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泽万民融社稷,戾毒暗涌撼根基
一、辰时郊野义诊显仁心:道墨医具济寒贫
辰时的汴京郊外,秋阳如被匠人揉碎的暖玉,洒在官道旁的银杏林里。金黄的叶片簌簌飘落,有的落在临时搭起的青布医棚顶上,将粗布染出斑驳的金纹;有的飘进棚内,落在案上的《道墨医典》初稿上,与书页间的圣火灰烬墨相互映衬,泛着淡淡的金红。医棚前悬挂着的艾草束与香薰香囊,在微风中轻轻晃动,艾草的清香、苍术的辛香与圣火灰烬特有的暖香交织,形成一股能安定人心的气息,驱散了清晨郊外的微凉。
灵枢与素问身着洗得泛白的青布长衫,长衫领口绣着细小的矩尺纹与太极图 —— 这是道墨医道传承的印记,虽不显眼,却在阳光下泛着极淡的光泽。灵枢腰间悬着的三齿刀,刀鞘由终南山青铜锻造,表面的墨家矩尺纹被摩挲得光滑发亮,刀穗是火绒草纤维编织的,随他的动作轻轻摆动;素问鬓角悬挂的青铜小鼎,鼎身圣火纹与棚外的朝阳相互共鸣,鼎内盛着的清水微微颤动,映出周围百姓的笑脸。
此刻,医棚前已排起了长队,百姓们大多穿着粗布衣裳,有的带着小板凳,有的抱着生病的孩子,有的则提着自家种的蔬菜、蒸好的粟米糕 —— 这是他们能拿出的最珍贵的 “谢礼”,却都被灵枢与素问婉拒。“我们每月来义诊,不是为了要大家的东西,” 灵枢曾不止一次对百姓说,“能看到大家健健康康,比什么都强。”
医棚内分为两个区域:左侧是诊疗区,陈阿牛正用他改良的简易脉诊仪为百姓诊脉;右侧是教学区,素问教妇人们制作简易香薰,赵谦则在一旁帮忙调试医具,偶尔解答百姓关于医器的疑问。
陈阿牛穿着一身短打,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胳膊 —— 他出身寒门,早年靠砍柴为生,手上的老茧还未完全消退,却已能熟练地操作脉诊仪。此刻,他正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诊脉,这老妇人是张家庄的张婆婆,去年疫灾时曾被灵枢与素问救过,如今每月都会来义诊现场帮忙,今日却轮到自己看病。
简易脉诊仪的仪盘直径不足三寸,用普通青铜打造,省去了改良版脉诊仪复杂的阴阳校准机关,却保留了墨家核心的 “三针辨戾” 功能 —— 仪盘中央嵌着三枚银针,分别对应 “轻症戾毒”“中度戾毒”“重度戾毒”,指针转动时,银针会根据戾毒浓度泛出不同颜色的光。此刻,仪盘指针泛着淡绿,中间的银针微微发亮,清晰显示出张婆婆的身体状况。
“张婆婆,您这是轻度戾毒,” 陈阿牛的声音温和,带着川蜀人特有的软糯,他指了指张婆婆沾着泥土的衣角,“您肯定是又去河边洗衣了吧?那河水还带着残踪气,接触多了就容易染病。我给您开一副艾草黄芪汤,艾草三钱、黄芪二钱,加水三碗,熬成一碗,每日早晚各喝一次;再给您一个香薰香囊,您挂在洗衣篮旁,既能驱戾,又不耽误您做事。”
张婆婆接过药方与香囊,枯瘦的双手忍不住摩挲着香囊上的艾草纹样 —— 这香囊是素问教妇人们做的,针脚虽不整齐,却满是心意。“陈大夫,真是多谢你们!” 张婆婆的声音带着哽咽,“去年疫灾,我们村死了好多人,是灵枢先生和素问大夫用香薰救了我们;如今你们每月都来,我们这些老婆子、老头子,再也不用为了看个病,走几十里路去汴京城里了。”
陈阿牛笑着摇头,将脉诊仪收好:“张婆婆,您别这么说。灵枢先生常教我们,‘医道在仁,不在术’。我以前不懂医,连自己娘的病都治不好,是先生和素问大夫教我医术,给我机会,我才能帮大家看病。能为您做事,是我的福气。”
张婆婆还想说什么,却被一阵孩童的哭声打断。只见一个约莫五岁的孩童,被母亲抱着走进医棚,孩童的右脚脚踝处缠着布条,布条已被血浸湿,还泛着极淡的幽绿。“灵枢先生,您快看看我家娃!” 孩童的母亲焦急地说,“今早他在河边玩,被石子划伤了脚,回来就喊疼,伤口还变绿了!”
