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厍国先民用来祭祀的地方。”张海桐的声音很平稳,像空旷的空间里恒定的钟声。“爬上去,也许一切都有了答案。”
如果换成以前,王老板肯定大骂张海桐瞎说,这种事还需要讲吗?一眼就能看出来。
但这次王老板心里也有猜测,所以没有反驳。
因为到了这里,他感觉自己有很强烈的欲望,那就是爬上去,一直向上。
王老板文化不高,加上经历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难免想的格外神秘。
人在反直觉的反常识的环境下,很难第一时间想到科学。在这种状况下,大多人的第一想法都是:这难道是上天的指引?还是惩罚?
事实上很多宗教都在利用这一点,加上科学知识的垄断,两相结合不断扩大信众眼里“神的存在”。
张家曾经也造神。
这项活动的最后一个产物,是张起灵。
很难想象,在张家竟然还存在着造神运动的产物。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最后的产物也成了旧时代唯一的精神遗物。
张海桐没把话说死,因为他也不清楚青铜树上到底有什么。可以肯定的是,靠近青铜树顶端的地方,的确可以狩猎烛九阴。
但青铜树真正的顶端到底是做什么的,没人知道。
或许以前的张家知道,又或许以前攻打厍国的哑巴军知道,但现在已经无人清楚了。
又或许,青铜树本来就没有顶端。
可能他们现在看到的景象,是这里的神秘力量基于现实基础幻化出来的幻象。
没有人知道。
泰叔提出疑问。“如果这里真的是你们说的什么厍国先民建造,按照我的经验来看”
“至少四九年和零三年的科技技术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我家里连电都没有,用煤油灯的都没几户。”
“如果真是几千年前的人建造,那个时候的人怎么弄到这么多青铜?”
“俺老头子确实没什么文化,但倒腾这些死人东西也有几十年了。青铜在古代是贵族老爷才能用的东西,厍国才多大的地方,能弄出来这么大的建筑物?”
老泰说的很对。
或者说,没有人不会怀疑这个东西存在的真实性。
张海桐也曾想过这件事,但张瑞山的日记里没有提及。去广东跟泰叔等人汇合的路上,他利用自己的权限让族人帮自己查过青铜树的资料。
无一例外没有结果,族里只模棱两可记载道:昔年,天火坠地,入于九壤。众皆以为天罚。然火既至,地中生灵。火种生金树,其本自天,故号“神树”。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
故事的内容说的是很多年前,天上落下来火种,落下来砸到很深的地下。大家都说这是上天的惩罚。但它带来了火,也在地下诞生生命。传说火种长大就变成金色的树,它来自天上,人们叫它神树。
天外落下来一颗种子,在地下长成了一棵树。这棵树是金色的。
青铜在生锈之前,就是金色的。
也就是说,这棵青铜神树本来应该是金色的才对。试想一下,一群没有当时知识有限的厍国先民亦或是更加原始的人类族群看见这棵树,会衍生出怎样的神话传说。
在张家的记载里,神树的来历就是这样。
后面能找到的内容,几乎都是神树能用来干嘛,张家在里面得到了什么东西。还有一部分资料已经遗失了,目前也没有找出可以拼凑的内容。
如果要找到完整内容,大概率只能去张家古楼。
在张家里面,一直传言家族里最重要的内容和人类历史的诸多秘密都镌刻其中。张家人在他们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所见所闻中想到了一种机关,建造了一座可以整体移动的古楼。
张家古楼如何建造,张海桐并不清楚。也许真的是整个都可以移动的绝密机关,也许能移动的只是那个核心。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座张家古楼,都必然能与四姑娘山的密码机关契合。要想为了个人的秘密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打开张家古楼并不现实。
何况就算秦岭有利可图,张家目前也没有那个力量来研究。
中国古代有许多和草木相关的传说,其中对于神树的传闻尤其的多。比如天梯建木,比如太阳的居所扶桑树和若木,再比如让不死国民长生不老的甘木。
这些都是关于神树的传说。
而青铜神树,无一例外符合这些神话传说的想象。
不仅是张海桐,很多族人都相信这些神木的传说,可能都来自于青铜神树。
因此,张家从来不认为这棵树是人类铸造的。人类的造物总能找到人造的痕迹,但是青铜树没有。
张海桐刚刚一路攀爬,没有找到任何浇筑的痕迹。
这么大的建筑物,必然只能多段多次融合浇筑,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秦岭也没有大量金属矿,不具备就近冶炼大量青铜的条件。
张家人拓印过厍国人在这里描绘的壁画,壁画显示这些人在叩拜青铜树。如果是人为铸造出来的神迹,人类很难对这种造物有特别虔诚的信仰。
这几乎可以说明,青铜树大概率不是人类造物。
这也就是泰叔所怀疑的事情。
面对他的提问,王老板一身热汗渐渐发凉。不清楚是风吹的,还是脑补之后吓得。
他看着泰叔和张海桐。此时泰叔微微抬头,看着更高一点的青铜树枝上的张海桐。王老板看不明白老泰脸上的表情,或许那本来就没有意义。只是因为人老了,所以一个眼神都很有故事感。
然而张海桐只是站在那里,抬头望着顶端不知道还有多远的青铜树。
昏暗微弱的光将它苍白的皮肤映出一层浅淡的光晕,王老板听见张海桐说:“我也不知道。”
“谁又能活过几千年,告诉我们真相呢?这里已经是废墟了。”
说完,他便继续向上。如同一只生在此处的精怪,一个轻巧的动作,便爬上去很高很高。
王老板莫名觉得,张海桐属于这里。
喜欢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如果换成以前,王老板肯定大骂张海桐瞎说,这种事还需要讲吗?一眼就能看出来。
但这次王老板心里也有猜测,所以没有反驳。
因为到了这里,他感觉自己有很强烈的欲望,那就是爬上去,一直向上。
王老板文化不高,加上经历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难免想的格外神秘。
人在反直觉的反常识的环境下,很难第一时间想到科学。在这种状况下,大多人的第一想法都是:这难道是上天的指引?还是惩罚?
