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初治1-《前世被团灭?重生拉着残王入洞房》

  傍晚,御王府。

  楚玄迟赶回来与墨昭华一起用晚膳。

  墨昭华道:“慕迟,上午妾身入宫见了院使与院判。”

  楚玄迟夹起块鱼肉仔细挑着刺,“他们对昭昭的治疗方案可有异议?”

  墨昭华也在为他布菜,“暂时还没结论,但妾身给了他们《素心要术》。”

  “如此好的医书,他们怕是看到了便手不释卷吧?”楚玄迟已能想象那种画面。

  一本能让墨昭华前世短期内学有所成的医书,那自是旷世奇作,是奇书中的奇书。

  若以武学一道的说法来论,那就是秘籍,一般人不外传,只会留给自家的弟子修炼。

  “可不是。”墨昭华想到当时便忍不住笑,“奈何当时还有别的事,他们无法潜心查阅。”

  楚玄迟若有所思,“那他们会不会问昭昭要了去,趁机印刷一份,私下再好好钻研?”

  “不用趁机。”墨昭华笑道,“因为妾身已将医书献出,待他们印刷出来再还给妾身。”

  楚玄迟赞赏道:“昭昭如此大方,若是开宗立派,必能成为一代名医,将医术发扬光大。”

  墨昭华正色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医术本就是用以救死扶伤,妾身岂能因一己之利藏私?”

  楚玄迟不禁感慨,“昭昭如此深明大义,此生能娶到你,是我前世修来的缘分与福分。”

  若非他前世对她用情至深,为她放弃了帝位,最终甚至甘愿以身入局,陪她一起死在火海。

  “慕迟值得!”墨昭华想起一事来,“对了,关于医书的来历,院判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哦?有多大胆,昭昭且说来听听。”楚玄迟也好奇过,到底是什么人着下这等奇书。

  若非当世之人,那该有所传闻,若是当世之人,也该有迹可循,怎会让这医书埋没于市井?

  墨昭华回答,“院判认为极有可能是留仙岛的仙人所着,故而世间才没相关的其他消息。”

  “留仙岛啊……”楚玄迟自是也听过这传说,“这个传说是代代相传,但真正见过的人没有。”

  墨昭华对此倒不在意,“妾身是想着,不管是何人所着,既现于世,便好好将其发扬光大。”

  “昭昭说的对。”楚玄迟又问,“方才昭昭只提到医书,那心法想必是没有让他们看吧?”

  “没有。”墨昭华谨慎道,“妾身准备后续再找机会献出心法,如今一下给太多怕引来怀疑。”

  医书结合心法,如此厉害,有心人总是会多想,万一往楚玄迟的双腿上猜,便是无妄之灾。

  “昭昭说的极是。”楚玄迟点头赞同,“若让人知道你是真实能力,容易猜到我早已被你治愈。”

  “正是如此。”墨昭华有理有据,“况且心法属于武学一道,只是医学的辅助,也不急于给他们。”

  楚玄迟笑的宠溺,声音温柔,“好,此事你看着办即可,无论你怎么做,我都会全力支持你。”

  ***

  两日后。

  墨昭华又入宫了,这次是正式为文宗帝治疗。

  院使自从与院判看过《素心要术》后,便对她的治疗方案极力赞成。

  得到了他二人的认可后,文宗帝便彻底放心下来,尽快安排了初次治疗。

  三人先后为文宗帝把了脉,确认他的身体情况,以确认他如今的身子能施针。

  墨昭华先没拿出银针,而是客气的问院使与院判,“两位大人可要亲自施针看看?”

  院使原本看不上她,看了医书后便心服口服,“下官是来打下手的,施针还请王妃来。”

  院判也连声附和,“是啊,治疗之法也是王妃所提出,您来做会比较好,有需要再找下官。”

  连院使都不敢抢风头,他一个院判哪敢造次,况且为帝王治病,一个不慎便容易丢性命。

  “行吧,那我就献丑了。”墨昭华也没再客气,“父皇,还请躺下,这样您更舒服些。”

  “好,麻烦昭华了。”文宗帝已有经验,此前无论是按摩还是施针,她都是让他躺在软榻上。

  李图全同样是轻车熟路,已然收拾好了软榻,伸手想去搀扶文宗帝,却被他不悦的拒绝了。

  文宗帝虽说是要治疗,可他现在又没发病,身子不虚弱,用不着旁人搀扶,显得他羸弱。

  墨昭华笑着跟上去,“能为父皇分忧,乃是臣媳的荣幸,父皇龙体安康,也是我们东陵之福。”

  “还是你会说话。”文宗帝本就喜欢听好话,这话又说到他的心坎里,可不是越听越舒心。

  墨昭华在软榻前立住,这才拿出了那套针,打开针套,里面放着长短不一的银针,再无其他东西。

  院使此前便从李图全处得知,前两次施针都是楚玄迟亲自为她打下手,这次他便抢着干。

  “递针这等小事便让下官来吧。”他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盘算着,要看看她的针是否有异。

  “有劳了,多谢。”墨昭华的银针并无异常,自是敢大方的给他,她本也需要个递针的人。

  “王妃客气了。”院使恭敬的接过,趁机打量起这套针,可惜最终并无发现任何问题。

  墨昭华没再吱声,开始为文宗帝施针,正所谓一回生两回熟,她这都不只两回了。

  哪怕是面对最为尊贵的帝王,她也丝毫不露怯,那沉稳模样看的院使与院判大为赞赏。

  院使检查完了银针,又观察起了墨昭华,“王妃这施针的手法,瞧着似乎极为娴熟。”

  “这都是殿下的功劳,平日里没少让我练习施针。”墨昭华早说过此事,不至于有出入。

  院使客气道:“王妃学医,本也是为了更好的照顾殿下,如今学有所成,是皇天不负有心人。”

  院判也在旁边看和,“是啊,王妃的医学天赋定是极佳,才能在短期内取得如此大的成果。”

  墨昭华将一切推到医书上,“是运气使然,若非得了那本奇书,我如何能这么快学好施针之法?”

  提到医书,院使便来了兴趣,“那确实是本旷世奇作,下官只看了两天,便已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