灵枢正蹲在地上整理草药,闻言立刻起身,接过孩童的脚,小心翼翼地解开布条。伤口约莫半寸长,边缘泛着幽绿,还渗出极淡的黑血,灵枢取出一片试毒叶,轻轻贴在伤口旁,叶片瞬间泛黑 —— 这是残踪气感染的迹象,比普通戾毒更隐蔽,却也更难清除。
“别怕,孩子,” 灵枢的声音放得极柔,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青铜盒,里面装着圣火灰烬,“这是圣火潭的灰烬,能净化邪祟气,涂在伤口上不会疼。” 他用指尖捻起一点灰烬,轻轻撒在伤口上,灰烬接触到伤口的瞬间,发出 “滋滋” 的轻响,孩童原本皱着的眉头渐渐舒展,哭声也停了下来。
灵枢又从药箱中取出一个瓷瓶,里面装着草药膏:“这是用艾草、苍术和圣火草熬制的药膏,每日涂两次,三日伤口就能好。以后在河边玩,记得离泛绿的水远些,那水里藏着邪祟,会钻进伤口里哦。”
灵枢从袖中取出《护民医馆章程》,递给李御医:“这是医馆的章程,详细规定了诊疗流程、药草管理、教学安排。我们还会从各流派中选拔优秀的年轻医者,担任医馆的常驻医者,既锻炼他们的能力,又能保证医馆的诊疗质量。赵谦负责医器房,陈阿牛负责义诊团队,林薇负责湿热病症的诊疗,阿依莎负责圣火草的应用,各展所长,相互配合。”
李御医接过章程,仔细翻看,连连点头:“章程详细、周全,老夫回去后,会奏请陛下,将‘护民医馆’推广到各州府,让天下的贫困百姓都能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灵枢先生、素问大夫,你们为大宋医道、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啊!”
就在这时,医馆的地基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颤动,地面裂开一道细小的缝隙,缝隙中渗出一丝幽绿的气息,与之前的残踪气一致。灵枢心中一紧,蹲下身,将青铜符贴在地面上,符面泛出金红,与缝隙中的气息相互对抗,缝隙渐渐闭合。
“是地脉中的残踪气,” 灵枢的声音凝重,“余孽在暗中搅动汴京地脉,想通过医馆的地基,污染医馆的物资与水源,破坏福利医馆的建设。我们必须在医馆周围布下‘道墨护馆阵’,用青铜丝与清心银丝连接阵眼,阵眼处放置圣火盏,防止残踪气再次渗出。”
李御医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这些余孽真是阴魂不散!我们建医馆是为了百姓,他们却处处破坏,毫无良知!老夫立刻调派禁军,协助你们布防,同时加强医馆周边的巡逻,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众人立刻行动,灵枢与赵谦负责布下道墨护馆阵,李御医调派禁军,素问则带着工匠们检查医馆的物资,确保没有被残踪气污染。夕阳将医馆的屋顶染成金红,护馆阵的金红光罩渐渐形成,将整个医馆笼罩,空气中的残踪气被尽数净化,医馆的地基也恢复了稳定。
灵枢站在医馆前,望着渐渐成型的建筑,心中满是期待 —— 这不仅是一座医馆,更是道墨医道融入社会的根基,是守护百姓平安的堡垒。只要医馆能顺利建成,就能为更多贫困百姓提供帮助,让道墨医道的 “兼爱”“阴阳” 理念,真正融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五、申时寒戾暗涌藏危机:医灵共鸣示终南
申时的汴京城南,福利医馆的改建已近尾声,工匠们正收拾工具,准备收工;灵枢与素问则在医馆内,检查最后的防护措施 —— 医器房的防火砖、药圃的灌溉装置、护馆阵的圣火盏,每一处都仔细查看,确保万无一失。
