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城下激辩(2)-《三塑强汉》

  董卓专权后,王允受成公子授意,虽然表面上投靠了董卓,可实际上没少帮助朝堂之上那些他认为的正义之士。

  董卓想换司棣校尉,征求王允的意见,王允就推荐了杨勋。

  而士孙端与更是与他一起,时时商议如何推翻董卓。

  可如今,看他们两人都不表态,王允直接就叫喊两人的名字,希望两人能站出来,投效成公子。

  可两人也难呀。

  杨勋是杨彪的族人,均属弘农杨氏。

  杨氏一族又同汝南袁氏、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等一样,是东汉最顶尖的士族之一。

  司空杨彪是杨氏的当代家主,他都没发话,杨勋敢表态?

  王允更急了。

  “曹孟德、孔公绪、乔元伟、袁公路,你们诸人能起兵讨贼,就不能与成公子一起扶持陛下、担负起大汉江山吗?

  群臣此时已经恨不得把王允的祖宗八辈都从坟墓里刨出来,让他们把王允给收了。

  其实,其中有很多非士族的朝臣,以及一些寒门子弟,想站出来。

  可他们不敢呐。

  因为他们站出来,就等于是得罪了大汉所有的世家大族,他们如何承受得起?

  “哈哈哈哈——”蔡成站在龙辇上,放声大笑。

  不过,最终还是有人站了出来。

  谁?

  崔烈!

  正史中,崔烈因其儿西河郡太守崔钧参与讨伐董卓,董卓一怒之下,直接把崔烈下狱,

  大概是由于联军讨伐董卓时,崔钧忙于刘岱指令,推行新农体系,没空参与。所以崔烈也没有被牵连,此时还在九卿的位子上坐着呢。

  “成公子,我们当然忠于陛下、忠于大汉,可我们不愿与你这样的乱臣贼子同伍。你可知擅登陛下龙辇,那可是僭越之罪,还不赶快下来!”

  群臣马上助威。

  “下来,伏罪!”

  “下来,伏罪!”

  他们内心想的是,再怎么说,蔡成也不敢在百姓面前,对他们进行屠戮。

  反正有崔烈在前顶着,他们跟风,法不责众。

  “谁说我是‘擅登’?你们问过陛下了吗?”蔡成不屑地一笑。

  “是我让我恩师登上龙辇的,诸位臣工,不得有异议。”

  刘协不仅马上给蔡成站台,还示威般地挥了挥他的小拳头。

  群臣顿时哑口无言。

  可崔烈依旧不依不饶。

  “龙辇乃陛下专用,何人敢染指,属大逆不道之罪!”

  蔡成知道,如果不能处理好朝臣的发难,他蔡成就再也不是大汉的忠臣,刚刚的宣言,也会因他的僭越之罪,而无法取信于天下。

  “哈哈哈哈——”蔡成再次朗声大笑。

  “不就是一辆马车吗?难道是朝堂诸公给这辆马上赋予了神性?”

  不等崔烈反驳,蔡成又马上说道:“汝可知,陛下用的龙椅、龙案、龙床皆我设计?那诸公想想看,我是否坐过龙椅、睡过龙床、用过龙案?”

  蔡成的话摆明了,自己就是僭越了。

  群臣脸上马上浮现出愤慨之色,恨不得冲上龙辇,把蔡成碎尸万段的样子。

  蔡成才不会让他们先开口谴责。

  等童子军把他的话放声传给城上百姓之后,他马上又接着说道:

  “不要把一些人人能用的物件,说成什么高不可攀。

  “打制龙辇的工匠,为了试龙辇质量,是不是要策马驱车一番?他们僭越了吗?

  ”打制龙椅的工匠,是否要坐上去反复尝试,看是否牢靠、坐着是否舒适?他们僭越了吗?”

  蔡成两问,直接让群臣哑然。

  他们当然不能说工匠们僭越。否则谁还会为陛下打制用具呢?

  可毕竟工匠都乘过龙辇、坐过龙椅……

  他们注意到蔡成所说“人人能用的物件”。

  这句话就是表明,工匠能用的物件,陛下能用,天下人人能用。

  可蔡成并没结束他对朝臣的谴责。

  “诸公,成有一问:有多少人被陛下赏赐过?赏赐给你们的东西,难道你们就没用过吗?

  “据我所知,几年前,我青州向陛下献上贡酒蓬莱仙,贡茶蒙顶碧绿,陛下赏赐你们喝过没有?

  “你们喝了陛下的酒,喝了陛下的茶,是不是都犯了僭越大罪呀?

  “你们派人来我青州购买蓬莱仙和蒙顶碧绿时,是不是都打着‘为皇室购买’的旗号呀?

  “这已经不是僭越之罪了,而是犯了矫诏和欺君之罪。要不要我把你们所派之人的名单公布一下呢?”

  群臣哑口无言。

  他们不仅喝过,而且还人偷偷派人去青州,买过蓬莱仙和蒙顶碧绿。

  他们去买时,打的都是为皇室购买的旗号。

  “可……”

  崔烈还想诡辩,马上被蔡成打断。

  “可什么可?当年在朝堂之上,喝我青州献给陛下的贡酒,有你崔威考没有?打着‘为皇室购买酒、茶’的旗号,有没有你府上的管家?”

  蔡成的问话,让在处于三九寒冬的群臣,不由得心胆俱寒。

  现在如若蔡成以此事追究他们的僭越之罪、矫诏之罪和欺君之罪,不说其他人,三公九卿恐怕一个人都跑不掉。

  不过,蔡成话锋一转。

  “我奉劝诸公,不要把一些物件神化。

  “你们信不信,我青州护民军有比这龙辇更好的,还是专供我护民军领军将领使用的车驾?”

  蔡成话音刚落,两驾指挥车已经驶到龙辇的两旁。

  ”大家看,这是我护民军的指挥车。

  “其高三丈,其长六丈,其宽一丈半,以十六匹马拉之。

  “为何如此之高、之长、之宽呢?

  “高则是为我领军将领在野战之时,可以望远,察看敌方阵形、察看战场之局;

  “其长、其宽,是为了里面宽大,可以随时召集将领在其中议事,以应对多变之战局。

  “当然,里面还有将军的用餐、歇息之处,是为了保证将领的精神、体力旺盛,以免在战时疲惫。

  “更重要的是,里面可容纳五十个将军亲卫,使得指挥车可攻可守,护卫将领的安全。

  “这个是不是僭越呢?”

  指挥车上的士卒,不断翻开车厢两侧的活动翻板,显露出里面嚞出来的射箭口和出枪口,都目瞪口呆地震惊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