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龙映画里的心动
温如霜指尖捻着一片晒干的麦芽糖渣,阳光透过糖龙工坊的木窗,在她摊开的《明清民俗图谱》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风痕刚调试完新的数字扫描设备,屏幕上还停留在昨天扫描的那只“游云戏珠”糖龙的3D模型,龙鳞的纹理在蓝光里泛着近乎真实的琥珀色。
“叮铃——”老式座机的铃声打破了工坊的安静,温如霜接起电话时,指尖还沾着一点糖霜。
“是温老师吗?我是星瀚影视的制片人林蔓,我们正在筹备一部非遗主题电影《河上龙灯》,想邀请您和风痕老师担任糖龙文化顾问,不知道您二位是否有空?”
温如霜回头看了眼风痕,他正摘下眼镜揉眉心,听到“星瀚影视”四个字,抬眼望过来,眼神里带着几分默契的询问。她对着电话轻笑:“我们很乐意,具体聊聊?”
挂了电话,风痕已经走过来,指尖点了点图谱上“糖龙祭河”的条目——那是他们去年整理糖龙民俗时,最遗憾没能实地还原的场景。“看来,机会来了。”他的声音比平时稍高一点,温如霜能听出他语气里的期待。
三天后,两人驱车到了星瀚影视的片场。拍摄地选在江南古镇的一条老河边,河边已经搭起了半成型的祭台,几个工作人员正围着一堆布料争论。制片人林蔓迎上来,递过剧本:“核心场景就是明清时期的‘糖龙祭河’,传说每年汛期前,村民会制作糖龙投入河中,祈求河水安澜。但我们没找到太多史料,怕拍得不像。”
温如霜翻开剧本,看到“糖龙通体赤红,缀金箔,供桌摆五牲”的描述,轻轻皱眉:“明清祭河分官祭和民祭,这里写的是民祭,但民祭用的糖龙不会用金箔,太贵重了,应该是用食用朱砂染成朱红,龙腹里裹芝麻和花生,象征五谷丰登。还有服饰,村民的长衫得是靛蓝或粗布白,不能用宝蓝色,那是官宦人家才能用的颜色。”
她说话时,指尖在剧本上轻轻划着,风痕站在她身边,目光落在她的指尖,又转向那堆布料,补充道:“如果按民祭还原,布料的织法得是平纹布,不能有提花,我可以用数字技术扫描现存的明清民服,生成纹样模板,让服装组参考。”
林蔓眼睛亮了:“太好了!温老师管历史细节,风老师管技术支持,简直是绝配!”
接下来的半个月,温如霜几乎泡在了片场的服装道具间。她从家里搬来一箱子古籍,《江南民俗考》《清代岁时记》堆在桌上,每天对着服装师手里的针线,一点点调整衣襟的盘扣样式——明清民祭时,男子的长衫盘扣得是“一字扣”,不能用“蝴蝶扣”,那是女子服饰常用的。
有天傍晚,服装组的小姑娘犯了难:“温老师,您说的‘靛蓝粗布’我们找遍了布料市场都没找到,能用藏青代替吗?”
