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朱儁、戏忠、郭嘉四人走到帅府门口,正看到刘协、诸葛亮、郭淮、蔡琰、轻风、细雨、伏寿等人跑步归来。
朱儁几人马上上前给刘协行礼。
“拜见陛下!”
刘协还礼后,说道:“诸公快进去吧,恩师在院中等候。”
昨天在蔡成怀中睡了一觉之后,在刘协的口中,“师尊”就变成了“恩师”。
申金、诸葛亮、郭淮三人,也都跟着刘协学,改称蔡成为“恩师”。
几人一听,都有些奇怪。”成公子不是还不能走路吗?怎么会起这么早?“
“恩师恢复得很快,今早起床后,已然能够慢慢走几步了。”诸葛亮回答道。
众人一边走入府中,刘协还一边在嘚瑟。
“恩师的身体恢复得快极了。他一顿要吃三碗米饭,一天要吃半只羊。”
而诸葛亮和郭淮两人没有陪着何山、朱儁等人,他们要赶着去相府。
相府早会,还需要他们二人做记录。
早会后,他们才会在相府吃早餐。
现在,按内阁规定,朝廷各部、各署,都是由行政学院中的学员每日来做早会记录。
做完后,学员们会利用晚上时间整理出来,然后交到内阁的侍郎司——后世的秘书处。
侍郎司中的侍郎分别审阅后,会再整理成《简报》,报与丞相和阁老。
荀彧和其他阁老都发现,建立侍郎司后,不仅效率提升了很多,相互之间的关系都亲近了几分。
真不知道成公子是怎么想的,建立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部门,让内阁更加团结。
何山抢先几步,冲入蔡成居住的小院,看到蔡成正在喝茶,顿时两眼含泪,快步上前,一把搂住蔡成。
“公……公……公子……”已然泣不成声。
朱儁、皇甫嵩、戏志才、郭嘉也快步走了进来,齐齐行礼。
“见过成公子!”
“哈哈,兵部大佬都来了。都没吃早餐吧?快坐下,早餐马上就来。”蔡成一边还礼,一边热情地招呼几人。
正说着,蔡琰、轻风、细雨、伏寿带头,后面是几个特战队员,端着早餐,一样一样地摆在桌上。
几人看到未来的皇后竟然亲自端早餐,震惊得无以复加,忙不迭地起身向伏寿致礼。
这可是陛下钦点的随身之人,几乎可以肯定日后会封为皇后,他们这些大汉臣子,哪里敢失礼?
伏寿放下手中的早餐,笑着还礼。
“诸公切莫多礼。这些年来,以普通百姓的方式生活,小女已深知治国不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更难。
“吾与文姬姐姐在府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为帅府省下人手。”
“可……”朱儁老爷子话都快说不出来了,半晌后才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可再怎么样,也无需皇后亲自端早餐呀。”
刘协已经换好衣服,后面跟着申金,正好听到朱儁的话。
“公伟老大人此言差矣。朕与伏寿日常做点事,有利于身体的。知百姓苦,方能思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刘协看到朱儁等人连坐都不敢坐的样子,“噗嗤”笑出声来。
“诸公坐下便是。朕与文姬等人一桌,诸公与恩师一桌。”
朱儁几人呆傻了半天,才慢慢坐了下来。
朱儁感慨道:“公子这是在培养圣君呀!”
“快给我讲讲这些年的事情。”刚刚用完早餐,不等撤下残羹,蔡成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请求。
“公子这些天应该好好休息,待身体复原后,再向公子细述不迟。”何山看到蔡成走路都困难,便想劝阻。
走路都困难?
