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语世界。
京城腹地,长街喧嚣。
人声如鼎沸之水。
在一处坊市,人群聚拢在一处,形成一圈密不透风的人墙,将中心一人隔绝于五步之外。
那人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眼神涣散却透着一股狂热的执拗,手中死死攥着一卷书册。
定睛一看,正是万民奉为圭臬的圣典《子语》。
他挥舞着书卷,声嘶力竭,唾沫横飞。
“吾乃贤者!尔等听令!随我杀回主世界,夺回三棱镜!哈哈哈!”
围观者面面相觑,然后开始哄笑、指点、议论纷纷。
贤者?
这般疯癫狂悖之徒,也敢妄称贤者?
简直亵渎圣名!
众人跟他保持的五步距离,是惊疑,是鄙夷,更是避之不及的嫌恶。
眼见无人信服,那狂徒眼中血丝更甚,状若疯魔。
他猛地向前一扑,一把攥住离他最近一个书生的手腕,力道之大,使他指节泛白。
“笔!给我笔!”
书生骇然失色,用力甩脱,整冠正容,厉声呵斥。
“狂悖无礼!非君子也!”
“君子?哈哈哈!”
狂徒仰天怪笑,癫狂更盛。
“吾乃贤者!大贤者!”
他不再纠缠,转而扑向人群。
“笔!我要笔!给我一支笔!”
在这《子语》教化、人人崇礼的世界,回应他的只有更严厉的斥责与躲避。
圣贤之书,岂容玷污?
文房之物,岂予狂人?
人群中,忽有人惊疑出声。
“咦?这不是与我同乡,来京赶考的刘知之吗?”
“他可是满腹经纶,最是端方守礼的君子,今日怎么会这般模样?”
“怕是……撞了邪祟,迷了心窍!”
旁人低语,带着深深的惧意。
那名叫刘知之的狂徒,见求笔无望,眼中最后一点清明也彻底湮灭。
他不再理会周遭,直接席地而坐于尘土之中。
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下,他竟张开嘴,狠狠咬向自己的食指指肚。
鲜血瞬间涌出,染红了齿唇。
他浑然不觉痛楚,用淌血的指头当作笔。
另一手粗暴地翻开那本承载着天下道统的《子语》,竟在圣洁的纸页上,蘸着自己的脏血,涂抹书写起来!
“怎么敢如此!”
人群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怒吼。
玷污《子语》,此乃大不敬!
亵渎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名魁梧的汉子怒目圆睁,撸起袖子就要上前夺书制止。
却被方才认出刘知之的同乡死死拉住。
“壮士且慢!我这同乡定是邪祟侵体,失了本性!你此刻上前,万一那邪祟凶戾,沾染上身,如何是好?”
“不如等官差前来处置,方为上策,也免了无妄之灾啊!”
汉子闻言,看向地上那血污满身、眼神癫狂、以指为笔在圣书上涂抹的刘知之,确非人状,心头也是一凛。
他强压怒火,对那同乡拱了拱手。
“兄台言之有理,是某鲁莽了。”
“圣贤之书遭此亵渎,壮士动怒,亦是情理之中。”同乡叹息道。
众人既怒且惧,终究无人敢近前一步,只能用愤怒、鄙夷、怜悯交织的复杂目光,死死盯着那亵渎圣典的疯子。
只见刘知之用血指在书页上,歪歪扭扭、潦草无比地划下一行字。
【大贤者曰:“刘知之是贤者,所有人都要听刘知之的。”】
写完,他猛地抬起头,血红的眼睛扫视人群,嘶声宣告。
“看见了吗?我是贤者!你们都要听我的!”
无人应声。
人们依旧把他当疯子。
刘知之怪笑一声,又翻过一页,蘸着淋漓的鲜血,将那荒诞的圣谕重新涂抹一遍。
写完,再次抬头嘶吼。
“我是贤者!听我号令!”
