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傅巽投去求助的目光。
傅巽手指舆图微微一笑。
“将军观之!”
马超再次把目光投到舆图上。
“征西军团攻破玉门关返回凉州,首先面对的是冀县李合的兵马;
“护民军破函谷、入关中,首先面对的则是长安裴茂的兵马。
“而将军于陈仓恰处左右逢源的中间位置。
“如此,无论哪方有变,将军亦可静观其变,并由实际形势决定是援、是和,或是出大散关入汉中,避护民军之兵锋。”
虽然这次傅巽没再说“降”,可马超还是听懂了。
用李合或裴茂试试护民军的战力,他若觉得有胜机,便可向两边提供支援;他若觉得觉得胜机不大,还可以率军退入汉中,以图长远。
最差的情况,便是战无可战,逃无可逃时,还可以归顺朝廷。
“若和,反叛之罪如何得赦?”马超不解地看向傅巽。
“将军年少,受李合欺骗,误认为自家父弟被囚于京都,并在李合之胁迫下,才起兵救父。
“而将军因担忧父弟之安危,不敢造下杀孽,故在陈仓城下只围不攻,以求日后能有机会归顺朝廷。
“至于与陈仓守军斗将,乃将军少年好胜之心也。”
傅巽一番话,听得马超目光大亮。为救父弟受骗参与叛军,却不敢与朝廷兵马相抗。
如此一来,就不仅仅是左右逢源,还包含了进退有据。
马超起身,对着傅巽郑重一礼。“先生大才,实乃马超之福。请先生受马超一拜。”
咦?马超的字不是孟起吗?他怎么自称本名?
呵呵,这时的马超还没行了成人礼,其父马腾亦未赐其表字呢。
傅巽心中大慰。
本以为说服这个如愣头青一般的少年,要费很多功夫,谁知却如此轻而易举。
只要陈仓城下马超只围不攻,哪怕事后护民军杀来,自己亦可脱罪。
马超受了李合的胁迫,我傅巽又如何不是受了李合的胁迫?
向马超献策,阻止他全力攻城,从而保全陈仓及城中太仓,必是大功一件,可保自身与北地傅氏一族安然无恙。
如若真是匡汉军和安汉军取胜,那也无妨。
那时他便明归李合,暗扶马超,再伺机放护民军入函谷关,剿灭雍凉汉贼,则可全傅氏一族忠汉之大义。
傅巽有私心,更有大忠大义。
保全自家性命和傅氏一族,与叛军虚与委蛇为私;
利用自己身份,潜为护民军之内应,以保雍凉两州归汉,则为对汉室之忠之义。
第二日,马超便持枪策马立于陈仓城前,让军士向城内搦战。
“我家安南将军不想生灵涂炭,故欲与尔等斗将。
“若我家将军斗将得胜,尔等便打开城门,迎我家安南将军入城,我家将军必不犯城中百姓分毫;
“若尔等得胜,我家将军便退十里。
“尔等可有斗将之胆?”
于禁在城上听到马超的叫嚣,只是微微一笑。
斗将?
我护民军可是有“不得斗将”之军规,谁会与你斗将?
你若有本事,尽管来攻城便是。
可于禁不为所动,有一个人却受不了了。
谁呀?
颜良。
自从知道大帅中毒成为活死人之后,颜良就处于悔恨怒三种情绪交加之中。
悔什么?
悔他为了军功离开了大帅。
要知道,他在大帅身边之时,大帅口渴,不是昭姬小姐,便是轻风、细雨两个小丫头为大帅取水。
三女不在大帅身边时,便是自己与文丑二人为大帅取水。
如若自己和文丑还在大帅身边,根本不可能让其他人给大帅取水,大帅也不可能中毒。
恨什么?
恨那些世家大族过于阴狠,竟用出如此卑鄙伎俩。
怒什么?
怒有护民军军规约束,他无法杀尽世家大族为大帅报仇雪恨。
当然,他为了出气,阎行没去冀县前,他好好地揍了阎行几顿。
可那有什么用?阎行毕竟是自己人,自己不可能下重手,更不能酣畅淋漓地出出脑中那股恶气。
如今听到城下竟然有人叫阵,那还能忍?
