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谷藏在南麓山系的褶皱里,谷口立着块丈高的青石碑,碑上刻着“风过石鸣,动静相安”八个字,字缝里长着半透明的风纹草——风一吹,草叶就发出编钟般的清响, 则应和着震动,像在低声哼唱。可此刻,谷里的风刮得像疯了似的,卷着碎石砸在石碑上,“噼啪”作响;石碑旁的风纹草全被吹得贴在地上,叶子卷成了细筒,连一丝声响都发不出来。
“这风是吃了枪药?”李二牛抱着块被吹得滚过来的石头,石头烫得像刚从炉里捞出来,“往年过来采药,风都是轻轻扫过草尖,石头稳稳当当蹲在那儿,哪像现在,风要把石头掀翻,石头要把风砸停似的!”
鸿蒙宝塔器灵的声音带着风啸般的颤音:“风铃谷本是‘动静’法则的具象地。风为‘动’,石为‘静’,风过石隙生鸣,石阻风势成韵,本是天地间最和谐的交响。可亚巴顿的虚无能量渗入风里,让风变得‘无拘无束’——只想撕裂一切阻碍,连自己的轨迹都忘了;墨菲斯托的怨念能量缠上了石头,让石变得‘顽固不化’——只想死死堵住风的路,连呼吸的缝隙都不肯留。谷心的‘风铃母树’是动静平衡的核心,此刻怕是已被两种能量绞得快断了。”
众人往谷里走,越往里风越急,地上的石块被吹得像陀螺似的打转,有些甚至被风托在半空,碰撞出火星。路边的岩石上,布满了细密的裂纹,裂纹里渗出暗红色的汁液——那是石精的血,它们为了挡住狂风,用身体硬扛,已被风刃割得遍体鳞伤。
“快看!”拓跋晴儿指着岩壁,那里有个半透明的风灵正被卡在石缝里,风灵的身体被石缝挤得变了形,却还在拼命挣扎,每挣扎一下,周围的风就更狂暴一分,“它想出来,石头偏不让,越较劲,两边伤得越重!”
钱多多掏出算盘,对着狂风和岩石一阵测算,算珠上的光晕忽明忽暗:“动过强,静过刚,就像绷紧的弓弦遇上硬木,不是弦断,就是木裂!正常的动静比例该是‘风绕石走三分,石给风让一寸’,现在倒好,风要石挪三尺,石偏要风停三丈,这账根本算不平!”
柳如烟的墨羽灵雀想往谷心飞,刚振翅就被狂风掀了回来,翅膀上的羽毛被吹得凌乱。她指尖凝出两道符文,一道是流动的风纹(动),一道是沉稳的石纹(静),试着让两道符文缠绕,可风纹刚碰到石纹,就像火星撞了顽石,“嘭”地炸开一团白雾。
“它们在排斥。”柳如烟皱起眉,“风觉得石太死板,石觉得风太轻浮,就像两个吵架的伙伴,忘了以前是怎么一起奏乐的。”
走到谷心,果然看见一棵巨大的风铃母树——树干是青黑色的岩石质地(静),树枝却像透明的风带(动),枝桠上挂着无数水晶风铃,风一吹,本应奏响百种旋律。可现在,树干上爬满了暗红色的怨念纹路,树枝被狂风扯得几乎与地面平行,风铃全被吹得粉碎,只剩下满地晶莹的碎片。
母树中央,悬浮着“动静”道种——一半是旋转的风团(动),一半是凝固的石核(静),两者正疯狂碰撞,风团想吹散石核,石核想压碎风团,道种的光芒忽明忽暗,眼看就要崩裂。
“这哪是动静相济,是动静相杀!”李二牛看着心疼,他捡起一块没被吹走的风铃碎片,碎片上还残留着一丝微弱的共鸣,“以前听老人们说,这风铃母树能奏出‘安眠曲’,让赶路的人歇脚,让躁动的山兽平静,现在倒好,成了‘催命符’!”