回应他的,依旧是死寂与无声的谴责。
他仿佛陷入了某种可怕的循环。
写一遍,问一声。
写一遍,吼一声。
食指的血流干了,他便毫不犹豫地咬破中指,接着写。
中指枯竭,再换无名指……十指连心,他却似毫无痛觉。
那本象征着秩序与智慧的《子语》,一页页被粘稠、暗红的血渍浸透、污染、覆盖,散发出令人作呕的铁锈腥气。
他写啊,写啊,问啊,吼啊……
试图用这亵渎的血书,撬动整个世界的基石。
污血顺着他的手腕滴落,在尘土中积成刺目的暗斑。
“官差来了!官差来了!”
人群如释重负,又带着一丝看客的兴奋,自动分开一条通路。
几名皂衣官差面色冷峻,大步流星闯入圈内。
一人眼疾手快,劈手便夺下刘知之手中那本已然不成样子,沉甸甸饱吸鲜血的《子语》。
另两人一左一右,铁钳般架起他的胳膊,将他从地上生生提起。
身体骤然悬空,刘知之剧烈挣扎起来,污血甩得到处都是。
他目眦欲裂,对着官差,对着人群,对着整个天地咆哮。
“放开我!吾乃贤者!大贤者!我命令你们!放开我!”
嘶哑的吼声在喧闹的街市上空回荡,很快便被鼎沸的人声吞没。
他被官差架着,拖向牢狱,只留下地上那摊暗红的血迹,和空气中久久不散的血腥气。
押解着刘知之的官差队伍刚拐过一条喧嚣的街角,尚未走出多远,一阵更加刺耳、更加荒诞的争吵声便粗暴地撞入耳膜。
只见前方道旁,又有两个书生扭作一团,衣衫不整,状若疯癫。
他如同两只斗红了眼的公鸡,死死瞪着对方,用尽全身力气嘶吼着,唾沫星子在燥热的空气中横飞。
“我是贤者!”
“我才是贤者!”
“我是大贤者!”
“我才是大贤者!”
“我是孟乐!大贤者孟乐!”
“我是艾德蒙!大贤者艾德蒙!”
押解队伍为首的皂那人,皱眉看着这场闹剧
孟乐听着这是个正经名。
艾德蒙又是哪里的名字?
最近这是怎么了?刚才抓了刘知之不够,又冒出两个当街争抢“贤者”名号的疯子?
这邪风莫不是真要成灾了?
他不再多想,也懒得再听这些疯言疯语,烦厌地一挥手。
“一并带走!”
……
京城,京兆府衙。
森严的大堂之上,狴犴图腾怒目而视,堂鼓肃立,官差持水火棍分列两旁,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被押解回来的刘知之、“孟乐”、“艾德蒙”三人,虽被强行按住跪在冰冷坚硬的青石板上,却依旧未能消停。
刘知之十指血肉模糊,却仍痴痴地盯着自己的双手,嘴唇无声蠕动,仿佛还在用无形的血指书写他那荒谬的圣谕。
孟乐和艾德蒙则像两只斗败却不肯认输的公鸡。
即使被衙役按着肩膀,仍梗着脖子,用充血的眼睛恶狠狠地瞪着对方。
“我是贤者!”
“我才是贤者!”
主簿手持卷宗,清晰地将三人的罪状呈报给端坐于明镜高悬匾额之下的京兆尹大人。
京兆尹大人年约五旬,面皮白净,三缕长须梳理得一丝不苟,身着深绯官袍,头戴乌纱,正是朝廷重臣的威严气象。
他端坐案后,一手轻捻胡须,听着主簿的汇报。
在听到三个人都是自称贤者时。
他脸上那种属于上位者的威严和属于官僚的刻板神情迅速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迷茫、狂热和……某种难以言喻的了悟的古怪表情。
他的嘴角先是微微抽动,接着不受控制地向上咧开,形成一个极其僵硬,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
捻着胡须的手也放了下来,双手撑着冰冷的紫檀木案几,身体微微前倾。
京兆尹大人,这位掌管京畿治安,位高权重的朝廷大员,却猛地一拍惊堂木,声音陡然拔高。
“胡说八道!”
“本官!才是真正的贤者!唯一的大贤者!”