“护馆阵的圣火盏都已点燃,” 赵谦指着医馆四周的阵眼,“青铜丝与清心银丝连接完好,能挡住普通的残踪气;医器房的防火砖也已验收,能承受高温,不会失火;药圃的灌溉用的是机关提水器过滤后的水,安全无虞。”
灵枢点头,目光扫过医馆内的《道墨医典》—— 这是各流派共同捐赠的,放在医馆的书架上,供百姓与医者翻阅。“明日医馆就能正式开馆,” 灵枢的声音带着欣慰,“我们会请陛下前来剪彩,让更多百姓知道护民医馆,也让更多医者加入我们,一起守护百姓的平安。”
素问则在整理明日开馆要用的香薰与汤药:“我准备了‘开馆护民香薰’,用艾草、苍术、圣火草混合,能净化医馆的空气,也能为前来就诊的百姓带来好运;还熬制了‘清心汤’,免费分发给百姓,既能调理身体,又能预防残踪气感染。”
就在这时,灵枢袖中的青铜符与素问鬓角的青铜小鼎同时剧烈颤动,符面与鼎身泛着金红,与医馆内的《道墨医典》相互共鸣,书架上的医典纷纷掉落,页面自动翻开,停在记载 “终南山圣火潭” 的一页 —— 页面上的圣火潭图谱,竟泛着幽绿,与地脉连接点的气息一致。
“是墨瑶祖师与玄真先祖!” 灵枢的声音带着惊讶,青铜符中浮现出两位先祖的虚影,祖师们身着医袍,面容凝重,眼中满是急切。
“灵枢、素问,” 墨瑶祖师的声音透过符面传来,“余孽的终极阴谋,是在明日医馆开馆时,借百姓聚集的机会,引爆藏在医馆材料中的寒戾石,扩散残踪气,同时在终南山打开地脉连接点,夺取最后一块水晶棺碎片,复活墨渊!”
玄真先祖补充道:“医馆的部分青铜材料,已被余孽替换成藏有寒戾石的假货,明日开馆时,寒戾石会在百姓最多的时候爆发,引发混乱;终南山的地脉连接点,也会在同一时间被余孽打开,残踪气会通过地脉,扩散到整个汴京,甚至天下!”
两位先祖的虚影渐渐消散,青铜符与青铜小鼎恢复常温,却留下一股浓郁的戾毒气息,让人心头发冷。“难怪医馆的地基会渗出残踪气,” 灵枢的脸色骤变,“余孽早就计划好了,借福利医馆开馆的机会,制造混乱,实现他们的阴谋!明日不仅是医馆开馆的日子,也是他们复活墨渊的日子!”
素问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赵谦,你带工匠们检查医馆的所有青铜材料,找出藏有寒戾石的假货,用圣火灰烬净化;我去通知李御医,让他调派更多禁军,明日加强医馆的安保;灵枢,你去终南山,守住地脉连接点,防止余孽打开!”
赵谦点头,立刻组织工匠检查材料;素问则快步前往太医院;灵枢则快速收拾行装,准备前往终南山。夕阳将汴京的天空染成橘红,可医馆内的气氛却格外紧张 —— 明日的开馆大典,已变成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生死之战。
灵枢骑着快马,朝着终南山的方向疾驰,青铜符在袖中发烫,与终南山的地脉连接点相互共鸣。他回头望去,汴京的方向灯火渐起,护民医馆的轮廓在夜色中隐约可见,心中满是坚定 —— 明日,他不仅要守住终南山的地脉连接点,还要保护医馆的百姓,守护道墨医道的传承,完成医灵转世的终极使命。
快马在夜色中疾驰,蹄声 “哒哒”,打破了夜的寂静。终南山的方向泛着浓郁的幽绿,像一双等待猎物的眼睛,充满了危险与未知。灵枢知道,明日的战斗,将是他与余孽、与墨渊的终极决战 —— 胜,则天下安,道墨医道传承万年;败,则天下乱,百姓沦为戾毒的奴隶。
他握紧腰间的三齿刀,刀背的矩尺纹泛着金红,与袖中青铜符的光芒相互交织。“墨渊,余孽,” 灵枢的眼中满是决绝,“明日,我会用道墨医道,用医灵之力,彻底摧毁你们的阴谋,守护天下苍生,完成祖师的嘱托,也完成我们作为医灵转世的使命!”
