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大明船队满载而归-《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

  “我刚才看到了什么东西?”陈祖义虎躯一震,面露惊惧的说道。

  “哥,咱们还要上吗?那东西的威力确实够大,但恐怕就只有那几个。”

  “回头抓了那个领头的,逼问出这东西的配方,到时候咱们岂不是要无敌了?别说在倭国当一个国王,哪怕是回到大明,当个皇帝也未尝不可!”

  陈宗盛极具野心,此言一出,陈祖义也是眼前一亮,拍手叫好道:“对呀,还得是弟弟你提醒的好,上,都别害怕,杀一个明军奖励一两白银,把那个领头的抓住,记住是活捉,老子让你做三当家!”

  “兄弟们,跟我上,以后倭国就是咱们的了!”

  “倭国的女人可是水润的很。”

  “到时候咱们兄弟,每人分他十个八个的!”

  陈宗盛嘿嘿一笑,伸出舌头舔了舔刀口的鲜血,带着手底下的几千人,不要命似的往着前方冲着。

  哪怕是不停四散奔走的倭寇,他们也顾不得什么同盟的情谊,直接一刀砍死,丝毫不留情面。

  明军这边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双手紧握着长枪,准备时刻冲锋陷阵,护卫陈长生的安全。

  “唉,又来一批送死的,”陈长生冷笑一声,立刻又从系统里买了一箱手雷,随后一个箱子就凭空出现在了陈长生的手上。

  陈友谅等人又各自从箱子里拿出两枚,再次做出了投掷的动作。

  “卧槽!”

  陈宗盛眼睛尖,立刻就看到了那凭空出现的东西。

  但是他后面跟着一大群人,已经完全停不下来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种恐怖的大杀器,朝着他们这边扔了过来。

  古代打仗,打的就是一个士气,前方的队伍溃败逃跑,后面的士兵也就没有军心了,也会跟着跑。

  更何况这只是一群稍微有些许训练的海上盗匪。

  这群汉人海盗在扛过了这一轮的轰炸之后,侥幸躲过一劫的陈宗盛再次大喊道:“这次他们绝对没了这种武器了,兄弟们继续冲。”

  “你妈的,要上你上吧,兄弟们的命不是命啊?”

  旁边的一个中年海盗看了他一眼,立刻丢下武器,朝着后方跑去,和他一样逃跑的海盗不知多少。

  反观对面明军,甚至还没有和他们白刃相接。

  “时机到了,诸位跟我1块杀敌,这群海盗的价格更值钱,倭寇一颗人头一两白银,这些汉奸我做主了,一颗人头二两白银!”

  陈长生高呼一声,随后在常玉春等人的护卫下不停的往前压。

  那几千大明的军队也已经憋屈了很久,只感觉到浑身都是气力,再加上陈长生的保证,一个个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提着大枪就往前冲。

  “杀!杀光这群汉人的败类,为百姓们报仇!”

  “这一波下来,咱回家也能买田地娶媳妇儿,哈哈哈!”

  “幸好老子今天巡逻没喝酒,不然这好事可轮不到老子了,等狗蛋醒了之后知道这事,肯定有他哭的!”

  “咱就没打过这么舒服的仗,你们还是乖乖的变成军爷兜里的白银吧!”

  这几千人如同饿了许久的狼群一般,朝着那群海盗扑杀了过去。

  早已经被两轮轰炸炸的胆寒的那群海盗和倭寇,在面对着浑身披甲的明军之时,终于是感受到了正规军的恐怖之处。

  更不要说是处在王朝上升期的官方正规军队,可谓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横扫世间一切敌。

  身为元末三杰之一的陈友谅,愣是一个人包围了五六个海盗,吓得对面不停颤抖。

  “别杀我,我投降,求求你们了,我上有八十岁的媳妇儿,下有嗷嗷待哺的老母,不要杀我,”有海盗崩溃大喊。

  “呸,被你们杀的那些百姓,哪个不是拖家带口的?”