京城腹地,长街喧嚣。
人声如鼎沸之水。
在一处坊市,人群聚拢在一处,形成一圈密不透风的人墙,将中心一人隔绝于五步之外。
那人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眼神涣散却透着一股狂热的执拗,手中死死攥着一卷书册。
定睛一看,正是万民奉为圭臬的圣典《子语》。
他挥舞着书卷,声嘶力竭,唾沫横飞。
“吾乃贤者!尔等听令!随我杀回主世界,夺回三棱镜!哈哈哈!”
围观者面面相觑,然后开始哄笑、指点、议论纷纷。
贤者?
这般疯癫狂悖之徒,也敢妄称贤者?
简直亵渎圣名!
众人跟他保持的五步距离,是惊疑,是鄙夷,更是避之不及的嫌恶。
眼见无人信服,那狂徒眼中血丝更甚,状若疯魔。
他猛地向前一扑,一把攥住离他最近一个书生的手腕,力道之大,使他指节泛白。
“笔!给我笔!”
书生骇然失色,用力甩脱,整冠正容,厉声呵斥。
“狂悖无礼!非君子也!”
“君子?哈哈哈!”
狂徒仰天怪笑,癫狂更盛。
“吾乃贤者!大贤者!”
他不再纠缠,转而扑向人群。
“笔!我要笔!给我一支笔!”
在这《子语》教化、人人崇礼的世界,回应他的只有更严厉的斥责与躲避。
圣贤之书,岂容玷污?
文房之物,岂予狂人?
人群中,忽有人惊疑出声。
“咦?这不是与我同乡,来京赶考的刘知之吗?”
“他可是满腹经纶,最是端方守礼的君子,今日怎么会这般模样?”
“怕是……撞了邪祟,迷了心窍!”
旁人低语,带着深深的惧意。
那名叫刘知之的狂徒,见求笔无望,眼中最后一点清明也彻底湮灭。
他不再理会周遭,直接席地而坐于尘土之中。
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下,他竟张开嘴,狠狠咬向自己的食指指肚。
鲜血瞬间涌出,染红了齿唇。
他浑然不觉痛楚,用淌血的指头当作笔。
另一手粗暴地翻开那本承载着天下道统的《子语》,竟在圣洁的纸页上,蘸着自己的脏血,涂抹书写起来!
“怎么敢如此!”
人群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怒吼。
玷污《子语》,此乃大不敬!
亵渎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名魁梧的汉子怒目圆睁,撸起袖子就要上前夺书制止。
却被方才认出刘知之的同乡死死拉住。
“壮士且慢!我这同乡定是邪祟侵体,失了本性!你此刻上前,万一那邪祟凶戾,沾染上身,如何是好?”
“不如等官差前来处置,方为上策,也免了无妄之灾啊!”
汉子闻言,看向地上那血污满身、眼神癫狂、以指为笔在圣书上涂抹的刘知之,确非人状,心头也是一凛。
他强压怒火,对那同乡拱了拱手。
“兄台言之有理,是某鲁莽了。”
“圣贤之书遭此亵渎,壮士动怒,亦是情理之中。”同乡叹息道。
众人既怒且惧,终究无人敢近前一步,只能用愤怒、鄙夷、怜悯交织的复杂目光,死死盯着那亵渎圣典的疯子。
只见刘知之用血指在书页上,歪歪扭扭、潦草无比地划下一行字。
【大贤者曰:“刘知之是贤者,所有人都要听刘知之的。”】
写完,他猛地抬起头,血红的眼睛扫视人群,嘶声宣告。
“看见了吗?我是贤者!你们都要听我的!”
无人应声。
人们依旧把他当疯子。
刘知之怪笑一声,又翻过一页,蘸着淋漓的鲜血,将那荒诞的圣谕重新涂抹一遍。
写完,再次抬头嘶吼。
“我是贤者!听我号令!”
