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紫禁城中的小皇帝-《民国:穿越关东,枪马无双》

  红墙黄瓦映晚霞,故宫深处藏皇家。

  紫禁城,养心殿。

  十一岁的小皇帝,就住在这里,一如他的九个先祖。

  从表面上看,这养心殿的装潢并不算繁复,但是一应家具,比如桌椅、案几、橱柜等,尽是由紫檀等珍贵木材制成,一色淡黄色宫缎所做的垫褥,铺陈其上。

  而陈设的瓷器、玉器、书画,更是随便拿出一件,都是稀世国宝。

  在养心殿东暖阁的西北角,摆着一个刀架,架上摆着一把宝刀,据说是当年康熙出征时曾经佩戴过,刀上至今还遗留着血迹。

  身穿淡黄色箭袖袍服的小皇帝,此时就站在刀架前面,背着手,仔细端详着宝刀,面色不悲不喜,虽年纪尚小,却显得颇有城府的样子。

  这时,一个身穿蟒袍老太监来到了养心殿门口。

  这老太监手持一柄拂尘,却是金丝楠木做柄,顶端镶嵌夜明珠,披着雪貂毛,端的是华丽,一看就不是一般太监能用的玩意。

  此时养心殿门口的四个御前太监,全都赶忙默然鞠躬行礼,恭敬无比,却不发一言。

  这老太监是督领侍张德安,乃是整个紫禁城地位最高的大太监,有二品顶戴花翎,不论是小皇帝,还是四个老太妃,都对他比较客气。

  他平时只是偶尔到养心殿过问小皇帝的生活情况,实际管理养心殿事务的却是御前总管阮进寿。

  张德安从外面迈着小碎步走进东暖阁,在门口时候即把手里的拂尘挥动三下,发出铮鸣之声,意在发出提醒,免得突然开口说话吓到主子。

  待小皇帝转过头,张德安这才说道:“老爷子,咱家刚才正好看到陈大人从养心殿出去,看起来心情很好,还哼着《借东风》——莫非,那事儿又有新眉目了?”

  要不怎么说宫廷里都是妖魔鬼怪呢,这“老爷子”的称呼属实是令人绷不住。实际这就是封建统治者为了保持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所采取的一种手段罢了。

  只见小皇帝的嘴角勾了勾,应该是很开心,但却极力压制,十个喘息之后,这才开口说道:

  “谙达,上午时候,张仲父又派出心腹要员沈曾植暗中前来觐见,说是复辟大业现在已经得到了英国人的支持。现在张仲父的定武军已经在徐州集结完毕,只待时机成熟,即挥师北上进京勤王。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以陈师傅唱《借东风》,才是真正应景!”

  小皇帝口中的张仲父,自然就是辫帅张勋。“仲父”是齐桓公称呼管仲,后来就成为帝王对于臣子最高尊称,可见张勋此时确实是小皇帝的塞上长城——这也正常,因为要想复辟,必须得依靠张勋,谁让人家有枪杆子呢。

  至于陈师傅,即陈宝琛,在前清时曾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当时也是宣统名义上的师傅——为啥说名义呢,因为那时候宣统才两岁半,话都说不利索,还尿裤子呢。

  等到宣统退位之后,他仍追随小皇帝,在紫禁城尽心尽力的做起了教书育人的工作,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师傅。

  多说一句,这老先生对逊清忠心耿耿,迂腐不堪,为了复辟大业奔走鼓与呼,但还是有风骨的。

  历史上,小皇帝后来被赶出紫禁城,去了天津,而陈宝琛继续追随。后来小皇帝又去了关东成立伪满洲国,陈宝琛不顾风烛残年,赴关东劝谏,未果,还差点被关东军嘎掉。

  拒绝在伪满享受高官厚禄,返回天津卫之后,郁郁而终。

  像陈宝琛这样的人,只是个人立场不同,能守住大义。

  而这个小皇帝就不一样了,从始至终,他都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对于君临天下、掌控生杀予夺的权力有无限向往,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灵魂。

  而督领侍张德安在听完小皇帝的话之后,却没有什么高兴的意思。

  这老太监是个极聪明的人,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对于京城的局势已然洞若观火,认为虽然黎元洪与段祺瑞争得不可开交,各省督军团上蹿下跳,似乎是给张勋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但这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大清已经是过去式了,单凭张勋——即便是加上英国人的支持,那也是白扯白

  人心向背,已成定局。

  论起权势、威望、兵马,以及掌控力,张勋还能强得过之前的袁大头吗?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呐!

  能够老老实实的在紫禁城这一方天地当中快活,就已经是贪天之幸了。

  要是这么折腾下去,早晚得是土豆搬家——滚球子。

  到时候哭都找不到调门!

  但是,这话他又不能当小皇帝说,须知忠言逆耳。在这波诡云谲的紫禁城当中,他如果是多嘴多舌的人,哪有机会活到现在。

  估么着六十年前刚进宫之后就被拖下去打死了。

  现而今,他只求着能够在紫禁城再混两年,多搬弄出去一些古玩财宝卖,攒下足够的养老钱,再给河间老家那个不成器的侄子再置办一百晌地,也不枉当年割一回牛子……

  待小皇帝又指点江山,说了一些擘画蓝图之后,张德安不动声色的岔开了话题,道:

  “老爷子,怎么不见阮进寿?”

  “朕打发他出去办差了,到琉璃厂采办唐寅的珍品春画。”

  张德安愣了一下。

  这倒不是因为小皇帝年岁小,看不得春画。实际小皇帝被宫女祸祸的事情,在紫禁城当中并不是秘密。

  只是,这玩意属实不适合光明正大的采办呐——最主要的是,陈宝琛要是知道了,还不得气个半死呀!

  小皇帝摆摆手,道:“不是朕要看!张仲父一向喜欢唐寅的春画,朕想要选一份珍品送到徐州,抚慰肱骨之臣。但是宫中却没有收藏,所以才打发阮进寿去一趟琉璃厂,算算时间——也该回来了。”

  张德安的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话。

  宫里头的太监往琉璃厂倒卖古玩字画,其实有头有脸的太监都在干,但却从未有太监去琉璃厂花钱采办古玩字画的情况。

  在张德安看来,那阮进寿是一个贪婪无度的人,保不齐就会拉大旗作虎皮,趁着这个机会巧取豪夺。

  嗐,管那么干嘛,他阮进寿爱咋整就咋整吧。

  反正琉璃厂的各家店铺也确实是没人敢得罪太监们,因为还得指望着他们出菜呢。

  想来,应该不会闹出什么大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