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茂想降吗?
他当然不想。
他不甘!
他不服!
他乃刘氏汉室的忠臣,他如何愿降这些“挟天子、乱朝纲”的乱臣贼子?
只是,各世家大族的代表,包括匡汉军的将领,围在他身边,言语之间,都是劝降之声。
裴茂突然之间老泪纵横,厉声怒吼:“尔等愿降,尽管去降!吾乃汉室之臣,誓死不降!”
闻言,刘辟对身边的将领使了个眼色,便想直接动手拿下裴茂,甚至用裴茂的人头来换取他们的活命。
众将领心领神会,便要上前拿下裴茂。
突然,谷口处传来一阵阵喧哗,随之便是一声接一声的大叫,向裴茂所在的位置飞快地传递过来。
“大汉天子,当今陛下,亲至子午谷前,命裴茂率其他叛军首领,前往谷口问话!”
“大汉天子,当今陛下,亲至子午谷前,命裴茂率其他叛军首领,前往人口问话!”
声音一浪接一浪,裴茂等人也都听到了传声的内容。
裴茂脸上的泪水还在,却愣在当场。
不仅是他,那些世家大族的代表,以及刘辟为首的叛军将领,也都愣住。
陛下亲自来了?
陛下不是被挟持,软禁在皇宫之中吗?
他们之所以愿意跟随裴茂起兵造反,不就是为了救陛下、匡汉室吗?
当今陛下才十岁出头,怎么可能来到两军阵前?
陛下既然来到谷外,那说明什么?
那说明陛下根本就没有被挟持,完全是自由身呀。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们打出的旗号岂不是个笑话?
包括裴茂在内的所有人,突然之间极为惶恐。
造反是死罪,而且是诛九族的不赦之罪。
他们本以为哪怕是死,哪怕是被诛九族,大概也能够在史册下留下千古忠义之名。
可现在却是陛下亲征,不仅坐实了他们反贼的罪名,还会让他们在青史上留下千古骂名。
被儒家学说培育了三百多年,这些儒生、儒士内心中最怕什么?
自然是怕千古骂名,怕遗臭万年。
可他们都已经死了,为何还牵挂身后之名呢?
在汉朝,一个人的名声不仅仅代表个人的品德和成就,更是家族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良好的名声可以为家族带来荣耀,而恶名则可能导致家族的耻辱。因此,人们非常重视自己的言行,力求在生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便在死后也能保持家族的荣誉。
当然,对自身来说,他们也有担心。
当朝信奉“天地鬼神”和“阴阳五行”之说,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会追随于自家祖先或先主,存在于另一个世界之中,并对死后的世界满是幻想和敬畏。
《楚辞·招魂》中,把这个世界称为“幽都”。
裴茂愣了半晌后,在脸上抹了一把后,大叫起来。
“吾在朝堂之上见过陛下。诸公随吾前往谷口,一看便知真伪。”
裴茂的叫声,惊醒了惶恐不安的众人。
对呀,这来的陛下是真的吗?
雍州没人见过陛下,护民军随意找个娃娃,穿上龙袍,便可假冒陛下。
可护民军不知道吧?匡汉军的大都督一年前还在朝中,而且还是位列九卿的尚书令,自然见过陛下。
如果能揭穿护民军的谎言,或许还能以此重新激发士气,顺势突围而出。
不一刻,裴茂便率领一众人等来到了谷口。
既然是死局,裴茂也不担心出谷后被暗箭所伤,一步都没停,走出谷口。
“吾乃朝廷前任尚书令裴茂裴巨光。陛下何在?让老夫来一辨真伪!”
谷口处突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叛军一边,人人屏住呼吸,一是想见皇帝陛下的真容,二是想知道这个皇帝是不是假冒的。
而护民军一边,却都愣在了当地。
一辨真伪?
陛下还能是假的?
