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灵籁界的鸣音诀-《新人写作技巧》

  天地如琴,风为弦,水为柱,云为膜。牧庭的脚步落于一片环形山谷,四周岩壁高耸入云,每一寸石面都刻着古老的曲纹,纹路中流淌着淡淡的金光,仿佛天地的乐谱。

  空中流动的并非寻常的风,而是肉眼难辨的音波。耳边回荡着一道道若有若无的轻鸣,时而如虫语呢喃、鸟歌婉转,时而如古鼓低沉、玉磬清越,交织成一片自然的交响。脚下的土地微微震颤,他能清晰察觉,大地的脉络正随着这无形的律动而共鸣,每一次震动都与空中的音波完美同步。

  识海中,系统的声音如清弦轻拨,带着音波的震颤:

  「你已进入新世界:灵籁界。」

  「当前目标:掌握本界修炼体系『鸣音诀』。」

  他顺着音波的指引前行至山谷中心,一根长达百丈的古铜柱从地下破岩而出,直入天幕,柱身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符音,符音不时闪现银白色的光点,发出“叮铃”“咚隆”的清脆振动,如钟鸣贯耳,又似琴瑟和鸣。

  一名白发老者端坐于铜柱中段,闭目凝神,仿佛在聆听天地之音。他的须发随音波轻轻起伏,衣袍无风自动,与铜柱的律动融为一体。

  老者缓缓睁眼,目光如音波般扩散,声音未从口中传出,却有清晰的音波直接震荡牧庭的识海:「此界修行,不以力搏,不通魂渡,需通音以入道,振魂而演法。鸣音诀,以音为基,以魂为弦,奏天地之律,化万象之法。」

  「首境,‘听律’。」老者抬手轻叩铜柱,一声清越的音波扩散开来,「需先辨天地之音,分其类,明其律,方能与之共鸣。」

  牧庭盘膝静坐于铜柱之下,将灵识缓缓外放,如张开的网,捕捉空中流动的音波。刹那间,无数杂乱的音潮如洪水般涌入识海——风声的呼啸、石缝的呜咽、远处水流的潺潺、岩壁曲纹的共振……种种声音交织,纷乱如麻,难以捕捉清晰的脉络。

  他没有急躁,而是缓缓调整呼吸,将呼吸的频率与山谷的震动逐渐同步。一呼一吸间,仿佛与天地的脉搏相连。渐渐地,耳中的杂音如同退潮般消散,识海中清晰浮现出三种主旋:

  其一为地音,源自山谷岩层与大地脉络,厚重如战鼓擂动,节律沉稳而有力,是世界的根基之音;

  其二为空音,生于风动云流与空气震颤,轻盈如丝竹细语,浮动随云,变幻莫测;

  其三为魂音,隐匿于天地音波之下,需以心神感知,不动不响,却与修者的魂魄相连,唯静能察其韵。

  牧庭凝神专注,分别对准三音的频率,让神识与之产生共振。当地音入识,他如立山巅,感受大地的厚重;空音入识,他似随风动,体会天地的轻盈;当魂音终于穿透杂念入识时,他眼前忽然浮现一道微光,微光在空中化作一道流动的旋律烙印,深深印入识海。

  「你已掌握鸣音诀第一境:听律。」老者颔首,指尖在铜柱上轻划。

  铜柱表面的符音亮起,浮现出一幅环形阵图,阵图中一处符光激烈闪动,随即化作一根银白色的水银之弦,悬空而立,弦身流动着光泽,散发着纯粹的音能。「第二境,‘引音’。以灵气为弦之质,以魂意为弦之触,奏天地之鸣,引音入法,使音为你所用。」

  牧庭双指轻拈弦尾,调动体内灵息顺着指尖传入水银之弦。初时,灵息与音弦的频率不符,弦身剧烈震颤,发出刺耳的杂音,如同断风刮过破琴,毫无韵律可言。

  他静心回想听律境领悟的三音之频,将灵气分为五段,对应五音之基——宫、商、角、徵、羽。每一节灵气贯入时,便调整其频率,与不同的音高对应:宫音沉厚,注入时弦身低振;羽音清越,注入时弦光亮闪。

  渐渐的,他掌控了弦音的调度,以五音为引,融合地、空、魂三律,使音波在指尖成形:心念动,宫音与地律共鸣,音波化为坚实的剑影,破风而出,斩裂前方的空气;再动念,商音与空律交织,音波化作无形的护盾,罩住周身,隔绝外来的音浪冲击;又一念,徵羽二音共振,音波化作轻盈的羽翼,托着他的身体缓缓升空,随音波飘动。

