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公交站时,刚好来了辆52路。陈景辰扶着父亲上了车,投币时特意多投了一块:“师傅,麻烦到南部客运站提醒我们一声。”
司机点点头,公交车缓缓开动,陈景辰从车窗里往外看,母亲正站在小吃街的路口望着他们,妹妹扶着她的胳膊,阳光落在她们身上,像披了件金衣裳。他忽然想起小时候,每次父亲外出打工,母亲也是这样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直到看不见车影才肯回去。
“爸,家里的玉米要是来不及收,就雇个人帮忙,别自己硬扛。”公交车晃了晃,陈景辰扶住父亲的胳膊,“钱不够就跟我说,我这月工资快发了。”
“雇人干啥?浪费钱。”陈锦松摆摆手,“我跟你李叔说好了,他帮我收,我给他家割稻子,换工,不用花钱。”他顿了顿,忽然叹了口气,“你妈这病,怕是要花不少钱,能省点是点。”
陈景辰心里一酸,别过脸看向窗外。街道两旁的树飞快地往后退,像他抓不住的时光。他知道父亲的脾气,一辈子要强,总觉得向儿女伸手是丢脸的事,可他忘了,儿女长大,不就是为了替他们扛起生活的重量吗?
“爸,钱的事您别操心。”陈景辰的声音有点哑,“我跟芷雅都挣钱了,您跟妈就该享享福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个信封,塞进父亲手里,“这里面有三千块,您拿着,回去买点营养品,别总吃咸菜。”
陈锦松捏着信封,厚度让他心里一紧:“你这孩子,刚交了住院费,哪来这么多钱?”
“我跟朋友借的,您别管。”陈景辰按住他要递回来的手,“您要是不收,我这心里不安稳,干活都不踏实。”
父亲沉默了,手指摩挲着信封上粗糙的纸边。他知道儿子的脾气,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车厢里报站的声音响了,南部客运站到了。
下车时,陈景辰拎着包走在前面,父亲跟在后面,脚步有点慢。阳光穿过客运站的玻璃顶,在地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来来往往的人拖着行李箱,脚步声、说话声、广播声混在一起,闹哄哄的。
“爸,我去取票,您在这儿歇会儿。”陈景辰指着大厅角落的长椅,“别乱走,人多。”
“知道了。”陈锦松在长椅上坐下,帆布包放在腿上,像抱着个宝贝。他看着儿子在自助取票机前排队,背影比去年又挺拔了些,肩膀也宽了,心里忽然涌起一阵骄傲——这孩子,真的长大了。
陈景辰取了票回来,把车票塞进父亲口袋,又掏出瓶矿泉水:“路上渴了喝,别舍不得买。到了县城住一晚,明早再坐车回家,别赶夜路。”
“嗯。”陈锦松点点头,看着儿子额头上的汗,想抬手给他擦擦,手伸到半空又缩了回来,“你回去吧,别让你妈等急了。”
“再等等,还有十分钟检票。”陈景辰挨着父亲坐下,从包里掏出个塑料袋,“这是我给您买的面包和卤蛋,路上饿了吃。”他忽然想起什么,又从钱包里抽出张纸条,“这是芷雅的手机号,您到了县城给她打个电话,让她跟妈说一声。”
“我记着呢。”陈锦松把纸条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你在那边照顾好你妈,也照顾好自己,别总熬夜干活。”
广播里开始检票了,陈景辰站起身:“爸,走吧,我送您到检票口。”
陈锦松拎起包,脚步有点沉。走到检票口时,他忽然转过身,紧紧抱了抱儿子。陈景辰愣了一下,父亲的肩膀不宽,却带着熟悉的烟草味和汗味,这味道陪了他三十年,是他心里最安稳的靠山。
“走吧。”陈锦松松开手,转身走进检票口,没再回头。
陈景辰站在原地,看着父亲的背影慢慢消失在人群里,心里空落落的。直到广播里响起下一班车的检票通知,他才转身往外走,脚步比来时沉了许多。
回到医院时,母亲正坐在花坛边的石凳上晒太阳,芷雅蹲在旁边给她捏腿。阳光落在母亲的白发上,像撒了把碎金,她闭着眼,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像是睡着了。
“妈。”陈景辰放轻脚步走过去。
母亲睁开眼,看见是他,立刻坐直了些:“你爸上车了?”
