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灿灿握着平板电脑,目光扫过家长群里新弹出的长串语音,指尖悬在发送键上迟迟没有按下。窗外传来孩童奔跑的欢笑声,却无法驱散她眉间的一丝凝重。
"崔老师,1号教室的小宇又把教具扔到地上了!"实习老师小王匆匆跑来,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崔灿灿迅速将平板塞进白大褂口袋,快步穿过铺着防滑地胶的走廊。康复园特有的淡淡消毒水味混着孩子们的奶香味扑面而来,走廊两侧的墙面上贴满了色彩鲜艳的卡通贴纸,还有孩子们歪歪扭扭的涂鸦作品。
推开1号教室的门,五岁的小宇正蜷在角落,小脸涨得通红,手里攥着被扯坏的拼图碎片。"我不要拼这个!"他尖叫着,又将一块塑料拼图用力砸向地面。崔灿灿蹲下身,与孩子保持平视,声音轻柔而坚定:"小宇好像有点生气对不对?如果不喜欢这个拼图,我们可以换一个。"她从教具柜里取出一个印有恐龙图案的拼图盒,"你看,这里有霸王龙哦,上次你说最喜欢霸王龙了。"
小宇的哭声渐渐变成了抽噎,大眼睛盯着拼图盒,却仍倔强地扭过头。崔灿灿没有急于劝说,而是自己拆开包装,一边哼着轻快的儿歌,一边将拼图散落在地。"哇,恐龙的尾巴在哪里呢?"她故意将一块拼图拿反,"哎呀,我是不是放错啦?"小宇终于忍不住伸出小手:"不对不对,是这样拼的!"
看着孩子专注的神情,崔灿灿悄悄松了口气。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是园长的语音消息:"新来的辰辰情况不太好,奶奶刚走就开始哭,你抽空去看看。"她在教具登记表上快速记录下小宇的表现,起身时注意到孩子偷偷把一块恐龙拼图塞进了口袋,嘴角不禁扬起一抹微笑。
康复园的心理咨询室里,六岁的辰辰正蜷缩在软垫上,哭得满脸泪痕。白发苍苍的奶奶站在一旁,眼圈也红红的,手里紧紧攥着孩子的小书包:"老师,这孩子从小就跟我最亲,他爸妈都在外地打工......"老人的声音哽咽了,"要是在这儿受委屈......"
"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辰辰。"崔灿灿蹲下身子,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恐龙造型安抚玩偶,"辰辰,你看这只小恐龙迷路了,它说只愿意告诉最勇敢的小朋友回家的路。"辰辰的哭声渐渐止住,抽抽搭搭地伸手摸了摸玩偶的尾巴。
趁着孩子注意力被吸引,崔灿灿轻声与奶奶交流:"孩子初到新环境,出现急躁、哭闹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反应。今天课上有15、6分钟的哭闹,其实也是孩子在表达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她调出平板电脑里的记录,"您看,我们通过安抚、讲故事的方式,已经让他慢慢平静下来了。"
奶奶抹了把眼泪,声音里满是担忧:"可是他刚才都不肯吃饭,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
"这也是这个阶段的常见现象。"崔灿灿耐心解释,"建立信任和适应规则都需要时间。我已经观察到辰辰对恐龙类的玩具特别感兴趣,这是非常宝贵的发现!后续我们会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程,从认知、社会适应、语言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整合训练。"她展示了初步的课程计划,"比如通过恐龙主题的游戏,引导他学习数数、认识颜色,同时培养社交能力。"
正说着,辰辰突然拉了拉崔灿灿的衣角,小声说:"老师,小恐龙的家在山洞里。"崔灿灿惊喜地摸了摸他的头:"哇,辰辰真厉害!那我们一起帮小恐龙找山洞好不好?"孩子终于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笑容。
送走奶奶后,崔灿灿在辰辰的档案里详细记录下当天的情况。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洒在办公桌上,照得"优秀康复师"的奖状熠熠生辉。她想起早上家长群里的质疑,不禁叹了口气。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康复训练,也对教学过程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总有一些人怀疑康复园会"摆拍"训练成果。
"崔老师,该去开例会了。"小王探进头来。会议室里,几位康复师正在讨论最近的教学难点。
"有些家长总觉得孩子进步太慢,"李老师皱着眉头说,"其实康复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急不得。"
崔灿灿打开笔记本:"我觉得还是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比如辰辰的奶奶,我们可以每天固定时间发送孩子的训练视频,配上详细的文字说明,让家长清楚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
散会后,崔灿灿留在办公室整理辰辰的训练计划。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康复园的夜灯次第亮起。突然,她的手机屏幕亮起,是辰辰奶奶发来的消息:"崔老师,辰辰回家后一直念叨小恐龙,还说明天要去找老师玩。谢谢您!"
