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色也不早了,就算入宫也得明日才行。
温老爷最终还是拍板,让温以柔派人往东平伯爵府去一趟,明日带着崔氏她们同去。”
温以柔应声起身,一旁的温以含悄悄松了口气,方才那点争强好胜的劲头早散了。
真要让她回武清侯爵府,面对那位心思深沉的侯夫人,她手心至今还冒着冷汗。
为了缓和这紧绷的气氛,温老爷让人在花厅摆了席面,又差人去京中最有名的“聚鲜楼”“醉仙阁”买了些招牌菜。
温舒回京这些日子,一家人还没好好聚过,如今连出嫁的温以柔、温以含都在,原该是场热热闹闹的团圆饭。
可花厅里的烛火明明亮亮,照得满桌菜肴热气腾腾,却暖不了人心。
众人都索然无味,各怀心思。
温老爷端着酒杯,望着满堂儿女各怀心事的模样,重重叹了口气。
缇丫头在宫里的境况不明,可眼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温家如今在朝中已是树大招风,冯阁老那一帮人正瞪着眼睛,恨不得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
后宫本就是是非之地,温家若是贸然插手,岂不是正好给了对方攻讦的由头。
这便是他始终按兵不动的缘由,不是不忧心,只是每一步稍有差池,都会牵连整个温家。
另一边,周小勇在胡同里的宅院,正和苏青等人说温以缇重病昏迷的消息。不过消息不是温老爷递的,而是周小勇打探到的。
苏青急得眼圈发红,抓住周小勇的胳膊,“大人在宫里无依无靠,定是被人算计了!我备了上好的药材,可怎么送进去?”
周小勇攥紧拳头:“要不我去趟温家?他们或许有办法。”
“不可!”苏青立刻否决,声音里带着一丝后怕,“这消息若让温家人知道,只会更乱。你忘了在甘州时的算计?京城里盯着温家的人更多,尤其是温老爷那个吏部侍郎的位置。万一这是个圈套,引着温家乱了阵脚,岂不正中了别人的计?”
周小勇和一旁的虎子、大牛都愣住了,仔细一想,后背竟渗出层冷汗。
正一筹莫展时,苏青忽然眼睛一亮:“对了!晴姐姐不是出宫了吗?她或许有法子往宫里递信!”
周小勇当即起身:“我这就派人去寻晴姐姐!”
温晴赶到时,鬓角还带着赶路的薄汗。
她出宫后享受着安稳日子,婚事定了,爹娘日日嘘寒问暖,很是眷恋这种感觉。
可一听见温以缇出事,什么温存都抛到了脑后,“到底怎么了?”她刚进门就抓住苏青的手,声音发颤,“大人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病倒?”
“具体的还不清楚,只知是昏迷不醒。”周小勇沉声道,“我们本想去温家,又怕中了政敌的圈套。”
温晴点点头,眉头紧锁:“你们想得周全,大人在宫里拥护的人很多。但树敌同样不少,且都在暗处。这些年大人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有人盼着她倒下,怕是早动了歪心思。”
“那怎么办?”苏青急得快掉泪,“我备的药材送不进去,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大人在里面遭难。”
“别急。”温晴深吸一口气,努力稳住心神,目光扫过满桌的药材,声音渐渐坚定,“阿芙还在宫里,她定会守着大人。”
温晴正说着,忽然眼睛一亮,像是抓住了什么关键,忙道:“有了!小勇,你现在就去安远侯府,找安远侯问问详情。”
“安远侯?”苏青和周小勇皆是一愣。
虽知自家大人与安远侯过往交情不浅,但回京后两人各自有差事牵绊,应当倒生分了些才是。
周小勇挠了挠头:“他……真会管大人的事?”
苏青也皱着眉,心里隐约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预感。
温晴却笃定点头:“只管去便是,他定会帮忙,有些事眼下说不清。
周小勇见她语气恳切,不再多问,当即道:“好,我这就过去。”
见安远侯这般人物,自然不能派下人跑腿,必须亲自登门才是道理。
周小勇和虎子、大牛匆匆收拾了下,便踏着月色出门了。
院子里霎时静了下来,苏青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忽然转头看向温晴,眼神里带着几分了然:“晴姐姐,是不是……大人和安远侯已经表明心意了?”
