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待西南军团第三师出城,并保证叛军,尤其是那些羌兵不会闹事后,我们便前往陈仓。莽叔,你们重骑师得马上换装,否则速度太慢。”
“好嘞,我马上去下令换装!”
李莽重重地拍了拍耿智的肩膀,再对其他人行了军礼,便重新上马,疾驰而去。
在姜冏、冯可的劝说下,庞德答应不去雍州,而是协助姜冏捉拿反叛的世家家主,以及配合姜冏准备赈灾。
他想去雍州本来就只是想看看护民军的战损,看看护民军是不是如同《汉报》上所有的那样,每次战役伤亡极低,也想看看护民军的战术战法和作战方式。
可现在从重骑师的伤亡来看,他已经没必要去看了。
冲击两千余人组成的盾阵,竟然没有阵亡,伤者也不到五十人,那还看什么?
至于战术战法,等进了军事学院,拿到了护民军的《战术手册》,自然也就知道了。
还不如在凉州好好帮刺史大人捉拿那些反叛的家主,以及协助赈灾。
而且他也断定,现在的函谷关肯定在护民军手上,说是一个月后赈灾物资能抵达凉州,也肯定没有问题。
而凉州地广人稀,要做好赈灾准备,也是一个大活。凭姜冏一人,绝对忙不过来。
姜冏看到冯可把事情交待完毕,便想邀请护民军将领入城稍事休息。
可冯可却婉拒了。
冯可告诉姜冏几人,飞虎军第一师已经前往街亭,抢占凉州通往陈仓的关键通道。
街亭的溃兵必然会逃至陈仓,向马超通报街亭已失。
为了不让马超麾下数万叛军逃窜中祸害雍州,他们必须马不停蹄,赶往陈仓。
待冯可等人出发后,过程中一直没开口的阎行悄然问耿智道:
“那个重骑师的师长,就是你莽叔,是不是护民军中第一猛将?”
这些时日,耿智也大概了解了阎行的性格。
他是闻武则喜。
遇到厉害的人,就想与其比试一番。
耿智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第一猛将肯定轮不到他,但我也打不过他。”
阎行马上接上问道:“那你在护民军处于什么水平?”
耿智乐不可支。
这个好胜的阎行,在担心自己进入护民军后的地位。
耿智便开始吓唬他。
“我也就是二流。”
阎行呆立当场。
原来我的武艺在护民军中,连一流都排不上,这以后还怎么混呀……
陈仓城下。
马超六万兵马同样是布置成梅花形的六座营寨。
中军大帐中,马超正与他的军师商议着什么。
裴茂传信,说陈仓城高墙厚,若全力攻城,哪怕破了陈仓,也会伤亡惨重。故建议他围而不攻,消耗城内守军的士气。
可今年只有十五岁的马超,正属于叛逆期,对裴茂的建议不屑一顾。
马超希望尽快攻破陈仓,获取陈仓城太仓的存粮。
否则仅凭凉州世家大族,根本不可能保证安汉军的的粮草供给。
而他的军师则赞同裴茂的建议,正在给马超分析利弊,劝马超按裴茂的建议而行。
马超的军师是谁呢?
