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斥候的报告,夏侯渊就没再前进,派快马回去请示曹操。
而此时,孙策也派出桓阶出使扬州,要与曹操守望相助。
曹操当然答应了。
由于摩陀岭一战,曹操又损失了数千兵马,现在各方割据的势力,就数曹操最弱。
曹操在扬州的根基还没稳,兵马也不多,而扬州水师要比荆州水师弱上很多,既然孙策已抢先占据荆州,那他还不如与孙策交好,共同抵御大汉北方。
于是,这几个月来,孙策与曹操一样,都在忙于稳定州内四郡。
鲁肃与周瑜反对支援襄阳的理由是一样的:四郡初定,尚未稳固;兵马不足万,尚须提防东面曹操捅刀子。现在的荆州宜守不宜攻。
只不过,鲁肃听了桓佑的反对理由后,心生警惕。
待桓佑离开,鲁肃先是拉着周瑜交流了一番,然后摒退了所有人,才严肃地对孙策道:
“主公要当心了。”
“何事当心?”
“那桓佑虽然才十二三岁,其心智却是极高。”
“他说他是仙人弟子,心智高绝,不是应该的吗?”孙策越听越糊涂。
“如此心智高绝之人,知政懂兵,家族又为本地大士族,主公难道不担心民心所向吗?”周瑜直接把话给说白了。
孙策愣了一下,然后脸色便阴沉了下来,半晌都不发一言。
要知道,孙策和周瑜今年也才十七岁,鲁肃比他们大了三岁,也才二十岁。
这么小的年纪,却想成为荆州江南四郡之主,真是欺荆州无人了吗?
所以,尽管有程普、黄盖、韩当再加上文聘为将,又有鲁肃、周瑜、桓阶、桓佑辅佐,现在孙策在荆州江南四郡还是不稳。
今天在鲁肃、周瑜的提醒下,孙策想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其中对孙策最大的威胁,恰恰是桓氏一族。
桓氏一族在荆州要声望有声望,要人脉有人脉。尤其是荆州江南四郡的世家大族,均与桓氏交好。
如今桓佑自称自己是仙人弟子,而且造出了曲辕犁、雪花盐、汀云毛尖、湘潭红等,和青州一样的快速纺线机和快速织布机,已然画出了图样,只等制造出样机……
如此桩桩件件,都证明了桓佑确实是仙人弟子。
现在桓佑十二三岁,可再过几年呢?
待桓佑十六岁以后行了成人礼(因蔡成的原因,大汉开始流行十六岁便开始行成人礼,也就是及冠礼),长沙桓氏若想夺权,恐怕太容易了吧?
要说孙策、鲁肃、周瑜三人极为投契呢?三人都是极有智慧之人,哪里会想不到这些。
“何以应对?”孙策看向周瑜和鲁肃。
周瑜把目光投向鲁肃。
他们三人中,此时真正拿主意之人,便是鲁肃。
“现主公是以‘大都督’之名统辖荆州四郡。此为军衔,非民治之衔。”
“子敬大哥是说吾要任荆州刺史吗?”
“正是。还要任桓阶为刺史府长史,统筹处理四郡政事。而将桓佑带于身边,破格任其为参军,只出谋划策,却不可让其接触军队。
“只要桓氏接触不到兵权,便不敢反。”
孙策和周瑜都连连点头。
确实,以桓佑为军师,只管出谋划策,却不让其接触兵权,同时给丁氏富贵,同样不让桓氏参与军队事务,便可制衡桓氏一族。
突然之间,孙策看向鲁肃。“子敬兄长需要什么官职?”
鲁肃认真地想了之后,轻声说道:“不,荆州刺史不够。吾以为,主公当上表朝廷,自举为荆州牧,而公瑾则为荆州大都督,吾则可任大都督手下参军。
“如此,桓佑便可在牧府任治中从事,有事时,吾等齐聚牧府商议,桓佑自可出谋划策,却再也无法接触军队。”
“参军?是否太低了?”孙策有些不解。
“足矣。待主公真正能掌控荆州江南四郡时,职位有的是。当今,还是把职位让于本地的世家大族,也便于他们为主公出力。”
“如此不妥。”周瑜反对。“如此,在牧府处理政事之时,主公便孤立无援,何以应对世家大族那些人?吾认为子敬应该跟在主公身边,在牧府任主簿。军队交由吾一人便可。”
孙策眉头紧蹙,看向周瑜。“如此,程普、黄盖、韩当、文聘等人如何服你?”
