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昔日杀戮还不够惨烈吗-《四合院:取妻何雨水,秦淮如哭了》

  朱高着微微一笑,向朱棣坦露了他的全盘计划。

  朱棣听后,震惊不已,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喃喃自语:“用三万人威胁一人!真是歹毒之计,亏你能想得出来!”他瞪了儿子一眼,觉得这一招既阴险又狠辣。朱棣自己也曾有过类似念头,但身为皇帝,他无法如此行事,早已打消。

  现在,他的儿子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朱棣微微皱眉:“这样做恐怕不妥,若真如此,天下人会如何看待?”

  朱高着微笑回应:“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有一线生机,才能找到建文。父皇,我明白你的顾虑,此事就交给我来处理吧。作为东宫之主,我理应担当此任。”

  朱棣被儿子的决心所打动。朱高燧也点头赞同:“老四说得没错,这确实是个办法。”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就被朱高着轻轻拍了一下脑袋:“臭小子,别废话了!你掌管北镇抚司,看看你最近的表现,还不如你四弟呢!”

  这话让老三面露苦色。朱高着见状,不忍再责备:“父皇,话也不能这么说,他毕竟也在为朝廷效力,这些日子确实辛苦了。”

  朱高着的话让朱高燧深受感动,觉得还是老四好。朱棣的脸色也缓和了许多,他再次看向朱高着。

  “但你若此举,对你未来登基,恐怕非吉兆!”

  老爷子满心忧虑。

  朱高燧心中一惊。

  此等言语,我岂该闻?

  且朱棣连太子未来登基之事都已提及,可见太子在老爷子心中地位之重。

  如此看来,汉王日后恐难有出头之日。

  “放心,前路我自会独行!”

  “不论登基与否,建文此人必须寻回,否则将为天下祸患!”

  朱高着平静言道。

  “既如此,朕便不阻你了!”

  “那三万兵马便由你全权处置!”

  朱棣取出一枚金令牌,径直递给朱高着。

  “此令牌可号令天下兵马,所有人皆听你号令!”

  “收下吧!”

  朱高燧见状,满心羡慕。

  此令牌何等珍贵,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

  然而遗憾的是,老爷子从未考虑将此令牌赐予他。

  而今,老爷子竟直接将令牌给了朱高着。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朱棣对他极为信任。

  不久,朱高着与朱高燧二人走出奉天殿。

  朱高着凝视手中金令牌,又望向朱高燧。

  “这令牌,真好……”

  他喃喃自语。

  朱高燧嘴角微微抽搐。

  这位太子绝对是故意的,定是无疑。

  若非故意,怎会如此?

  “我还有他事,先行告退!”朱高燧面色阴沉,开口言道。

  “瞧瞧,这金令牌多么美妙!”

  朱高着微微一笑,晃了晃手中令牌。

  正欲离去的朱高燧,脚底一滑,险些跌倒。

  他轻咳一声,面色阴沉至极,随即转身离去。

  “真有意思,这家伙……”

  他轻轻摇头,不再言语。

  但手持此令牌,行事无疑便捷许多,日后诸事皆可借此行之。

  这令牌,着实妙极。

  朱高着迅速返回东宫,随即唤出数名锦衣卫。

  不仅如此,朱瞻基亦闻讯而至。

  “四叔……”

  朱瞻基忍不住呼唤。

  “罢了罢了,知你家中难安!”

  “此番唤你来此,是要你派遣这些锦衣卫前往一地!”

  他缓缓言道。

  朱瞻基满心好奇,眼中满是疑惑,望向朱高着。

  “不知四叔欲遣我何地?!”

  朱瞻基好奇发问。

  朱高着微微一笑,轻拍侄儿肩膀,走近其耳畔低语几句。

  朱瞻基闻言,大为震惊。

  他万未料到,四叔竟命他前往那地。

  “真要前往彼处?真要迎回那三万人吗?!”

  他缓缓问道。

  “实则目的单一,你所为仅一事,仅为一事!”

  “你所行之事,便是令隐蛇出动,将靖难遗孤带上陆地,启程赴京,我敢断言,建文绝不会袖手旁观!”

  他微微一笑。

  “不过,尚有一计……”

  朱高着笑语盈盈。

  朱瞻基听罢,更加好奇。

  “你迎接那三万靖难遗孤时,务必声势浩大,唯有如此,方能吸引建文注意!”

  他笑言:“我聪慧的侄儿,知晓该如何行事了吧?!”

  朱瞻基见状,点头应允,并竖起大拇指。

  “还是四叔高明。”

  他满脸敬仰之情。

  计划繁多,届时建文势必现身。

  若不现身, ** 心尽失,日后谁还愿为他卖命?毕竟,三万人命都不顾,何谈他人忠诚?