事实上很多宗教都在利用这一点,加上科学知识的垄断,两相结合不断扩大信众眼里“神的存在”。
张家曾经也造神。
这项活动的最后一个产物,是张起灵。
很难想象,在张家竟然还存在着造神运动的产物。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最后的产物也成了旧时代唯一的精神遗物。
张海桐没把话说死,因为他也不清楚青铜树上到底有什么。可以肯定的是,靠近青铜树顶端的地方,的确可以狩猎烛九阴。
但青铜树真正的顶端到底是做什么的,没人知道。
或许以前的张家知道,又或许以前攻打厍国的哑巴军知道,但现在已经无人清楚了。
又或许,青铜树本来就没有顶端。
可能他们现在看到的景象,是这里的神秘力量基于现实基础幻化出来的幻象。
没有人知道。
泰叔提出疑问。“如果这里真的是你们说的什么厍国先民建造,按照我的经验来看”
“至少四九年和零三年的科技技术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我家里连电都没有,用煤油灯的都没几户。”
“如果真是几千年前的人建造,那个时候的人怎么弄到这么多青铜?”
“俺老头子确实没什么文化,但倒腾这些死人东西也有几十年了。青铜在古代是贵族老爷才能用的东西,厍国才多大的地方,能弄出来这么大的建筑物?”
老泰说的很对。
或者说,没有人不会怀疑这个东西存在的真实性。
张海桐也曾想过这件事,但张瑞山的日记里没有提及。去广东跟泰叔等人汇合的路上,他利用自己的权限让族人帮自己查过青铜树的资料。
无一例外没有结果,族里只模棱两可记载道:昔年,天火坠地,入于九壤。众皆以为天罚。然火既至,地中生灵。火种生金树,其本自天,故号“神树”。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
故事的内容说的是很多年前,天上落下来火种,落下来砸到很深的地下。大家都说这是上天的惩罚。但它带来了火,也在地下诞生生命。传说火种长大就变成金色的树,它来自天上,人们叫它神树。
天外落下来一颗种子,在地下长成了一棵树。这棵树是金色的。
青铜在生锈之前,就是金色的。
也就是说,这棵青铜神树本来应该是金色的才对。试想一下,一群没有当时知识有限的厍国先民亦或是更加原始的人类族群看见这棵树,会衍生出怎样的神话传说。
在张家的记载里,神树的来历就是这样。
后面能找到的内容,几乎都是神树能用来干嘛,张家在里面得到了什么东西。还有一部分资料已经遗失了,目前也没有找出可以拼凑的内容。
如果要找到完整内容,大概率只能去张家古楼。
在张家里面,一直传言家族里最重要的内容和人类历史的诸多秘密都镌刻其中。张家人在他们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所见所闻中想到了一种机关,建造了一座可以整体移动的古楼。
张家古楼如何建造,张海桐并不清楚。也许真的是整个都可以移动的绝密机关,也许能移动的只是那个核心。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座张家古楼,都必然能与四姑娘山的密码机关契合。要想为了个人的秘密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打开张家古楼并不现实。
何况就算秦岭有利可图,张家目前也没有那个力量来研究。
中国古代有许多和草木相关的传说,其中对于神树的传闻尤其的多。比如天梯建木,比如太阳的居所扶桑树和若木,再比如让不死国民长生不老的甘木。
这些都是关于神树的传说。
而青铜神树,无一例外符合这些神话传说的想象。
不仅是张海桐,很多族人都相信这些神木的传说,可能都来自于青铜神树。
因此,张家从来不认为这棵树是人类铸造的。人类的造物总能找到人造的痕迹,但是青铜树没有。
张海桐刚刚一路攀爬,没有找到任何浇筑的痕迹。
这么大的建筑物,必然只能多段多次融合浇筑,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秦岭也没有大量金属矿,不具备就近冶炼大量青铜的条件。
张家人拓印过厍国人在这里描绘的壁画,壁画显示这些人在叩拜青铜树。如果是人为铸造出来的神迹,人类很难对这种造物有特别虔诚的信仰。
这几乎可以说明,青铜树大概率不是人类造物。
这也就是泰叔所怀疑的事情。
面对他的提问,王老板一身热汗渐渐发凉。不清楚是风吹的,还是脑补之后吓得。
他看着泰叔和张海桐。此时泰叔微微抬头,看着更高一点的青铜树枝上的张海桐。王老板看不明白老泰脸上的表情,或许那本来就没有意义。只是因为人老了,所以一个眼神都很有故事感。
然而张海桐只是站在那里,抬头望着顶端不知道还有多远的青铜树。
昏暗微弱的光将它苍白的皮肤映出一层浅淡的光晕,王老板听见张海桐说:“我也不知道。”
“谁又能活过几千年,告诉我们真相呢?这里已经是废墟了。”
说完,他便继续向上。如同一只生在此处的精怪,一个轻巧的动作,便爬上去很高很高。
王老板莫名觉得,张海桐属于这里。
喜欢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