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立正!向总理敬礼!”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现场气氛瞬间变得庄重严肃。
啪!
1931年7月1日。
在整齐划一的敬礼声中,作为此次任务的指挥官,刚刚破格晋升为上尉的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赫尔茨纳,以及奥托·斯科尔兹内率领的空降猎兵特种任务分队,在汉斯面前集结完毕。
“相信各位都已清楚这次行动的重要性。”汉斯郑重的声音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
目标是营救被软禁在纽约的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将他安全护送到加利福尼亚。
为了让这唯一的目标得以成功,卡纳里斯以下的所有RND特工,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几乎没有回过家,日夜奋战,通宵加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而为了不让他们含泪付出的努力化为泡影,罗斯福营救行动无论如何都必须成功。
——如果事情出了岔子,那也就只能忍痛收手了。
FDR再怎么重要,但如果为了营救他而因此赔上空降猎兵特战队,尤其是像斯科尔兹内这样无可替代、堪称SS级的天才,那可不仅仅是本末倒置那么简单,简直就是自断一臂。
从斯科尔兹内和特战队队员们那自信满满的神情来看,汉斯也相信他们一定会带来好消息,但任何时候都必须为万一出现的意外可能做好准备。
“多亏了美国人四处奔走,我们已经成功在内部拉拢到了能够协助我们的人手,英国方面也承诺会全力配合这次行动。”
何止是配合,英国甚至干脆要派遣部队来支援FDR的营救行动。
这对于一向态度消极的英国来说,实在是非常罕见。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算意外。
毕竟,如果德国单独成功营救出罗斯福,并将他扶上加州政府的领导位置,那么美国将会欠下德国一笔永远无法偿还的人情债。
这不仅是汉斯最终决定冒着极高风险执行此任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促使英国下定决心、不再坐视不管,抬起那沉重屁股愿意主动出手的原因。
毕竟就算再怎么论两国之间的盟友关系,可若是任由德国的势力在北美大陆像滚雪球一样成倍增长,那英国就不是英国了。
不过如此一来,美国人恐怕会感到非常头疼吧。
可以想象,接受德国伸出来的援手,对于美国人来说,已经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能做出的艰难决定。可现在他们不仅要面对德国方面的压力,还得兼顾那头老狮子的感受。
汉斯倒是真好奇,等到罗斯福成功获救之后,他会露出怎样的表情呢?
“好了,废话说得有点多了。最后,愿诸位都蒙受主的庇佑。为了帝国,把捷报带回来吧。”
“Jawohl!”
啪!
随着汉斯的话音落下,空降猎兵特战队的队员们齐声高呼,伴随着“啪”的一声脆响,他们再次举起了手臂敬礼。
这回应,已足够有力。
......
“艾克(Ike),你真的要这么做吗?”