“嗯,刚检完票。”陈景辰在母亲身边坐下,“他说到了县城给您打电话。”
“那就好。”母亲松了口气,指了指旁边的空位,“坐会儿吧,跑了一路累了。”
陈景辰坐下时,看见母亲手里捏着个橘子,皮剥了一半,露出黄澄澄的果肉。“妈,咋不吃?”
“等你回来一起吃。”母亲把橘子递给他,“芷雅买的,可甜了。”
陈景辰掰了瓣放进嘴里,甜味顺着喉咙往下淌,心里却有点酸。他转头看向妹妹,她正低头给母亲捶背,头发垂下来遮住了脸。
“芷雅。”陈景辰的声音有点严肃。
芷雅抬起头,眼里带着点警惕:“哥,咋了?”
“我跟你说点事。”陈景辰往母亲那边看了眼,她正专注地剥着橘子,没注意他们说话,“这几天我不在,你得好好照顾妈,不能跟她发脾气。”
芷雅的脸立刻红了:“我啥时候跟妈发过脾气?”
“你自己心里清楚。”陈景辰的声音压低了些,“上次妈给你织毛衣,你嫌颜色老气,摔门就走,忘了?”
芷雅低下头,手指抠着石凳上的裂缝:“那不是……那不是我心情不好嘛。”
“心情不好也不能对妈发脾气。”陈景辰的语气重了些,“妈这辈子不容易,年轻时供我们上学,老了又一身病,她现在最需要人疼,你要是敢惹她生气,等妈出院了,我饶不了你。”
他知道妹妹的脾气,像父亲,急起来不管不顾,可心肠不坏。这几天她在医院忙前忙后,端水喂药,细心得很,可他还是怕自己一走,妹妹的急脾气又上来。
“我知道了。”芷雅的声音有点闷,“我会好好照顾妈的,你放心吧。”
“不是让你放心,是让你上心。”陈景辰看着妹妹的眼睛,“妈输液的时候,你多盯着点滴速,快完了就叫护士;她想吃啥你就去买,别总说‘这个贵那个贵’;晚上她要是睡不着,你就陪她说说话,别自己玩手机。”
“哥,你咋跟妈似的啰嗦。”芷雅撇撇嘴,眼眶却红了,“我是那种不懂事的人吗?”
“以前是。”陈景辰笑了笑,语气软了些,“但现在不是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两百块钱递给妹妹,“这钱你拿着,给妈买点她爱吃的草莓,剩下的自己买点零食,别总啃面包。”
芷雅没接,从口袋里掏出个小钱包:“我有钱,上周刚发的工资还没花呢。”她打开钱包,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几张百元钞,“你那钱留着给妈交住院费,我问过护士了,下周复查可能要花钱。”
陈景辰看着妹妹认真的样子,忽然觉得她真的长大了。以前总觉得她是个跟在身后要糖吃的小丫头,现在却能替他分担了。
“行,钱你自己管着。”陈景辰把钱收了回去,“但有一条,必须听妈的话,别犟嘴。”
“知道了。”芷雅说着,往母亲那边看了眼,她正把剥好的橘子往他们手里塞,“快吃快吃,再不吃就凉了。”
阳光慢慢往西移,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三条紧紧依偎的鱼。陈景辰看着母亲满足的笑脸,心里忽然无比踏实。他知道,生活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一家人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妈,咱回病房吧,太阳要落山了,别着凉。”陈景辰扶着母亲站起来。
“好。”母亲点点头,被两个孩子一左一右扶着,脚步虽然慢,却走得稳稳的。
病房里的药水味似乎淡了些,夕阳从窗户照进来,在床单上投下块金色的光斑。陈景辰帮母亲掖好被角,转身看见芷雅正在收拾桌子,把检查报告按日期排得整整齐齐。
“哥,你明天啥时候走?”芷雅忽然问。
“早班车,赶回去上班。”陈景辰把母亲的水杯倒满热水,“你有啥要带的不?”
