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画面切换。
非洲东海岸的港口沐浴在灼热的阳光下,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
陆地上,
来自各个部落的酋长们率领着族人。
他们神色复杂地聚集在岸边,目光如炬,凝视着远处海平面上缓缓逼近的庞然大物。
好可怕!!
他们的呼吸急促,手掌不自觉地攥紧长矛,草裙下的赤足在沙地上无意识地挪动——
那是一支来自遥远东方的舰队。
旗子上赫然飘着一个“明”字。
正是大明王朝派来下西洋的郑和船队。
“你看那船……比我们的山还要高啊!”
一名酋长低声对身旁的同伴说道。
声音里带着颤抖。
另一位酋长紧盯着船队中若隐若现的火炮,咽了口唾沫:“那些铁管子……会不会是雷神之眼?”
“他们的人连鞋都不缺,而我们……”
一位酋长瞥了眼自己族人赤着的双脚,又望向明军锃亮的铁靴,喉咙里发出苦涩的低叹。
另一个部落的首领攥紧了长矛的木柄,喃喃道。
“若他们登陆,我们连一片草叶都挡不住。”
“别慌,他们不是来打仗的。”
海上。
两百余艘舰船如钢铁巨兽般排列成阵。
大小船只层次分明,气势磅礴。
旗舰天元号犹如一座移动的城池,巍峨的桅杆刺破云层,高达数丈的船楼雕梁画栋,朱红色的漆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艘载重量达7000吨的宝船,不仅是船队的指挥中枢,更是海上霸主的无声宣言。
甲板上。
身着铁甲的明军将士列队而立,火铳斜挎腰间,目光如鹰,俯瞰着岸边的土着人群。
他们的衣甲鲜明,头盔缀着红缨,每一步踏在甲板上的声响都整齐如鼓点,透出严明的军纪与不可撼动的威严。
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有傲然之色。
是天下第一大国的底气。
船队中。
各类辅助船只各司其职:装马船密密麻麻囤积着牧草与豆渣饼,数千匹战马在船舱内低嘶,随时准备登陆作战。
粮船如移动的粮仓,承载着跨越重洋的补给;坐船作为大型战船,船舷密布炮口,黑黝黝的炮管指向四方。
而护航的战船则如游弋的猎豹,体型小巧却机动迅捷。
舰载火铳、火箭、大炮与曲射炮一应俱全。
尤为骇人的是“火龙喉”。
一种可向敌舰喷射烈焰的武器,火焰如龙息般吞吐,在阳光下折射出狰狞的火光。
“那喷火的管子……是魔鬼的呼吸吗?”
一名年迈的酋长踉跄后退半步。
身旁年轻族人慌忙扶住他。
“若他们对着我们的村落喷一次,整个部落都会化为灰烬!”
另几位酋长交头接耳,声音压得极低。
“或许该献上最肥美的牲畜,求他们不要降怒于我们。”
岸边的酋长们目瞪口呆。
他们见过简陋的独木舟,见过欧洲人那搭载弓箭手的狭小船队,却从未目睹过这般恢弘的场面。
宝船之巨,仿佛将整个城池搬到了海上。
武器之精,远超他们认知的极限。
那些明军战士的装备,与他们麾下衣着简陋、手持长矛、赤脚裹着草裙的族人形成天壤之别。
酋长们的手指颤抖着指向海面。
“何等可怕……”
“简直就是神的使者啊!”
他们喃喃自语,声音里夹杂着敬畏与恐惧。
一位年长的酋长甚至跪倒在地,以额头触碰沙土,祈求神明庇佑——
在这支舰队面前,他们的部落武装犹如孩童的玩具,毫无抵抗之力。
在这十五世纪的海上。
欧洲船队仍依赖弓箭。
而郑和舰队已率先迈入火器时代。
火炮的轰鸣足以撕裂任何敌舰的桅杆,火龙喉的烈焰能焚毁整片船队。
在这个时代,纵使……欧洲各国所有船队联合,在这郑和舰队面前,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郑和舰队毫无疑问就是无敌舰队。
……
秦朝。
“这这……好一支威武雄壮的船队。”
“世间怎会有如此庞大的船队……”
秦始皇嬴政惊得目瞪口呆,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纵然他一统六国,历经半生风雨,船只自然也是见多识广,但是……像这般庞大的由凡人造出来的船队,他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天呐,这么多船,这么大的船……”
徐福震惊得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实在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仿佛是在做梦一般。
他以往见过的船,和那只大明舰队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犹如幼儿和成人之间的天壤之别。
他心中暗自思忖,就算秦始皇嬴政举大秦全国之力,恐怕也难以造出天幕播放的船队。
这真的是凡人打造出来的船队吗?