  “别让我找到你家人,不然也给一刀剁了。”

  陈友谅手起刀落,数颗人头一齐飞起。

  这一晚上,厮杀声,喊叫声不止,那些在营地逐渐醒酒的士兵,在得知有军功能拿,甚至连铠甲都来不及穿,拿着大刀就冲过去了。

  陈祖义以及手下的那些海盗连投降都没有机会。

  两三万的倭寇加海盗,直接被堆成了一座一座的京观,在一座小山高的京观前,一脸血气的刘福通盘坐在旁边,如同恶鬼一般点着这座人头山上面头颅的数量。

  “这回可是真他娘的痛快,这群东西连元朝士兵一半的实力都没有,简直像是砍瓜切菜,”刘福通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声音都有些阴森了。

  “刘福通,你不是号称元末第一猛男吗?老子刚才可是一直注意着你,你才杀了200多号人,我可是宰了300多头海盗,也就比你强那么一丢丢。”

  陈友谅手中提着一把卷刃了的钢刀,另一只手则是抓着陈宗盛的头颅,扔到了刘福通的面前,“看看,连这个海盗的二当家都被咱给宰了,这个牲口,在临死的时候还想认咱当爷爷呢,不过暂时没有这么畜牲的孙子。”

  “别在老子面前碍眼,不然把你的头也摘了,放在京观顶上。”

  刘福通那布满杀气的眸子狠狠地瞪了陈友谅一眼。

  陈友谅却是丝毫不慌,看到刘福通如此无趣,就又去找张士诚和王保保他们去了。

  天刚蒙蒙亮,营帐之中,还在酣睡的徐达等人也睁开了眼睛。

  当他们出来还没来得及伸个懒腰之时,便看到不远处堆起了万人的京观,那场面,简直如同地狱一般。

  特别是昨天喝多了的常茂,李景隆这种二代,看到这东西之后,直接忍不住呕吐了出来。

  “陈老板,你这也太强了,给咱说说,昨天我方伤亡了多少人,”徐达倒吸一口凉气,找到了正在吃早餐的陈长生,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你要问伤亡这个事,可能是没有阵亡的。”

  “但是有几个追杀海盗跑的太快,导致脚踝扭伤,我已经安排让随军的军医给他们治疗去了。”

  陈长生咬了一口肉饼,语气很是平淡的说道。

  这话说出来简单,但听到徐达的耳中,已然令他的心中开始翻江倒海了,几万的倭寇和海盗,陈长生带着几千人全给宰了,而且无一人伤亡?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啊?!”徐达瞪大着眼睛喃喃自语。

  徐达连忙找到了昨天一块跟着去的常遇春,得知陈长生的那个秘密武器,具有如此的威力之后,更是让他心惊不已。

  “天德你们是不知道,我们东家那东西说是神器都不为过,就往人群里一丢,少说能炸死几百号人,”常遇春也是第一次这样打仗,还是兴奋的讲解了他昨天的亲身经历。

  徐达已经听得入迷了,傅友德,李文忠,蓝玉等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同样竖起耳朵听着。

  “我嘞个乖乖,那东西还有吗?能不能也让我们见识见识,”李文忠咽了一口口水,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说话的时候嘴唇的都有些颤抖。

  “这种好东西哪能有那么多?根据我们东家所说,那点东西已经是他的家当了,就是留到危急时刻才用的,昨天已经用完了,现在想看已经没了。”

  常遇春无奈的摊了摊手,他对那种手雷也是眼热的很,昨天甚至都没有捂热乎,都朝着那群海盗丢了过去。

  “要不是昨天那个提醒我们的人,恐怕有这些秘密武器在,朝廷的军队也得受到巨大的损失,”刘福通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并且提了一嘴朱樉的事。

  一提起这个人,徐达等人都不约而同的沉默了下来。

  虽然他们都不怎么喜欢老朱家的二儿子。

  甚至这个家伙,都被他亲爹废为了庶人,但是昨天的事情,他绝对是功不可没,无法抹杀掉的功绩。

  “上位自然是赏分明的,既然他立下如此功劳,那本帅自然要如实的上禀于上位,”徐达缓缓的点了点头,也算是对于朱樉的小认可。

  “这个秦庶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就是不怎么爱干人事,若是他能够认识到以前的那些错误,或许上位还能原谅他。”

