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关前读报(2)-《三塑强汉》

  给他们读报的,便是那些所谓的青州御林军。

  青州御林军是京都的守备力量,如果护民军有足够兵力,绝对不会调动青州御林军的。

  而辛评给他分析过,护民军最强大的两个军团,一个征西军团,现在被阻挡在玉门关之外;另一个便是征北军团,全部部署在幽州、并州边境。

  而护民军的征东军团,在九江郡的摩陀岭,已经被曹操打得半残。

  南阳的征南军团,也被荆州刘表死死地拖着,不敢离开南阳半步。

  谁对南阳最熟?当然是龚都。

  他可是黄巾军南阳渠帅,并在南阳足足盘踞了五年。

  南阳属于荆州,是镇守荆州的出发地。

  襄随谷地出口处的随县卡死了南阳入江夏郡的必经之路;

  汉水南岸的襄阳,死死卡住了南阳进入南郡的唯一通道。

  目前,大江以北,也只有江夏和南郡没有被朝廷控制了。

  可见,朝廷要调动更多的兵马来攻函谷关,也不是那么容易。

  没有半年时间,朝廷不可能调来足够攻克函谷关的兵马。

  想到此处,龚都的心安定了下来。

  他私下通知自己的那些老兄弟,不到万不得已,他们就不反。

  毕竟找到裴茂这样稳定的饭碗不容易。

  至于护民军的最后通牒,听听就好。

  反正坚守函谷关,主要消耗的是辛评代表的世家大族兵马。

  辛评在收到护民军的最后通牒后,并没有发现关外的护民军增兵。

  为此,辛评还找到龚都商议良久。

  关外护民军不足万人,而函谷关内的匡汉军,是足足的一万人。

  护民军没有增兵,仅凭城下的兵马,怎么可能向函谷关发起攻击呢?

  别说他们只有不到一万的兵马,哪怕是再增加一倍,达到两万兵马,在函谷关下恐怕也要铩羽而归吧?

  辛评坚信,就凭函谷关内的一万守军,起码就能够吞噬四万攻关的护民军。

  函谷关自秦以来,早已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龚都突袭函谷关时,守军溃逃,竟然留下了大量的守城物资和部分粮草。

  光是他们留下的守城物资,辛评就有把握守上一年。

  何况,自从龚都占据函谷关后,每日都在加固函谷关的城防。

  按之前的情报,京都城内,只有两万御林军,其他加起来还有近三万御林军,都分散在洛阳八关和京都的外城偃师、河南、谷城、缑氏等处,负责守护京都四周。

  也就是说,京都一带,朝廷并没有富裕的兵马。

  要调来援军,要么是从南阳调集征南军团的兵马,要么就得从并州、幽州调动兵马。

  而南阳的征南军团,除要应对襄随谷地和汉水对面的襄阳刘表军,现在还要应对武关的雍州匡汉军。

  至于护民军的征东军团,摩陀岭一战,直接被扬州曹操军设置埋伏歼灭了一个师。目前征东军团要防御大江防线和淮水新息渡口,兵力已经捉襟见肘。

  而并州的征北军团,当前正在吕梁山中、左国城前,与南匈奴的王庭对峙,估计也很难抽出兵力来。

  可见,朝廷若要调集援兵,最大的可能是从幽州调集。

  也就是说,援军的到来,起码要半年之后了。

  有半年时间,大都督早已经攻克了长安和陈仓,稳固了整个雍凉两州。

  那时,护民军再来攻,匡汉军有的是援军,必然让护民军在函谷关下血流成河。

  辛评的分析判断,与龚都达到了高度一致。

  所以,辛评认为,关外护民军的最后通牒,就是虚张声势。

  足足给关内的匡汉军读了一个月的《汉报》,总要出点招吓唬吓唬守卫函谷关的匡汉军吧?

  可护民军哪里知道,他们的虚张声势,已经被辛评一眼看穿。

  待半年之后,正是大好春光,就不是护民军攻不攻函谷关的问题了,而是匡汉军要不要出函谷、攻京都、救陛下的问题了。

  另外,不是还有几千护民军的娃娃兵躲入雍州的大山中了吗?

  在山中半年时间,就是不饿死,也必然都废了。

  龚都听了辛评的分析,不禁从心里佩服这些读书人。

  他们不仅通古博今,看问题也是极其深刻,谋算更是深远。

  如果当年的黄巾军有如此深谋远虑,可能就不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了。而是“苍天已死,黄天已立”了。

  自己和刘辟大哥如果早有这样的军师,哪里还会在南阳东躲西藏,如丧家之犬一般?

  看到了差距,龚都对雍凉两州的世家大族,尤其是统领雍凉两州世家大族的裴茂,包括眼前的辛评,都产生了敬畏之感,更是敬佩得五体投地。

  可辛评也有想不清楚的地方。

  雍凉两州的世家大族,最有名望,也是最顶尖的,便是弘农杨氏。

  可弘农杨氏只是告知了他们两个隐密粮仓的位置,而且还是很隐晦告知的,却不愿意加入到匡汉军。

  当然,用杨氏的话来说,因为杨彪为首的很多杨氏族人,都被困于京都。如果他们参与了匡汉军,那些族人便都无法活命。

  可这个理由又似乎有些站不住脚。

  因为如果杨氏要加入其中,完全可以提前通知京都中的杨氏族人,然后如裴茂一般辞官回乡。

  今晚是上弦月。

  皎洁的月光下,从函谷关以东望去,函谷关仿佛是尊横亘于前、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随时要吞噬靠近它的任何事物。

  御林军的军营,如同往常一样,巡视哨在昏暗的火光下来回溜达着,军中的更夫有气无力地敲打着手中的竹筒,时不时来上一嗓子,报着时辰。

  睡梦中的龚都和辛评,都突然被麾下将士的喧嚣惊醒。

  怎么了?

  两人都是一样的动作:揉了揉眼睛,翻身坐起,一股起床气在胸中酝酿。

  两人走出房间,相互对视一眼,刚想发声喝问,便有一个亲卫惊叫起来:

  “将军,军师,不好了。护民军从东西两面,已经攻上了函谷关城头。我们已经被堵在函谷关城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