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阴阳相济-《鸿蒙宝塔》

  青瓦道观藏在云雾缭绕的山坳里,石阶上的青苔浸着晨露,与西方教堂的尖顶石砖截然不同。陈浩天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正撞见两个穿道袍的修士在争执。灰袍修士举着桃木剑,剑尖对着阶下的“阴阳鱼”石雕:“师叔!这石雕的阴鱼眼快被黑气蚀透了,就该用纯阳符烧了它!” 白袍道长摇头,拂尘扫过石雕的阳鱼纹:“烧不得,阴鱼一灭,阳鱼也会干涸,整座山的灵气都会断。”

  “又是亚巴顿的手笔。”鸿蒙宝塔器灵的声音带着凝重,“他在西方搅乱信仰,又来东方引动阴阳失衡。这道观的‘太极泉’,本是连通天地阴阳的根脉,现在阴脉渗着虚无黑气,阳脉凝着燥动火劲,就像把风铃谷的风变成烈火,石变成寒冰。”

  艾琳娜摸着道观门楣上的“道法自然”匾额,指尖触到木痕里的灵气——那灵气既不像圣光般炽烈,也不像暗黑般阴冷,而是像流水般柔韧:“东方的信仰,好像和石头、风更像。” 艾力克盯着阴阳鱼石雕,突然道:“阴鱼里的黑气,和暗黑议会的能量很像;阳鱼上的火劲,倒像被扭曲的圣光。”

  正说着,山坳里突然刮起旋风。旋风裹着碎石砸向道观,却被一道无形的屏障挡住——是白袍道长祭出的“两仪阵”,阵纹一半如寒冰凝结(阴),一半似火焰流动(阳)。但阵纹边缘已泛起裂纹,白袍道长咳了口血:“三个月前,来了个穿黑袍的异客,说能帮我们‘提纯’阴阳之力,结果……” 他指向道观后院,那里的太极泉正冒着泡泡,泉水一半黑如墨(阴过盛),一半红似火(阳过燥)。

  “提纯?又是这词儿。”李二牛啐了口,“跟西方那些蠢货说的‘纯血’一个德性!水掺了泥才叫河,光没了影不成画,哪有啥绝对纯的东西?” 他扛起锄头就往后院走,“俺去给那破泉眼松松土,说不定能通。”

  后院的太极泉边,围着十几个年轻修士。有的举着纯阳符,想把阴水烧开;有的捧着玄阴玉,想把阳火浇灭。结果符纸一靠近阴水,就被黑气蚀成灰;玉坠一碰阳火,就炸成碎末。“别碰!”莉莉突然喊道,她怀里的净灵花种子正剧烈跳动,“这水里的气好乱,像被捆住的风灵和石精在打架!”

  陈浩天蹲在泉边,看着阴阳两色的泉水互不相融,平衡道种突然浮起。绿光落入泉中,奇异的一幕发生了——黑气与火劲没有被驱散,反而像被一只手轻轻拨弄,黑水流向泉眼左侧的凹槽(属阴),红火聚向右侧的凸台(属阳),中间留出一道细细的水道,让两色水流能偶尔触碰,却不冲撞。

  “这是……分而不离?”白袍道长眼睛一亮,“就像昼夜交替,黑夜守着月亮,白日抱着太阳,谁也不占满天空。” 他从袖中取出两块玉佩,阴玉佩刻着月纹(聚阴),阳玉佩雕着日纹(敛阳),“这是祖师传下的‘调衡佩’,只是我一直找不到用法……”

  “得让懂阴的用阴佩,懂阳的用阳佩。”柳如烟的墨羽灵雀落在泉边,灵雀的左翼泛着月华(阴),右翼闪着日光(阳)——是她用东西方灵力调和的结果。她看向灰袍修士:“你擅长纯阳术,却总想着灭阴,不如用阳佩引阳火入凸台,别让它乱蹿。” 又对一个持玄阴玉的小道姑说:“你懂阴柔法,用阴佩聚黑气入凹槽,别让它外泄。”

  灰袍修士犹豫着接过阳玉佩,指尖触到玉佩的瞬间,泉中阳火突然温顺了许多,顺着他的灵力流入凸台;小道姑捧着阴玉佩靠近阴水,黑气像找到了归宿,乖乖缩入凹槽。当两佩同时嵌在泉眼两侧的石孔里,太极泉突然“咕嘟”冒泡,黑红两水顺着水道缓缓流转,在泉中央汇成一个小小的漩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像极了石阶上的阴阳鱼。

  “成了!”白袍道长抚掌,却见泉底突然翻起黑泥,泥里钻出无数触手状的黑气,是亚巴顿留下的“虚无根须”。根须缠上阴阳鱼石雕,石雕的眼睛瞬间变得漆黑:“阴阳相济?真是可笑!” 亚巴顿的声音从根须中传出,“阴就该吞噬一切,阳就该焚烧所有,这才是力量的真谛!”