夜色渐深,终南山越来越近,空气中的幽绿也越来越浓,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浩劫,已悄然拉开序幕。灵枢能否在明日之前守住地脉连接点?素问与赵谦能否找出医馆中的寒戾石?开馆大典上的百姓能否平安无事?最后一块水晶棺碎片,最终会落入谁的手中?一切,都将在明日揭晓。
喜欢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
一、辰时郊野义诊显仁心:道墨医具济寒贫
辰时的汴京郊外,秋阳如被匠人揉碎的暖玉,洒在官道旁的银杏林里。金黄的叶片簌簌飘落,有的落在临时搭起的青布医棚顶上,将粗布染出斑驳的金纹;有的飘进棚内,落在案上的《道墨医典》初稿上,与书页间的圣火灰烬墨相互映衬,泛着淡淡的金红。医棚前悬挂着的艾草束与香薰香囊,在微风中轻轻晃动,艾草的清香、苍术的辛香与圣火灰烬特有的暖香交织,形成一股能安定人心的气息,驱散了清晨郊外的微凉。
灵枢与素问身着洗得泛白的青布长衫,长衫领口绣着细小的矩尺纹与太极图 —— 这是道墨医道传承的印记,虽不显眼,却在阳光下泛着极淡的光泽。灵枢腰间悬着的三齿刀,刀鞘由终南山青铜锻造,表面的墨家矩尺纹被摩挲得光滑发亮,刀穗是火绒草纤维编织的,随他的动作轻轻摆动;素问鬓角悬挂的青铜小鼎,鼎身圣火纹与棚外的朝阳相互共鸣,鼎内盛着的清水微微颤动,映出周围百姓的笑脸。
此刻,医棚前已排起了长队,百姓们大多穿着粗布衣裳,有的带着小板凳,有的抱着生病的孩子,有的则提着自家种的蔬菜、蒸好的粟米糕 —— 这是他们能拿出的最珍贵的 “谢礼”,却都被灵枢与素问婉拒。“我们每月来义诊,不是为了要大家的东西,” 灵枢曾不止一次对百姓说,“能看到大家健健康康,比什么都强。”
医棚内分为两个区域:左侧是诊疗区,陈阿牛正用他改良的简易脉诊仪为百姓诊脉;右侧是教学区,素问教妇人们制作简易香薰,赵谦则在一旁帮忙调试医具,偶尔解答百姓关于医器的疑问。
陈阿牛穿着一身短打,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胳膊 —— 他出身寒门,早年靠砍柴为生,手上的老茧还未完全消退,却已能熟练地操作脉诊仪。此刻,他正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诊脉,这老妇人是张家庄的张婆婆,去年疫灾时曾被灵枢与素问救过,如今每月都会来义诊现场帮忙,今日却轮到自己看病。
简易脉诊仪的仪盘直径不足三寸,用普通青铜打造,省去了改良版脉诊仪复杂的阴阳校准机关,却保留了墨家核心的 “三针辨戾” 功能 —— 仪盘中央嵌着三枚银针,分别对应 “轻症戾毒”“中度戾毒”“重度戾毒”,指针转动时,银针会根据戾毒浓度泛出不同颜色的光。此刻,仪盘指针泛着淡绿,中间的银针微微发亮,清晰显示出张婆婆的身体状况。
“张婆婆,您这是轻度戾毒,” 陈阿牛的声音温和,带着川蜀人特有的软糯,他指了指张婆婆沾着泥土的衣角,“您肯定是又去河边洗衣了吧?那河水还带着残踪气,接触多了就容易染病。我给您开一副艾草黄芪汤,艾草三钱、黄芪二钱,加水三碗,熬成一碗,每日早晚各喝一次;再给您一个香薰香囊,您挂在洗衣篮旁,既能驱戾,又不耽误您做事。”
张婆婆接过药方与香囊,枯瘦的双手忍不住摩挲着香囊上的艾草纹样 —— 这香囊是素问教妇人们做的,针脚虽不整齐,却满是心意。“陈大夫,真是多谢你们!” 张婆婆的声音带着哽咽,“去年疫灾,我们村死了好多人,是灵枢先生和素问大夫用香薰救了我们;如今你们每月都来,我们这些老婆子、老头子,再也不用为了看个病,走几十里路去汴京城里了。”
陈阿牛笑着摇头,将脉诊仪收好:“张婆婆,您别这么说。灵枢先生常教我们,‘医道在仁,不在术’。我以前不懂医,连自己娘的病都治不好,是先生和素问大夫教我医术,给我机会,我才能帮大家看病。能为您做事,是我的福气。”
张婆婆还想说什么,却被一阵孩童的哭声打断。只见一个约莫五岁的孩童,被母亲抱着走进医棚,孩童的右脚脚踝处缠着布条,布条已被血浸湿,还泛着极淡的幽绿。“灵枢先生,您快看看我家娃!” 孩童的母亲焦急地说,“今早他在河边玩,被石子划伤了脚,回来就喊疼,伤口还变绿了!”