温如霜摇摇头,正要说话,风痕提着一个布袋子走进来,里面装着几匹深蓝色的粗布:“我托人在苏州老作坊找的,是用传统靛蓝染的,织法也是平纹,你看看合不合适。”
温如霜惊讶地抬头,风痕避开她的目光,挠了挠头:“昨天听你跟林制片说找不到,就联系了之前做糖龙原料溯源时认识的染坊师傅。”
那天晚上,道具间的灯亮到很晚。温如霜坐在桌边,把粗布剪成小块,比对古籍里的服饰尺寸,风痕坐在她对面的电脑前,扫描布料的纹理,生成数字模板。中途温如霜胃不舒服,捂着肚子皱眉,风痕注意到了,默默起身去片场的食堂,端了一碗热的莲子羹回来:“知道你胃不好,特意让师傅少放糖。”
温如霜接过碗,莲子的清香飘进鼻腔,她低头舀了一勺,温热的甜意顺着喉咙滑下去,胃里的不适感减轻了不少。“谢谢,”她轻声说,抬头时正好对上风痕的目光,他的眼睛在台灯下显得很亮,像盛着星光。
道具组的难题也不少。按史料,祭河用的糖龙要三尺长,用麦芽糖熬制,但麦芽糖遇热会融化,拍摄时正是初夏,温度有二十多度,刚做好的糖龙撑不过十分钟就会变软变形。
“总不能拍一条融一条吧?”道具组长愁眉苦脸,“我们试了用糖霜加胶水,结果看起来像塑料,太假了。”
风痕这时提出了方案:“用虚拟糖龙。我先扫描真实的糖龙,记录下它的纹理、光泽和透明度,再用3D建模做一个虚拟模型,拍摄时让演员对着空气做动作,后期把虚拟糖龙合成进去,这样既不会融化,还能还原糖龙的质感。”
但建模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生成的虚拟糖龙,龙鳞的光泽太亮,像玻璃做的,没有麦芽糖那种温润的琥珀色。风痕对着电脑调试了两天,还是不满意。
温如霜看他熬得眼睛发红,拉着他到工坊的熬糖锅前,点燃炉火,倒上麦芽糖:“你看,熬糖的时候,温度到110度会泛白,120度会变成浅黄,130度才是我们要的琥珀色,而且糖龙做好后,表面会有一层细细的糖霜,不是完全光滑的。”
她一边说,一边用长勺搅拌糖浆,金黄色的糖浆在锅里慢慢翻滚,风痕站在她身边,手里拿着手机拍摄,镜头里,温如霜的侧脸被炉火映得暖暖的,发丝上沾了一点细小的糖雾。
“我知道问题在哪了,”风痕突然说,“之前建模时没考虑糖霜的颗粒感,还有温度对颜色的影响。”
接下来的三天,风痕把自己关在临时搭建的技术室里。温如霜每天都会给他带一杯乌龙茶,那是他喜欢的口味,不加糖。有次她路过技术室,看到他趴在电脑前睡着了,屏幕上的虚拟糖龙已经有了模样——龙鳞泛着淡淡的琥珀色,表面有细微的糖霜纹理,龙腹里隐约能看到芝麻的颗粒,像真的裹了馅料。
她轻轻把茶杯放在他手边,刚要转身,风痕醒了,揉着眼睛说:“再调试一下光影,就能跟实拍场景融合了。”
拍摄“糖龙祭河”那天,河边挤满了工作人员。祭台摆着靛蓝粗布铺的供桌,上面放着芝麻糖龙(道具组做的模型,用于近景),村民演员穿着平纹长衫,手里捧着空托盘——他们要对着空气“托举糖龙”,后期再合成虚拟糖龙。
导演喊“开始”后,温如霜站在监视器旁,紧张地盯着演员的动作:“左手再抬高一点,民祭时托糖龙要举过眉心,表示敬畏。”
风痕坐在旁边的技术台,实时调整虚拟糖龙的位置。当演员把“糖龙”投入河中时,他按下键盘,虚拟糖龙从演员手中“滑落”,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入河里,溅起的水花刚好和虚拟糖龙的下落轨迹重合,看起来像真的糖龙被投入水中。
“过了!”导演兴奋地喊,“这糖龙太真实了,比真的还好看!”