“嗯,奥马尔。”
与此同时——
在黑暗如墨的美国华盛顿特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已下定决心。
“我明明离麦克阿瑟那么近,却什么都没做。没察觉到叛乱,也没能阻止他。”
他懊悔不已,自责自己没有察觉到叛乱的迹象,更没有能够阻止麦克阿瑟的疯狂行为。
结果,美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代。
自南北战争以来,美国人第二次开始的自相残杀。
“早知道,当初麦克阿瑟煽动酬恤军叛乱时,我就算拼死也要拔枪崩了那家伙的脑袋。”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咬牙切齿,他的心中充满了对麦克阿瑟的愤恨。
“那不是你的错,艾克。换成任何人在那个位置,也无能为力。”奥马尔深知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痛苦和无奈,但他也明白,这并不是一个人的责任。
星条旗下的一员,同时与艾森豪威尔一同佩戴上美国陆军元帅肩章的奥马尔·布拉德利(Or N. Bradley),只能用柔和的声音安慰着正饱受罪恶感折磨的同袍。
“不,那是我的罪......是我们整个美军的罪。而这一次,是我最后的赎罪机会。”
艾森豪威尔的神色,已是坚定无比。
“很快,就会有人从加利福尼亚来营救罗斯福州长。”
而他,会如约伸出援手,与那些正对抗麦克阿瑟的人并肩作战。
这是艾森豪威尔的赎罪,也是他为未能阻止麦克阿瑟而偿还的一部分责任。
“这事很危险,艾克。一步走错,就万劫不复。”
“我清楚。但能做到的,只有我。”
艾森豪威尔此时依旧没有失去麦克阿瑟的信任,那是因为麦克阿瑟自作聪明地以为,艾森豪威尔最近的沉默和退让,是他终于选择追随自己的表现。
“我要利用这份信任,把罗斯福州长从麦克阿瑟的眼皮子底下救出来。”
他也想救出同样被麦克阿瑟软禁的潘兴。
若能救下这位军界元老,对麦克阿瑟的打击甚至会超过罗斯福。
可惜潘兴关押在麦克阿瑟的大本营华盛顿,而且戒备森严,就算是艾森豪威尔,也难以将其带走。
“我不会要求你帮我做这件事。不过,布拉德利,你得尽力说服我们的同袍去加利福尼亚。”
“唉......好吧,那边就交给我。别人不敢说,但至少范弗里特(Jas Van Fleet)和伦纳德(John W. Leonard)会站在我们这边。”
“那些去了航空兵的,比如麦克纳尼(Joseph T. McNarney)呢?”
“嗯......他们原本就因为米切尔的缘故,对麦克阿瑟的支持很坚定。也许斯特拉特迈耶(Ge E. Strateyer)会愿意听我们说。”
艾森豪威尔点了点头。
一个人也好。
如今加利福尼亚正缺乏陆军军官,就算只有一个,也是无价之助。
“时间不多了,抓紧行动,布拉德利。”
“好,等我们活着在加利福尼亚再见,艾克。”
艾森豪威尔与布拉德利紧紧握手,
约定在那遥远的西部重逢。
......
“英国人迟到了啊。”
带着部下离开德国,抵达加勒比海碧波荡漾、烈日炙烤的英属巴哈马的赫尔茨纳上尉皱着眉低声道。
原本打算趁此潜入美国,并与英国派来的部队会面,然而约定的时间早已过去,英国人却连个影子都没见到。
“该不会是泡在下午茶里磨蹭吧?”
斯科尔兹内打趣道,赫尔茨纳只是默默耸了耸肩。以英国人的性格,这种事并非不可能。
“抱歉了,德国朋友,我们是迟到了一些。”
就在猎兵们顶着烈日当成意外日光浴时,英国人终于出现了。
走在最前方的,是个留着颇有魅力的八字胡、背着弓、佩着苏格兰阔刃大剑,还带着风笛的英国军官。
“约翰·马尔科姆·索普·弗莱明·‘杰克’·丘吉尔(John Mal Thorpe Fleng Jack Churchill)上尉——叫我杰克·丘吉尔就好。”
这是在二战期间,连敌对的德军都觉得他疯得离谱而懒得开枪的“最后的高地人”——杰克·丘吉尔。
此时若是再加上元祖“王牌特工”艾利森·迪格比·塔瑟姆-沃特(Allison Digby TathaWarter),那真是黄金拍档,但那位此时连军队都没进,甚至还没考进桑德赫斯特军校(Royal Military Acade Sandhurst),只是个少年。
“丘吉尔......?”
“啊,和加里波利那位老先生只是同姓,全无关系,请放心。”
见赫尔茨纳与斯科尔兹内听到“丘吉尔”一名立刻涌起难以言喻的警惕,杰克·丘吉尔忙笑着解释。这种场面,他早已习惯。
“咳!失礼了,丘吉尔上尉。我是猎兵特种作战中队指挥官,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赫尔茨纳上尉。这次能并肩作战,荣幸之至。”
“奥托·斯科尔兹内,中士。话说,那弓和剑,你是打算真用?”
