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边关百姓,你们何在-《四合院:取妻何雨水,秦淮如哭了》

  南方学子轻蔑地说:“瞧你那穷样,就知道你没啥出息,还妄想来参加恩科大典,哪儿来的胆子?”

  于谦一身傲骨,冷眼一瞥,转身欲走,似乎对此类人不屑一顾。

  “哟呵,你还真长了豹子胆!”

  “你这小子,竟敢不理我?你以为自己是谁?”

  那学子冷哼一声,推了于谦一把。

  于谦淡然回应:“请让路,我有事要走。”

  南方学子冷笑:“想走?没那么容易!除非你从我胯下爬过!”

  此言一出,引来众多学子侧目。众人缓缓围拢,脸上露出不满。

  “这也太过分了吧,让人钻胯下?”

  “是啊,大家都是来参加科举的,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那人是南方的学子,穿得这么华丽,背景恐怕不简单!”

  “没背景他敢这样?”

  “这少年倒霉了,惹上了这么个人物!”

  众人议论纷纷,摇头惋惜。

  于谦皱眉,他本不想生事,却未料此人如此过分,竟在光天化日之下羞辱他。

  恩科大典之上,竟现此等人物?

  “真是口气不小!”

  “南方的学子何时变得如此张狂?”

  一道淡然之声忽然而至。

  伴随此声,一人缓步而来,卫庄紧随其后,那人正是大明太子朱高着。

  他的出现,令在场众人皆是一怔,目光聚焦于他,似觉面熟,却又难以确信。

  毕竟,朱高着刚从战场归来,尚未与众人有过交集。

  卫庄环视四周,冷声道:“大明太子在此,为何不跪?”

  一语既出,四座皆惊。

  众人万没想到,这位突现之人,竟是太子殿下。

  惊叹之声四起。

  众人连忙跪拜:“我等参见太子殿下!”

  毕竟,眼前之人乃大明储君,稍有不慎,得罪于他,后果难料。

  卫庄面无表情,望向朱高着。

  朱高着轻轻挥手,示意众人起身。

  学子们如释重负,纷纷站起。

  唯有那位得罪于谦的南方学子,在起身之际,朱高着淡然发声:

  “我让你起身了吗?”

  此言一出,南方学子脸色煞白。

  虽在南方小有名气,背景不俗,但与大明太子相比,犹如云泥之别,差距显而易见。

  此刻,他心中忐忑,跪在地上,畏惧地望着太子。

  而朱高着并未再理会他,转而看向于谦,关切问道:

  “你无恙吧?”

  他突然发问。

  听完,于谦摇了摇头回应:“多谢太子殿下关心,我无碍。”

  那名南方学子面色微变,心中涌起莫名的不安,隐约察觉到些什么。似乎于谦与太子殿下相识。若是如此,他岂不糟糕?因为他刚才得罪了此人。

  朱高着望向那名南方学子,缓缓道:“你本事不小,但可曾听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太子殿下,我错了!我错了!”南方学子连忙认错,“我再也不敢,求您饶了我!”

  “你这样的人,如何能改?”朱高着淡然道,“如此欺凌他人,若将来成为我永乐官员,岂不更要欺压百姓?”

  南方学子闻言,脸色惨白。

  朱高着转而看向卫庄:“将他带出去,今后不得再参与选拔。”

  朱高着并无杀意,因所有学子皆在场。若大开杀戒,实属不妥,会让学子们心生恐惧,何谈成为永乐官员。但他亦深知,该树立威严时,必当立威。所以,该杀之人,自当斩杀。至于这名南方学子,虽未被杀,但既交由卫庄处置,卫庄自有手段。

  “好了,我们回去吧。”朱高着淡淡说道,随即看向于谦,“走吧。”

  于谦轻轻点头,一行人默默离去。

  在场学子面面相觑,满心难以置信。他们并不愚钝,其中缘由,自然看得分明。

  眼前之人,即于谦,与太子殿下关系似乎颇为亲近。

  若非亲近,亦不会有此等情态。

  与此同时,众人面面相觑,终无一言。

  但从今日起,他们铭记了一人,那个被太子庇护之人。

  此人,他们得罪不起。

  学子们旋即返回驿站。

  奉天殿内,朱棣亦得闻此事,毕竟锦衣卫非等闲之辈。

  得知消息后,他们面上均有波澜,随即禀报朱棣。

  朱棣闻讯,微愣,实乃出乎意料,眼中满含疑惑。

  “那于谦,想来一直在东宫吧?”朱棣问道。

  “皇上所言极是!”一锦衣卫点头回应,他亦是得知消息后才告知同僚。

  此刻,朱棣目光一闪,眼中波澜再起。

  “若真如此,倒令人好奇!”他沉思道。

  随后,他挥手示意:“好了,你们无事,退下吧!”