  根须突然暴涨,缠向最近的小道姑。小白从陈浩天肩头窜出,爪子划出白光,白光里混着风纹草的清灵(东方)与圣光的纯净(西方),竟斩断了根须:“这黑气好臭,像没晒干的腐叶!” 金龙腾空而起,龙息一半化作东方的“三昧真火”(焚邪),一半化作西方的“净化圣光”(涤秽),根须遇火便缩,触光即散。

  玄武的龟甲落在道观屋顶,甲纹与两仪阵相融,阵纹突然变得灵动——阴纹缠着西方的暗黑星纹(化戾气为柔劲),阳纹绕着东方的符箓(转燥火为温煦)。“天地本无东西,”玄武的声音在山坳里回荡,“阴与阳,就像风与石,本是一家,哪分什么你我?”

  战斗最烈时,太极泉突然喷出两道光柱。一道黑气(阴)缠上黑袍信徒留下的骷髅幡,幡上的血色符文竟变成了温润的墨色;一道红火(阳)撞上白袍祭司的权杖,权杖的圣光化作柔和的金光。当两道光柱在半空交汇,竟凝成一柄剑——剑身一半是桃木(东方),一半是银铁(西方),剑脊刻着太极图,剑尖镶着平衡道种的碎片。

  “这是……两界剑?”艾琳娜看着剑身上流转的东西方灵力,突然明白,“亚巴顿怕的不是东方或西方的力量,是我们合在一起的力量。” 陈浩天握住剑柄,剑身在他手中轻颤,仿佛在说:阴不孤生,阳不长存,就像风铃谷的风离不了石,石也离不了风。

  当最后一缕虚无根须被两界剑斩断,山坳里的云雾渐渐散去。太极泉的水变得清澈,黑红两色融成淡金,顺着水道流入山下的农田,田里的稻禾瞬间挺直了腰杆。灰袍修士给小道姑递去伤药:“之前是我执迷了,阴水真能润田,阳火真能暖土。” 小道姑红着脸接过:“我也错了,纯阳符确实能驱寒,不该总想着藏着。”

  离开道观时,白袍道长送给陈浩天一本《阴阳录》,扉页上写着:“阳在阴中藏,阴在阳中生,如环无端,方为长久。” 李二牛翻着书页,指着一幅插图笑:“这画里的碾子,和俺村的一模一样!石碾子是阴,碾杆是阳,转起来才出米。”

  山脚下,村民们正围着太极泉的支流淘米洗菜。一个西方商人举着魔杖,想试试泉水的魔法亲和力,却见泉水在他杖尖凝成一朵花——花瓣是东方的牡丹(阴柔),花蕊是西方的荆棘(阳刚)。商人愣住了,旁边的东方老农笑道:“这水啊,认心不认杖,你心里想着好,它就给你开朵好花。”

  陈浩天望着云雾中的道观,又看向西方的方向,两界剑在他手中泛着微光。他知道,亚巴顿的阴谋还没结束,星际的能量核心仍在暗处等着被点燃。但当东方的阴阳鱼与西方的均衡泉在他的平衡道种里共鸣,当东西方的灵力在太极泉中融成淡金,他忽然确信:所谓的“力量真谛”,从不是极端的吞噬或焚烧,而是像此刻山坳里的风——带着东方的草木香,混着西方的泥土气,吹过每个人的肩头,温柔,却坚定。

  远处的星空中,一颗暗星闪烁,亚巴顿的目光正透过星尘投向更远的星际文明。那里的能量核心,既没有阴阳,也没有信仰,只有纯粹的力量与冰冷的法则。“下一站,”他低语,“看看没有风与石的世界,平衡还能活多久。”

  而山坳里的晨雾,正带着新酿的灵气,顺着石阶缓缓流淌,像在诉说一个简单的道理:无论东方与西方,阴与阳,动与静,能让生命好好活着的,从来都是那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