灵枢正蹲在地上整理草药,闻言立刻起身,接过孩童的脚,小心翼翼地解开布条。伤口约莫半寸长,边缘泛着幽绿,还渗出极淡的黑血,灵枢取出一片试毒叶,轻轻贴在伤口旁,叶片瞬间泛黑 —— 这是残踪气感染的迹象,比普通戾毒更隐蔽,却也更难清除。
“别怕,孩子,” 灵枢的声音放得极柔,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青铜盒,里面装着圣火灰烬,“这是圣火潭的灰烬,能净化邪祟气,涂在伤口上不会疼。” 他用指尖捻起一点灰烬,轻轻撒在伤口上,灰烬接触到伤口的瞬间,发出 “滋滋” 的轻响,孩童原本皱着的眉头渐渐舒展,哭声也停了下来。
灵枢又从药箱中取出一个瓷瓶,里面装着草药膏:“这是用艾草、苍术和圣火草熬制的药膏,每日涂两次,三日伤口就能好。以后在河边玩,记得离泛绿的水远些,那水里藏着邪祟,会钻进伤口里哦。”
灵枢从袖中取出《护民医馆章程》,递给李御医:“这是医馆的章程,详细规定了诊疗流程、药草管理、教学安排。我们还会从各流派中选拔优秀的年轻医者,担任医馆的常驻医者,既锻炼他们的能力,又能保证医馆的诊疗质量。赵谦负责医器房,陈阿牛负责义诊团队,林薇负责湿热病症的诊疗,阿依莎负责圣火草的应用,各展所长,相互配合。”
李御医接过章程,仔细翻看,连连点头:“章程详细、周全,老夫回去后,会奏请陛下,将‘护民医馆’推广到各州府,让天下的贫困百姓都能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灵枢先生、素问大夫,你们为大宋医道、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啊!”
就在这时,医馆的地基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颤动,地面裂开一道细小的缝隙,缝隙中渗出一丝幽绿的气息,与之前的残踪气一致。灵枢心中一紧,蹲下身,将青铜符贴在地面上,符面泛出金红,与缝隙中的气息相互对抗,缝隙渐渐闭合。
“是地脉中的残踪气,” 灵枢的声音凝重,“余孽在暗中搅动汴京地脉,想通过医馆的地基,污染医馆的物资与水源,破坏福利医馆的建设。我们必须在医馆周围布下‘道墨护馆阵’,用青铜丝与清心银丝连接阵眼,阵眼处放置圣火盏,防止残踪气再次渗出。”
李御医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这些余孽真是阴魂不散!我们建医馆是为了百姓,他们却处处破坏,毫无良知!老夫立刻调派禁军,协助你们布防,同时加强医馆周边的巡逻,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众人立刻行动,灵枢与赵谦负责布下道墨护馆阵,李御医调派禁军,素问则带着工匠们检查医馆的物资,确保没有被残踪气污染。夕阳将医馆的屋顶染成金红,护馆阵的金红光罩渐渐形成,将整个医馆笼罩,空气中的残踪气被尽数净化,医馆的地基也恢复了稳定。
灵枢站在医馆前,望着渐渐成型的建筑,心中满是期待 —— 这不仅是一座医馆,更是道墨医道融入社会的根基,是守护百姓平安的堡垒。只要医馆能顺利建成,就能为更多贫困百姓提供帮助,让道墨医道的 “兼爱”“阴阳” 理念,真正融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五、申时寒戾暗涌藏危机:医灵共鸣示终南
申时的汴京城南,福利医馆的改建已近尾声,工匠们正收拾工具,准备收工;灵枢与素问则在医馆内,检查最后的防护措施 —— 医器房的防火砖、药圃的灌溉装置、护馆阵的圣火盏,每一处都仔细查看,确保万无一失。
“护馆阵的圣火盏都已点燃,” 赵谦指着医馆四周的阵眼,“青铜丝与清心银丝连接完好,能挡住普通的残踪气;医器房的防火砖也已验收,能承受高温,不会失火;药圃的灌溉用的是机关提水器过滤后的水,安全无虞。”
