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朝堂纷争以及明兰的婚事-《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元丰二年暮春,汴京的晨光总带着几分黏腻的暖意。

  紫宸殿外的汉白玉栏杆被晨露浸得微凉,殿内却因珠帘后的身影,透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元丰帝赵曦端坐在龙椅上,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泛着暗金光泽,他指尖摩挲着御案上的鎏金镇纸,目光掠过阶下百官,最终落在了枢密使的徐子建身上。

  “陛下,”珠帘后的曹太后声音隔着珠玉碰撞声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幽州路新定,走马承受司掌军情监察,干系重大。老身举荐枢密院都承旨王中则,此人在宫中任职十余年忠心耿耿,又素来恭谨,不如让他替你分忧吧。”

  赵曦抬眼,视线穿过珠帘落在太后隐约的轮廓上,苍白的脸上没什么表情,语气却藏着几分坚持:“母后,王都承旨虽有忠心,只不过从未在地方州路任职,若是将他调往幽州,怕是力有未逮。

  幽州刚经战乱,军民需安抚,走马承受司不仅要监察,更要会调和。

  皇城司百户张永,前年随朕巡查河北时,处事细致,又懂如何与地方将官相处,比王都承旨更合时宜。”

  阶下顿时起了些微骚动。

  禹州郡王赵忠全穿着紫色官袍,率先出列躬身,腰间的玉带。

  那是太后前日赏赐的御制玉饰。

  随着动作晃出刺眼的光:“陛下,王都承旨乃太后举荐,又有十年实绩,张永不过是皇城司小官,资历浅薄,恐难服众啊!”

  他眼角余光扫过徐子建,见对方始终垂着眼,又补了句,“再说,张永与徐枢相素来亲近,这走马承受司若归了他,幽州路怕是……”

  “赵郡王此言差矣。”

  徐子建终于抬步出列,紫色官袍衬得他身姿挺拔,声音不高不低,却清晰地传遍大殿。

  “走马承受司重在‘察军情、传密信’,而非资历高低。前年幽州新复,张永奉皇城司之命传递密报,三次穿越辽军防线,从未出过差错;

  且他出身寒门,无党无派,更能公正监察。臣以为,陛下所选,甚合情理。”

  曹太后握着佛珠的手紧了紧,珠帘后的身影似乎往前倾了倾:“徐枢相这话,是说哀家举荐的人比不上一个小小的百户?”

  “臣不敢。”徐子建垂首,语气依旧平稳,“太后与陛下皆是为了北疆安稳,不过择人标准不同罢了。

  臣以为,可让张永先任代理走马承受,若三月内无功绩,再换王都承旨不迟。”

  这话既给了太后台阶,又护了赵曦的决定。

  赵曦立刻接话:“徐枢相所言极是,就依此议。

  张永即刻赴幽州任职,王都承旨仍留西北,待日后有缺再补。”

  说罢不等曹太后再开口,便抬手道,“众卿若无其他要事,退朝吧。”

  百官躬身退下,赵忠全路过徐子建身边时,刻意放缓脚步,压低声音:“徐枢相倒是会做人,既讨好了陛下,又不得罪太后。”

  徐子建淡淡瞥了他一眼,目光落在他腰间的玉带:“赵郡王去年还是禹州防御使,短短一年就已经是郡王了,这官职升的倒是比别人快得多……”

  说罢便转身离去,留下赵忠全僵在原地,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宫门外的廊下,刘瑾穿着内侍省的绯色袍服,正踮着脚张望。

  见徐子建出来,连忙快步上前,袖口的金线绣纹随着动作晃了晃:“徐枢相留步!陛下让奴婢在这儿等您,说有几句话要交代。”

  两人走到僻静处,墙角的秋菊被晨露打蔫了几片,透着几分萧瑟。刘瑾压低声音:

  “陛下今早选张永,是特意让老奴透的口风,就是想试试太后的反应——您也瞧见了,赵郡王那模样,分明是跟太后绑死了。

  陛下还说,徐枢相这阵子低调行事,他心里清楚,待日后亲政,定不会亏待您。”

  “徐某出身齐王府,必然唯陛下马首是瞻。”

  徐子建望着远处的宫墙,眼神深邃,“你转告陛下,幽州的军务我会盯紧,绝不会出乱子。”

  ……

  与此同时,盛府的青石板路上,王大娘子正一路走一路嘀咕,手里的素色帕子被攥得皱巴巴的:“娘也太固执了!顾将军是什么身份?宁远侯府嫡子,正四品殿前司副都指挥使!

