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
雍正时空。
“修仙了,是前明的皇帝修仙了。”
“这怎么可能?为什么历史书上没有记载啊?民间传说朱允炆他不是隐姓埋名,剃发为僧病死了吗?”
“我怎么听说他出海了?去南洋某个小国避难,一生都没有回来。”
“那些都是民间野史,原来真正的朱允炆他没有死,他竟然得到了仙缘,落入了仙家洞府中修炼。这可如何是好啊?他现在已经是筑基期的修仙人了。”
“完了完了,修仙人的寿命极其漫长,要是他要反清复明,来报复我大清帝国,那就是我们旗人的灭顶之灾啊!”
“他凭什么报复我们?灭亡的明朝又不是我大清,是反贼李闯,我大清入关为明朝复仇,灭了李闯,我大清有恩前明。”
“傻不傻?谁会听你解释啊?”
“怎么办?我们现在逃回关外去还来得及吗?”
“……”
见天幕播放朱允炆修仙了。
所有旗人都慌成了一团。
别看他们嘴上嚷嚷着大清入关是为明朝报仇。
可——他们都知道自己祖上干的事。
早在大明没有灭亡之前,清军就屡次入关在关内攻城略地,烧杀掳掠,所过之处生灵涂炭。
后来,
崇祯17年,甲申国变。
李闯大军占领京城。
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挺有骨气的,不愿学宋徽宗等皇帝做俘虏,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
入城的李自成本来有机会建立新朝,可惜李自成贸然对大明官僚集团拷掠助饷,虽然得到了7000万两白银的庞大财富,但也彻底的得罪了官僚士大夫们。
大汉奸吴三桂也选择了剃发降清,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
山海关一片石之战中。
李自成败给了吴三桂和多尔衮。
至此,清军席卷天下的大势已成。
跑马圈地,投人充奴,嘉定三屠,扬州十日……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不知制造了多少刻骨仇恨的血债。
只是如今都在大清的高压统治中都被压制了下去。
有八旗铁骑在,不怕汉民造反。
可——
若朱允炆这位修仙人来了,那怎么办?
大清入关以来,可是把朱元璋的后代们尽数赶尽杀绝了。
此等仇恨!!
朱允炆能不报复??
以他修仙人的实力,都不用广大的汉民造反响应,他一个人恐怕就可以覆灭整个大清朝了。
“太好了!”
“朱明皇室的血脉还有人在啊!”
“哈哈哈,反清复明有希望了!”
“老夫就知道明太祖说的没错,胡人无百年之国运,有正统的大明皇室传人在,这天下人心必定心向大明。”
“入主中原还不到百年,大清看来要完了,这天下终归还是要回到咱们汉家人的手中。”
“诸位速速随我,一起去浙江仙华山恭迎建文皇帝归来。”
“等等,他还在那里吗?”
“你别管在不在,拿剪刀来先剪辫子,我早看这个老鼠尾巴不顺眼,兄弟们反了。”
“……”
民间,已是暗流涌动。
不论是那些心存反志的天地会等人。
还是已经接受了大清统治的地主士绅、读书人、官僚们,大家纷纷活络起了新的心思。
如果大清如日中天,他们不会反。毕竟读书人大多有奶便是娘,给大清当官也是官,也能剥削底层百姓。
可若……朱允炆杀回来了。
他们会马上选择跳反。
……
京城。
紫禁城内。
“原来朱允炆没死,他修仙了?他这个无能的废帝,居然修仙了?”
“凭什么?凭什么啊……”
雍正帝气红了双眼,对天大声咆哮。
对他的心理冲击太大了,导致他一时间无法接受。
他那么的虔诚修道,优待道士,沉迷炼丹之术……
为何就不能得到一场仙缘?
如果修仙的皇帝是前明那个最爱修道的嘉靖朱厚熜,那他多少还能够理解的,同为热衷修仙的他,心中甚至把朱厚熜认作了——道友。
可换朱允炆就没办法接受了。
他看不起这货。
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短短四年就丢掉了大明江山,抛妻弃子逃走。
崇祯虽治国不行 ,至少比朱允炆有骨气多了。
“朱允炆——”
“朕不怕你,不怕你!”