出城大战一场,如胜,便能振奋守军士气,如败便死,去追寻自己的大帅好了。
大帅对他和文丑,那绝对是没说的。
两家在青州衣食无忧不说,大帅还亲自传授自己刀法,传授文丑枪法,直接让自己和文丑的武艺,比起刚刚投奔大帅之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自己和文丑听军事课,遇到不懂之处,大帅都会私下耐心给他们详细分析、解答。
大帅也从来没把自己和文丑当成下人,每次吃饭,都是和大帅、昭姬小姐等人一起吃,而且还是坐着吃。
自己和文丑想入军取战功,大师不顾自己暂时没有贴身侍卫,不仅欣然同意,还直接封了师长级职称。
师长意味着什么?
那可相当于大汉的杂号将军呀。
从杂号将军起步,那是一般人能比的吗?
大帅对自己和文丑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必须出城一战,尽情屠戮敌将,以雪卑鄙士族毒害大帅之恨,以报大帅山海般的恩情!
颜良根本没和于禁打招呼。
他知道,即便他打了招呼,于禁也会阻止他,不让他违反护民军的军规。
颜良趁着于禁不注意,自行下城,唤亲卫备马抬刀,喝令城门守卒打开城门、放下吊桥,便冲出城去。
于禁真不知道颜良要出城斗将?
他当然知道。
从城下马超开始叫嚣,他就判断颜良必出城斗将。
而颜良悄然下城,于禁也用眼角余光看到了。
可他能阻止颜良吗?
当然不能。
这几个月来,他每日看着颜良被悔恨怒折磨,看着颜良每日喝闷酒,酒后便演练大帅亲传的刀法,身形却日渐消瘦……
他知道,如果颜良不能把胸中恶气倾泄出来,这条汉子可能就完了。
他可是大帅的贴身近卫。
他与大帅一起灭麹义,平白波,战吕布,朝夕相处。
大帅不仅是大帅,还是颜良、文丑心中最疼爱的小弟,更是颜良、文丑永远的主公。
于禁更是知道,颜良一定在悔恨自己离开了大帅身边,才导致大帅喝了别人递来的水而中毒。
傅巽手指舆图微微一笑。
“将军观之!”
马超再次把目光投到舆图上。
“征西军团攻破玉门关返回凉州,首先面对的是冀县李合的兵马;
“护民军破函谷、入关中,首先面对的则是长安裴茂的兵马。
“而将军于陈仓恰处左右逢源的中间位置。
“如此,无论哪方有变,将军亦可静观其变,并由实际形势决定是援、是和,或是出大散关入汉中,避护民军之兵锋。”
虽然这次傅巽没再说“降”,可马超还是听懂了。
用李合或裴茂试试护民军的战力,他若觉得有胜机,便可向两边提供支援;他若觉得觉得胜机不大,还可以率军退入汉中,以图长远。
最差的情况,便是战无可战,逃无可逃时,还可以归顺朝廷。
“若和,反叛之罪如何得赦?”马超不解地看向傅巽。
“将军年少,受李合欺骗,误认为自家父弟被囚于京都,并在李合之胁迫下,才起兵救父。
“而将军因担忧父弟之安危,不敢造下杀孽,故在陈仓城下只围不攻,以求日后能有机会归顺朝廷。
“至于与陈仓守军斗将,乃将军少年好胜之心也。”
傅巽一番话,听得马超目光大亮。为救父弟受骗参与叛军,却不敢与朝廷兵马相抗。
如此一来,就不仅仅是左右逢源,还包含了进退有据。
马超起身,对着傅巽郑重一礼。“先生大才,实乃马超之福。请先生受马超一拜。”
咦?马超的字不是孟起吗?他怎么自称本名?
呵呵,这时的马超还没行了成人礼,其父马腾亦未赐其表字呢。
傅巽心中大慰。
本以为说服这个如愣头青一般的少年,要费很多功夫,谁知却如此轻而易举。
只要陈仓城下马超只围不攻,哪怕事后护民军杀来,自己亦可脱罪。
马超受了李合的胁迫,我傅巽又如何不是受了李合的胁迫?