  明兰一个庶女,嫁过去就是,这是多大的福气?她倒好,不仅不答应,还摔茶盏骂人!”

  盛宏走在前面,青色官袍的下摆扫过路面的青苔,脸色也不好看,脚下的步子又快了几分:“你少说两句!母亲的脾气你还不知道?硬来肯定不行。得找个能说上话的人劝劝——华兰在徐府,她是嫡长女,娘一向疼她,让她来劝,说不定管用。”

  王大娘子眼睛一亮,连忙跟上,鬓边的珠花随着动作晃了晃:“对啊!华儿如今是北平郡王妃,说话有分量!咱们这就去徐府找她!”

  两人匆匆赶到徐府时,华兰正在后花园的暖亭里教儿子徐承佑读书。

  见父母来了,连忙让侍女收起书卷,起身迎上去:“爹,娘,怎么这时候过来了?快坐,侍女刚泡了新采的雨前龙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盛宏在石凳上坐下,接过茶盏却没喝,叹了口气:“华兰,爹跟你说个事——顾廷烨想娶明兰,你娘和我都觉得是桩好亲事,可你祖母死活不同意,还把我们轰出来了。你能不能去劝劝你祖母?”

  华兰闻言,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手里的茶盏顿在桌上,发出轻响:“爹,娘,你们怎么能这么想?明兰是什么性子你们不知道?

  她从小在寿安堂长大,只求安稳日子,顾将军名声在外,侯府里又复杂,她嫁过去未必能好过。

  再说,祖母疼明兰比疼我还甚,你们这么逼她,祖母能不生气吗?”

  王大娘子急了,身子往前倾了倾,声音也高了些:“什么好不好过!顾将军如今是陛下跟前的红人,柏儿的仕途以后还得靠他照拂呢!

  六丫头嫁过去,对咱们整个盛家都好!你看华兰你,嫁了大姑爷,咱们盛家在汴京的地位都不一样了,明兰怎么就不能学学你?”

  “娘!”

  华兰提高了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失望,“我嫁夫君,是因为他待我好,不是为了盛家的地位!明兰也一样,她要的是真心待她的人,不是侯府的爵位!

  夫君常说,做人要对得起良心,明兰是我妹妹,我不能看着她为了盛家的前程,把自己的一辈子搭进去。”

  王大娘子被堵得说不出话,眼圈一红,就要掉眼泪:“我这不是为了她好吗?她一个庶女,能嫁进高门大户,多少人羡慕都来不及……”

  “娘,羡慕不代表幸福。”

  华兰放缓了语气,伸手拍了拍王大娘子的手背,“你要是真为明兰好,就该问问她自己的意思,而不是逼她。

  这样吧,我下午回盛家,去寿安堂跟祖母谈谈,看看她怎么说。”

  盛宏见华兰松口,连忙点头:“好好好,还是华兰你懂事。你跟你祖母好好说,就说顾廷烨是真心想娶明兰,以后肯定会好好待她。”

  华兰送走父母,转身就往书房去。

  徐子建刚从枢密院回来,正坐在书桌后看军报,见她进来,便放下笔,笑着招手:“怎么了?我家娘子脸色这么难看。”

  华兰走到他身边,将盛家的事说了一遍,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夫君,你说我爹娘怎么就这么糊涂?明兰的幸福在他们眼里,难道还比不上顾廷烨的权势吗?”

  徐子建伸手将她拉到身边坐下,指尖轻轻揉着她的眉心:“娘子放心,老太太是个明白人,她不会让明兰受委屈。

  你下午回盛家,不用急着劝,先听听明兰对这件事怎么看的再说。

  没准她自己就愿意嫁到顾家呢!”

  喜欢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