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山的云海像被谁扯了把棉絮,稀稀拉拉散出片空地。菩提祖师站在崖边,风灌进他空荡荡的广袖,露出腕间那道金痕。
“祖师,这千年‘护道印’为何突然烧尽?” 萧逸看着那道金痕,心中疑惑,忍不住问道。
菩提祖师微微一笑,目光望向天际最后一缕赤焰线,那是孙小朵划天金棒留下的残影,他嘴角勾出半分笑,像极了当年教猴子们爬树时,看小猢狲终于够到桃枝的模样,缓缓说道:“这‘护道印’守了九千年,守的并非接班人,而是等一个掀桌子的人。这天下规矩,早该变变了。你可知那‘天机阁’?”
萧逸摇了摇头。
菩提祖师继续道:“‘天机阁’自以为能书写天机,定下三界规矩,却不知,真正写剧本的,从来不是他们,而是每一个不愿被写的人。” 说着,他掌心的拂尘 “簌簌” 抖了两下,霎时间碎成星屑,连灰烬都沾着点松木香。
此时,山脚下传来韦阳急切的喊声:“萧先生,不好了!火莲种子发的芽,把南天门的砖都顶裂啦!”
萧逸听闻,心中一紧,来不及行礼,便急忙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奔去。待跑到跟前,只见齐天大圣抱着个啃了半拉的桃子,鬼将的锁子甲还滴着黄泉的水,守城的老卒肩上落着只衔灯草的麻雀,连方才还在凌霄殿发抖的小仙官,此刻都攥着块火漆印,围在石壁前。
萧逸解下星砂囊,指尖蘸着星砂便开始在石壁上刻字。第一笔 “规自心出”,刻到 “自” 字时,石屑溅进眼里,他也不擦,只任泪水混着星砂落进石缝;第二笔 “约由众守”,刻到 “众” 字时,山风突然卷来片桃花,正落在 “人” 字旁,倒像是天地在帮他添笔;第三笔 “变则常新”,最后一竖刚收锋,整面石壁便 “嗡” 地震动起来,石粉簌簌落下,露出底下新崭崭的刻痕,倒比千年古碑更有生气。
“萧先生!火莲开花了,那花瓣竟化作三十六道金光,砸向三界啦!” 韦阳又惊又喜地喊道。
众人望去,只见东边落进东海渔村,西边扎在幽冥鬼市,南边戳穿了南天门的牌匾,北边正插在北极仙翁的炼丹炉旁。
“这碑上怎么刻着‘张三他娘说要留半亩地种青菜’?” 老卒摸了摸刚落定的 “民约碑”,碑身还带着火莲的暖。
“李四家小子说不许踢翻糖画摊!我这桃枝灯芯的点子也在里头!” 卖糖葫芦的老汉扒着碑脚喊。
鬼将凑过去,锁子甲撞得碑身叮当响:“我那十八层地狱不许虐待新鬼的条陈…… 嘿!在这儿呢!”
而此时,花果山这边,孙小朵扛着金棒站在山脚荒地,棒尖还沾着方才插地时的泥。
“仙姑,这碑材料可都是东海珊瑚雕的,不立在水帘洞前多可惜?” 原本要立碑的石匠蹲在她脚边,搓着双手直嘟囔。
“碑会倒,棒会锈。但只要有人敢划这一道 ——” 孙小朵猛地挥棒,风卷着泥点冲上天,“规矩就永远在变!”
山头上的猴子们突然炸了窝,有的扔桃子,有的扯她的小揪揪,最调皮的那只还抢了她的金箍,套在自己头上晃悠。
孙小朵也不恼,跳上块石头叉腰大喊:“听见没?别等神给你们剧本 —— 你们自己,就是戏班子!”
与此同时,灌江口外,二郎神正蹲在铁匠炉前。三尖两刃刀搁在铁砧上,被烧得通红,他举着大锤的手却在抖。
“将军,我家那娃说,您这刀要是化成犁,能翻出三倍的地。” 蹲在炉边扇风的老农夫递过碗凉茶。
二郎神仰头灌了半碗茶,茶水顺着下巴滴在刀面上,“滋啦” 冒起白烟。他突然抡起锤子,“当” 地砸下去 —— 刀脊裂开道缝,露出里头裹着的一缕白发,是当年母亲被压桃山时,他偷偷藏在刀鞘里的。
“娘。” 他轻声说,锤子又落下去,“您想护的,不过是个能种地、能说话、能哭能笑的世间。”
刀碎成铁水的瞬间,老农夫突然喊:“看!”
二郎神抬头,只见远处田埂上,几个孩童正举着灯跑,灯纸上歪歪扭扭写着 “二郎哥哥莫哭”。
他抹了把脸,这才发现自己哭了 —— 两千年的眼泪,原来可以这么轻,轻得像春风里的蒲公英。
星幕渐垂时,三界的光都聚到了天上。民约碑的辉光、孩童的灯笼、妖族的火把、神将的残甲,像撒了把星星在夜空里,明明灭灭,乱得可爱。
孙小朵躺在云头,望着那片光海,突然想起父亲当年大闹天宫时,凌霄殿的琉璃瓦也是这么亮,不过那时的光是冷的,现在的光是暖的,暖得能把人的心窝子都焐软。
“爸。” 她对着云缝喊,“这回...... 我没按您当年的路走。”
风卷着云从她耳边过,捎来句模模糊糊的笑:“好得很。”
孙小朵翻身坐起,正看见山脚那株火莲 —— 白天还只是幼苗,此刻竟长到齐腰高了,叶片上沾着夜露,在月光下轻轻摇晃,像在跟谁打招呼。
她眯起眼,突然伸手戳了戳最近的云:“哎,明儿带点雨水来?这小祖宗,可别渴着。”
山风裹着她的话音散进夜色,火莲的叶片便又晃了晃,仿佛应了声。
“祖师,这千年‘护道印’为何突然烧尽?” 萧逸看着那道金痕,心中疑惑,忍不住问道。
菩提祖师微微一笑,目光望向天际最后一缕赤焰线,那是孙小朵划天金棒留下的残影,他嘴角勾出半分笑,像极了当年教猴子们爬树时,看小猢狲终于够到桃枝的模样,缓缓说道:“这‘护道印’守了九千年,守的并非接班人,而是等一个掀桌子的人。这天下规矩,早该变变了。你可知那‘天机阁’?”