温晴猛地一怔,“你怎么猜到的?”
苏青轻轻一笑,眼底带着几分聪慧:“安远侯待大人的态度,本就与旁人不同。再者,方才你一提他,那语气里的笃定,可不像是说普通朋友。”
她没再多问细节,只连忙道,“我得去再备些东西!安远侯帮忙,定能把东西送进宫。大人这回生病,总得多带些上好的药材和滋补品才是。”
说着,便脚步匆匆往库房去了。
温晴独自站在廊下,望着天边被云遮了一半的月亮,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大人身子康健,便是当年在甘州吃了那么多苦,也从未突然病到昏迷不醒的地步。
怎么偏偏她一出宫,就出了这么大的事?
“难道真是被人算计了……”温晴喃喃自语,指尖攥得发白。
可她如今已是荣休的女官,虽说是以七品荣休,可一旦出宫再想踏进宫门,难如登天。
纵有满心焦灼,也只能隔着宫墙,空自忧心。
苏青刚转身离开廊下,便对守在一旁的珍珠低声吩咐:“你速去寻香巧,让他们盯紧这几日京中的动静,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及时报来。”
珍珠眼明心亮,见她神色凝重,当即点头应下,脚步轻快地离开。
自苏青回京后,便在京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开了家“天香楼”。
京中酒楼本就星罗棋布,各家都有压箱底的本事,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并非易事。
可苏青偏是下了血本,砸进去的银子流水似的,再加上背后有温家等官宦之家照拂,这才硬生生在酒楼扎堆的京城闯出了些名气。
这天香楼最是特别,菜色里既有江南的温婉精致,又有西北的豪迈大气。
南北风味揉在一起,反倒成了独一份的景致,在京中酒楼里别树一帜,引得不少食客慕名而来。
却不知这天香楼最要紧的用处,是收集消息的眼线。
南来北往的客人在此饮酒谈天,官宦子弟的闲言碎语、市井百姓的街谈巷议,都能顺着跑堂的、掌柜的耳朵,悄悄汇总到苏青这里。
这原是温以缇在苏青回京前特意嘱咐的,京城水深,风云变幻只在转瞬之间,总得有个地方能时时盯着风向。
周小勇一行人抵达侯府时,赵锦年并不在府中。好在墨风出面,将事情原委一一告知。
他们早已知晓温大人的情况,赵锦年也已着手安排应对。
周小勇听闻安远侯府这么上心,先是一愣,随即眉峰微动,像是猜到了其中关窍,看向墨风的眼神添了几分复杂。
他拱手道:“劳烦墨大哥了。我们备了些珍稀药材,还请侯爷一并送入宫中。若侯爷那边有我家大人的消息,还请第一时间送信过来。”
墨风温和一笑:“周大人客气了。你们先回吧,温大人那边没什么大碍,虽说还昏迷不醒,但已不危及性命。”
周小勇点头应下,转身便急匆匆回去,与苏青、温晴等人商议。
最终,温晴还是决定去一趟温家,既然温以缇暂无性命之忧,便是先去温家商议对策。
赶到温家,温晴将宫中情形一五一十告知崔氏。
崔氏听罢,紧绷的脊背陡然一松,双手按着胸口长舒口气:“这便好,缇儿没事便好,不然我这颗心总悬着,生怕出什么意外。”
温晴继续解释:“据安远侯那边所说,大人似乎是政务太过操劳,才昏迷过去,倒真不是有人暗中作祟。”
“操劳?”崔氏顿时红了眼眶,声音里满是心疼,“缇儿到底在后宫忙些什么?都坐到尚宫之位了,竟还有那么多忙不完的事,怎就累得病倒了呢?”
