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君臣之辩(4)-《三塑强汉》

  谁知,刘协身边的诸葛亮却微微一笑,大声说道:“以度田令为例,很好!”

  刘协马上把目光投向诸葛亮,仿佛在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对刘协笑着示意了一下,然后大声说道:

  “汝可知,光武帝为何推行度田令?”

  裴茂脸上的汗水马上就出来了,与额头上的鲜血混合在一起,顺着脸颊流淌,说不出的狰狞。

  这个问题他不会回答,也不敢回答。

  过去了一百多年,天下皆知为什么光武帝要推行度田令。

  所谓“度田令”便是要重新丈量土地——天下世家大族拥有太多的隐藏田亩和隐藏人口,却虚报田亩数,以少向朝廷缴纳赋税。

  裴茂想说的是光武帝推行度田令,却导致天下皆反。

  王莽时期,土地兼并已经登峰造极。天下土地,十之八九,都在世家大族手中。

  如果不能让百姓拥有田地,刘秀光复汉室毫无意义。

  然而,如此却遭到了天下官吏的阳奉阴违,导致度田令迟迟推行不下去。

  刘秀加大推行力度时,世家大族便都反了。

  最后,刘秀一边平定反叛,一边妥协地允许某些地方的世家大族,按原有田亩纳税,而不再重新丈量土地。

  虽然事后杀死了十余名包庇世家大族的郡守,度田令的推行,还是取得了根本性的失败,既没有解决土地兼并,也无法进一步实施中央集权。

  看到裴茂昂头挺胸的样子,诸葛亮笑了。

  “汝是不敢回答吧?汝想以度田令之失败来威胁陛下,若大汉推行新制,天下必反,对不对?

  “可汝可知,自师尊在青州试行新制以来,自师尊组建护民军以来,便不再怕世家大族再反。”

  裴茂眉头皱了起来,厉志喝问:“尔等要看我大汉江山狼烟四起、尸横遍野吗?”

  “狼烟再起?起得来吗?你们起了狼烟又如何?还不是被困子午谷,死后遗臭万年。”

  申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挺身而出,为自己的三个小师弟撑腰。

  而诸葛亮却笑着说道:

  “光武帝向世家大族妥协,是因为天下读书人太少,而且全部出于世家大族。光武帝需要读书人来治理天下,而世家大族联合起来拿捏光武帝,逼迫其妥协。

  “而自古以来‘王权士族共治天下’,同样是因为读书人皆出自世家大族,从而垄断了天下知识。

  “知道为何世家大族能垄断天下知识吗?那是因为识字读书太昂贵了。

  “识字便需要有人教授。但自古以来,普通百姓食不果腹,连每日两餐吃饱都不能保证,根本请不起私塾先生。

  “同时天下典籍数量极少,还都掌控在世家大族手中。普通百姓即便是请了私塾先生,也无书可读。

  “世家大族便没有这样的无奈。天下田地、天下财富七成以上,都被世家大族所掌控,保证了世家子弟能世代读书,并从典籍中汲取知识,再以自身的知识与皇权‘共治天下’。

  “从而朝堂之上,皆为士族代表。不仅‘上品无寒门’,还能与皇权分庭抗礼。

  “一旦皇权想为百姓谋取更多的福利,便会遭至在朝堂之上掌控了话语权的士族代表联袂反对。

  “光武帝最后向世家大族妥协,尽管保证了度田令并没有完全废弛,却未能达到重新丈量天下田地的目的。

  “要挟皇权在先帝时期,达到了鼎盛。一匹战马,世家大族竟然开出了二百万钱的价格,同样让先帝‘先消外患,再兴大汉’的策略无疾而终。

  “然而,即便如此,世家大族仍不满足。无数年来,巧取豪夺,毫无底线地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攫取财富。让百姓无衣蔽体,让百姓无田可耕。

  “因朝廷律法,世家大族可因族中有人被举孝廉、茂才、文学等,逃避应向朝廷缴纳的赋税。

  “大多数穷人无田可种,自是无须缴纳田税;大多数富人却因为朝廷律法而规避田税。

  “朝廷收不到税,国库自然空虚。便导致如伤寒大疫、天下大旱这样的大灾,朝廷都没办法出钱、出米赈灾。

  “百姓活不下去了怎么办?他们只能死中求活,造反求生。于是,在王莽时期便出现了赤眉、绿林,在先帝时期,便出现了黄巾之乱,张举、丘力居联合反叛,以及凉州的羌胡反叛。

  “可以明确地说,百姓民不聊生、天下混乱至此,世家大族罪莫大焉。

  “然而,自吾之师尊,就是青州成公子横空出世后,这一现象便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官府出钱购买世家大族多余的田地,然后分配到各个农庄,让百姓有田可耕;

  “培育优良种子,大规模养育耕牛,发明曲辕犁、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等,极大地提高了耕种效率,使得青冀的粮食产量比过去至少翻了三番,保证了青冀两州百姓能够一日三餐、餐餐管饱。还保证了幽并两州从过去由冀州补贴,到如今的自给自足。

  “只要推行新农体系,大汉北方十数州,用不了两三年,便可以和青冀两州一般,人人均能一日三餐、餐餐管饱。

  “全面重新丈量土地,释放出了大量隐藏土地和隐藏人口。

  “百姓富足,朝廷也能满额收缴赋税,保证国库充盈。

  “国库充盈之后,不仅能养强军,还能反哺百姓。

  “例如由青冀两州为始的普及教育。

  “当前,青冀两州的六岁以上孩童,均必须入蒙学,一应费用均由官府承担。

  “蒙学之后,还可根据自身兴趣,继续求学。继续求学,不仅可跟师尊习得各种技艺,还可学习治国理政之能。

  “因我家公子发明了左伯纸、活字印刷术、各种学习用具等,典籍不再是世家大族的私藏,大汉图书馆中典籍无数,供天下学子随时借阅;识字读书也不再昂贵,普通百姓人家都能够负担得起。

  “天下百姓富庶起来,有饱饭吃,有衣穿,有书读,勤于农耕,丰衣足食,有教无类,安居乐业。

  “百姓会不感恩皇帝陛下吗?民心会不永向大汉吗?世家大族还凭什么蛊惑百姓造反?尔等世家大族还有何可要挟陛下、要挟朝廷的?

  “数十年后,我大汉人人如龙,百业昌盛,民富国强,万邦来朝。我大汉不是仙境,胜似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