灵枢点头,目光扫过医馆内的《道墨医典》—— 这是各流派共同捐赠的,放在医馆的书架上,供百姓与医者翻阅。“明日医馆就能正式开馆,” 灵枢的声音带着欣慰,“我们会请陛下前来剪彩,让更多百姓知道护民医馆,也让更多医者加入我们,一起守护百姓的平安。”
素问则在整理明日开馆要用的香薰与汤药:“我准备了‘开馆护民香薰’,用艾草、苍术、圣火草混合,能净化医馆的空气,也能为前来就诊的百姓带来好运;还熬制了‘清心汤’,免费分发给百姓,既能调理身体,又能预防残踪气感染。”
就在这时,灵枢袖中的青铜符与素问鬓角的青铜小鼎同时剧烈颤动,符面与鼎身泛着金红,与医馆内的《道墨医典》相互共鸣,书架上的医典纷纷掉落,页面自动翻开,停在记载 “终南山圣火潭” 的一页 —— 页面上的圣火潭图谱,竟泛着幽绿,与地脉连接点的气息一致。
“是墨瑶祖师与玄真先祖!” 灵枢的声音带着惊讶,青铜符中浮现出两位先祖的虚影,祖师们身着医袍,面容凝重,眼中满是急切。
“灵枢、素问,” 墨瑶祖师的声音透过符面传来,“余孽的终极阴谋,是在明日医馆开馆时,借百姓聚集的机会,引爆藏在医馆材料中的寒戾石,扩散残踪气,同时在终南山打开地脉连接点,夺取最后一块水晶棺碎片,复活墨渊!”
玄真先祖补充道:“医馆的部分青铜材料,已被余孽替换成藏有寒戾石的假货,明日开馆时,寒戾石会在百姓最多的时候爆发,引发混乱;终南山的地脉连接点,也会在同一时间被余孽打开,残踪气会通过地脉,扩散到整个汴京,甚至天下!”
两位先祖的虚影渐渐消散,青铜符与青铜小鼎恢复常温,却留下一股浓郁的戾毒气息,让人心头发冷。“难怪医馆的地基会渗出残踪气,” 灵枢的脸色骤变,“余孽早就计划好了,借福利医馆开馆的机会,制造混乱,实现他们的阴谋!明日不仅是医馆开馆的日子,也是他们复活墨渊的日子!”
素问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赵谦,你带工匠们检查医馆的所有青铜材料,找出藏有寒戾石的假货,用圣火灰烬净化;我去通知李御医,让他调派更多禁军,明日加强医馆的安保;灵枢,你去终南山,守住地脉连接点,防止余孽打开!”
赵谦点头,立刻组织工匠检查材料;素问则快步前往太医院;灵枢则快速收拾行装,准备前往终南山。夕阳将汴京的天空染成橘红,可医馆内的气氛却格外紧张 —— 明日的开馆大典,已变成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生死之战。
灵枢骑着快马,朝着终南山的方向疾驰,青铜符在袖中发烫,与终南山的地脉连接点相互共鸣。他回头望去,汴京的方向灯火渐起,护民医馆的轮廓在夜色中隐约可见,心中满是坚定 —— 明日,他不仅要守住终南山的地脉连接点,还要保护医馆的百姓,守护道墨医道的传承,完成医灵转世的终极使命。
快马在夜色中疾驰,蹄声 “哒哒”,打破了夜的寂静。终南山的方向泛着浓郁的幽绿,像一双等待猎物的眼睛,充满了危险与未知。灵枢知道,明日的战斗,将是他与余孽、与墨渊的终极决战 —— 胜,则天下安,道墨医道传承万年;败,则天下乱,百姓沦为戾毒的奴隶。
他握紧腰间的三齿刀,刀背的矩尺纹泛着金红,与袖中青铜符的光芒相互交织。“墨渊,余孽,” 灵枢的眼中满是决绝,“明日,我会用道墨医道,用医灵之力,彻底摧毁你们的阴谋,守护天下苍生,完成祖师的嘱托,也完成我们作为医灵转世的使命!”
夜色渐深,终南山越来越近,空气中的幽绿也越来越浓,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浩劫,已悄然拉开序幕。灵枢能否在明日之前守住地脉连接点?素问与赵谦能否找出医馆中的寒戾石?开馆大典上的百姓能否平安无事?最后一块水晶棺碎片,最终会落入谁的手中?一切,都将在明日揭晓。
喜欢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