便是北地傅氏子弟傅巽傅公悌。
正史中,傅巽以“辨势、识人”而闻名。
在“辨势”上,他曾力劝刘琮降曹,分析刘备不足以抵抗曹操大军。
在“识人”上,他曾有三评:
评庞统为“半英雄”;
评裴潜为“品行清风亮节,名扬四方”;
评魏讽为“谋反为早晚之事”。
此上皆一言命中。
李合联系傅氏时,他告诫傅氏家主:
新农体系未必真于世家大族不利,大汉新制胜于秦汉以来的旧制。
虽成公子成为活死人而不能理政,且扬州有曹操,荆州有刘表(尚不知孙策),益州有刘焉,北方数州尚未稳定,表面上看起来,大汉北方隐患颇多,新组建的内阁风雨飘摇。实则不然。
大汉北方草原上,护民军驱逐东部鲜卑出大兴安岭,逐扶余至小兴安岭脚下,很快亦会逼高句丽退入长白山中。
而中部鲜卑正支援西部鲜卑将北匈奴完全逐出西域,鲜卑暂时无暇南下侵汉。
而今年雍凉两州大旱,西羌亦不会于大旱之年劫掠雍凉两州。
如此,大汉东、北、西三个方向皆无外患。
如此,护民军便可以由边境调动足够的兵力应对北方十三州(包括雍州、河州、箕州和吉州新立四州)可能发生的任何叛乱。
以《汉报》上刊载的护民军战绩,便知护民军为天下第一强军。
如若护民军拥兵自重,则天下必然大乱,大汉绵延四百年的国祚就此结束;
如若护民军支持内阁,不出两年,可平北方任何叛乱。
关键是内阁当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大义上的名分。
故此时不是起兵反朝廷的时候。
傅氏家主同意傅巽的分析和判断,便以前任家主傅燮战死于黄巾之乱中,当前傅氏势弱,尚需休养生息为由,只答应李合向安汉军供应一些粮草补给,并将傅氏私兵都赠与李合,而傅氏一族则不会参与起兵。
可在李合的坚持下,傅氏家主无奈派出了傅巽,给李合充当谋士。
结果傅巽被李合委派为马超的军师。
傅巽见过马超之后,观其相,闻其言,便断定马超无成事之才。
可他此时又不敢对李合明言。
毕竟凉州虽然历来不缺少文才武将,可凉州贾氏、皇甫氏、阎氏等族皆婉拒参与起兵,仅仅给李合提供了部分粮草,而敦煌张氏又须坚守玉门关,导致李合麾下文武两个方面都极为不足。
如果傅巽对李合明言,却让李合去哪儿找比马超更合适的武将?
关键是没有马超,十万羌兵便不会参与凉州起兵,安汉军的力量马上便被削弱八成。
不过,傅巽对李合让他给马超做军师,倒是极为满意。
护民军要平叛,或征西军团重入凉州,或攻取函谷关、武关其中之一。
也就是说,无论护民军从哪个方向来,陈仓都在中间地带。
他届时便有足够的时间判断形势,并选择自己的下一步。
“好嘞,我马上去下令换装!”
李莽重重地拍了拍耿智的肩膀,再对其他人行了军礼,便重新上马,疾驰而去。
在姜冏、冯可的劝说下,庞德答应不去雍州,而是协助姜冏捉拿反叛的世家家主,以及配合姜冏准备赈灾。
他想去雍州本来就只是想看看护民军的战损,看看护民军是不是如同《汉报》上所有的那样,每次战役伤亡极低,也想看看护民军的战术战法和作战方式。
可现在从重骑师的伤亡来看,他已经没必要去看了。
冲击两千余人组成的盾阵,竟然没有阵亡,伤者也不到五十人,那还看什么?
至于战术战法,等进了军事学院,拿到了护民军的《战术手册》,自然也就知道了。
还不如在凉州好好帮刺史大人捉拿那些反叛的家主,以及协助赈灾。
而且他也断定,现在的函谷关肯定在护民军手上,说是一个月后赈灾物资能抵达凉州,也肯定没有问题。
而凉州地广人稀,要做好赈灾准备,也是一个大活。凭姜冏一人,绝对忙不过来。
姜冏看到冯可把事情交待完毕,便想邀请护民军将领入城稍事休息。
可冯可却婉拒了。
冯可告诉姜冏几人,飞虎军第一师已经前往街亭,抢占凉州通往陈仓的关键通道。
街亭的溃兵必然会逃至陈仓,向马超通报街亭已失。
为了不让马超麾下数万叛军逃窜中祸害雍州,他们必须马不停蹄,赶往陈仓。
待冯可等人出发后,过程中一直没开口的阎行悄然问耿智道:
“那个重骑师的师长,就是你莽叔,是不是护民军中第一猛将?”
这些时日,耿智也大概了解了阎行的性格。
他是闻武则喜。
遇到厉害的人,就想与其比试一番。
耿智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第一猛将肯定轮不到他,但我也打不过他。”
阎行马上接上问道:“那你在护民军处于什么水平?”