难道没有修仙人在背后助力吗?
“若是有这支船队……”
“那朕也能够与徐福一同出海求仙……”
秦始皇嬴政满眼都是羡慕,心中犹如猫抓一般,痒得厉害,好想要啊!
……
明朝。
洪武年间。
“船队旗子上写着明字!”
“那些士兵所穿衣甲不是我大明的吗?”
“莫非……”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
他以前见过的最大船队,就是当年在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的船队。
与陈有谅的船队相比,这支规模更加庞大,而且能行驶在远洋上的船队,是属于他大明朝的船队!?
“父皇!这……肯定是我大明的船队!”
朱标也是脸庞涨得通红。
“是啊是啊!”
“哈哈哈哈……”
“我大明竟有如此威武船队!”
“不知是我大明哪位皇帝造出来的,简直就是无敌船队啊!”
几位藩王中,朱棣脸上尤为欣喜。
却没注意到朱元璋的脸色不太好看。
洪武年。
出身农民的朱元璋更关注的是农业,建立了大明朝也是个典型的农耕政权。
他看不起商人,宋朝时期商贸发达,可以通宵营业,有丰富多彩的夜市生活。
到他建立了明朝。
夜市又被彻底禁止,大明全面宵禁。
他对待大海的态度也是严禁,民间片板不许下海。
就算是朝廷官方也没有组织船队出海。
这是哪个不孝子孙?
违背祖训,组织这么大规模的舰队远洋行驶到非洲去了,这得耗费朝廷多少钱财,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朱元璋有点不爽。
非洲东海岸的港口沐浴在灼热的阳光下,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
陆地上,
来自各个部落的酋长们率领着族人。
他们神色复杂地聚集在岸边,目光如炬,凝视着远处海平面上缓缓逼近的庞然大物。
好可怕!!
他们的呼吸急促,手掌不自觉地攥紧长矛,草裙下的赤足在沙地上无意识地挪动——
那是一支来自遥远东方的舰队。
旗子上赫然飘着一个“明”字。
正是大明王朝派来下西洋的郑和船队。
“你看那船……比我们的山还要高啊!”
一名酋长低声对身旁的同伴说道。
声音里带着颤抖。
另一位酋长紧盯着船队中若隐若现的火炮,咽了口唾沫:“那些铁管子……会不会是雷神之眼?”
“他们的人连鞋都不缺,而我们……”
一位酋长瞥了眼自己族人赤着的双脚,又望向明军锃亮的铁靴,喉咙里发出苦涩的低叹。
另一个部落的首领攥紧了长矛的木柄,喃喃道。
“若他们登陆,我们连一片草叶都挡不住。”
“别慌,他们不是来打仗的。”
海上。
两百余艘舰船如钢铁巨兽般排列成阵。
大小船只层次分明,气势磅礴。
旗舰天元号犹如一座移动的城池,巍峨的桅杆刺破云层,高达数丈的船楼雕梁画栋,朱红色的漆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艘载重量达7000吨的宝船,不仅是船队的指挥中枢,更是海上霸主的无声宣言。
甲板上。
身着铁甲的明军将士列队而立,火铳斜挎腰间,目光如鹰,俯瞰着岸边的土着人群。
他们的衣甲鲜明,头盔缀着红缨,每一步踏在甲板上的声响都整齐如鼓点,透出严明的军纪与不可撼动的威严。
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有傲然之色。
是天下第一大国的底气。
船队中。
各类辅助船只各司其职:装马船密密麻麻囤积着牧草与豆渣饼,数千匹战马在船舱内低嘶,随时准备登陆作战。
粮船如移动的粮仓,承载着跨越重洋的补给;坐船作为大型战船,船舷密布炮口,黑黝黝的炮管指向四方。
而护航的战船则如游弋的猎豹,体型小巧却机动迅捷。
舰载火铳、火箭、大炮与曲射炮一应俱全。
尤为骇人的是“火龙喉”。
一种可向敌舰喷射烈焰的武器,火焰如龙息般吞吐,在阳光下折射出狰狞的火光。
“那喷火的管子……是魔鬼的呼吸吗?”