拍摄结束后,夕阳落在河面上,泛着金光。温如霜和风痕并肩走在河边,手里都拿着一根刚买的麦芽糖。
“你说,观众会喜欢这个场景吗?”温如霜咬了一口麦芽糖,甜丝丝的。
风痕看着她嘴角沾的糖霜,忍不住伸手帮她擦掉:“会的,因为这里面有我们都在乎的东西。”
温如霜的脸颊突然发烫,她低下头,看着河里的倒影,两人的影子靠得很近,像融在一起的糖。
电影《河上龙灯》上映那天,两人一起去了影院。当“糖龙祭河”的场景出现时,影院里响起了小声的惊叹——虚拟糖龙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落入河中时,水面泛起涟漪,旁边的村民们跪地祈福,靛蓝的长衫在夜色里格外显眼。
“那个糖龙好漂亮啊,是真的麦芽糖做的吗?”后排的观众小声问。
“好像是非遗技艺,叫糖龙,看完电影我想去看看真的糖龙长什么样。”
温如霜听到这些话,忍不住笑了。风痕侧过头,看着她的侧脸,在影院的灯光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含着糖。
电影上映后,效果远超预期。星瀚影视发布的数据显示,“糖龙技艺”的搜索量暴涨300%,很多游客专程赶到温如霜和风痕的糖龙工坊,想体验制作糖龙。
那天工坊里挤满了人,温如霜在教一个小朋友揉麦芽糖,风痕在旁边用数字设备扫描糖龙,给游客展示3D模型。
“温老师,风老师,”林蔓打来电话,“我们想拍一部关于糖龙的纪录片,还请你们当顾问,行吗?”
温如霜看了眼风痕,他笑着点头,她对着电话说:“好啊,不过这次,我们想加一个场景——两个人一起制作糖龙。”
挂了电话,风痕走到她身边,拿起一块麦芽糖,放在她的手心:“我们现在就做吧,做一条‘双生糖龙’。”
温如霜点点头,把麦芽糖放在熬糖锅里。炉火慢慢升温,糖浆渐渐变成琥珀色,风痕伸手帮她搅拌,两人的手在锅里碰到一起,像麦芽糖一样,慢慢融在了一起。
阳光透过木窗,照在他们身上,锅里的糖浆泛着暖暖的光,旁边的数字屏幕上,两条虚拟糖龙缠绕在一起,在蓝光里游动,像要飞出屏幕,飞向更远的地方——那里有更多人在等待,等待了解这门甜美的非遗技艺,也等待着见证这份藏在糖龙里的心动。
温如霜指尖捻着一片晒干的麦芽糖渣,阳光透过糖龙工坊的木窗,在她摊开的《明清民俗图谱》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风痕刚调试完新的数字扫描设备,屏幕上还停留在昨天扫描的那只“游云戏珠”糖龙的3D模型,龙鳞的纹理在蓝光里泛着近乎真实的琥珀色。
“叮铃——”老式座机的铃声打破了工坊的安静,温如霜接起电话时,指尖还沾着一点糖霜。
“是温老师吗?我是星瀚影视的制片人林蔓,我们正在筹备一部非遗主题电影《河上龙灯》,想邀请您和风痕老师担任糖龙文化顾问,不知道您二位是否有空?”
温如霜回头看了眼风痕,他正摘下眼镜揉眉心,听到“星瀚影视”四个字,抬眼望过来,眼神里带着几分默契的询问。她对着电话轻笑:“我们很乐意,具体聊聊?”
挂了电话,风痕已经走过来,指尖点了点图谱上“糖龙祭河”的条目——那是他们去年整理糖龙民俗时,最遗憾没能实地还原的场景。“看来,机会来了。”他的声音比平时稍高一点,温如霜能听出他语气里的期待。
三天后,两人驱车到了星瀚影视的片场。拍摄地选在江南古镇的一条老河边,河边已经搭起了半成型的祭台,几个工作人员正围着一堆布料争论。制片人林蔓迎上来,递过剧本:“核心场景就是明清时期的‘糖龙祭河’,传说每年汛期前,村民会制作糖龙投入河中,祈求河水安澜。但我们没找到太多史料,怕拍得不像。”
温如霜翻开剧本,看到“糖龙通体赤红,缀金箔,供桌摆五牲”的描述,轻轻皱眉:“明清祭河分官祭和民祭,这里写的是民祭,但民祭用的糖龙不会用金箔,太贵重了,应该是用食用朱砂染成朱红,龙腹里裹芝麻和花生,象征五谷丰登。还有服饰,村民的长衫得是靛蓝或粗布白,不能用宝蓝色,那是官宦人家才能用的颜色。”
她说话时,指尖在剧本上轻轻划着,风痕站在她身边,目光落在她的指尖,又转向那堆布料,补充道:“如果按民祭还原,布料的织法得是平纹布,不能有提花,我可以用数字技术扫描现存的明清民服,生成纹样模板,让服装组参考。”
林蔓眼睛亮了:“太好了!温老师管历史细节,风老师管技术支持,简直是绝配!”