“没啥。”芷雅摇摇头,“你路上小心点,到了给我发个微信。”
陈景辰点点头,看着窗外渐渐沉下去的太阳,心里忽然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明天他会带着牵挂踏上归途,但这里的温暖,会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扎根,等到下次回来时,定能看到母亲康复的笑脸。
喜欢平凡躯壳下的呐喊
司机点点头,公交车缓缓开动,陈景辰从车窗里往外看,母亲正站在小吃街的路口望着他们,妹妹扶着她的胳膊,阳光落在她们身上,像披了件金衣裳。他忽然想起小时候,每次父亲外出打工,母亲也是这样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直到看不见车影才肯回去。
“爸,家里的玉米要是来不及收,就雇个人帮忙,别自己硬扛。”公交车晃了晃,陈景辰扶住父亲的胳膊,“钱不够就跟我说,我这月工资快发了。”
“雇人干啥?浪费钱。”陈锦松摆摆手,“我跟你李叔说好了,他帮我收,我给他家割稻子,换工,不用花钱。”他顿了顿,忽然叹了口气,“你妈这病,怕是要花不少钱,能省点是点。”
陈景辰心里一酸,别过脸看向窗外。街道两旁的树飞快地往后退,像他抓不住的时光。他知道父亲的脾气,一辈子要强,总觉得向儿女伸手是丢脸的事,可他忘了,儿女长大,不就是为了替他们扛起生活的重量吗?
“爸,钱的事您别操心。”陈景辰的声音有点哑,“我跟芷雅都挣钱了,您跟妈就该享享福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个信封,塞进父亲手里,“这里面有三千块,您拿着,回去买点营养品,别总吃咸菜。”
陈锦松捏着信封,厚度让他心里一紧:“你这孩子,刚交了住院费,哪来这么多钱?”
“我跟朋友借的,您别管。”陈景辰按住他要递回来的手,“您要是不收,我这心里不安稳,干活都不踏实。”
父亲沉默了,手指摩挲着信封上粗糙的纸边。他知道儿子的脾气,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车厢里报站的声音响了,南部客运站到了。
下车时,陈景辰拎着包走在前面,父亲跟在后面,脚步有点慢。阳光穿过客运站的玻璃顶,在地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来来往往的人拖着行李箱,脚步声、说话声、广播声混在一起,闹哄哄的。
“爸,我去取票,您在这儿歇会儿。”陈景辰指着大厅角落的长椅,“别乱走,人多。”
“知道了。”陈锦松在长椅上坐下,帆布包放在腿上,像抱着个宝贝。他看着儿子在自助取票机前排队,背影比去年又挺拔了些,肩膀也宽了,心里忽然涌起一阵骄傲——这孩子,真的长大了。
陈景辰取了票回来,把车票塞进父亲口袋,又掏出瓶矿泉水:“路上渴了喝,别舍不得买。到了县城住一晚,明早再坐车回家,别赶夜路。”
“嗯。”陈锦松点点头,看着儿子额头上的汗,想抬手给他擦擦,手伸到半空又缩了回来,“你回去吧,别让你妈等急了。”
“再等等,还有十分钟检票。”陈景辰挨着父亲坐下,从包里掏出个塑料袋,“这是我给您买的面包和卤蛋,路上饿了吃。”他忽然想起什么,又从钱包里抽出张纸条,“这是芷雅的手机号,您到了县城给她打个电话,让她跟妈说一声。”
“我记着呢。”陈锦松把纸条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你在那边照顾好你妈,也照顾好自己,别总熬夜干活。”
广播里开始检票了,陈景辰站起身:“爸,走吧,我送您到检票口。”
陈锦松拎起包,脚步有点沉。走到检票口时,他忽然转过身,紧紧抱了抱儿子。陈景辰愣了一下,父亲的肩膀不宽,却带着熟悉的烟草味和汗味,这味道陪了他三十年,是他心里最安稳的靠山。
“走吧。”陈锦松松开手,转身走进检票口,没再回头。
陈景辰站在原地,看着父亲的背影慢慢消失在人群里,心里空落落的。直到广播里响起下一班车的检票通知,他才转身往外走,脚步比来时沉了许多。
回到医院时,母亲正坐在花坛边的石凳上晒太阳,芷雅蹲在旁边给她捏腿。阳光落在母亲的白发上,像撒了把碎金,她闭着眼,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像是睡着了。
“妈。”陈景辰放轻脚步走过去。
母亲睁开眼,看见是他,立刻坐直了些:“你爸上车了?”