“你要看的话,我可以当场示范。”
“哈哈!这才是真正的疯子,我喜欢。”
啪啪!
“闲聊待会儿再说,先生们。”
正当斯科尔兹内被杰克·丘吉尔自信的笑容逗得嘴角牵动、疤痕微颤时,赫尔茨纳拍了拍手,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
“现在专注于任务吧。美国局势一日不如一日,我们为了祖国的和平,也必须尽快展开行动。”
“完全同意。”
苏联自诞生起便与英德为敌;法国、意大利、日本,如今连美国都已卷入。
这个世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陷入疯狂。
“去会议室吧。”
在那些疯子独裁者掀起的暴风中,他们必须加快脚步,哪怕只是为了让欧洲的和平多延续片刻。
......
“我们的目标,是解救弗兰克林·罗斯福州长,也就是那位‘轮椅侠’,然后护送他一路前往加利福尼亚。”
片刻之后——
随着赫尔茨纳上尉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原本随意坐落的德军与英军军官们同时点了点头。
罗斯福是反麦克阿瑟派系唯一能够凝聚人心的核心人物,他将阻止美国彻底沦入麦克阿瑟的掌控之中。
“听MI6那帮穿西装的说,轮椅侠被软禁在纽约郊外的一栋宅邸里,还在叛军的严密监视下。可要怎么救?亲自行动的话,无论怎么想,风险都高得吓人吧?”
“这一点不用担心,丘吉尔上尉。加利福尼亚政府已经成功收买了麦克阿瑟身边的一位亲信。”
“亲信?”
“麦克阿瑟的副官,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少校。只是因为跟错了长官,这位前途无量的军官,转眼就成了叛徒的走狗,可怜的家伙。”
“靠得住吗?”
“上头很确信这点,中士。而且,他身为德意志之血的后裔,不仅答应全力配合轮椅侠的营救,还动员了自己在军校的同学,把他们送去加利福尼亚支援我们。能做到这种地步的人,背叛的可能性不大吧。”
赫尔茨纳的解释,让斯科尔兹内微微点头,这话不无道理。别说血统,若真有异心,他绝不会把同学送去加利福尼亚。
“总之,计划是这样的,由艾森豪威尔少校将轮椅侠和他的夫人带出宅邸,我们提前埋伏,和目标会合后,立即从纽约撤离。”
“而我们英军,就负责掩护撤离。干净利落。”
当然,真到了实战,哪怕最精密的计划也可能瞬间变得一团糟。
“我听说无论潜入还是撤离,都会走海路,是这样吗?”
“没错,我们已经为此准备了一艘挂阿根廷旗的船。”
面对有人提问,赫尔茨纳淡然答道:
“我们将从巴哈马出发,潜入纽约,拿到目标后再经海路撤离,直奔加拿大的圣约翰港。”
“嗯......走陆路呢?如果是去加拿大,距离更近吧?”
“嗯,所以我们一开始也考虑过陆路。但不巧的是,你们来巴哈马的途中,局势骤变。”
“骤变?”
“麦克阿瑟封死了通往加拿大的要道。”
“哦。”
这是为了应对逃往加拿大的人数激增而采取的非常手段。
“当然,即使没有这条原因,陆路也未必行得通。目标身体有残疾,我们必须隐秘行动,开车恐怕很难不引人注目。”
“啊,对,轮椅侠可不是白叫的。好吧,既然话已说尽,那就干一票吧!”
“哦——!”
随着杰克·丘吉尔一声令下,空降猎兵与英军齐声呐喊,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
“艾森豪威尔少校,您是奉阁下之命而来?”
“没错,命令是将罗斯福州长夫妇转移到别处。”
就这样,三天后——1931年7月28日。
艾森豪威尔带着凝重的表情,走进关押罗斯福夫妇的宅邸。
自此,一场足以改变美国内战走向的“FDR营救行动”,拉开了帷幕。
啪!