“无妨。吾当前只管招兵、训练之事,慢慢与几位将军相处,自会得到认可。”
周瑜对于收服这些悍将无比自信,根本不像是一个十七岁的娃娃。
护民军攻打襄阳,惹出了这么一串事情,也让荆州江南留下了隐患。
如果此时蔡成还能保持穿越的记忆,肯定会说:桓佑和孙策,谁都不可能成功。
为何?
蔡成会解释:
首先,他自青州崛起,背靠的可是身为东莱太守的父亲,并以此顺利地说服了左氏和管氏两族。
那孙策靠的是什么?
他既要用桓佑,又要防桓佑。
桓佑如果初始未能察觉,早晚都会察觉。
孙策如此对待一个有着后世无数经验教训的穿越人,意味着什么?
桓氏一族会如蔡立支持蔡成一样,毫无保留地支持孙策吗?
很难!很难!
其次,通过管氏与管亥的关系,顺利地说服了管亥,从而不仅得到了大量人口,还得到了最基本的军队,而且没破坏青州农耕的根本。
要知道,黄巾军可都是没有田地的流民。
那孙策要得到充足的军队,他能从哪里招募?
如果从民众中招募,在地广人稀的荆州江南四郡,必将影响荆州的农耕。
荆州江南四郡总人口也才不到三百万,能养十万军队就顶天了。
然后,他便让大哥蔡正前往京都,既献曲辕犁,又买官,同时行贿十常侍。
献曲辕犁是希望得到朝廷,至少是得到皇帝刘宏的支持。
蔡成如愿以偿。
买官,是钻了皇帝刘宏允许买官的空子,而贿赂十常侍,是为了化虚为实,从而实际掌控青州。
蔡成达成目标,还意外地让蔡立得到了“青州牧”的高位。
最重要的是,蔡成充分应用了黄巾之乱刚刚平息,天下仍然惶惶,青州刺史空缺的时机。
而此时,孙策也派出桓阶出使扬州,要与曹操守望相助。
曹操当然答应了。
由于摩陀岭一战,曹操又损失了数千兵马,现在各方割据的势力,就数曹操最弱。
曹操在扬州的根基还没稳,兵马也不多,而扬州水师要比荆州水师弱上很多,既然孙策已抢先占据荆州,那他还不如与孙策交好,共同抵御大汉北方。
于是,这几个月来,孙策与曹操一样,都在忙于稳定州内四郡。
鲁肃与周瑜反对支援襄阳的理由是一样的:四郡初定,尚未稳固;兵马不足万,尚须提防东面曹操捅刀子。现在的荆州宜守不宜攻。
只不过,鲁肃听了桓佑的反对理由后,心生警惕。
待桓佑离开,鲁肃先是拉着周瑜交流了一番,然后摒退了所有人,才严肃地对孙策道:
“主公要当心了。”
“何事当心?”
“那桓佑虽然才十二三岁,其心智却是极高。”
“他说他是仙人弟子,心智高绝,不是应该的吗?”孙策越听越糊涂。
“如此心智高绝之人,知政懂兵,家族又为本地大士族,主公难道不担心民心所向吗?”周瑜直接把话给说白了。
孙策愣了一下,然后脸色便阴沉了下来,半晌都不发一言。
要知道,孙策和周瑜今年也才十七岁,鲁肃比他们大了三岁,也才二十岁。
这么小的年纪,却想成为荆州江南四郡之主,真是欺荆州无人了吗?
所以,尽管有程普、黄盖、韩当再加上文聘为将,又有鲁肃、周瑜、桓阶、桓佑辅佐,现在孙策在荆州江南四郡还是不稳。
今天在鲁肃、周瑜的提醒下,孙策想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其中对孙策最大的威胁,恰恰是桓氏一族。
桓氏一族在荆州要声望有声望,要人脉有人脉。尤其是荆州江南四郡的世家大族,均与桓氏交好。
如今桓佑自称自己是仙人弟子,而且造出了曲辕犁、雪花盐、汀云毛尖、湘潭红等,和青州一样的快速纺线机和快速织布机,已然画出了图样,只等制造出样机……
如此桩桩件件,都证明了桓佑确实是仙人弟子。
现在桓佑十二三岁,可再过几年呢?
