀折断了一只,黯淡无光。
殿外,寒风呜咽,如同无数冤魂的恸哭,在空旷死寂的宫苑上空盘旋不去。这富丽堂皇的牢笼,终于迎来了它注定的结局。而那高踞凤座、自以为手握靠山、翻云覆雨的人,最终,用她的愚蠢和贪婪,亲手掘开了埋葬整个家族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