  傅友德叹了口气,朱家的老大多么的温和恭谦,老二却是完全相反的人格,朱标有多么的人善,这个混不吝的小子具有多么的暴戾。

  “对了,那个海盗头子陈祖义呢?我听过他的名声,原来是一介商人,后来带全家下南洋当了匪寇,还号称什么海贼王。”

  “东南沿海劫掠之事,有大半都得出自他的手。”

  “此人不能就这样杀了,必须带回国内,让上位来处理他,并且昭告天下将其明正典刑!”

  徐达开口扯开话题,不再去谈论有关于朱樉的事情。

  “那个小子确实还没有死,不过他的手下确实被杀的一干二净了,”常遇春回忆道。

  “杀的太干净,也不是什么好事,倭国那么大一座金矿,还有超级大的一座银矿,总不能用我们的人手来挖矿吧,应该让他们当这种苦劳力。”

  “不过还没有把那个民族彻底的灭种,就让他们在大明军队的监督之下挖矿吧。”

  “事情也已经办的差不多了,也是时候可以准备一下返航大明。”

  “拉着满船的金银回家!”

  徐达颇感浑身轻松,一提起回家,在场的众人也都笑了起来。

  这倭国可不是什么好地方,虽然有梦寐以求的金银矿产,但是在其他方面的物资,就比较匮乏了,天天除了吃鱼,就只剩下吃鱼了。

  在返航之前,徐达还专门分出来了1万的士兵,负责留守在倭国,看管那些已经归属于大明了的矿产。

  随后徐达率领众人,带着满载着满船的金银,再次进入大海,朝着大明的方向行驶而去。

  至于宋国公冯胜,则是按照原路返回,从高丽借道而过,再次回到辽东坐镇。

  还没有,等船队到达大明的国土,消息便已经快速的传入了皇宫。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奏报,兴奋道:

  “标儿,你快过来看看,咱大明的军队,已经彻底把倭国给亡国了,不仅金矿银矿全都找到,甚至还活捉了一只困扰咱的海贼头子陈祖义。”

  “从此,咱大明沿海的百姓将再无后顾之忧,咱也要解除海禁的政策,不能再让沿海百姓苦下去了!”

  “父皇英明,大明必然会在父皇的带领之下蒸蒸日上,实现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朱标同样面露喜色,一番马屁把朱元璋拍的洋洋自得,一张老脸都快笑成了一朵菊花。

  “快,传文武百官,和咱一块,去迎接咱们大明的英雄归来!”

  “顺便看一下运过来满船满船的金银财宝。”

  朱元璋喜不自胜,头顶的翼善冠都没有带,显然是忘了这一档子事。

  至于那些官员们,听说徐达要回来了,也是也是一个个的比兔子跑的都快,他们可是从中投入了不少的家产。

  就等着在倭国搞到什么金银矿产来分红。

  不然他们全家老小就真得喝西北风了。

  很快,在港口处,已经聚集了绝大多数的官员,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都察院一名叫做郑士元的御史,刚来到现场,就被一名官员迎了过来,拱手笑道:

  “郑大人,恭喜恭喜啊,以后您的日子就不会那么拮据了,令郎的束修也有着落了。”

  “此言何意?喜从何来?”郑士元一头雾水。

  “哈哈。”

  “不敢瞒郑大人,我儿子表姐的姑妈的表舅的侄子在宫里当差。”

  “根据他所说,魏国公这次可是满载而归,听说光是拉了金银的大船,都有好几十条,先前捐款,郑大人你可是耗尽家资,虽然与其他的大人们比,只是杯水车薪,但好歹也能有分红不是?”

  “至少也得翻个好几倍的奖赏给你啊!”

  那名官员没有隐瞒,连他在宫里有关系的事都给说了出来。

  郑士元听到这话,也是一阵惊讶,“未曾想到,在那弹丸的倭国之上,竟然真的存在金银矿产,不过本官之前捐献,纯粹是拳拳报国之心,可未曾想过贪图什么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