寂静之后,猛然之间,护民军一方突然爆发出大笑。
护民军的笑声越来越大,谷口的叛军,都能够看到有些人都在捧腹,腰都快弯下去了。
“哈哈哈哈”的笑声,在大山中来回震荡,经久不息。
护民军的笑声中,人往两边分,四骑悠然地走上前来。
刘协居中,申金贴身护卫,诸葛亮、郭淮一左一右。
只是这四人脸上都是疲惫之色。
围歼函谷关一万兵马后,申金就带着刘协、诸葛亮、郭淮三人,向长安疾驰而来,路上根本不可能休息好。
也就是刘协现在的身体强壮了很多,否则真不知道能否禁得住如此奔波。
来到阵前后,刘协便大声问道:“何人置疑朕之真伪?”
声音清亮干脆,带着煌煌之气势,朝着裴茂等一众人压了下来。
裴茂凝目细看来人,一身龙鳞卫装束,两眼明亮清澈,虽然幼稚脸上透着一些疲惫之色,却也显现出自信与坚毅。
裴茂瞠目结舌地呆立在原地。
他认出来了,这正是他曾在朝堂见过的小皇帝刘协。
只是这小皇帝变了,完全变了,变得让他根本就不敢置信。
当初朝堂的刘协,眼中都是惊恐、畏惧、茫然和无助,每次上朝,根本不敢看任何人。
哪怕是看,也是偷偷的,生怕被哪位大臣发现他在看自己。
而只要董卓一开口,他的身子就有些发抖,虽然在龙袍的掩饰下不那么明显,可只要稍微细心地观察,就必然会发现。
可如今的小皇帝,年龄只增长了一岁,而且估计是长途奔波而来,脸上还带着疲惫,可再不是偷眼看人,那清澈的双眼,带着圣光,直透灵魂,仿佛能看穿一切。
脸上的神情坚毅且自信。
端坐马上,睥睨天下的气势自然散发,让人不敢直视。
如此圣上,是否穿龙袍都不重要了,浑身圣气盘绕,不怒自威。
裴茂认出刘协后,双腿瞬间发软,“噗通”一下跪了下去,不顾双膝被山石咯得钻心疼痛,口中山呼万岁,行起了三拜九叩大礼。
“微臣前尚书令裴茂,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是有汉以来,最为隆重的叩拜大礼,而且只用于叩拜皇帝。
他当然不想。
他不甘!
他不服!
他乃刘氏汉室的忠臣,他如何愿降这些“挟天子、乱朝纲”的乱臣贼子?
只是,各世家大族的代表,包括匡汉军的将领,围在他身边,言语之间,都是劝降之声。
裴茂突然之间老泪纵横,厉声怒吼:“尔等愿降,尽管去降!吾乃汉室之臣,誓死不降!”
闻言,刘辟对身边的将领使了个眼色,便想直接动手拿下裴茂,甚至用裴茂的人头来换取他们的活命。
众将领心领神会,便要上前拿下裴茂。
突然,谷口处传来一阵阵喧哗,随之便是一声接一声的大叫,向裴茂所在的位置飞快地传递过来。
“大汉天子,当今陛下,亲至子午谷前,命裴茂率其他叛军首领,前往谷口问话!”
“大汉天子,当今陛下,亲至子午谷前,命裴茂率其他叛军首领,前往人口问话!”
声音一浪接一浪,裴茂等人也都听到了传声的内容。
裴茂脸上的泪水还在,却愣在当场。
不仅是他,那些世家大族的代表,以及刘辟为首的叛军将领,也都愣住。
陛下亲自来了?
陛下不是被挟持,软禁在皇宫之中吗?
他们之所以愿意跟随裴茂起兵造反,不就是为了救陛下、匡汉室吗?
当今陛下才十岁出头,怎么可能来到两军阵前?
陛下既然来到谷外,那说明什么?
那说明陛下根本就没有被挟持,完全是自由身呀。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们打出的旗号岂不是个笑话?
包括裴茂在内的所有人,突然之间极为惶恐。
造反是死罪,而且是诛九族的不赦之罪。
他们本以为哪怕是死,哪怕是被诛九族,大概也能够在史册下留下千古忠义之名。
可现在却是陛下亲征,不仅坐实了他们反贼的罪名,还会让他们在青史上留下千古骂名。
被儒家学说培育了三百多年,这些儒生、儒士内心中最怕什么?