小禾的青藤突然朝着母树爬去,藤条一半迎着狂风摆动(学动),一半贴着地面扎根(学静)。奇妙的是,当藤条摆动到极致时,会轻轻靠向岩石般的树干;当扎根的部分稳如泰山时,又会给狂风吹出一道细小的缝隙。
“风要走,就让它走,别拦着;石要站,就让它站,别推它。”小禾轻声说,“就像村里的碾子,石碾子(静)稳稳地转,碾杆(动)围着它走,石碾子不拦碾杆,碾杆不撞石碾子,才能碾出米来。”
他的话刚落,母树的树干突然微微松动,让出一道三寸宽的缝,狂风顺着缝隙钻进去,竟没有撕扯树干,反而在缝里打了个旋,化作一股柔和的气流,轻轻拂过树枝。树枝不再硬抗,顺着气流的方向微微上扬,断裂的枝桠处,竟冒出了细小的新芽。
“就是这样!”陈浩天纵身跃到母树前,指尖的平衡道种放出绿光,绿光缠绕住“动静”道种,“动不是要冲垮静,是要在静的怀抱里找到自己的轨迹——就像河水绕着礁石转,不是要撞碎礁石,是借礁石的力,流得更稳;静不是要困住动,是要给动一个依靠——就像礁石立在河里,不是要挡住水流,是让水流知道,哪里可以转弯。”
李二牛突然抱起一块被吹得滚烫的石头,往风最大的地方挪了挪,石头落地时,他故意让石底留了道缝:“娘的,风你听着,这石头给你让了个道,你别往死里吹;石头你也听着,风要过,就让它过,别硬扛着憋出火来!”
风果然顺着石缝钻了过去,吹过石缝时,竟发出了“呜呜”的柔和声响,像在回应;石头被风这么一“顺”,表面的热气渐渐散去,裂纹里的石精血也不再渗出。
柳如烟重新凝出风纹与石纹符文,这次她让风纹绕着石纹旋转,石纹则给风纹留出旋转的空间。两道符文不再碰撞,反而交织成一个螺旋状的结,结上发出清越的声响,像极了风铃母树以前的旋律。
“动静相生,是和而不同。”柳如烟的声音融入旋律,“风有风的自由,石有石的坚守,自由不冲撞坚守,坚守不束缚自由,才能唱出最好听的歌。”
母树中央的“动静”道中渐渐平静下来,风团不再冲撞石核,而是围着石核旋转;石核不再硬扛,表面渗出细密的孔洞,让风团的气流能穿过去。两者相互借力,竟在道种周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旋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和谐齿轮。
随着道种稳定,谷里的狂风渐渐变得柔和,吹过石隙时,又响起了编钟般的清响;岩石不再僵硬,表面的裂纹慢慢愈合,风纹草重新舒展叶片,跟着风的节奏轻轻摇晃。
一只石精从岩石里探出头,对着风灵点了点头;风灵则绕着石精飞了三圈,吹出一串悦耳的风哨。李二牛看着这一幕,突然笑了:“早这样不就完了?打打闹闹的,伤和气不说,还耽误了奏乐。”
离开风铃谷时,风铃母树的新枝上已挂上了新的水晶风铃,风一吹,旋律比以前更动听——里面既有风的灵动,又有石的沉稳,像在诉说:动与静从不是敌人,是一对最懂彼此的伙伴,一个负责奔跑,一个负责守望,奔跑的不会迷路,守望的不会孤单。
小禾的青藤上,第七十三颗道种轻轻旋转,风团与石核相依相偎,像在跳一支永不落幕的舞。远处的云层里,亚巴顿与墨菲斯托的能量余孽又一次掠过,这次它们没有停留,只是投来一道阴冷的目光,像是在说:动静的平衡不过是暂时的,总有一天,动会撕碎一切静,或是静会冻结一切动。
陈浩天望着那道目光,握紧了掌心的平衡道种。他知道,这目光背后,藏着对“极端”的执念,对“和谐”的恐惧。但他更清楚,就像风铃谷的风与石,只要还有人懂得“让一步”的智慧,懂得“和而不同”的真谛,再深的执念,也挡不住动静相济的旋律。
谷口的青石碑上,“风过石鸣,动静相安”八个字,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风纹草轻轻摇曳, 微微震动,合奏出的旋律,顺着山谷飘向远方,像在邀请所有生灵——来听一听,动与静的和谐,有多动听。
“这风是吃了枪药?”李二牛抱着块被吹得滚过来的石头,石头烫得像刚从炉里捞出来,“往年过来采药,风都是轻轻扫过草尖,石头稳稳当当蹲在那儿,哪像现在,风要把石头掀翻,石头要把风砸停似的!”