回应他的,依旧是死寂与无声的谴责。
他仿佛陷入了某种可怕的循环。
写一遍,问一声。
写一遍,吼一声。
食指的血流干了,他便毫不犹豫地咬破中指,接着写。
中指枯竭,再换无名指……十指连心,他却似毫无痛觉。
那本象征着秩序与智慧的《子语》,一页页被粘稠、暗红的血渍浸透、污染、覆盖,散发出令人作呕的铁锈腥气。
他写啊,写啊,问啊,吼啊……
试图用这亵渎的血书,撬动整个世界的基石。
污血顺着他的手腕滴落,在尘土中积成刺目的暗斑。
“官差来了!官差来了!”
人群如释重负,又带着一丝看客的兴奋,自动分开一条通路。
几名皂衣官差面色冷峻,大步流星闯入圈内。
一人眼疾手快,劈手便夺下刘知之手中那本已然不成样子,沉甸甸饱吸鲜血的《子语》。
另两人一左一右,铁钳般架起他的胳膊,将他从地上生生提起。
身体骤然悬空,刘知之剧烈挣扎起来,污血甩得到处都是。
他目眦欲裂,对着官差,对着人群,对着整个天地咆哮。
“放开我!吾乃贤者!大贤者!我命令你们!放开我!”
嘶哑的吼声在喧闹的街市上空回荡,很快便被鼎沸的人声吞没。
他被官差架着,拖向牢狱,只留下地上那摊暗红的血迹,和空气中久久不散的血腥气。
押解着刘知之的官差队伍刚拐过一条喧嚣的街角,尚未走出多远,一阵更加刺耳、更加荒诞的争吵声便粗暴地撞入耳膜。
只见前方道旁,又有两个书生扭作一团,衣衫不整,状若疯癫。
他如同两只斗红了眼的公鸡,死死瞪着对方,用尽全身力气嘶吼着,唾沫星子在燥热的空气中横飞。
“我是贤者!”
“我才是贤者!”
“我是大贤者!”
“我才是大贤者!”
“我是孟乐!大贤者孟乐!”
“我是艾德蒙!大贤者艾德蒙!”
押解队伍为首的皂那人,皱眉看着这场闹剧
孟乐听着这是个正经名。
艾德蒙又是哪里的名字?
最近这是怎么了?刚才抓了刘知之不够,又冒出两个当街争抢“贤者”名号的疯子?
这邪风莫不是真要成灾了?
他不再多想,也懒得再听这些疯言疯语,烦厌地一挥手。
“一并带走!”
……
京城,京兆府衙。
森严的大堂之上,狴犴图腾怒目而视,堂鼓肃立,官差持水火棍分列两旁,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被押解回来的刘知之、“孟乐”、“艾德蒙”三人,虽被强行按住跪在冰冷坚硬的青石板上,却依旧未能消停。
刘知之十指血肉模糊,却仍痴痴地盯着自己的双手,嘴唇无声蠕动,仿佛还在用无形的血指书写他那荒谬的圣谕。
孟乐和艾德蒙则像两只斗败却不肯认输的公鸡。
即使被衙役按着肩膀,仍梗着脖子,用充血的眼睛恶狠狠地瞪着对方。
“我是贤者!”
“我才是贤者!”
主簿手持卷宗,清晰地将三人的罪状呈报给端坐于明镜高悬匾额之下的京兆尹大人。
京兆尹大人年约五旬,面皮白净,三缕长须梳理得一丝不苟,身着深绯官袍,头戴乌纱,正是朝廷重臣的威严气象。
他端坐案后,一手轻捻胡须,听着主簿的汇报。
在听到三个人都是自称贤者时。
他脸上那种属于上位者的威严和属于官僚的刻板神情迅速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迷茫、狂热和……某种难以言喻的了悟的古怪表情。
他的嘴角先是微微抽动,接着不受控制地向上咧开,形成一个极其僵硬,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
捻着胡须的手也放了下来,双手撑着冰冷的紫檀木案几,身体微微前倾。
京兆尹大人,这位掌管京畿治安,位高权重的朝廷大员,却猛地一拍惊堂木,声音陡然拔高。
“胡说八道!”
“本官!才是真正的贤者!唯一的大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