1931年7月1日。
在整齐划一的敬礼声中,作为此次任务的指挥官,刚刚破格晋升为上尉的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赫尔茨纳,以及奥托·斯科尔兹内率领的空降猎兵特种任务分队,在汉斯面前集结完毕。
“相信各位都已清楚这次行动的重要性。”汉斯郑重的声音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
目标是营救被软禁在纽约的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将他安全护送到加利福尼亚。
为了让这唯一的目标得以成功,卡纳里斯以下的所有RND特工,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几乎没有回过家,日夜奋战,通宵加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而为了不让他们含泪付出的努力化为泡影,罗斯福营救行动无论如何都必须成功。
——如果事情出了岔子,那也就只能忍痛收手了。
FDR再怎么重要,但如果为了营救他而因此赔上空降猎兵特战队,尤其是像斯科尔兹内这样无可替代、堪称SS级的天才,那可不仅仅是本末倒置那么简单,简直就是自断一臂。
从斯科尔兹内和特战队队员们那自信满满的神情来看,汉斯也相信他们一定会带来好消息,但任何时候都必须为万一出现的意外可能做好准备。
“多亏了美国人四处奔走,我们已经成功在内部拉拢到了能够协助我们的人手,英国方面也承诺会全力配合这次行动。”
何止是配合,英国甚至干脆要派遣部队来支援FDR的营救行动。
这对于一向态度消极的英国来说,实在是非常罕见。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算意外。
毕竟,如果德国单独成功营救出罗斯福,并将他扶上加州政府的领导位置,那么美国将会欠下德国一笔永远无法偿还的人情债。
这不仅是汉斯最终决定冒着极高风险执行此任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促使英国下定决心、不再坐视不管,抬起那沉重屁股愿意主动出手的原因。
毕竟就算再怎么论两国之间的盟友关系,可若是任由德国的势力在北美大陆像滚雪球一样成倍增长,那英国就不是英国了。
不过如此一来,美国人恐怕会感到非常头疼吧。
可以想象,接受德国伸出来的援手,对于美国人来说,已经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能做出的艰难决定。可现在他们不仅要面对德国方面的压力,还得兼顾那头老狮子的感受。
汉斯倒是真好奇,等到罗斯福成功获救之后,他会露出怎样的表情呢?
“好了,废话说得有点多了。最后,愿诸位都蒙受主的庇佑。为了帝国,把捷报带回来吧。”
“Jawohl!”
啪!
随着汉斯的话音落下,空降猎兵特战队的队员们齐声高呼,伴随着“啪”的一声脆响,他们再次举起了手臂敬礼。
这回应,已足够有力。
......
“艾克(Ike),你真的要这么做吗?”