“若你要复仇,尽管来便是。”
“朕就在这紫禁城等着你,来呀来呀,朕哪也不去。”
雍正帝像是被气疯了。
又或者自知没有力量抵抗朱允炆,干脆自暴自弃了。
扬起手臂指着天幕的朱允炆大骂,激动的猛烈甩了甩头,头上的假发随之掉落,露出了金钱鼠尾的丑陋发型。
“皇上疯了……”
“完了,这回完了……”
周边的宫女、太监、以及侍卫们,哪里敢看,纷纷跪趴在地上瑟瑟发抖。
皇上疯了。
朱允炆没死。
让他们感到仿佛要末日降临般,绝望的情绪在心中蔓延。
但让他们所有人都没想到,朱允炆接下来遇到发生的事情,出乎意料。
……
天幕。
从洞府走出来后。
朱允炆沐浴在阔别六年已久的阳光中。
温暖的金色光芒穿透山间薄雾,轻柔地洒在他淡蓝色的道袍上,仿佛为衣襟镀上一层流动的碎金。
他舒展双臂,仰头深吸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混合着草木清香的气息沁入肺腑。
令他忍不住发出一声舒畅的喟叹。
“好温暖啊!”
脸上挂着如意春风般的笑容。
宛若一位绝世风度的公子,顷刻间倾倒了不少古代女子,大妈。
此刻,
他并未急于御剑离去。
而是选择沿着蜿蜒的山径缓步而行,欣赏着仙华山六年未见的风光。
晨雾如纱,缭绕于青翠峰峦间;林间鸟鸣清脆,似在演奏晨曲;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偶有游鱼跃出水面,溅起一串晶莹水花。
六年闭关苦修。
今日方得闲暇细品这山野灵韵,朱允炆心中一片澄明。
“等等。”
忽地。
他脚步一顿,眉头微蹙。
筑基期修士的神识如蛛网般悄然铺开,神识笼罩范畴内的动静尽收心底——
“快追,快追!”
“一定要抓住那只狐狸!”
“可值钱了,别错过了!”
“老三你赶紧跟上。”
五道急促的气息正飞速逼近,夹杂着粗重的喘息与焦躁的呼喊。
雍正时空。
“修仙了,是前明的皇帝修仙了。”
“这怎么可能?为什么历史书上没有记载啊?民间传说朱允炆他不是隐姓埋名,剃发为僧病死了吗?”
“我怎么听说他出海了?去南洋某个小国避难,一生都没有回来。”
“那些都是民间野史,原来真正的朱允炆他没有死,他竟然得到了仙缘,落入了仙家洞府中修炼。这可如何是好啊?他现在已经是筑基期的修仙人了。”
“完了完了,修仙人的寿命极其漫长,要是他要反清复明,来报复我大清帝国,那就是我们旗人的灭顶之灾啊!”
“他凭什么报复我们?灭亡的明朝又不是我大清,是反贼李闯,我大清入关为明朝复仇,灭了李闯,我大清有恩前明。”
“傻不傻?谁会听你解释啊?”
“怎么办?我们现在逃回关外去还来得及吗?”
“……”
见天幕播放朱允炆修仙了。
所有旗人都慌成了一团。
别看他们嘴上嚷嚷着大清入关是为明朝报仇。
可——他们都知道自己祖上干的事。
早在大明没有灭亡之前,清军就屡次入关在关内攻城略地,烧杀掳掠,所过之处生灵涂炭。
后来,
崇祯17年,甲申国变。
李闯大军占领京城。
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挺有骨气的,不愿学宋徽宗等皇帝做俘虏,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
入城的李自成本来有机会建立新朝,可惜李自成贸然对大明官僚集团拷掠助饷,虽然得到了7000万两白银的庞大财富,但也彻底的得罪了官僚士大夫们。
大汉奸吴三桂也选择了剃发降清,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
山海关一片石之战中。
李自成败给了吴三桂和多尔衮。
至此,清军席卷天下的大势已成。
跑马圈地,投人充奴,嘉定三屠,扬州十日……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不知制造了多少刻骨仇恨的血债。
只是如今都在大清的高压统治中都被压制了下去。
有八旗铁骑在,不怕汉民造反。
可——
若朱允炆这位修仙人来了,那怎么办?
