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打探口风-《三塑强汉》

  其实,蔡成并不是这样想的。

  他当然看得出来,功曹谢方和主薄一定是站在父亲一边的人,而郡丞和督邮虽然没有站在蔡立的对面,但却是各有心思。

  可东莱根据地的建设,还真是需要郡丞、督邮,甚至是各世家大族的支持与配合。

  没办法,这个时代世家就是最强大的势力,任谁也无法忽视。

  而一旦成为中人,两边吵得不可开交,真的要看中人的水平。

  如果利用协调双方的机会,能够得到郡府两位文职大员的认可,那对后面的计划,极其有利。

  蔡成的目标当然不会仅限于东莱,他的下一步是整个青州,然后是冀州……

  如此,就需要建立一个官僚集团,自己扩张哪里,都有官僚集团紧跟而上。

  没有自己的官僚集团,如何能够走出东莱、走出青州?如何管控、治理未来将会越来越大的地盘?

  所以,只要不是与自己对抗的,蔡成都希望拉拢他们,得到他们的认可,甚至是征服他们。

  实在拉拢不过来,也要控制在不敌对的程度。

  听到蔡成说让自己两人要跟他一起去谈判,郡丞和督邮那是一百二十个不愿意。

  可连个孩子都出面了,而且还是蔡家唯一的嫡子,他们作为郡府大员,再不答应,可真就说不过去了。

  他们这里刚刚商议完,黄县本地士族豪绅和寒门的家主,在管氏家主管哲(字隽长)的带领下,直接来到郡府。

  因为黄巾叛贼的要求,他们也知道了。

  他们知道黄巾势大,急切之下,就想着来郡府打探一下口风。

  一是看看郡府的态度,毕竟郡府代表朝廷;二是看看郡府有什么应对之策。

  说真的,平时这些人没怎么把郡府放在眼里,但现在遇到事儿了,而且是天大的事情,他们才想到郡府。

  这其中不乏那些抹黑蔡家和郡府的那些大户。

  平时根本不放在眼里的郡府和察太守,短短不到十五天的时间内,就让两次不舒服。

  第一次当然是双方的赌约。

  没几天,他们就知道赌约基本上输定了,他们需要向郡府捐献大量粮食。

  第二次就是此时,他们竟然要来郡府赔笑脸、探口风、讨主意,看那蔡立的脸色。

  不情愿是不情愿,可他们也知轻重缓急,更是能放下身段。

  为了家族,赔上几次笑脸又算得了什么?

  议事堂中,五位郡府大员高居首位。

  都尉看到各家主到来,直接就跑回自己的都尉府了。他可不想参与这些事情。

  蔡立看着下面坐着的各家家主,突然意识到:黄县的大户竟然有三十几家!

  当然,其中一半是随着管氏支持他的,另一半是完全看不起他,也不把郡府放在眼里的。

  他内心中暗笑。“过去你们不把我和郡府放在眼里,还真拿你们没办法。可我儿回来了,日后你们只能看我的眼色行事,否则……嘿嘿……”

  管哲首先开口。“各位大人,黄巾之人要让我们让出土地,此事是否为真?”

  蔡立点了点头。“为真。”

  “那需要我们让出多少土地呢?”

  管哲问的很有技巧。

  他并没有直接反对出让土地,反而先探听黄巾方面的底线,而且言语上也没有用“黄巾叛贼”,而是称呼为“黄巾之人”,如此就显得极其柔和。

  “对方没说,我们也没问。不过,对方需要多少土地,很简单就能够算出来吧?按三亩地养活一人来算,黄巾一方可是二十几万人。”郡丞悠悠地说着。

  本来安静的议事堂,顿时响起了倒吸凉气的声音。

  虽然这些家主并不擅长算学,但这个数字还是很容易算出来的。

  数十万亩田地,这不是要命吗?

  他们拥有当前的田亩量,可是经过若干代的努力、无数年的积累呀。

  当然,谁都知道这数十万亩田地是整个东莱大户分摊的,但毕竟总数在那里,哪家恐怕都得割些肉,失血未必很多,但会很疼。

  管哲也在默默地计算着。

  东莱的士族豪绅,连寒门算上,约为五百余家,出让八十万亩田地,平均下来每家分摊一千六百亩左右。

  以当前东莱大户的田地拥有量,这并非不可接受的数字,但必然也会肉疼。

  当然,田地多的世家,肯定会多摊一些。

  想到此处,管哲反而安稳了下来。

  反正最终如何,还得看双方面对面的谈判。

  想到这儿,他马上看向蔡立。“使君,会有哪些大族乡绅会来黄县?”

  这话又非常有艺术。

  他专门提出了“乡绅”,意思就是这些田地不能让世家大族单独负担。

  整个东莱,能够称得上世家的,也就二十来家。当然不能由他们这二十几家分摊这些田地。

  他想知道,郡府都通知了哪些家主。

  所谓乡绅,就是常说的“地方豪强”,也就是那些大小地主。其中,很多寒门也能算得上乡绅。

  对于管哲的问题,蔡立笑了。

  “隽长家主,你知道的,郡府根本不知道哪家有多少土地。所以,这次郡府通知并召集的,都是郡府猜测家有余田之人。最后黄巾方面开价多少,你们是否同意,同意了又如何分摊,需要你们双方来谈,郡府根本就无能为力。”

  无力插手。这就是郡府的态度。

  跟随管哲前来的各家家主,听了蔡立的话,心直接凉了半截。

  原来是要他们自己直接和黄巾讨价还价。

  黄巾到处,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只余白骨,是那么好说话的?几乎可以肯定,届时一定是一言不合,马上拔刀相向。

  如果东莱有足够的兵力,又怎么会让黄巾猖獗?

  既然没有兵力支撑,那就不是谈判了,而是黄巾说什么是什么。

  郡府五大员突然发现,这些人中,竟然想的都是如何少出让一些田地,却没有人想到拒绝黄巾方面的要求。

  看来所有人都明白,如果要想东莱不起战火,大户们必须要割肉了。

  出让一些土地,至少人还在,家族还在。

  否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