鸿蒙宝塔器灵的声音带着风啸般的颤音:“风铃谷本是‘动静’法则的具象地。风为‘动’,石为‘静’,风过石隙生鸣,石阻风势成韵,本是天地间最和谐的交响。可亚巴顿的虚无能量渗入风里,让风变得‘无拘无束’——只想撕裂一切阻碍,连自己的轨迹都忘了;墨菲斯托的怨念能量缠上了石头,让石变得‘顽固不化’——只想死死堵住风的路,连呼吸的缝隙都不肯留。谷心的‘风铃母树’是动静平衡的核心,此刻怕是已被两种能量绞得快断了。”
众人往谷里走,越往里风越急,地上的石块被吹得像陀螺似的打转,有些甚至被风托在半空,碰撞出火星。路边的岩石上,布满了细密的裂纹,裂纹里渗出暗红色的汁液——那是石精的血,它们为了挡住狂风,用身体硬扛,已被风刃割得遍体鳞伤。
“快看!”拓跋晴儿指着岩壁,那里有个半透明的风灵正被卡在石缝里,风灵的身体被石缝挤得变了形,却还在拼命挣扎,每挣扎一下,周围的风就更狂暴一分,“它想出来,石头偏不让,越较劲,两边伤得越重!”
钱多多掏出算盘,对着狂风和岩石一阵测算,算珠上的光晕忽明忽暗:“动过强,静过刚,就像绷紧的弓弦遇上硬木,不是弦断,就是木裂!正常的动静比例该是‘风绕石走三分,石给风让一寸’,现在倒好,风要石挪三尺,石偏要风停三丈,这账根本算不平!”
柳如烟的墨羽灵雀想往谷心飞,刚振翅就被狂风掀了回来,翅膀上的羽毛被吹得凌乱。她指尖凝出两道符文,一道是流动的风纹(动),一道是沉稳的石纹(静),试着让两道符文缠绕,可风纹刚碰到石纹,就像火星撞了顽石,“嘭”地炸开一团白雾。
“它们在排斥。”柳如烟皱起眉,“风觉得石太死板,石觉得风太轻浮,就像两个吵架的伙伴,忘了以前是怎么一起奏乐的。”
走到谷心,果然看见一棵巨大的风铃母树——树干是青黑色的岩石质地(静),树枝却像透明的风带(动),枝桠上挂着无数水晶风铃,风一吹,本应奏响百种旋律。可现在,树干上爬满了暗红色的怨念纹路,树枝被狂风扯得几乎与地面平行,风铃全被吹得粉碎,只剩下满地晶莹的碎片。
母树中央,悬浮着“动静”道种——一半是旋转的风团(动),一半是凝固的石核(静),两者正疯狂碰撞,风团想吹散石核,石核想压碎风团,道种的光芒忽明忽暗,眼看就要崩裂。
“这哪是动静相济,是动静相杀!”李二牛看着心疼,他捡起一块没被吹走的风铃碎片,碎片上还残留着一丝微弱的共鸣,“以前听老人们说,这风铃母树能奏出‘安眠曲’,让赶路的人歇脚,让躁动的山兽平静,现在倒好,成了‘催命符’!”