崔氏刚放下的心又猛地提了起来,她攥着帕子起身,“不成,虽说如今排除了有人加害的嫌疑,但还是得去看看才安心。”
温晴眉头微蹙,轻声道:“现在…想进宫,如今可不容易。”
赵皇后自从病重后,后宫已许久不召命妇觐见。
太医也嘱咐皇后需静养,正熙帝已然下旨,谁都不得打扰皇后休息。
这时候想递牌子去坤宁宫,怕是难如登天。”
崔氏开口道:“我已让东平伯爵府夫人递了牌子进宫,想必这会该有回信了。”
温晴刚要说明缘由,话音未落,门外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温以柔派来腿脚快小厮先一步递消息。
小厮见了崔氏便慌忙行礼,气喘吁吁道:“大奶奶,我家主子让小的赶快递信来,宫里如今不接命妇觐见皇后娘娘的牌子了,说是皇后娘娘病中需要静养,夫人的牌子已经被驳回。”
“什么?”崔氏脸色一白,猛地站起身。
温晴连忙上前扶住她,又朝小厮摆了摆手:“你先下去吧。”
待小厮退下,她才轻声安抚:“婶婶别急,我刚想说,皇后娘娘前不久病重,如今虽说调养了些,但陛下已下令让她静养,禁止命妇前去打扰,所以这条路怕是走不通了。”
崔氏皱着眉想着对策,“那这可如何是好?”
温晴定了定神,道:“既然已搭上安远侯的线,我去问问他,看有没有办法让你们进宫一趟。”
崔氏闻言,脸上掠过一丝犹豫:“这……咱们是不是太麻烦安远侯了?又是托他送东西进宫,又是要他顶着陛下的旨意帮忙,这不是让人家冒风险吗?人家可是堂堂安远侯,能愿意?”
温晴望着崔氏,眼神笃定,语气意味深长:“婶婶放心,安远侯一定会帮忙的。您且在家里准备着,我这就去一趟侯府。”
崔氏这才点了点头,看着温晴匆匆离去的背影,掌心仍捏着一把汗。
温家人为温以缇事奔走之际,京城里的暗流也在悄然涌动。
那些平日里就盯着温以缇的官员们,闻听她昏迷的消息,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兽群,纷纷活络起来。
其实他们与温以缇并无深仇大恨,无非是冲着她身后的温家,想趁此机会使绊子。
更有甚者,纯粹是看不惯一个女子站在朝堂上,与他们平起平坐。
在这些人眼里,女子当政本就是离经叛道,如今她倒下,正好合了他们的心意。
于是,一场无声的围剿开始了。
这些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四处搜罗能趁机扳倒温以缇的证据。
这几日京城里最火的书,除了些才子佳人的话本,便是知味书局新出的四本着作,署名皆是“知味居士”。
先前众人或许未曾深想,但如今心思一动,再结合温以缇的行事风格,谁都能猜到这“知味居士”的真身是谁。
这四本书,瞬间成了众人眼中的“突破口”。
很快,早朝之上便有人按捺不住了。
金銮殿内,香炉里的青烟袅袅升起,百官肃立,气氛却比往日凝重了几分。
一名御史出列,手持笏板,朗声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话音落下,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带着几分探究与了然。
“陛下,臣近日听闻京中百姓因《应急活法》一书受害!前日城南张姓农户家中孩童高热惊厥,按书中所说之法施救,却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险些酿成悲剧!另有城西布庄掌柜,依《耕方要略》里的农桑之法改良桑苗,反倒使半亩桑田枯死!此等医书、方略,本应严谨无误,如今却因诸多疏漏致百姓受损,可见着书者 学识不精,敷衍了事,只顾着自己扬名!”
“陛下,臣附议,那写书的署名知味居士,与温尚宫有关,且不论女子着书是否合乎规制,单说这两本书中错漏百出,已足以证明其内容粗疏,绝非能流传于市井、供百姓效仿之物。若任其继续散播,恐误导万民,动摇民生根本,还请陛下即刻下令禁售此二书,彻查着书之人!”
“陛下,臣以为,温尚宫身为女子,跻身朝堂本就有违祖制。如今观其行事,心思全然不在后宫分内之事上。既掌后宫事宜,却疏于打理,反倒分心着书、干预前朝政务,实在本末倒置!如今更因书中错漏引发民怨,可见其既无力执掌后宫,亦无才干预朝政。臣恳请陛下收回温大人参政之权,令其专心于后宫事务,莫再越俎代庖,以免再生事端!”
“陛下,女子本应娴于内闱,温大人却抛头露面,以知味居士之名着书立说,如今书出纰漏,引得百姓非议,已然有损朝廷颜面。若再放任其参与朝政,恐让天下人耻笑我朝无规无矩,还请陛下三思!”