接下来的半个月,温如霜几乎泡在了片场的服装道具间。她从家里搬来一箱子古籍,《江南民俗考》《清代岁时记》堆在桌上,每天对着服装师手里的针线,一点点调整衣襟的盘扣样式——明清民祭时,男子的长衫盘扣得是“一字扣”,不能用“蝴蝶扣”,那是女子服饰常用的。
有天傍晚,服装组的小姑娘犯了难:“温老师,您说的‘靛蓝粗布’我们找遍了布料市场都没找到,能用藏青代替吗?”
温如霜摇摇头,正要说话,风痕提着一个布袋子走进来,里面装着几匹深蓝色的粗布:“我托人在苏州老作坊找的,是用传统靛蓝染的,织法也是平纹,你看看合不合适。”
温如霜惊讶地抬头,风痕避开她的目光,挠了挠头:“昨天听你跟林制片说找不到,就联系了之前做糖龙原料溯源时认识的染坊师傅。”
那天晚上,道具间的灯亮到很晚。温如霜坐在桌边,把粗布剪成小块,比对古籍里的服饰尺寸,风痕坐在她对面的电脑前,扫描布料的纹理,生成数字模板。中途温如霜胃不舒服,捂着肚子皱眉,风痕注意到了,默默起身去片场的食堂,端了一碗热的莲子羹回来:“知道你胃不好,特意让师傅少放糖。”
温如霜接过碗,莲子的清香飘进鼻腔,她低头舀了一勺,温热的甜意顺着喉咙滑下去,胃里的不适感减轻了不少。“谢谢,”她轻声说,抬头时正好对上风痕的目光,他的眼睛在台灯下显得很亮,像盛着星光。
道具组的难题也不少。按史料,祭河用的糖龙要三尺长,用麦芽糖熬制,但麦芽糖遇热会融化,拍摄时正是初夏,温度有二十多度,刚做好的糖龙撑不过十分钟就会变软变形。
“总不能拍一条融一条吧?”道具组长愁眉苦脸,“我们试了用糖霜加胶水,结果看起来像塑料,太假了。”
风痕这时提出了方案:“用虚拟糖龙。我先扫描真实的糖龙,记录下它的纹理、光泽和透明度,再用3D建模做一个虚拟模型,拍摄时让演员对着空气做动作,后期把虚拟糖龙合成进去,这样既不会融化,还能还原糖龙的质感。”
但建模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生成的虚拟糖龙,龙鳞的光泽太亮,像玻璃做的,没有麦芽糖那种温润的琥珀色。风痕对着电脑调试了两天,还是不满意。
温如霜看他熬得眼睛发红,拉着他到工坊的熬糖锅前,点燃炉火,倒上麦芽糖:“你看,熬糖的时候,温度到110度会泛白,120度会变成浅黄,130度才是我们要的琥珀色,而且糖龙做好后,表面会有一层细细的糖霜,不是完全光滑的。”
她一边说,一边用长勺搅拌糖浆,金黄色的糖浆在锅里慢慢翻滚,风痕站在她身边,手里拿着手机拍摄,镜头里,温如霜的侧脸被炉火映得暖暖的,发丝上沾了一点细小的糖雾。
“我知道问题在哪了,”风痕突然说,“之前建模时没考虑糖霜的颗粒感,还有温度对颜色的影响。”
接下来的三天,风痕把自己关在临时搭建的技术室里。温如霜每天都会给他带一杯乌龙茶,那是他喜欢的口味,不加糖。有次她路过技术室,看到他趴在电脑前睡着了,屏幕上的虚拟糖龙已经有了模样——龙鳞泛着淡淡的琥珀色,表面有细微的糖霜纹理,龙腹里隐约能看到芝麻的颗粒,像真的裹了馅料。
她轻轻把茶杯放在他手边,刚要转身,风痕醒了,揉着眼睛说:“再调试一下光影,就能跟实拍场景融合了。”