自然是怕千古骂名,怕遗臭万年。
可他们都已经死了,为何还牵挂身后之名呢?
在汉朝,一个人的名声不仅仅代表个人的品德和成就,更是家族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良好的名声可以为家族带来荣耀,而恶名则可能导致家族的耻辱。因此,人们非常重视自己的言行,力求在生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便在死后也能保持家族的荣誉。
当然,对自身来说,他们也有担心。
当朝信奉“天地鬼神”和“阴阳五行”之说,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会追随于自家祖先或先主,存在于另一个世界之中,并对死后的世界满是幻想和敬畏。
《楚辞·招魂》中,把这个世界称为“幽都”。
裴茂愣了半晌后,在脸上抹了一把后,大叫起来。
“吾在朝堂之上见过陛下。诸公随吾前往谷口,一看便知真伪。”
裴茂的叫声,惊醒了惶恐不安的众人。
对呀,这来的陛下是真的吗?
雍州没人见过陛下,护民军随意找个娃娃,穿上龙袍,便可假冒陛下。
可护民军不知道吧?匡汉军的大都督一年前还在朝中,而且还是位列九卿的尚书令,自然见过陛下。
如果能揭穿护民军的谎言,或许还能以此重新激发士气,顺势突围而出。
不一刻,裴茂便率领一众人等来到了谷口。
既然是死局,裴茂也不担心出谷后被暗箭所伤,一步都没停,走出谷口。
“吾乃朝廷前任尚书令裴茂裴巨光。陛下何在?让老夫来一辨真伪!”
谷口处突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叛军一边,人人屏住呼吸,一是想见皇帝陛下的真容,二是想知道这个皇帝是不是假冒的。
而护民军一边,却都愣在了当地。
一辨真伪?
陛下还能是假的?
寂静之后,猛然之间,护民军一方突然爆发出大笑。
护民军的笑声越来越大,谷口的叛军,都能够看到有些人都在捧腹,腰都快弯下去了。
“哈哈哈哈”的笑声,在大山中来回震荡,经久不息。
护民军的笑声中,人往两边分,四骑悠然地走上前来。
刘协居中,申金贴身护卫,诸葛亮、郭淮一左一右。
只是这四人脸上都是疲惫之色。
围歼函谷关一万兵马后,申金就带着刘协、诸葛亮、郭淮三人,向长安疾驰而来,路上根本不可能休息好。
也就是刘协现在的身体强壮了很多,否则真不知道能否禁得住如此奔波。
来到阵前后,刘协便大声问道:“何人置疑朕之真伪?”
声音清亮干脆,带着煌煌之气势,朝着裴茂等一众人压了下来。
裴茂凝目细看来人,一身龙鳞卫装束,两眼明亮清澈,虽然幼稚脸上透着一些疲惫之色,却也显现出自信与坚毅。
裴茂瞠目结舌地呆立在原地。
他认出来了,这正是他曾在朝堂见过的小皇帝刘协。
只是这小皇帝变了,完全变了,变得让他根本就不敢置信。
当初朝堂的刘协,眼中都是惊恐、畏惧、茫然和无助,每次上朝,根本不敢看任何人。
哪怕是看,也是偷偷的,生怕被哪位大臣发现他在看自己。
而只要董卓一开口,他的身子就有些发抖,虽然在龙袍的掩饰下不那么明显,可只要稍微细心地观察,就必然会发现。
可如今的小皇帝,年龄只增长了一岁,而且估计是长途奔波而来,脸上还带着疲惫,可再不是偷眼看人,那清澈的双眼,带着圣光,直透灵魂,仿佛能看穿一切。
脸上的神情坚毅且自信。
端坐马上,睥睨天下的气势自然散发,让人不敢直视。
如此圣上,是否穿龙袍都不重要了,浑身圣气盘绕,不怒自威。
裴茂认出刘协后,双腿瞬间发软,“噗通”一下跪了下去,不顾双膝被山石咯得钻心疼痛,口中山呼万岁,行起了三拜九叩大礼。
“微臣前尚书令裴茂,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是有汉以来,最为隆重的叩拜大礼,而且只用于叩拜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