“嗯,奥马尔。”
与此同时——
在黑暗如墨的美国华盛顿特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已下定决心。
“我明明离麦克阿瑟那么近,却什么都没做。没察觉到叛乱,也没能阻止他。”
他懊悔不已,自责自己没有察觉到叛乱的迹象,更没有能够阻止麦克阿瑟的疯狂行为。
结果,美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代。
自南北战争以来,美国人第二次开始的自相残杀。
“早知道,当初麦克阿瑟煽动酬恤军叛乱时,我就算拼死也要拔枪崩了那家伙的脑袋。”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咬牙切齿,他的心中充满了对麦克阿瑟的愤恨。
“那不是你的错,艾克。换成任何人在那个位置,也无能为力。”奥马尔深知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痛苦和无奈,但他也明白,这并不是一个人的责任。
星条旗下的一员,同时与艾森豪威尔一同佩戴上美国陆军元帅肩章的奥马尔·布拉德利(Or N. Bradley),只能用柔和的声音安慰着正饱受罪恶感折磨的同袍。
“不,那是我的罪......是我们整个美军的罪。而这一次,是我最后的赎罪机会。”
艾森豪威尔的神色,已是坚定无比。
“很快,就会有人从加利福尼亚来营救罗斯福州长。”
而他,会如约伸出援手,与那些正对抗麦克阿瑟的人并肩作战。
这是艾森豪威尔的赎罪,也是他为未能阻止麦克阿瑟而偿还的一部分责任。
“这事很危险,艾克。一步走错,就万劫不复。”
“我清楚。但能做到的,只有我。”
艾森豪威尔此时依旧没有失去麦克阿瑟的信任,那是因为麦克阿瑟自作聪明地以为,艾森豪威尔最近的沉默和退让,是他终于选择追随自己的表现。
“我要利用这份信任,把罗斯福州长从麦克阿瑟的眼皮子底下救出来。”
他也想救出同样被麦克阿瑟软禁的潘兴。
若能救下这位军界元老,对麦克阿瑟的打击甚至会超过罗斯福。
可惜潘兴关押在麦克阿瑟的大本营华盛顿,而且戒备森严,就算是艾森豪威尔,也难以将其带走。
“我不会要求你帮我做这件事。不过,布拉德利,你得尽力说服我们的同袍去加利福尼亚。”
“唉......好吧,那边就交给我。别人不敢说,但至少范弗里特(Jas Van Fleet)和伦纳德(John W. Leonard)会站在我们这边。”
“那些去了航空兵的,比如麦克纳尼(Joseph T. McNarney)呢?”
“嗯......他们原本就因为米切尔的缘故,对麦克阿瑟的支持很坚定。也许斯特拉特迈耶(Ge E. Strateyer)会愿意听我们说。”
艾森豪威尔点了点头。
一个人也好。
如今加利福尼亚正缺乏陆军军官,就算只有一个,也是无价之助。
“时间不多了,抓紧行动,布拉德利。”
“好,等我们活着在加利福尼亚再见,艾克。”
艾森豪威尔与布拉德利紧紧握手,
约定在那遥远的西部重逢。
......
“英国人迟到了啊。”
带着部下离开德国,抵达加勒比海碧波荡漾、烈日炙烤的英属巴哈马的赫尔茨纳上尉皱着眉低声道。
原本打算趁此潜入美国,并与英国派来的部队会面,然而约定的时间早已过去,英国人却连个影子都没见到。
“该不会是泡在下午茶里磨蹭吧?”
斯科尔兹内打趣道,赫尔茨纳只是默默耸了耸肩。以英国人的性格,这种事并非不可能。
“抱歉了,德国朋友,我们是迟到了一些。”
就在猎兵们顶着烈日当成意外日光浴时,英国人终于出现了。
走在最前方的,是个留着颇有魅力的八字胡、背着弓、佩着苏格兰阔刃大剑,还带着风笛的英国军官。
“约翰·马尔科姆·索普·弗莱明·‘杰克’·丘吉尔(John Mal Thorpe Fleng Jack Churchill)上尉——叫我杰克·丘吉尔就好。”
这是在二战期间,连敌对的德军都觉得他疯得离谱而懒得开枪的“最后的高地人”——杰克·丘吉尔。
此时若是再加上元祖“王牌特工”艾利森·迪格比·塔瑟姆-沃特(Allison Digby TathaWarter),那真是黄金拍档,但那位此时连军队都没进,甚至还没考进桑德赫斯特军校(Royal Military Acade Sandhurst),只是个少年。
“丘吉尔......?”
“啊,和加里波利那位老先生只是同姓,全无关系,请放心。”
见赫尔茨纳与斯科尔兹内听到“丘吉尔”一名立刻涌起难以言喻的警惕,杰克·丘吉尔忙笑着解释。这种场面,他早已习惯。
“咳!失礼了,丘吉尔上尉。我是猎兵特种作战中队指挥官,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赫尔茨纳上尉。这次能并肩作战,荣幸之至。”
“奥托·斯科尔兹内,中士。话说,那弓和剑,你是打算真用?”