拍摄“糖龙祭河”那天,河边挤满了工作人员。祭台摆着靛蓝粗布铺的供桌,上面放着芝麻糖龙(道具组做的模型,用于近景),村民演员穿着平纹长衫,手里捧着空托盘——他们要对着空气“托举糖龙”,后期再合成虚拟糖龙。
导演喊“开始”后,温如霜站在监视器旁,紧张地盯着演员的动作:“左手再抬高一点,民祭时托糖龙要举过眉心,表示敬畏。”
风痕坐在旁边的技术台,实时调整虚拟糖龙的位置。当演员把“糖龙”投入河中时,他按下键盘,虚拟糖龙从演员手中“滑落”,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入河里,溅起的水花刚好和虚拟糖龙的下落轨迹重合,看起来像真的糖龙被投入水中。
“过了!”导演兴奋地喊,“这糖龙太真实了,比真的还好看!”
拍摄结束后,夕阳落在河面上,泛着金光。温如霜和风痕并肩走在河边,手里都拿着一根刚买的麦芽糖。
“你说,观众会喜欢这个场景吗?”温如霜咬了一口麦芽糖,甜丝丝的。
风痕看着她嘴角沾的糖霜,忍不住伸手帮她擦掉:“会的,因为这里面有我们都在乎的东西。”
温如霜的脸颊突然发烫,她低下头,看着河里的倒影,两人的影子靠得很近,像融在一起的糖。
电影《河上龙灯》上映那天,两人一起去了影院。当“糖龙祭河”的场景出现时,影院里响起了小声的惊叹——虚拟糖龙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落入河中时,水面泛起涟漪,旁边的村民们跪地祈福,靛蓝的长衫在夜色里格外显眼。
“那个糖龙好漂亮啊,是真的麦芽糖做的吗?”后排的观众小声问。
“好像是非遗技艺,叫糖龙,看完电影我想去看看真的糖龙长什么样。”
温如霜听到这些话,忍不住笑了。风痕侧过头,看着她的侧脸,在影院的灯光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含着糖。
电影上映后,效果远超预期。星瀚影视发布的数据显示,“糖龙技艺”的搜索量暴涨300%,很多游客专程赶到温如霜和风痕的糖龙工坊,想体验制作糖龙。
那天工坊里挤满了人,温如霜在教一个小朋友揉麦芽糖,风痕在旁边用数字设备扫描糖龙,给游客展示3D模型。
“温老师,风老师,”林蔓打来电话,“我们想拍一部关于糖龙的纪录片,还请你们当顾问,行吗?”
温如霜看了眼风痕,他笑着点头,她对着电话说:“好啊,不过这次,我们想加一个场景——两个人一起制作糖龙。”
挂了电话,风痕走到她身边,拿起一块麦芽糖,放在她的手心:“我们现在就做吧,做一条‘双生糖龙’。”
温如霜点点头,把麦芽糖放在熬糖锅里。炉火慢慢升温,糖浆渐渐变成琥珀色,风痕伸手帮她搅拌,两人的手在锅里碰到一起,像麦芽糖一样,慢慢融在了一起。
阳光透过木窗,照在他们身上,锅里的糖浆泛着暖暖的光,旁边的数字屏幕上,两条虚拟糖龙缠绕在一起,在蓝光里游动,像要飞出屏幕,飞向更远的地方——那里有更多人在等待,等待了解这门甜美的非遗技艺,也等待着见证这份藏在糖龙里的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