小禾的青藤突然朝着母树爬去,藤条一半迎着狂风摆动(学动),一半贴着地面扎根(学静)。奇妙的是,当藤条摆动到极致时,会轻轻靠向岩石般的树干;当扎根的部分稳如泰山时,又会给狂风吹出一道细小的缝隙。
“风要走,就让它走,别拦着;石要站,就让它站,别推它。”小禾轻声说,“就像村里的碾子,石碾子(静)稳稳地转,碾杆(动)围着它走,石碾子不拦碾杆,碾杆不撞石碾子,才能碾出米来。”
他的话刚落,母树的树干突然微微松动,让出一道三寸宽的缝,狂风顺着缝隙钻进去,竟没有撕扯树干,反而在缝里打了个旋,化作一股柔和的气流,轻轻拂过树枝。树枝不再硬抗,顺着气流的方向微微上扬,断裂的枝桠处,竟冒出了细小的新芽。
“就是这样!”陈浩天纵身跃到母树前,指尖的平衡道种放出绿光,绿光缠绕住“动静”道种,“动不是要冲垮静,是要在静的怀抱里找到自己的轨迹——就像河水绕着礁石转,不是要撞碎礁石,是借礁石的力,流得更稳;静不是要困住动,是要给动一个依靠——就像礁石立在河里,不是要挡住水流,是让水流知道,哪里可以转弯。”
李二牛突然抱起一块被吹得滚烫的石头,往风最大的地方挪了挪,石头落地时,他故意让石底留了道缝:“娘的,风你听着,这石头给你让了个道,你别往死里吹;石头你也听着,风要过,就让它过,别硬扛着憋出火来!”
风果然顺着石缝钻了过去,吹过石缝时,竟发出了“呜呜”的柔和声响,像在回应;石头被风这么一“顺”,表面的热气渐渐散去,裂纹里的石精血也不再渗出。
柳如烟重新凝出风纹与石纹符文,这次她让风纹绕着石纹旋转,石纹则给风纹留出旋转的空间。两道符文不再碰撞,反而交织成一个螺旋状的结,结上发出清越的声响,像极了风铃母树以前的旋律。
“动静相生,是和而不同。”柳如烟的声音融入旋律,“风有风的自由,石有石的坚守,自由不冲撞坚守,坚守不束缚自由,才能唱出最好听的歌。”
母树中央的“动静”道中渐渐平静下来,风团不再冲撞石核,而是围着石核旋转;石核不再硬扛,表面渗出细密的孔洞,让风团的气流能穿过去。两者相互借力,竟在道种周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旋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和谐齿轮。
随着道种稳定,谷里的狂风渐渐变得柔和,吹过石隙时,又响起了编钟般的清响;岩石不再僵硬,表面的裂纹慢慢愈合,风纹草重新舒展叶片,跟着风的节奏轻轻摇晃。
一只石精从岩石里探出头,对着风灵点了点头;风灵则绕着石精飞了三圈,吹出一串悦耳的风哨。李二牛看着这一幕,突然笑了:“早这样不就完了?打打闹闹的,伤和气不说,还耽误了奏乐。”
离开风铃谷时,风铃母树的新枝上已挂上了新的水晶风铃,风一吹,旋律比以前更动听——里面既有风的灵动,又有石的沉稳,像在诉说:动与静从不是敌人,是一对最懂彼此的伙伴,一个负责奔跑,一个负责守望,奔跑的不会迷路,守望的不会孤单。
小禾的青藤上,第七十三颗道种轻轻旋转,风团与石核相依相偎,像在跳一支永不落幕的舞。远处的云层里,亚巴顿与墨菲斯托的能量余孽又一次掠过,这次它们没有停留,只是投来一道阴冷的目光,像是在说:动静的平衡不过是暂时的,总有一天,动会撕碎一切静,或是静会冻结一切动。
陈浩天望着那道目光,握紧了掌心的平衡道种。他知道,这目光背后,藏着对“极端”的执念,对“和谐”的恐惧。但他更清楚,就像风铃谷的风与石,只要还有人懂得“让一步”的智慧,懂得“和而不同”的真谛,再深的执念,也挡不住动静相济的旋律。
谷口的青石碑上,“风过石鸣,动静相安”八个字,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风纹草轻轻摇曳, 微微震动,合奏出的旋律,顺着山谷飘向远方,像在邀请所有生灵——来听一听,动与静的和谐,有多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