众臣你一言我一语,或攻其书,或斥其身份,或责其失职,字字句句都指向剥夺温以缇的权力,将她彻底困于后宫之中。
温老爷最终还是拍板,让温以柔派人往东平伯爵府去一趟,明日带着崔氏她们同去。”
温以柔应声起身,一旁的温以含悄悄松了口气,方才那点争强好胜的劲头早散了。
真要让她回武清侯爵府,面对那位心思深沉的侯夫人,她手心至今还冒着冷汗。
为了缓和这紧绷的气氛,温老爷让人在花厅摆了席面,又差人去京中最有名的“聚鲜楼”“醉仙阁”买了些招牌菜。
温舒回京这些日子,一家人还没好好聚过,如今连出嫁的温以柔、温以含都在,原该是场热热闹闹的团圆饭。
可花厅里的烛火明明亮亮,照得满桌菜肴热气腾腾,却暖不了人心。
众人都索然无味,各怀心思。
温老爷端着酒杯,望着满堂儿女各怀心事的模样,重重叹了口气。
缇丫头在宫里的境况不明,可眼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温家如今在朝中已是树大招风,冯阁老那一帮人正瞪着眼睛,恨不得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
后宫本就是是非之地,温家若是贸然插手,岂不是正好给了对方攻讦的由头。
这便是他始终按兵不动的缘由,不是不忧心,只是每一步稍有差池,都会牵连整个温家。
另一边,周小勇在胡同里的宅院,正和苏青等人说温以缇重病昏迷的消息。不过消息不是温老爷递的,而是周小勇打探到的。
苏青急得眼圈发红,抓住周小勇的胳膊,“大人在宫里无依无靠,定是被人算计了!我备了上好的药材,可怎么送进去?”
周小勇攥紧拳头:“要不我去趟温家?他们或许有办法。”
“不可!”苏青立刻否决,声音里带着一丝后怕,“这消息若让温家人知道,只会更乱。你忘了在甘州时的算计?京城里盯着温家的人更多,尤其是温老爷那个吏部侍郎的位置。万一这是个圈套,引着温家乱了阵脚,岂不正中了别人的计?”
周小勇和一旁的虎子、大牛都愣住了,仔细一想,后背竟渗出层冷汗。
正一筹莫展时,苏青忽然眼睛一亮:“对了!晴姐姐不是出宫了吗?她或许有法子往宫里递信!”
周小勇当即起身:“我这就派人去寻晴姐姐!”
温晴赶到时,鬓角还带着赶路的薄汗。
她出宫后享受着安稳日子,婚事定了,爹娘日日嘘寒问暖,很是眷恋这种感觉。
可一听见温以缇出事,什么温存都抛到了脑后,“到底怎么了?”她刚进门就抓住苏青的手,声音发颤,“大人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病倒?”
“具体的还不清楚,只知是昏迷不醒。”周小勇沉声道,“我们本想去温家,又怕中了政敌的圈套。”
温晴点点头,眉头紧锁:“你们想得周全,大人在宫里拥护的人很多。但树敌同样不少,且都在暗处。这些年大人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有人盼着她倒下,怕是早动了歪心思。”
“那怎么办?”苏青急得快掉泪,“我备的药材送不进去,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大人在里面遭难。”
“别急。”温晴深吸一口气,努力稳住心神,目光扫过满桌的药材,声音渐渐坚定,“阿芙还在宫里,她定会守着大人。”
温晴正说着,忽然眼睛一亮,像是抓住了什么关键,忙道:“有了!小勇,你现在就去安远侯府,找安远侯问问详情。”
“安远侯?”苏青和周小勇皆是一愣。
虽知自家大人与安远侯过往交情不浅,但回京后两人各自有差事牵绊,应当倒生分了些才是。
周小勇挠了挠头:“他……真会管大人的事?”
苏青也皱着眉,心里隐约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预感。
温晴却笃定点头:“只管去便是,他定会帮忙,有些事眼下说不清。
周小勇见她语气恳切,不再多问,当即道:“好,我这就过去。”
见安远侯这般人物,自然不能派下人跑腿,必须亲自登门才是道理。
周小勇和虎子、大牛匆匆收拾了下,便踏着月色出门了。
院子里霎时静了下来,苏青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忽然转头看向温晴,眼神里带着几分了然:“晴姐姐,是不是……大人和安远侯已经表明心意了?”
温晴猛地一怔,“你怎么猜到的?”