萧逸摇了摇头。
菩提祖师继续道:“‘天机阁’自以为能书写天机,定下三界规矩,却不知,真正写剧本的,从来不是他们,而是每一个不愿被写的人。” 说着,他掌心的拂尘 “簌簌” 抖了两下,霎时间碎成星屑,连灰烬都沾着点松木香。
此时,山脚下传来韦阳急切的喊声:“萧先生,不好了!火莲种子发的芽,把南天门的砖都顶裂啦!”
萧逸听闻,心中一紧,来不及行礼,便急忙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奔去。待跑到跟前,只见齐天大圣抱着个啃了半拉的桃子,鬼将的锁子甲还滴着黄泉的水,守城的老卒肩上落着只衔灯草的麻雀,连方才还在凌霄殿发抖的小仙官,此刻都攥着块火漆印,围在石壁前。
萧逸解下星砂囊,指尖蘸着星砂便开始在石壁上刻字。第一笔 “规自心出”,刻到 “自” 字时,石屑溅进眼里,他也不擦,只任泪水混着星砂落进石缝;第二笔 “约由众守”,刻到 “众” 字时,山风突然卷来片桃花,正落在 “人” 字旁,倒像是天地在帮他添笔;第三笔 “变则常新”,最后一竖刚收锋,整面石壁便 “嗡” 地震动起来,石粉簌簌落下,露出底下新崭崭的刻痕,倒比千年古碑更有生气。
“萧先生!火莲开花了,那花瓣竟化作三十六道金光,砸向三界啦!” 韦阳又惊又喜地喊道。
众人望去,只见东边落进东海渔村,西边扎在幽冥鬼市,南边戳穿了南天门的牌匾,北边正插在北极仙翁的炼丹炉旁。
“这碑上怎么刻着‘张三他娘说要留半亩地种青菜’?” 老卒摸了摸刚落定的 “民约碑”,碑身还带着火莲的暖。
“李四家小子说不许踢翻糖画摊!我这桃枝灯芯的点子也在里头!” 卖糖葫芦的老汉扒着碑脚喊。
鬼将凑过去,锁子甲撞得碑身叮当响:“我那十八层地狱不许虐待新鬼的条陈…… 嘿!在这儿呢!”
而此时,花果山这边,孙小朵扛着金棒站在山脚荒地,棒尖还沾着方才插地时的泥。
“仙姑,这碑材料可都是东海珊瑚雕的,不立在水帘洞前多可惜?” 原本要立碑的石匠蹲在她脚边,搓着双手直嘟囔。
“碑会倒,棒会锈。但只要有人敢划这一道 ——” 孙小朵猛地挥棒,风卷着泥点冲上天,“规矩就永远在变!”
山头上的猴子们突然炸了窝,有的扔桃子,有的扯她的小揪揪,最调皮的那只还抢了她的金箍,套在自己头上晃悠。
孙小朵也不恼,跳上块石头叉腰大喊:“听见没?别等神给你们剧本 —— 你们自己,就是戏班子!”
与此同时,灌江口外,二郎神正蹲在铁匠炉前。三尖两刃刀搁在铁砧上,被烧得通红,他举着大锤的手却在抖。
“将军,我家那娃说,您这刀要是化成犁,能翻出三倍的地。” 蹲在炉边扇风的老农夫递过碗凉茶。
二郎神仰头灌了半碗茶,茶水顺着下巴滴在刀面上,“滋啦” 冒起白烟。他突然抡起锤子,“当” 地砸下去 —— 刀脊裂开道缝,露出里头裹着的一缕白发,是当年母亲被压桃山时,他偷偷藏在刀鞘里的。
“娘。” 他轻声说,锤子又落下去,“您想护的,不过是个能种地、能说话、能哭能笑的世间。”
刀碎成铁水的瞬间,老农夫突然喊:“看!”
二郎神抬头,只见远处田埂上,几个孩童正举着灯跑,灯纸上歪歪扭扭写着 “二郎哥哥莫哭”。
他抹了把脸,这才发现自己哭了 —— 两千年的眼泪,原来可以这么轻,轻得像春风里的蒲公英。
星幕渐垂时,三界的光都聚到了天上。民约碑的辉光、孩童的灯笼、妖族的火把、神将的残甲,像撒了把星星在夜空里,明明灭灭,乱得可爱。
孙小朵躺在云头,望着那片光海,突然想起父亲当年大闹天宫时,凌霄殿的琉璃瓦也是这么亮,不过那时的光是冷的,现在的光是暖的,暖得能把人的心窝子都焐软。
“爸。” 她对着云缝喊,“这回...... 我没按您当年的路走。”
风卷着云从她耳边过,捎来句模模糊糊的笑:“好得很。”
孙小朵翻身坐起,正看见山脚那株火莲 —— 白天还只是幼苗,此刻竟长到齐腰高了,叶片上沾着夜露,在月光下轻轻摇晃,像在跟谁打招呼。
她眯起眼,突然伸手戳了戳最近的云:“哎,明儿带点雨水来?这小祖宗,可别渴着。”
山风裹着她的话音散进夜色,火莲的叶片便又晃了晃,仿佛应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