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开榜之日,独占鳌头-《四合院:取妻何雨水,秦淮如哭了》

  “如此大才,若为我大明所用,日后必成大明之栋梁!”

  目睹此景,夏原吉眼中亦泛起波澜。

  不久,他轻轻勾起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于谦已重返东宫。

  他对自己的一个命题,竟在夏原吉等人心中激起巨 ** 澜一无所知。

  此时,朱高着正坐在院中,见于谦到来,向他招手示意。

  “这次可有把握?”朱高着含笑问道。

  “太子殿下请放心,此番我信心满满,非常有信心!”于谦点头回应,眼中闪烁着波澜。

  “明日便是放榜之时,届时我陪你一同前往!”朱高着笑道。

  “遵命,太子殿下!”

  “此番多亏了你,若非你的助力,我也难以构思出这样的命题,考试也不会如此顺利!”于谦心怀感激。

  若非朱高着的推动,他不会前往边关,更写不出那般出色的命题。

  相较于上次的考恩科大典,此次无疑是巨大的成功。

  “今晚就留在此处用饭吧,我让人备些小菜,咱们小酌几杯!”朱高着愉悦地提议。

  于谦满心震惊,太子殿下待他如此之好,实在出乎意料。

  于谦心中满是受宠若惊之感。

  此番情景,远超出他的预料。

  他未曾料到,太子殿下竟对他如此厚爱。

  仿佛洞察了于谦的心思,朱高着淡然一笑。

  朱高着缓缓言道:“无需如此激动,我看重你,皆因你的才华。我相信,你日后定能成为一位造福国家与民众的好官。”

  说话间,他眼中泛起波澜,重重地拍了拍于谦的肩。

  “本太子邀你共饮,你可敢应战?”朱高着笑容满面地问道。

  于谦精神为之一振,紧握双拳,豪气干云地回答:“有何不敢?只要是太子殿下的邀请,无论何种情况,我都会欣然接受!”

  “好!真是太好了!”朱高着喜笑颜开,“有你这句话,我便心满意足。痛快,真是痛快至极!”

  此时,焰灵姬不知何时已走近他们。

  “还愣着干什么?快去挑些小菜来,我要与于谦痛饮一杯!”焰灵姬娇声吩咐道。

  她点头答应,毫不迟疑地转身离去,步履轻盈。

  不久,焰灵姬便开始准备小菜。

  于谦见状,微微一笑。

  朱高着好奇地问:“你笑什么?”

  “恭喜太子殿下,身边美女环绕,不知令多少人艳羡呢!”于谦笑答。

  “看来你也想女人了,对不对?”朱高着嬉笑道。

  见太子殿下如此调侃,于谦嘴角微微抽搐,脸色微变,轻轻摇头。

  “太子殿下,请勿取笑于我。我并无此意,绝无此意!”于谦连忙摆手澄清。

  朱高着又是一笑,再次重重地拍了拍于谦的肩。

  “别解释了,我都明白!”朱高着笑着打断道。

  于谦嘴角微颤,感觉气氛有些异样,但最终还是沉默不语。

  不久,几道小菜迅速备好,于谦与朱高着共进晚餐,几杯酒下肚,两人都有些微醺,直至次日清晨醒来。

  次日,来自南北的学子们纷纷聚集。开榜之日到来,榜单上共有二十人,却意外多了一个榜首。

  见到榜首之名,众人皆惊。恩科大典历来无榜首之说,而这位榜首对众人而言更是陌生。

  “榜首竟是于谦!”

  “于谦何许人也,竟能夺得榜首?”

  “于谦究竟是谁?”

  “我也不清楚啊!”

  “不管怎样,于谦定非池中之物,否则怎能摘得榜首桂冠!”

  “于谦没来吗?今天是开榜之日啊!”

  “文人就是文人,行事风格与众不同!”

  “此番开榜,无论南北,皆无异议,真是难得!”

  学子们纷纷议论,面露笑意,北方的学子也微笑着看着这一幕,渐渐明白了些什么。

  与此同时,在奉天殿,夏原吉亲自呈上名单,递给了朱棣。

  老爷子接过东西,这位大明皇帝紧盯着,旋即微微笑了。

  “很好,这次事情办得极为顺利!”

  “夏原吉,此次你立下大功,若早知如此,便该让你来主持这恩科大典!”

  朱棣微笑着说。

  说话间,他望向榜首。

  “嗯?!”

  看到榜首之人,他颇为震惊,目光闪烁。

  那榜首之人,正是被太子极为看重的于谦。

  “又是于谦!”

  老爷子眼神波动,目光闪烁。

  “对了,太子殿下何在?”

  朱棣环顾四周,奉天殿百官皆在,唯独少了朱高着。

  太子似乎并未到此。

  朱棣面露不悦。

  朱高炽见状,连忙上前。

  “或许太子殿下有事未至,请皇上息怒!”

  汉王和另一人也上前为朱高着求情。

  见此情景,朱棣眼神缓和。

  兄弟几人关系日益和睦,日后定能避免朱家自相残杀。

  看来立老四为太子,确是明智之举。

  “既然如此,便不再追究。”

  朱棣微微一笑,环视众人。

  “好了,你们退下吧。”

  朱棣淡然说道。

  说话时,他稍作停顿,又看了看夏原吉。

  “除夏原吉外,其余人等退下。”

  “遵命!”