一名年迈的酋长踉跄后退半步。
身旁年轻族人慌忙扶住他。
“若他们对着我们的村落喷一次,整个部落都会化为灰烬!”
另几位酋长交头接耳,声音压得极低。
“或许该献上最肥美的牲畜,求他们不要降怒于我们。”
岸边的酋长们目瞪口呆。
他们见过简陋的独木舟,见过欧洲人那搭载弓箭手的狭小船队,却从未目睹过这般恢弘的场面。
宝船之巨,仿佛将整个城池搬到了海上。
武器之精,远超他们认知的极限。
那些明军战士的装备,与他们麾下衣着简陋、手持长矛、赤脚裹着草裙的族人形成天壤之别。
酋长们的手指颤抖着指向海面。
“何等可怕……”
“简直就是神的使者啊!”
他们喃喃自语,声音里夹杂着敬畏与恐惧。
一位年长的酋长甚至跪倒在地,以额头触碰沙土,祈求神明庇佑——
在这支舰队面前,他们的部落武装犹如孩童的玩具,毫无抵抗之力。
在这十五世纪的海上。
欧洲船队仍依赖弓箭。
而郑和舰队已率先迈入火器时代。
火炮的轰鸣足以撕裂任何敌舰的桅杆,火龙喉的烈焰能焚毁整片船队。
在这个时代,纵使……欧洲各国所有船队联合,在这郑和舰队面前,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郑和舰队毫无疑问就是无敌舰队。
……
秦朝。
“这这……好一支威武雄壮的船队。”
“世间怎会有如此庞大的船队……”
秦始皇嬴政惊得目瞪口呆,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纵然他一统六国,历经半生风雨,船只自然也是见多识广,但是……像这般庞大的由凡人造出来的船队,他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天呐,这么多船,这么大的船……”
徐福震惊得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实在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仿佛是在做梦一般。
他以往见过的船,和那只大明舰队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犹如幼儿和成人之间的天壤之别。
他心中暗自思忖,就算秦始皇嬴政举大秦全国之力,恐怕也难以造出天幕播放的船队。
这真的是凡人打造出来的船队吗?
难道没有修仙人在背后助力吗?
“若是有这支船队……”
“那朕也能够与徐福一同出海求仙……”
秦始皇嬴政满眼都是羡慕,心中犹如猫抓一般,痒得厉害,好想要啊!
……
明朝。
洪武年间。
“船队旗子上写着明字!”
“那些士兵所穿衣甲不是我大明的吗?”
“莫非……”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
他以前见过的最大船队,就是当年在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的船队。
与陈有谅的船队相比,这支规模更加庞大,而且能行驶在远洋上的船队,是属于他大明朝的船队!?
“父皇!这……肯定是我大明的船队!”
朱标也是脸庞涨得通红。
“是啊是啊!”
“哈哈哈哈……”
“我大明竟有如此威武船队!”
“不知是我大明哪位皇帝造出来的,简直就是无敌船队啊!”
几位藩王中,朱棣脸上尤为欣喜。
却没注意到朱元璋的脸色不太好看。
洪武年。
出身农民的朱元璋更关注的是农业,建立了大明朝也是个典型的农耕政权。
他看不起商人,宋朝时期商贸发达,可以通宵营业,有丰富多彩的夜市生活。
到他建立了明朝。
夜市又被彻底禁止,大明全面宵禁。
他对待大海的态度也是严禁,民间片板不许下海。
就算是朝廷官方也没有组织船队出海。
这是哪个不孝子孙?
违背祖训,组织这么大规模的舰队远洋行驶到非洲去了,这得耗费朝廷多少钱财,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朱元璋有点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