“你要看的话,我可以当场示范。”
“哈哈!这才是真正的疯子,我喜欢。”
啪啪!
“闲聊待会儿再说,先生们。”
正当斯科尔兹内被杰克·丘吉尔自信的笑容逗得嘴角牵动、疤痕微颤时,赫尔茨纳拍了拍手,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
“现在专注于任务吧。美国局势一日不如一日,我们为了祖国的和平,也必须尽快展开行动。”
“完全同意。”
苏联自诞生起便与英德为敌;法国、意大利、日本,如今连美国都已卷入。
这个世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陷入疯狂。
“去会议室吧。”
在那些疯子独裁者掀起的暴风中,他们必须加快脚步,哪怕只是为了让欧洲的和平多延续片刻。
......
“我们的目标,是解救弗兰克林·罗斯福州长,也就是那位‘轮椅侠’,然后护送他一路前往加利福尼亚。”
片刻之后——
随着赫尔茨纳上尉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原本随意坐落的德军与英军军官们同时点了点头。
罗斯福是反麦克阿瑟派系唯一能够凝聚人心的核心人物,他将阻止美国彻底沦入麦克阿瑟的掌控之中。
“听MI6那帮穿西装的说,轮椅侠被软禁在纽约郊外的一栋宅邸里,还在叛军的严密监视下。可要怎么救?亲自行动的话,无论怎么想,风险都高得吓人吧?”
“这一点不用担心,丘吉尔上尉。加利福尼亚政府已经成功收买了麦克阿瑟身边的一位亲信。”
“亲信?”
“麦克阿瑟的副官,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少校。只是因为跟错了长官,这位前途无量的军官,转眼就成了叛徒的走狗,可怜的家伙。”
“靠得住吗?”
“上头很确信这点,中士。而且,他身为德意志之血的后裔,不仅答应全力配合轮椅侠的营救,还动员了自己在军校的同学,把他们送去加利福尼亚支援我们。能做到这种地步的人,背叛的可能性不大吧。”
赫尔茨纳的解释,让斯科尔兹内微微点头,这话不无道理。别说血统,若真有异心,他绝不会把同学送去加利福尼亚。
“总之,计划是这样的,由艾森豪威尔少校将轮椅侠和他的夫人带出宅邸,我们提前埋伏,和目标会合后,立即从纽约撤离。”
“而我们英军,就负责掩护撤离。干净利落。”
当然,真到了实战,哪怕最精密的计划也可能瞬间变得一团糟。
“我听说无论潜入还是撤离,都会走海路,是这样吗?”
“没错,我们已经为此准备了一艘挂阿根廷旗的船。”
面对有人提问,赫尔茨纳淡然答道:
“我们将从巴哈马出发,潜入纽约,拿到目标后再经海路撤离,直奔加拿大的圣约翰港。”
“嗯......走陆路呢?如果是去加拿大,距离更近吧?”
“嗯,所以我们一开始也考虑过陆路。但不巧的是,你们来巴哈马的途中,局势骤变。”
“骤变?”
“麦克阿瑟封死了通往加拿大的要道。”
“哦。”
这是为了应对逃往加拿大的人数激增而采取的非常手段。
“当然,即使没有这条原因,陆路也未必行得通。目标身体有残疾,我们必须隐秘行动,开车恐怕很难不引人注目。”
“啊,对,轮椅侠可不是白叫的。好吧,既然话已说尽,那就干一票吧!”
“哦——!”
随着杰克·丘吉尔一声令下,空降猎兵与英军齐声呐喊,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
“艾森豪威尔少校,您是奉阁下之命而来?”
“没错,命令是将罗斯福州长夫妇转移到别处。”
就这样,三天后——1931年7月28日。
艾森豪威尔带着凝重的表情,走进关押罗斯福夫妇的宅邸。
自此,一场足以改变美国内战走向的“FDR营救行动”,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