待桓佑十六岁以后行了成人礼(因蔡成的原因,大汉开始流行十六岁便开始行成人礼,也就是及冠礼),长沙桓氏若想夺权,恐怕太容易了吧?
要说孙策、鲁肃、周瑜三人极为投契呢?三人都是极有智慧之人,哪里会想不到这些。
“何以应对?”孙策看向周瑜和鲁肃。
周瑜把目光投向鲁肃。
他们三人中,此时真正拿主意之人,便是鲁肃。
“现主公是以‘大都督’之名统辖荆州四郡。此为军衔,非民治之衔。”
“子敬大哥是说吾要任荆州刺史吗?”
“正是。还要任桓阶为刺史府长史,统筹处理四郡政事。而将桓佑带于身边,破格任其为参军,只出谋划策,却不可让其接触军队。
“只要桓氏接触不到兵权,便不敢反。”
孙策和周瑜都连连点头。
确实,以桓佑为军师,只管出谋划策,却不让其接触兵权,同时给丁氏富贵,同样不让桓氏参与军队事务,便可制衡桓氏一族。
突然之间,孙策看向鲁肃。“子敬兄长需要什么官职?”
鲁肃认真地想了之后,轻声说道:“不,荆州刺史不够。吾以为,主公当上表朝廷,自举为荆州牧,而公瑾则为荆州大都督,吾则可任大都督手下参军。
“如此,桓佑便可在牧府任治中从事,有事时,吾等齐聚牧府商议,桓佑自可出谋划策,却再也无法接触军队。”
“参军?是否太低了?”孙策有些不解。
“足矣。待主公真正能掌控荆州江南四郡时,职位有的是。当今,还是把职位让于本地的世家大族,也便于他们为主公出力。”
“如此不妥。”周瑜反对。“如此,在牧府处理政事之时,主公便孤立无援,何以应对世家大族那些人?吾认为子敬应该跟在主公身边,在牧府任主簿。军队交由吾一人便可。”
孙策眉头紧蹙,看向周瑜。“如此,程普、黄盖、韩当、文聘等人如何服你?”
“无妨。吾当前只管招兵、训练之事,慢慢与几位将军相处,自会得到认可。”
周瑜对于收服这些悍将无比自信,根本不像是一个十七岁的娃娃。
护民军攻打襄阳,惹出了这么一串事情,也让荆州江南留下了隐患。
如果此时蔡成还能保持穿越的记忆,肯定会说:桓佑和孙策,谁都不可能成功。
为何?
蔡成会解释:
首先,他自青州崛起,背靠的可是身为东莱太守的父亲,并以此顺利地说服了左氏和管氏两族。
那孙策靠的是什么?
他既要用桓佑,又要防桓佑。
桓佑如果初始未能察觉,早晚都会察觉。
孙策如此对待一个有着后世无数经验教训的穿越人,意味着什么?
桓氏一族会如蔡立支持蔡成一样,毫无保留地支持孙策吗?
很难!很难!
其次,通过管氏与管亥的关系,顺利地说服了管亥,从而不仅得到了大量人口,还得到了最基本的军队,而且没破坏青州农耕的根本。
要知道,黄巾军可都是没有田地的流民。
那孙策要得到充足的军队,他能从哪里招募?
如果从民众中招募,在地广人稀的荆州江南四郡,必将影响荆州的农耕。
荆州江南四郡总人口也才不到三百万,能养十万军队就顶天了。
然后,他便让大哥蔡正前往京都,既献曲辕犁,又买官,同时行贿十常侍。
献曲辕犁是希望得到朝廷,至少是得到皇帝刘宏的支持。
蔡成如愿以偿。
买官,是钻了皇帝刘宏允许买官的空子,而贿赂十常侍,是为了化虚为实,从而实际掌控青州。
蔡成达成目标,还意外地让蔡立得到了“青州牧”的高位。
最重要的是,蔡成充分应用了黄巾之乱刚刚平息,天下仍然惶惶,青州刺史空缺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