  灵气已不再直接施展术法,而是经由音弦转换为多种音符形态,变化无穷,刚柔并济。

  「你已掌握鸣音诀第二境:引音。」

  老者左手一挥,古铜柱忽然拔地而起,飞升入空,柱底原本的位置浮现出一道银光漩涡,漩涡中万千音弦交织旋转,宛如一片无形的音海,散发着磅礴的音能。「第三境,‘鸣形’。令音成形,使音即技,技即势,将音波固化为可御可攻的形,随心而发。」

  牧庭纵身踏入音海,灵息随音弦漂浮,与周围的音波产生共鸣。他释放五音的律动,以魂意为笔,于空中描绘符形:引徵音之锐与地律之沉,一道闪烁着金光的「徵音剑」浮现,剑刃边缘流转音波,锋锐之气贯穿音层;再以角音之缠与空律之柔,画一道「角音链」,音链如藤曼缠绕,将音海中游离的音灵牢牢束缚。

  他尝试以不同音型组合构建复杂旋律——短音急促,构成立体的音阵,困住虚拟的敌影;长音绵长,化作音壁,抵挡音海的冲击;叠音厚重,转为杀势,音波如锤,震碎前方的音障;回音空灵,蓄力于后,待势而发。

  音形既成,便无需复杂的术式与咒语,只需挥掌引动,音形即现。音与形合,心念动则法象生,音波的力量通过具象化的形态,变得更加精准而强大。

  「你已掌握鸣音诀第三境:鸣形。」

  老者右手张开,一缕青金色的光芒从指间升起,如音波般融入四周的岩壁。整座环形山谷顿时亮起,所有曲纹同时发光,化为一片巨大的共鸣之谷,风声、水声、林声、石声……万物皆起响,汇入音海之中。「第四境,‘和鸣’。需与天地万象之音共振,将音之势化为专属领域,御音而生道,使天地之音为你所用。」

  牧庭立于谷中,感受着四面八方涌来的音波:风音自西而来,带着凌厉的锐势;水音从东而至,藏着柔韧的缠劲;林音起于北,蕴含生机之韵;石音生于南,透着厚重之威。

  他调息入谷,让自身的音息与四象之音逐一融合。起初极难掌控,每一次强行共鸣都会引动天地音波震荡,音浪如锤般击打他的识海,几欲伤己。但他以听律境的根基辨明各音频率,以引音境的技巧调整自身灵息,逐步将自身频率与万音调至共合。

  最终,他能令四象之音汇聚于自身周围,形成一片直径百丈的音域。在这领域中,风动随他心念转向,林鸣化作音盾护身,水音凝成音刃攻敌,石震化作音波镇退侵扰。他所处之地,音为主宰,任何外来灵术闯入,都需先过“和鸣”的判准——频率不符者,术法未发即自行崩溃;频率相合者,威力亦会被他引为己用。

  「你已掌握鸣音诀第四境:和鸣。」

  老者将双掌轻轻贴于虚空,刹那间,天地间的音波骤然收敛,山谷陷入一片极致的寂静,连心跳的声音都仿佛被抽空,只剩下识海中的魂音在微弱共振。「第五境,‘沉音’。至高之音,非喧嚣之响,乃不鸣而震之韵。须以心定魂,以念铸响,使音藏于无形,隐于无声,却能实动天地,震颤魂域。」

  牧庭站在这极致的寂静中,不刻意调动灵气,不强行引导音波。他将所有音形、音律、音势、音感尽数内敛,沉入识海最深处。他不是要发出声音,而是要以心为炉,铸一缕“原音”——这道音不存在于物理空间,不借风传,不依器鸣,唯识海可感,唯魂魄可应。

  他在识海深处缓缓构建这缕原音,融合地之沉、空之灵、魂之静,使其成为音的本源形态。当原音凝聚完成的刹那,他将其轻轻释放——

  整片山谷突然无声地起伏如浪,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却见飞鸟在空中骤然坠落,流云逆着风向回旋,坚硬的岩壁表面浮现出细密的龟裂,连空中的古铜柱都发出轻微的嗡鸣,符音光芒黯淡了三分。

  而牧庭立于原地未动,连发丝都未曾飘起一丝,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

  沉音如心钟,藏于无形,一动则震九重魂域。此音不可传于耳,不可见于目,却能于万象之中生灭轮回,于寂静之中显威。

  「你已掌握鸣音诀第五境:沉音。」老者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叹服,衣袍在无声的音波中剧烈飘动。

  系统的提示音如沉钟微响,在寂静的山谷间回荡,清晰而悠远:

  「灵籁界阶段完成度:100%。」

  「准备传送下一世界……」

  牧庭抬头望向空中的古铜柱,识海中原音缓缓流转。灵籁界的修行让他明白,最强大的力量未必需要惊天动地的声势——如音般无形,却能穿透万物;如律般沉稳,却能撼动天地。这缕藏于灵魂深处的沉音,将伴随他踏入下一段未知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