耿智乐不可支。
这个好胜的阎行,在担心自己进入护民军后的地位。
耿智便开始吓唬他。
“我也就是二流。”
阎行呆立当场。
原来我的武艺在护民军中,连一流都排不上,这以后还怎么混呀……
陈仓城下。
马超六万兵马同样是布置成梅花形的六座营寨。
中军大帐中,马超正与他的军师商议着什么。
裴茂传信,说陈仓城高墙厚,若全力攻城,哪怕破了陈仓,也会伤亡惨重。故建议他围而不攻,消耗城内守军的士气。
可今年只有十五岁的马超,正属于叛逆期,对裴茂的建议不屑一顾。
马超希望尽快攻破陈仓,获取陈仓城太仓的存粮。
否则仅凭凉州世家大族,根本不可能保证安汉军的的粮草供给。
而他的军师则赞同裴茂的建议,正在给马超分析利弊,劝马超按裴茂的建议而行。
马超的军师是谁呢?
便是北地傅氏子弟傅巽傅公悌。
正史中,傅巽以“辨势、识人”而闻名。
在“辨势”上,他曾力劝刘琮降曹,分析刘备不足以抵抗曹操大军。
在“识人”上,他曾有三评:
评庞统为“半英雄”;
评裴潜为“品行清风亮节,名扬四方”;
评魏讽为“谋反为早晚之事”。
此上皆一言命中。
李合联系傅氏时,他告诫傅氏家主:
新农体系未必真于世家大族不利,大汉新制胜于秦汉以来的旧制。
虽成公子成为活死人而不能理政,且扬州有曹操,荆州有刘表(尚不知孙策),益州有刘焉,北方数州尚未稳定,表面上看起来,大汉北方隐患颇多,新组建的内阁风雨飘摇。实则不然。
大汉北方草原上,护民军驱逐东部鲜卑出大兴安岭,逐扶余至小兴安岭脚下,很快亦会逼高句丽退入长白山中。
而中部鲜卑正支援西部鲜卑将北匈奴完全逐出西域,鲜卑暂时无暇南下侵汉。
而今年雍凉两州大旱,西羌亦不会于大旱之年劫掠雍凉两州。
如此,大汉东、北、西三个方向皆无外患。
如此,护民军便可以由边境调动足够的兵力应对北方十三州(包括雍州、河州、箕州和吉州新立四州)可能发生的任何叛乱。
以《汉报》上刊载的护民军战绩,便知护民军为天下第一强军。
如若护民军拥兵自重,则天下必然大乱,大汉绵延四百年的国祚就此结束;
如若护民军支持内阁,不出两年,可平北方任何叛乱。
关键是内阁当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大义上的名分。
故此时不是起兵反朝廷的时候。
傅氏家主同意傅巽的分析和判断,便以前任家主傅燮战死于黄巾之乱中,当前傅氏势弱,尚需休养生息为由,只答应李合向安汉军供应一些粮草补给,并将傅氏私兵都赠与李合,而傅氏一族则不会参与起兵。
可在李合的坚持下,傅氏家主无奈派出了傅巽,给李合充当谋士。
结果傅巽被李合委派为马超的军师。
傅巽见过马超之后,观其相,闻其言,便断定马超无成事之才。
可他此时又不敢对李合明言。
毕竟凉州虽然历来不缺少文才武将,可凉州贾氏、皇甫氏、阎氏等族皆婉拒参与起兵,仅仅给李合提供了部分粮草,而敦煌张氏又须坚守玉门关,导致李合麾下文武两个方面都极为不足。
如果傅巽对李合明言,却让李合去哪儿找比马超更合适的武将?
关键是没有马超,十万羌兵便不会参与凉州起兵,安汉军的力量马上便被削弱八成。
不过,傅巽对李合让他给马超做军师,倒是极为满意。
护民军要平叛,或征西军团重入凉州,或攻取函谷关、武关其中之一。
也就是说,无论护民军从哪个方向来,陈仓都在中间地带。
他届时便有足够的时间判断形势,并选择自己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