  但此举对太子不利,毕竟以三万性命威胁一人,声势浩大,难免引起天下非议。

  然而,朱高着无悔,他所为皆因建文相逼。

  太祖高皇帝在世时,曾告诫建文勿为难叔父。建文却置若罔闻,太祖驾崩后,更是大肆 ** 叔父。

  建文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太祖留下的大明王朝,在他手中几近崩塌。

  建文啊建文,终究太年轻。若非轻信方孝孺等人谗言,也不至于文人误国。

  朱高着绝不后悔,再选一次,他仍会如此。

  “我明白了!”

  “四叔放心,后续之事,交由我处理!”

  他笑言,毫无迟疑,步履坚定地离去,身后锦衣卫紧随。

  微风轻拂。

  朱高着悠然品茶,嘴角上扬。

  “接下来,有好戏上演了!”

  他轻轻摆手,赤练与明珠夫人自左侧走来,焰灵姬与女帝自右侧行近。

  “诸位 ** ,陪我一同观戏吧!”

  他逐一亲昵,美女们娇羞不已。

  女帝很快开口:“此次计划,真能成功吗?”

  “放心,我有九成把握,建文定会按捺不住!”

  “无疑,他已无退路!”

  “若他不出山,必将失民心,复国之梦亦成泡影。”

  “一旦他有所动作,皆在我们的掌握之下。”

  朱高着浅笑,面上闪过一丝阴鸷。

  焰灵姬噘嘴道:“太子殿下,您能否收敛些?”

  她天真地说:“您这般模样,真吓人呢!”

  朱高着轻咳,道:“好吧,日后便扮演大反派,也挺有趣的!”

  他笑言,众美女皆无语。

  朱瞻基已启程,付诸行动。

  对他而言,这或许是天赐良机。

  此番他派出二十余锦衣卫,且在应天城内大肆宣扬。

  大明太孙欲擒三万民众至京城受难,因太子盛怒,欲斩之!

  此事迅速传遍大街小巷,正如老者所言,闹得越大越好。

  朱瞻基亦不负所望,深信四叔之言,将谣言愈传愈烈。

  事态迅速升级。

  奉天殿内,朱棣正舞剑。

  永乐剑在他手中翻飞,即便不再征战,武艺亦不曾荒废。

  “皇上,大事不好了!”

  小鼻涕匆匆跑来,正值朱棣舞剑入神,剑尖直指其喉。

  小鼻涕惊恐万分,朱棣旋即回神,收剑入鞘。

  “何事惊慌?”

  朱棣淡然询问。

  刚获悉,太孙已遣人押送三万人至京城,传言太子欲将其斩首。

  闻此,朱棣略显惊愕,旋即展颜而笑:“这小子,还真会找事!”笑意未褪,神色却渐趋复杂,“如此一来,世人皆知太子欲除三万靖难遗孤矣!”

  朱棣轻叹,摇了摇头,自语道:“既如此,我便不再阻拦,但早朝上,定有不少人会出面反对。”他心明如镜,深知朝堂之上,尚有建文旧臣,太子此番大开杀戒,定使他们惶恐不安,心中紧绷。

  “大事不妙!大事不妙!”一名太监慌张跪报,神色焦急,显然有急事相告。

  “何事惊慌?”朱棣问道。

  “皇上,奉天殿外,百官齐跪,似有大事!”

  朱棣皱眉,心中暗道:“该来的终是来了。果然,这些百官坐不住了,皆在奉天殿外求情。”他眼神凌厉,却又迅速恢复平和,轻摇其首。

  “传话出去,就说朕偶感风寒,身体不适,不便见客。”言罢,朱棣挥袖而去,留下一脸茫然的小太监。

  “愣着作甚?此乃皇上旨意,速去通报百官!”

  小鼻涕瞪他一眼。

  “我知晓该如何行事了……”

  他急忙点头,那小太监随即离去。

  奉天殿外,部分百官正跪于此地。

  人数不多,仅二十余人。

  这二十余人,勇气可嘉,身份与实力亦非同小可。

  他们皆曾追随建文,此刻齐刷刷地跪着,目光紧锁奉天殿的大门。

  不久,他们开始高声呼喊,近乎歇斯底里。

  “皇上,请您三思!”

  “恳求皇上,勿让太子再杀那三万无辜!”

  “昔日杀戮还不够惨烈吗?”

  “皇上乃天下之主,应比我们更明此理!”

  “皇上……”

  他们呼喊得撕心裂肺,痛哭流涕,仿若痛失至亲。

  这一幕,令不远处的锦衣卫面露异样。

  这究竟是何道理?

  呼喊声震耳欲聋,有人甚至失声痛哭。

  锦衣卫未敢妄动,因无令而行乃大忌。

  但他们实在无法忍受这哭喊之状,有的锦衣卫甚至转过头去,不愿再观。

  这哭声,太过凄厉,令人心生不适。

  大约两分钟过去,奉天殿的大门骤然开启。

  一名小太监缓步而出,环视众百官。

  百官亦纷纷投以注视。

  “皇上何在?我们要见皇上!”

  一官员喊道。

  “皇上身体不适,不愿见各位,请回吧!”

  小太监缓缓言道。

  此言一出,众人皆愕然。

  喜欢四合院:取妻何雨水,秦淮如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