“嗯,刚检完票。”陈景辰在母亲身边坐下,“他说到了县城给您打电话。”
“那就好。”母亲松了口气,指了指旁边的空位,“坐会儿吧,跑了一路累了。”
陈景辰坐下时,看见母亲手里捏着个橘子,皮剥了一半,露出黄澄澄的果肉。“妈,咋不吃?”
“等你回来一起吃。”母亲把橘子递给他,“芷雅买的,可甜了。”
陈景辰掰了瓣放进嘴里,甜味顺着喉咙往下淌,心里却有点酸。他转头看向妹妹,她正低头给母亲捶背,头发垂下来遮住了脸。
“芷雅。”陈景辰的声音有点严肃。
芷雅抬起头,眼里带着点警惕:“哥,咋了?”
“我跟你说点事。”陈景辰往母亲那边看了眼,她正专注地剥着橘子,没注意他们说话,“这几天我不在,你得好好照顾妈,不能跟她发脾气。”
芷雅的脸立刻红了:“我啥时候跟妈发过脾气?”
“你自己心里清楚。”陈景辰的声音压低了些,“上次妈给你织毛衣,你嫌颜色老气,摔门就走,忘了?”
芷雅低下头,手指抠着石凳上的裂缝:“那不是……那不是我心情不好嘛。”
“心情不好也不能对妈发脾气。”陈景辰的语气重了些,“妈这辈子不容易,年轻时供我们上学,老了又一身病,她现在最需要人疼,你要是敢惹她生气,等妈出院了,我饶不了你。”
他知道妹妹的脾气,像父亲,急起来不管不顾,可心肠不坏。这几天她在医院忙前忙后,端水喂药,细心得很,可他还是怕自己一走,妹妹的急脾气又上来。
“我知道了。”芷雅的声音有点闷,“我会好好照顾妈的,你放心吧。”
“不是让你放心,是让你上心。”陈景辰看着妹妹的眼睛,“妈输液的时候,你多盯着点滴速,快完了就叫护士;她想吃啥你就去买,别总说‘这个贵那个贵’;晚上她要是睡不着,你就陪她说说话,别自己玩手机。”
“哥,你咋跟妈似的啰嗦。”芷雅撇撇嘴,眼眶却红了,“我是那种不懂事的人吗?”
“以前是。”陈景辰笑了笑,语气软了些,“但现在不是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两百块钱递给妹妹,“这钱你拿着,给妈买点她爱吃的草莓,剩下的自己买点零食,别总啃面包。”
芷雅没接,从口袋里掏出个小钱包:“我有钱,上周刚发的工资还没花呢。”她打开钱包,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几张百元钞,“你那钱留着给妈交住院费,我问过护士了,下周复查可能要花钱。”
陈景辰看着妹妹认真的样子,忽然觉得她真的长大了。以前总觉得她是个跟在身后要糖吃的小丫头,现在却能替他分担了。
“行,钱你自己管着。”陈景辰把钱收了回去,“但有一条,必须听妈的话,别犟嘴。”
“知道了。”芷雅说着,往母亲那边看了眼,她正把剥好的橘子往他们手里塞,“快吃快吃,再不吃就凉了。”
阳光慢慢往西移,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三条紧紧依偎的鱼。陈景辰看着母亲满足的笑脸,心里忽然无比踏实。他知道,生活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一家人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妈,咱回病房吧,太阳要落山了,别着凉。”陈景辰扶着母亲站起来。
“好。”母亲点点头,被两个孩子一左一右扶着,脚步虽然慢,却走得稳稳的。
病房里的药水味似乎淡了些,夕阳从窗户照进来,在床单上投下块金色的光斑。陈景辰帮母亲掖好被角,转身看见芷雅正在收拾桌子,把检查报告按日期排得整整齐齐。
“哥,你明天啥时候走?”芷雅忽然问。
“早班车,赶回去上班。”陈景辰把母亲的水杯倒满热水,“你有啥要带的不?”
“没啥。”芷雅摇摇头,“你路上小心点,到了给我发个微信。”
陈景辰点点头,看着窗外渐渐沉下去的太阳,心里忽然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明天他会带着牵挂踏上归途,但这里的温暖,会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扎根,等到下次回来时,定能看到母亲康复的笑脸。
喜欢平凡躯壳下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