向马超献策,阻止他全力攻城,从而保全陈仓及城中太仓,必是大功一件,可保自身与北地傅氏一族安然无恙。
如若真是匡汉军和安汉军取胜,那也无妨。
那时他便明归李合,暗扶马超,再伺机放护民军入函谷关,剿灭雍凉汉贼,则可全傅氏一族忠汉之大义。
傅巽有私心,更有大忠大义。
保全自家性命和傅氏一族,与叛军虚与委蛇为私;
利用自己身份,潜为护民军之内应,以保雍凉两州归汉,则为对汉室之忠之义。
第二日,马超便持枪策马立于陈仓城前,让军士向城内搦战。
“我家安南将军不想生灵涂炭,故欲与尔等斗将。
“若我家将军斗将得胜,尔等便打开城门,迎我家安南将军入城,我家将军必不犯城中百姓分毫;
“若尔等得胜,我家将军便退十里。
“尔等可有斗将之胆?”
于禁在城上听到马超的叫嚣,只是微微一笑。
斗将?
我护民军可是有“不得斗将”之军规,谁会与你斗将?
你若有本事,尽管来攻城便是。
可于禁不为所动,有一个人却受不了了。
谁呀?
颜良。
自从知道大帅中毒成为活死人之后,颜良就处于悔恨怒三种情绪交加之中。
悔什么?
悔他为了军功离开了大帅。
要知道,他在大帅身边之时,大帅口渴,不是昭姬小姐,便是轻风、细雨两个小丫头为大帅取水。
三女不在大帅身边时,便是自己与文丑二人为大帅取水。
如若自己和文丑还在大帅身边,根本不可能让其他人给大帅取水,大帅也不可能中毒。
恨什么?
恨那些世家大族过于阴狠,竟用出如此卑鄙伎俩。
怒什么?
怒有护民军军规约束,他无法杀尽世家大族为大帅报仇雪恨。
当然,他为了出气,阎行没去冀县前,他好好地揍了阎行几顿。
可那有什么用?阎行毕竟是自己人,自己不可能下重手,更不能酣畅淋漓地出出脑中那股恶气。
如今听到城下竟然有人叫阵,那还能忍?
出城大战一场,如胜,便能振奋守军士气,如败便死,去追寻自己的大帅好了。
大帅对他和文丑,那绝对是没说的。
两家在青州衣食无忧不说,大帅还亲自传授自己刀法,传授文丑枪法,直接让自己和文丑的武艺,比起刚刚投奔大帅之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自己和文丑听军事课,遇到不懂之处,大帅都会私下耐心给他们详细分析、解答。
大帅也从来没把自己和文丑当成下人,每次吃饭,都是和大帅、昭姬小姐等人一起吃,而且还是坐着吃。
自己和文丑想入军取战功,大师不顾自己暂时没有贴身侍卫,不仅欣然同意,还直接封了师长级职称。
师长意味着什么?
那可相当于大汉的杂号将军呀。
从杂号将军起步,那是一般人能比的吗?
大帅对自己和文丑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必须出城一战,尽情屠戮敌将,以雪卑鄙士族毒害大帅之恨,以报大帅山海般的恩情!
颜良根本没和于禁打招呼。
他知道,即便他打了招呼,于禁也会阻止他,不让他违反护民军的军规。
颜良趁着于禁不注意,自行下城,唤亲卫备马抬刀,喝令城门守卒打开城门、放下吊桥,便冲出城去。
于禁真不知道颜良要出城斗将?
他当然知道。
从城下马超开始叫嚣,他就判断颜良必出城斗将。
而颜良悄然下城,于禁也用眼角余光看到了。
可他能阻止颜良吗?
当然不能。
这几个月来,他每日看着颜良被悔恨怒折磨,看着颜良每日喝闷酒,酒后便演练大帅亲传的刀法,身形却日渐消瘦……
他知道,如果颜良不能把胸中恶气倾泄出来,这条汉子可能就完了。
他可是大帅的贴身近卫。
他与大帅一起灭麹义,平白波,战吕布,朝夕相处。
大帅不仅是大帅,还是颜良、文丑心中最疼爱的小弟,更是颜良、文丑永远的主公。
于禁更是知道,颜良一定在悔恨自己离开了大帅身边,才导致大帅喝了别人递来的水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