  众人微微颔首,随即逐一离去,屋内仅剩朱棣与尚书夏原吉。

  “见过皇上。”夏原吉行礼道。

  “朕若未猜错,此次榜首乃你所加,可是如此?”朱棣缓缓问道。

  夏原吉眼神微动,终是轻轻点头。

  “为何?”朱棣追问。

  “此人乃大才,试卷远超众人。”夏原吉一字一顿。

  朱棣闻言,面露讶异,深知夏原吉性情高傲,能得他如此赞誉者鲜有。而今这于谦,竟能得夏原吉青睐,不禁令朱棣心生好奇。

  “若真如此,朕倒要看看此人试卷究竟如何。”朱棣笑言。

  “臣已抄录一份,请皇上审阅。”夏原吉毫不犹豫地呈上试卷。

  朱棣接过,细细品读,读罢,面上亦显波动。

  “好文!榜首之名,当之无愧!”朱棣赞道。

  夏原吉闻言,微微一笑,“皇上,臣眼光尚可吧?”

  “极佳,较那解缙,不知胜出几何!”朱棣满意点头,提及解缙,面色转而阴沉。

  他深知,此次恩科大典险些被那人破坏。

  若早知如此,便不会让他负责大典。

  幸好,有夏原吉出手相助。

  否则,朱棣定会大怒。

  “今晚便是恩科大典放榜之时,真想见识一下那二十位举子!”朱棣笑道,“还有那个于谦,我也想了解他究竟有何能耐,能得太子青睐!”

  朱棣望向夏原吉,后者满意点头。

  “我明白该如何行事。”

  时光飞逝,已至正午。

  朱棣独自留在丰田店,略显疲惫,坐在轮椅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睡梦中,他脑海中响起模拟器的声音。

  “叮咚,恭喜宿主可模拟当前人物。”

  “模拟对象:二子汉王朱高煦!”

  这声音让朱棣猛地惊醒。

  他早就有意考验其他儿子,但模拟器总是失灵。

  未曾想,今日它又恢复正常。

  朱棣满怀期待,想到朱高煦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他既生气又期待。

  虽然朱高煦一直心怀不满,但朱棣仍想知道他最终会走向何方。

  对于朱棣而言,他始终忧虑朱高煦的最终命运。

  因为他深知,朱高煦在历史上因老大成为太子而一直心怀怨怼。

  当前太子之位属朱高着。

  然而,朱棣心中始终存有一个疑问,关于他这个二子的最终命运。

  若遵循历史的轨迹,他的结局又将如何?

  朱棣满心期待,渴望知晓答案。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充满期待。

  “启动老二命运模拟!”

  【模拟启动!】

  【你诞生于燕王府,乃燕王朱棣次子!】

  【你自幼勇猛好斗,性格不羁,远不及长兄仁善!】

  阅毕,朱棣沉默片刻,深知此子确实顽劣。

  且此子自幼恃功自傲,在模拟中愈发逼真。

  【你自视甚高,为父王所爱,十岁便被封为高阳郡主!】

  【靖难之役时,你拼死护佑父王,为其争夺大明江山!】

  【靖难之际,父王一句嘱托,你铭记终生。】

  【父王 ** 寄语:你大哥体弱,你要更加努力!】

  【父意即:世子多病,你当自勉!】

  朱棣目光闪烁,心中五味杂陈。

  未曾想,当年随口一言,竟被二子铭记至今。

  终是自己误导了这孩子,让他误以为能登上帝位。

  这或许就是他日后行为之因。

  朱棣再吸一口气,继续观看。

  【靖难之役,你立下赫赫战功,却失望地发现,父王登基后,你未能成为太子,仅被封王!】

  【而你一向轻视的大哥成为太子,你更不看好的大侄子,亦被立为太孙!】

  你的野心日益壮大,误以为父亲称帝后会背弃承诺,于是萌生叛逆之念!

  你屡次图谋不轨,梦想成为太子乃至皇帝。

  你自诩为唐太宗李世民转世,却忽略了关键一点:你的父亲并非李渊。

  朱棣冷眼旁观,心知肚明。他深知儿子心怀异志,这也是太祖高皇帝对他不喜的缘由。

  无论是朱高煦还是朱高炽,都曾觐见过太祖高皇帝。太祖曾言:“老二嘛,只是外表有点像罢了!”此言实则否定了老二的继承权。太祖偏爱老大,认为他仁厚,仿佛看到了朱标的影子。

  永乐二十二年,父亲驾崩,你误以为时机成熟,密谋起兵反叛。

  朱棣怒斥:“这个逆子,终究还是踏上了谋反之路,真是死有余辜!”他曾让儿子们在奉天殿立 ** 誓,朱家子孙绝不再手足相残。然而,这个汉王竟敢违背誓言,妄图称帝。

  历史虽已改写,老四成为太子,但你仍未收敛野心。

  喜欢四合院:取妻何雨水,秦淮如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