苏青轻轻一笑,眼底带着几分聪慧:“安远侯待大人的态度,本就与旁人不同。再者,方才你一提他,那语气里的笃定,可不像是说普通朋友。”
她没再多问细节,只连忙道,“我得去再备些东西!安远侯帮忙,定能把东西送进宫。大人这回生病,总得多带些上好的药材和滋补品才是。”
说着,便脚步匆匆往库房去了。
温晴独自站在廊下,望着天边被云遮了一半的月亮,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大人身子康健,便是当年在甘州吃了那么多苦,也从未突然病到昏迷不醒的地步。
怎么偏偏她一出宫,就出了这么大的事?
“难道真是被人算计了……”温晴喃喃自语,指尖攥得发白。
可她如今已是荣休的女官,虽说是以七品荣休,可一旦出宫再想踏进宫门,难如登天。
纵有满心焦灼,也只能隔着宫墙,空自忧心。
苏青刚转身离开廊下,便对守在一旁的珍珠低声吩咐:“你速去寻香巧,让他们盯紧这几日京中的动静,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及时报来。”
珍珠眼明心亮,见她神色凝重,当即点头应下,脚步轻快地离开。
自苏青回京后,便在京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开了家“天香楼”。
京中酒楼本就星罗棋布,各家都有压箱底的本事,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并非易事。
可苏青偏是下了血本,砸进去的银子流水似的,再加上背后有温家等官宦之家照拂,这才硬生生在酒楼扎堆的京城闯出了些名气。
这天香楼最是特别,菜色里既有江南的温婉精致,又有西北的豪迈大气。
南北风味揉在一起,反倒成了独一份的景致,在京中酒楼里别树一帜,引得不少食客慕名而来。
却不知这天香楼最要紧的用处,是收集消息的眼线。
南来北往的客人在此饮酒谈天,官宦子弟的闲言碎语、市井百姓的街谈巷议,都能顺着跑堂的、掌柜的耳朵,悄悄汇总到苏青这里。
这原是温以缇在苏青回京前特意嘱咐的,京城水深,风云变幻只在转瞬之间,总得有个地方能时时盯着风向。
周小勇一行人抵达侯府时,赵锦年并不在府中。好在墨风出面,将事情原委一一告知。
他们早已知晓温大人的情况,赵锦年也已着手安排应对。
周小勇听闻安远侯府这么上心,先是一愣,随即眉峰微动,像是猜到了其中关窍,看向墨风的眼神添了几分复杂。
他拱手道:“劳烦墨大哥了。我们备了些珍稀药材,还请侯爷一并送入宫中。若侯爷那边有我家大人的消息,还请第一时间送信过来。”
墨风温和一笑:“周大人客气了。你们先回吧,温大人那边没什么大碍,虽说还昏迷不醒,但已不危及性命。”
周小勇点头应下,转身便急匆匆回去,与苏青、温晴等人商议。
最终,温晴还是决定去一趟温家,既然温以缇暂无性命之忧,便是先去温家商议对策。
赶到温家,温晴将宫中情形一五一十告知崔氏。
崔氏听罢,紧绷的脊背陡然一松,双手按着胸口长舒口气:“这便好,缇儿没事便好,不然我这颗心总悬着,生怕出什么意外。”
温晴继续解释:“据安远侯那边所说,大人似乎是政务太过操劳,才昏迷过去,倒真不是有人暗中作祟。”
“操劳?”崔氏顿时红了眼眶,声音里满是心疼,“缇儿到底在后宫忙些什么?都坐到尚宫之位了,竟还有那么多忙不完的事,怎就累得病倒了呢?”