看着这条消息,崔灿灿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需要用耐心和专业去点亮。而她要做的,就是坚守这份初心,让康复园成为孩子们温暖的第二个家,也成为家长们坚实的后盾。
第二天清晨,崔灿灿提前来到康复园,在辰辰的专属储物柜里放了一个新的恐龙拼图。阳光再次洒满教室,她看着孩子们陆续到来,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康复师们的故事,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中,继续书写着温暖与希望。
喜欢沟壑出路
"崔老师,1号教室的小宇又把教具扔到地上了!"实习老师小王匆匆跑来,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崔灿灿迅速将平板塞进白大褂口袋,快步穿过铺着防滑地胶的走廊。康复园特有的淡淡消毒水味混着孩子们的奶香味扑面而来,走廊两侧的墙面上贴满了色彩鲜艳的卡通贴纸,还有孩子们歪歪扭扭的涂鸦作品。
推开1号教室的门,五岁的小宇正蜷在角落,小脸涨得通红,手里攥着被扯坏的拼图碎片。"我不要拼这个!"他尖叫着,又将一块塑料拼图用力砸向地面。崔灿灿蹲下身,与孩子保持平视,声音轻柔而坚定:"小宇好像有点生气对不对?如果不喜欢这个拼图,我们可以换一个。"她从教具柜里取出一个印有恐龙图案的拼图盒,"你看,这里有霸王龙哦,上次你说最喜欢霸王龙了。"
小宇的哭声渐渐变成了抽噎,大眼睛盯着拼图盒,却仍倔强地扭过头。崔灿灿没有急于劝说,而是自己拆开包装,一边哼着轻快的儿歌,一边将拼图散落在地。"哇,恐龙的尾巴在哪里呢?"她故意将一块拼图拿反,"哎呀,我是不是放错啦?"小宇终于忍不住伸出小手:"不对不对,是这样拼的!"
看着孩子专注的神情,崔灿灿悄悄松了口气。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是园长的语音消息:"新来的辰辰情况不太好,奶奶刚走就开始哭,你抽空去看看。"她在教具登记表上快速记录下小宇的表现,起身时注意到孩子偷偷把一块恐龙拼图塞进了口袋,嘴角不禁扬起一抹微笑。
康复园的心理咨询室里,六岁的辰辰正蜷缩在软垫上,哭得满脸泪痕。白发苍苍的奶奶站在一旁,眼圈也红红的,手里紧紧攥着孩子的小书包:"老师,这孩子从小就跟我最亲,他爸妈都在外地打工......"老人的声音哽咽了,"要是在这儿受委屈......"
"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辰辰。"崔灿灿蹲下身子,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恐龙造型安抚玩偶,"辰辰,你看这只小恐龙迷路了,它说只愿意告诉最勇敢的小朋友回家的路。"辰辰的哭声渐渐止住,抽抽搭搭地伸手摸了摸玩偶的尾巴。
趁着孩子注意力被吸引,崔灿灿轻声与奶奶交流:"孩子初到新环境,出现急躁、哭闹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反应。今天课上有15、6分钟的哭闹,其实也是孩子在表达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她调出平板电脑里的记录,"您看,我们通过安抚、讲故事的方式,已经让他慢慢平静下来了。"
奶奶抹了把眼泪,声音里满是担忧:"可是他刚才都不肯吃饭,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
"这也是这个阶段的常见现象。"崔灿灿耐心解释,"建立信任和适应规则都需要时间。我已经观察到辰辰对恐龙类的玩具特别感兴趣,这是非常宝贵的发现!后续我们会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程,从认知、社会适应、语言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整合训练。"她展示了初步的课程计划,"比如通过恐龙主题的游戏,引导他学习数数、认识颜色,同时培养社交能力。"
正说着,辰辰突然拉了拉崔灿灿的衣角,小声说:"老师,小恐龙的家在山洞里。"崔灿灿惊喜地摸了摸他的头:"哇,辰辰真厉害!那我们一起帮小恐龙找山洞好不好?"孩子终于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笑容。
送走奶奶后,崔灿灿在辰辰的档案里详细记录下当天的情况。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洒在办公桌上,照得"优秀康复师"的奖状熠熠生辉。她想起早上家长群里的质疑,不禁叹了口气。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康复训练,也对教学过程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总有一些人怀疑康复园会"摆拍"训练成果。
"崔老师,该去开例会了。"小王探进头来。会议室里,几位康复师正在讨论最近的教学难点。
"有些家长总觉得孩子进步太慢,"李老师皱着眉头说,"其实康复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急不得。"
崔灿灿打开笔记本:"我觉得还是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比如辰辰的奶奶,我们可以每天固定时间发送孩子的训练视频,配上详细的文字说明,让家长清楚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
散会后,崔灿灿留在办公室整理辰辰的训练计划。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康复园的夜灯次第亮起。突然,她的手机屏幕亮起,是辰辰奶奶发来的消息:"崔老师,辰辰回家后一直念叨小恐龙,还说明天要去找老师玩。谢谢您!"
看着这条消息,崔灿灿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需要用耐心和专业去点亮。而她要做的,就是坚守这份初心,让康复园成为孩子们温暖的第二个家,也成为家长们坚实的后盾。
第二天清晨,崔灿灿提前来到康复园,在辰辰的专属储物柜里放了一个新的恐龙拼图。阳光再次洒满教室,她看着孩子们陆续到来,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康复师们的故事,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中,继续书写着温暖与希望。
喜欢沟壑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