没错,今天起床后,蔡成已经能摇摇晃晃地自行走路了。
毕竟一天半只羊可不是白吃的。
今天起床后,不仅能自己晃晃悠悠地走路,竟然还能颤颤巍巍地拿起那块最小的石锁——只有三斤重。
蔡成笑着说道:“就当闲聊了。”
朱儁老爷子悠悠地说道:“兵部这边,真没什么好说的。按丞相制定的方略,北攻南守东收西融,似乎都很顺利。”
蔡成从“北攻南守东收西融”中,仿佛明白了一点什么,正想开口询问,戏忠接口说道:
“这些年,最不容易的便是内阁。四年五灾,内忧外患,撑下来可真不容易。”
蔡成看向戏忠。
“内阁刚刚组建,公子便中毒倒下,内阁可谓是内忧外患。”朱儁点了点头,认可戏忠所言。
“都有哪些内忧外患?”蔡成昨天可没有从阁老那里看出什么忧心之事。
郭嘉稍稍思索了一下,解释道:
“大汉新制刚刚开始推行,便有四年五灾。基本掏空了朝廷的家底。
“在京都内,众多官吏都对内阁持观望态度,等于是把内阁架在火上烤。
“在京都外,北方十三州缺乏大量的官吏,尤其是各郡太守这一层,至今都未能补齐。
“最可怕的是成公子倒下后,天下读书人快速分为两派:新制派和旧制派。这两派斗了将近四年,刚刚才消停下来,可把内阁折腾得不轻。”
听到天下读书人分为两派,蔡成马上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倒下时,大汉北方的普及教育还没有完全展开,各地的主要官吏,还是要依靠原来的读书人。
而天下读书人大分裂,往轻了说,必然会影响各地政务——毕竟官吏都是读书人;
往重了说,这可不仅仅是读书人的大分裂,而是治国理念的选择。
无论古今中外,一旦出现治国思想、治国理念的争论,都是国家分裂、烽烟四起的先兆。
蔡成能够想到,所谓的“新制派”,便是支持自己观点、支持大汉新制的那一派;
所谓的“旧制派”,必然是代表世家大族、乡绅豪强的那一派。
可昨日各位阁老们却没说这次长达数年的“天下大分裂”,只说了两次大灾,必然是考虑到蔡成才醒来没几日,不想让蔡成过于忧心。
这便让蔡成想到,所谓的“刚刚消停下来”,只是旧制派被压制住了。
压制住了,不等于他们认可大汉新制,更不等于他们不会再次掀起风浪。
朱儁几人马上上前给刘协行礼。
“拜见陛下!”
刘协还礼后,说道:“诸公快进去吧,恩师在院中等候。”
昨天在蔡成怀中睡了一觉之后,在刘协的口中,“师尊”就变成了“恩师”。
申金、诸葛亮、郭淮三人,也都跟着刘协学,改称蔡成为“恩师”。
几人一听,都有些奇怪。”成公子不是还不能走路吗?怎么会起这么早?“
“恩师恢复得很快,今早起床后,已然能够慢慢走几步了。”诸葛亮回答道。
众人一边走入府中,刘协还一边在嘚瑟。
“恩师的身体恢复得快极了。他一顿要吃三碗米饭,一天要吃半只羊。”
而诸葛亮和郭淮两人没有陪着何山、朱儁等人,他们要赶着去相府。
相府早会,还需要他们二人做记录。
早会后,他们才会在相府吃早餐。
现在,按内阁规定,朝廷各部、各署,都是由行政学院中的学员每日来做早会记录。
做完后,学员们会利用晚上时间整理出来,然后交到内阁的侍郎司——后世的秘书处。
侍郎司中的侍郎分别审阅后,会再整理成《简报》,报与丞相和阁老。
荀彧和其他阁老都发现,建立侍郎司后,不仅效率提升了很多,相互之间的关系都亲近了几分。
真不知道成公子是怎么想的,建立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部门,让内阁更加团结。
何山抢先几步,冲入蔡成居住的小院,看到蔡成正在喝茶,顿时两眼含泪,快步上前,一把搂住蔡成。
“公……公……公子……”已然泣不成声。
朱儁、皇甫嵩、戏志才、郭嘉也快步走了进来,齐齐行礼。
“见过成公子!”