崔氏刚放下的心又猛地提了起来,她攥着帕子起身,“不成,虽说如今排除了有人加害的嫌疑,但还是得去看看才安心。”
温晴眉头微蹙,轻声道:“现在…想进宫,如今可不容易。”
赵皇后自从病重后,后宫已许久不召命妇觐见。
太医也嘱咐皇后需静养,正熙帝已然下旨,谁都不得打扰皇后休息。
这时候想递牌子去坤宁宫,怕是难如登天。”
崔氏开口道:“我已让东平伯爵府夫人递了牌子进宫,想必这会该有回信了。”
温晴刚要说明缘由,话音未落,门外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温以柔派来腿脚快小厮先一步递消息。
小厮见了崔氏便慌忙行礼,气喘吁吁道:“大奶奶,我家主子让小的赶快递信来,宫里如今不接命妇觐见皇后娘娘的牌子了,说是皇后娘娘病中需要静养,夫人的牌子已经被驳回。”
“什么?”崔氏脸色一白,猛地站起身。
温晴连忙上前扶住她,又朝小厮摆了摆手:“你先下去吧。”
待小厮退下,她才轻声安抚:“婶婶别急,我刚想说,皇后娘娘前不久病重,如今虽说调养了些,但陛下已下令让她静养,禁止命妇前去打扰,所以这条路怕是走不通了。”
崔氏皱着眉想着对策,“那这可如何是好?”
温晴定了定神,道:“既然已搭上安远侯的线,我去问问他,看有没有办法让你们进宫一趟。”
崔氏闻言,脸上掠过一丝犹豫:“这……咱们是不是太麻烦安远侯了?又是托他送东西进宫,又是要他顶着陛下的旨意帮忙,这不是让人家冒风险吗?人家可是堂堂安远侯,能愿意?”
温晴望着崔氏,眼神笃定,语气意味深长:“婶婶放心,安远侯一定会帮忙的。您且在家里准备着,我这就去一趟侯府。”
崔氏这才点了点头,看着温晴匆匆离去的背影,掌心仍捏着一把汗。
温家人为温以缇事奔走之际,京城里的暗流也在悄然涌动。
那些平日里就盯着温以缇的官员们,闻听她昏迷的消息,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兽群,纷纷活络起来。
其实他们与温以缇并无深仇大恨,无非是冲着她身后的温家,想趁此机会使绊子。
更有甚者,纯粹是看不惯一个女子站在朝堂上,与他们平起平坐。
在这些人眼里,女子当政本就是离经叛道,如今她倒下,正好合了他们的心意。
于是,一场无声的围剿开始了。
这些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四处搜罗能趁机扳倒温以缇的证据。
这几日京城里最火的书,除了些才子佳人的话本,便是知味书局新出的四本着作,署名皆是“知味居士”。
先前众人或许未曾深想,但如今心思一动,再结合温以缇的行事风格,谁都能猜到这“知味居士”的真身是谁。
这四本书,瞬间成了众人眼中的“突破口”。
很快,早朝之上便有人按捺不住了。
金銮殿内,香炉里的青烟袅袅升起,百官肃立,气氛却比往日凝重了几分。
一名御史出列,手持笏板,朗声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话音落下,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带着几分探究与了然。
“陛下,臣近日听闻京中百姓因《应急活法》一书受害!前日城南张姓农户家中孩童高热惊厥,按书中所说之法施救,却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险些酿成悲剧!另有城西布庄掌柜,依《耕方要略》里的农桑之法改良桑苗,反倒使半亩桑田枯死!此等医书、方略,本应严谨无误,如今却因诸多疏漏致百姓受损,可见着书者 学识不精,敷衍了事,只顾着自己扬名!”
“陛下,臣附议,那写书的署名知味居士,与温尚宫有关,且不论女子着书是否合乎规制,单说这两本书中错漏百出,已足以证明其内容粗疏,绝非能流传于市井、供百姓效仿之物。若任其继续散播,恐误导万民,动摇民生根本,还请陛下即刻下令禁售此二书,彻查着书之人!”
“陛下,臣以为,温尚宫身为女子,跻身朝堂本就有违祖制。如今观其行事,心思全然不在后宫分内之事上。既掌后宫事宜,却疏于打理,反倒分心着书、干预前朝政务,实在本末倒置!如今更因书中错漏引发民怨,可见其既无力执掌后宫,亦无才干预朝政。臣恳请陛下收回温大人参政之权,令其专心于后宫事务,莫再越俎代庖,以免再生事端!”
“陛下,女子本应娴于内闱,温大人却抛头露面,以知味居士之名着书立说,如今书出纰漏,引得百姓非议,已然有损朝廷颜面。若再放任其参与朝政,恐让天下人耻笑我朝无规无矩,还请陛下三思!”
众臣你一言我一语,或攻其书,或斥其身份,或责其失职,字字句句都指向剥夺温以缇的权力,将她彻底困于后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