  “遵命!”锦衣卫们点头,旋即离去。

  殿内,仅剩朱棣一人。

  他独自沉思,忽而挥手,身旁显现一白衣青年,英俊非凡,此人正是盖聂,鬼谷传人,宛若神只。

  此等人物,若有人妄图窥视,必将吃亏。

  他手中之剑,非凡品。

  此刻,他望向朱棣。

  “对此事,你有何见解?”朱棣轻声问道。

  剑神闻言,略作沉默,眼神中闪过复杂之色。

  “太子曾告知我,于谦乃国家栋梁,若遇之,需尽力保护。”剑神缓缓道。

  “哦?”朱棣闻言,微微一愣,眼中亦泛起波澜。

  随即,他淡淡一笑,“若真如此,倒是件好事。我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何等身份!”

  “未曾想,朕的儿子竟会为于谦这等小人物,在恩科大典上闹出如此 ** 。”朱棣嘴角微动,虽言语间略带责备,却并无真正怒意。

  他心中好奇,儿子此举究竟为何?背后有何深意?

  难道,这于谦确有非凡之处?

  朱棣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于谦。

  ……

  恩科大典后的几日,众人忙得不可开交。

  科举已毕,官员与考官正紧锣密鼓地审阅试卷。

  榜上二十人,乃大明之未来希望。

  他们丝毫不敢懈怠,认真批阅每一份试卷。

  能否金榜题名,全在这些官员与解缙的一念之间。

  ……

  时光匆匆,半天时间转瞬即逝。

  次日,便是开榜之日。

  这日,众多学子汇聚应天城,静候榜单揭晓。

  杨士奇与杨荣等人,面带笑意,目睹此景。

  “真是感慨万分,想我当年学识浅薄,哪有这等际遇。”杨士奇笑道。

  “确实如此!”杨荣与杨浦点头附和,面上同样挂着微笑。

  众人来得甚早,随即抬头审视榜上名单。

  起初,并未察觉异样。但不久,杨士奇发现了问题。

  “不妙,大事不妙!”他突然言道。

  此言一出,在场两人皆是一愣,疑惑地望向杨士奇。

  杨荣不解:“你这是怎么了?何故如此惊慌?”

  “此事非同小可,定有大变!”

  “快随我去找解缙,若不速速行动,恐有 ** 烦!”

  闻此,杨荣与杨浦又是一怔,最终决定紧随杨士奇,一同寻找解缙。

  路上,杨浦仍心存疑惑:“究竟何事,让你如此紧张?”

  “你们看了这么久榜单,难道就没看出什么不对劲?”杨士奇略显不悦。

  “这……”两人闻言,更加困惑,彼此对视一眼。

  “别卖关子了,快说到底怎么回事?”杨浦催促。

  “此榜名单全是南方人,北方人竟无一上榜!”杨士奇一语惊人,令两人心头一震。

  如果真的如此,那可真是大事不妙。

  两人都不禁吞咽了一下口水。

  “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杨荣问道。

  “如果我真是在开玩笑就好了,”杨士奇回答,“别忘了,你们也都亲眼所见,难道你们没察觉到异常吗?”

  两人仔细回想,不禁打了个寒颤,确实如杨士奇所说。

  “别愣着了,快去找解缙!要是再不找他,后果将不堪设想!”杨士奇急切地说,“我担心他为了功名,已经把开榜名单交给皇上了。如果真的交了,那可就大祸临头了!”

  他边说边快步走着,身后的两人紧紧跟随。

  他们心中都不由得涌起一股莫名的担忧。以他们对解缙的了解,他很有可能已经迫不及待地把名单交给了皇上。

  解缙一心渴望得到皇上的重用,想要立下大功。如果这次真的是他所为,那就真的麻烦了。

  如果他真的把名单交给了皇上,皇上得知这次恩科大典的入选者全是南方人,定会大发雷霆。

  因此,无论如何,他们都必须阻止解缙,绝不能让他做出糊涂事。

  当他们赶到大殿时,正好看见解缙满面春风地走来。

  他微笑着看向杨士奇等人:“三位大人怎么有空来我这里?难道是来恭喜我的?”

  他笑着说:“我刚把名单交给皇上,现在正在去奉天殿的路上。这次的科大典办得很顺利,三位大人就放心吧!”

  闻其言,三杨身形皆不由自主地后退数步。

  他们面色骤变,惨白一片,目光紧锁解缙。

  “诸位这是何故?何以如此惊慌?”解缙疑惑发问。

  他心中涌起莫名不安,眼皮轻颤。

  此时,杨士奇一字一顿道:“你真将名单呈予皇上了?”

  解缙颔首:“正是,按行程算,恐已入皇上之手。”

  “糊涂!真乃糊涂至极!”

  “此番你闯下大祸,可知否?”

  “你可明白,此刻呈上此名单,是何等错误的抉择!”

  杨荣与杨浦亦怒不可遏,手指解缙,满是恨铁不成钢之意。

  “你这次惹下滔天大祸!”

  三人开始喋喋不休地指责。

  杨士奇颓然坐地,沉默不语,神色复杂。

  “早知如此,便不应让你主持此恩科大典,如今可好,你完了!”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解缙愈发困惑。

  他茫然四顾,不明所以。

  “诸位能否明示,这究竟是何缘故?”

  “我似乎并未做错何事吧?”

  喜欢四合院:取妻何雨水,秦淮如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