大清入关以来,可是把朱元璋的后代们尽数赶尽杀绝了。
此等仇恨!!
朱允炆能不报复??
以他修仙人的实力,都不用广大的汉民造反响应,他一个人恐怕就可以覆灭整个大清朝了。
“太好了!”
“朱明皇室的血脉还有人在啊!”
“哈哈哈,反清复明有希望了!”
“老夫就知道明太祖说的没错,胡人无百年之国运,有正统的大明皇室传人在,这天下人心必定心向大明。”
“入主中原还不到百年,大清看来要完了,这天下终归还是要回到咱们汉家人的手中。”
“诸位速速随我,一起去浙江仙华山恭迎建文皇帝归来。”
“等等,他还在那里吗?”
“你别管在不在,拿剪刀来先剪辫子,我早看这个老鼠尾巴不顺眼,兄弟们反了。”
“……”
民间,已是暗流涌动。
不论是那些心存反志的天地会等人。
还是已经接受了大清统治的地主士绅、读书人、官僚们,大家纷纷活络起了新的心思。
如果大清如日中天,他们不会反。毕竟读书人大多有奶便是娘,给大清当官也是官,也能剥削底层百姓。
可若……朱允炆杀回来了。
他们会马上选择跳反。
……
京城。
紫禁城内。
“原来朱允炆没死,他修仙了?他这个无能的废帝,居然修仙了?”
“凭什么?凭什么啊……”
雍正帝气红了双眼,对天大声咆哮。
对他的心理冲击太大了,导致他一时间无法接受。
他那么的虔诚修道,优待道士,沉迷炼丹之术……
为何就不能得到一场仙缘?
如果修仙的皇帝是前明那个最爱修道的嘉靖朱厚熜,那他多少还能够理解的,同为热衷修仙的他,心中甚至把朱厚熜认作了——道友。
可换朱允炆就没办法接受了。
他看不起这货。
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短短四年就丢掉了大明江山,抛妻弃子逃走。
崇祯虽治国不行 ,至少比朱允炆有骨气多了。
“朱允炆——”
“朕不怕你,不怕你!”
“若你要复仇,尽管来便是。”
“朕就在这紫禁城等着你,来呀来呀,朕哪也不去。”
雍正帝像是被气疯了。
又或者自知没有力量抵抗朱允炆,干脆自暴自弃了。
扬起手臂指着天幕的朱允炆大骂,激动的猛烈甩了甩头,头上的假发随之掉落,露出了金钱鼠尾的丑陋发型。
“皇上疯了……”
“完了,这回完了……”
周边的宫女、太监、以及侍卫们,哪里敢看,纷纷跪趴在地上瑟瑟发抖。
皇上疯了。
朱允炆没死。
让他们感到仿佛要末日降临般,绝望的情绪在心中蔓延。
但让他们所有人都没想到,朱允炆接下来遇到发生的事情,出乎意料。
……
天幕。
从洞府走出来后。
朱允炆沐浴在阔别六年已久的阳光中。
温暖的金色光芒穿透山间薄雾,轻柔地洒在他淡蓝色的道袍上,仿佛为衣襟镀上一层流动的碎金。
他舒展双臂,仰头深吸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混合着草木清香的气息沁入肺腑。
令他忍不住发出一声舒畅的喟叹。
“好温暖啊!”
脸上挂着如意春风般的笑容。
宛若一位绝世风度的公子,顷刻间倾倒了不少古代女子,大妈。
此刻,
他并未急于御剑离去。
而是选择沿着蜿蜒的山径缓步而行,欣赏着仙华山六年未见的风光。
晨雾如纱,缭绕于青翠峰峦间;林间鸟鸣清脆,似在演奏晨曲;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偶有游鱼跃出水面,溅起一串晶莹水花。
六年闭关苦修。
今日方得闲暇细品这山野灵韵,朱允炆心中一片澄明。
“等等。”
忽地。
他脚步一顿,眉头微蹙。
筑基期修士的神识如蛛网般悄然铺开,神识笼罩范畴内的动静尽收心底——
“快追,快追!”
“一定要抓住那只狐狸!”
“可值钱了,别错过了!”
“老三你赶紧跟上。”
五道急促的气息正飞速逼近,夹杂着粗重的喘息与焦躁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