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知识竞赛-《来自千古一帝太子们的现代直播》

  【周末很快就结束了,新的一周再次开始。

  早自习结束,手机上跳出一条班级信息,成绩单公布了。

  当看到成绩单的排名时,李令月愣了一秒,而后激动的对郑婉儿说:“婉儿,你都快是满分了。”

  本来李令月估分的时候以为自己很高了,没想到婉儿比她还高两分。

  郑婉儿谦虚地笑了笑,“你也是啊。”

  低两分,郑婉儿也很惊讶,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李令月的成绩。

  她年级第一,李令月紧随其后,张容卿年级第五,另外三个也都在年级二十五之内。

  这让郑婉儿不禁感慨,李令月真是不跟傻子玩。

  怪不得其他四人的家长愿意自家孩子跟着李令月呢。

  没过两天,学校发布了一桩全国知识竞赛,含金量非常高,能参赛的绝对是万里挑一的天才。

  于是李令月和郑婉儿被班主任李鱼强制拉去参赛。

  在准备竞赛的日子里,她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每天放学后,两人都会一起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互相提问、互相讲解。

  遇到难题时,她们会在一起讨论,最终达成一致。

  竞赛那天,赛场上高手如云,气氛十分紧张。

  但李令月和郑婉儿镇定自若,仿佛是来旅游的,她们凭借着平时的积累和默契的配合,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题目难度陡然增加,很多队伍都在这一轮折戟沉沙。

  面对一道关于智脑非常新颖的前沿理论题目时,李令月一时有些卡壳。

  郑婉儿看出了她的紧张,轻轻握住她的手,给予她鼓励。

  李令月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着资料中的内容,终于准确地回答了出来。

  经过激烈的角逐,两人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知识竞赛的第一名,不过是险胜的那种,毕竟这是全国比赛。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李令月趁机拥抱住郑婉儿。

  郑婉儿也看出了她的小心思,就任由她抱,毕竟很可爱不是吗?

  这份荣誉让她们的关系更加深厚,也让她们在彼此的成长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同行。

  从那以后,李令月和郑婉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她们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彼此的天空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哇哦,公主和婉儿的时间线过的好快,都到十一月中旬了,天也入凉了。”

  “看来这一个月里,婉儿和公主以及其他人相处的很好嘛,都把婉儿拉进群了,还把五改成六,太可爱了,一群孩子。”

  “啊!没想到啊,她们五个是转校的!原先并不在当市的学校。”

  “婉儿是因为妈妈工作调动才转校的,公主也算是这样,其他四个我只想说,不要太忠心了。”

  “四人的父母很是通情达理,说转校就转校,就为了满足孩子不和朋友分开。”

  “羡慕的话我已经说够了。”

  “嚯,没想到公主还有这么厉害的技能,精通六国语言。”

  “少了,还要加上会说的,十种,还不含母语。”

  “这也得多亏了有一位翻译官的爸爸啊,当然了,自身悟性也不能少。”

  “在下不才,语言方面有点天赋,深知学会这么多语言是多么的不简单。”

  “是啊,虽说我们大家都会说普通话和写简体字,我呢,就做翻译的,想要把内含深意的古文翻译成白话,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活。”

  “我太理解你了,如果不对古籍了解透彻,知识体量不够,很难用白话翻译的恰到好处,而且就算翻译成白话,也要语句优美。”

  “看来是同行啊。”

  “刚入门而已,以后还有的学呢。”

  “这两人的成绩是有够高的,看看第三名和她们差距多少,十来分呢。”

  “看来公主果然是不和蠢货玩,其他四人的成绩也都很好。”

  “全国知识竞赛?看来去参赛的必定是公主和婉儿了。”

  “全国比赛,看来全世界的同龄聪明人都来了吧,也不知道婉儿和那些人比会是什么水平。”

  “就算是全国比赛又如何,我们婉儿和公主强强联手还能拿不下?”

  “险胜啊,没想到那些人几乎都和婉儿公主处于同一水平。”

  “就高了一分啊,差点就错失第一名了。”

  “整个比赛我都可紧张了,因为每一道题目我都看不懂。”

  “哈哈,我也是,比完赛我脑子还是懵的。”

  “我最喜欢选择题了,因为我还能猜。”

  “哈哈哈哈,看来大家都一样啊。”

  “有没有全部猜中的啊。”

  “我,我就全部猜中了,一道不会,就凭借感觉瞎猜,我都没想到我能全部猜中。”

  “看来你平日里运气不错啊。”

  “嘿嘿,是有点。”

  武皇后时期

  武皇后是有些没想到女儿在这一世居然会有个语言天赋。

  更没想到女儿的爸爸会是个翻译司培训处处长,年轻的时候估计是个翻译官,一路坐到了那个位置。

  就是不知道另一个“自己”是干什么工作的,居然需要常常去国外出差。

  明初

  “我的乖乖啊,都是国家栋梁啊天才中的天才。”朱元璋看着参加比赛的几百号人,眼中透露着想要。

  马皇后会因为两个时代的巨大差距而时常感到焦虑。

  其实也是因为马皇后很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大明真正步入科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