“哈哈,兵部大佬都来了。都没吃早餐吧?快坐下,早餐马上就来。”蔡成一边还礼,一边热情地招呼几人。
正说着,蔡琰、轻风、细雨、伏寿带头,后面是几个特战队员,端着早餐,一样一样地摆在桌上。
几人看到未来的皇后竟然亲自端早餐,震惊得无以复加,忙不迭地起身向伏寿致礼。
这可是陛下钦点的随身之人,几乎可以肯定日后会封为皇后,他们这些大汉臣子,哪里敢失礼?
伏寿放下手中的早餐,笑着还礼。
“诸公切莫多礼。这些年来,以普通百姓的方式生活,小女已深知治国不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更难。
“吾与文姬姐姐在府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为帅府省下人手。”
“可……”朱儁老爷子话都快说不出来了,半晌后才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可再怎么样,也无需皇后亲自端早餐呀。”
刘协已经换好衣服,后面跟着申金,正好听到朱儁的话。
“公伟老大人此言差矣。朕与伏寿日常做点事,有利于身体的。知百姓苦,方能思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刘协看到朱儁等人连坐都不敢坐的样子,“噗嗤”笑出声来。
“诸公坐下便是。朕与文姬等人一桌,诸公与恩师一桌。”
朱儁几人呆傻了半天,才慢慢坐了下来。
朱儁感慨道:“公子这是在培养圣君呀!”
“快给我讲讲这些年的事情。”刚刚用完早餐,不等撤下残羹,蔡成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请求。
“公子这些天应该好好休息,待身体复原后,再向公子细述不迟。”何山看到蔡成走路都困难,便想劝阻。
走路都困难?
没错,今天起床后,蔡成已经能摇摇晃晃地自行走路了。
毕竟一天半只羊可不是白吃的。
今天起床后,不仅能自己晃晃悠悠地走路,竟然还能颤颤巍巍地拿起那块最小的石锁——只有三斤重。
蔡成笑着说道:“就当闲聊了。”
朱儁老爷子悠悠地说道:“兵部这边,真没什么好说的。按丞相制定的方略,北攻南守东收西融,似乎都很顺利。”
蔡成从“北攻南守东收西融”中,仿佛明白了一点什么,正想开口询问,戏忠接口说道:
“这些年,最不容易的便是内阁。四年五灾,内忧外患,撑下来可真不容易。”
蔡成看向戏忠。
“内阁刚刚组建,公子便中毒倒下,内阁可谓是内忧外患。”朱儁点了点头,认可戏忠所言。
“都有哪些内忧外患?”蔡成昨天可没有从阁老那里看出什么忧心之事。
郭嘉稍稍思索了一下,解释道:
“大汉新制刚刚开始推行,便有四年五灾。基本掏空了朝廷的家底。
“在京都内,众多官吏都对内阁持观望态度,等于是把内阁架在火上烤。
“在京都外,北方十三州缺乏大量的官吏,尤其是各郡太守这一层,至今都未能补齐。
“最可怕的是成公子倒下后,天下读书人快速分为两派:新制派和旧制派。这两派斗了将近四年,刚刚才消停下来,可把内阁折腾得不轻。”
听到天下读书人分为两派,蔡成马上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倒下时,大汉北方的普及教育还没有完全展开,各地的主要官吏,还是要依靠原来的读书人。
而天下读书人大分裂,往轻了说,必然会影响各地政务——毕竟官吏都是读书人;
往重了说,这可不仅仅是读书人的大分裂,而是治国理念的选择。
无论古今中外,一旦出现治国思想、治国理念的争论,都是国家分裂、烽烟四起的先兆。
蔡成能够想到,所谓的“新制派”,便是支持自己观点、支持大汉新制的那一派;
所谓的“旧制派”,必然是代表世家大族、乡绅豪强的那一派。
可昨日各位阁老们却没说这次长达数年的“天下大分裂”,只说了两次大灾,必然是考虑到蔡成才醒来没几日,不想让蔡成过于忧心。
这便让蔡成想到,所谓的“刚刚消停下来”,只是旧制派被压制住了。
压制住了,不等于他们认可大汉新制,更不等于他们不会再次掀起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