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涧里那株野了的火莲,在晨光里晃了七日。
第七日清晨,镇东老槐树的枝桠被压得吱呀响——孙小朵骑在树杈上啃桃子,桃核\"啪\"地砸中树下卖糖人的挑子。
\"小祖宗!\"卖糖人老张头捂着额头抬头,就见红衣小丫头正扒着树皮往下溜,发间金饰晃得人眼晕,\"昨儿王婶子说山涧有光,您非说那是萤火虫成精,今儿可信了?\"
孙小朵脚尖点地,拍了拍裤腿泥:\"我信个棒槌!\"她歪头嗅了嗅风里的味道,忽然拧起眉——那股子鲜活劲儿变了,像被人拿块玻璃罩子扣住,只剩点热气儿在罩子上哈白气。
等她顺着山径跑到山涧,眼前哪还有乱石缝里的赤焰?
一座琉璃塔直愣愣戳在那儿,塔身高三丈,每块琉璃都擦得透亮,映得火莲的影子在塔壁上晃悠,倒像被关在水晶牢里的鸟。
塔基刻着八个鎏金大字:\"心火圣种,照世明灯\",字儿写得周正,周正得让孙小朵想起当年菩提祖师罚她抄《黄庭经》时,她故意把\"道\"字写成歪脖子树的模样。
\"小仙姑!\"
几个半大孩子从塔后窜出来,膝盖上还沾着草屑,正是上个月她在野地里救过的孤儿。
为首的小栓子跑得太急,差点撞翻塔前的供果盘,他扑通跪下,额头差点磕在青石板上:\"我们怕它再被踩进泥里!
前日张猎户家的牛踩折了半片花瓣,李阿婆说要拿红布裹着供起来......\"
\"供起来?\"孙小朵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塔壁。
琉璃凉得刺骨,像块冻硬的糖霜。
她忽然想起三百年前在蟠桃园,王母把千年蟠桃用锦盒锁起来,说是\"护着仙根\",结果那桃儿没三天就蔫了,烂得比野桃还快。
\"你们怕它死,却先把它供死了。\"她冷笑一声,袖中那撮金毛突然发烫——那是菩提祖师当年揪着她耳朵说的话:\"火若入灯,便不是火。\"当时她偷喝了祖师的醒酒汤,迷迷糊糊只记着\"灯\"字,如今摸着这琉璃塔,倒像突然被人点了穴道。
小栓子急得直搓手:\"可我们就是想护着它啊!
您当年在碑前流血生莲,我们都看着呢......\"
\"我流血是因为被雷劈!\"孙小朵跳起来,发梢的金铃叮铃作响,\"那火是从泥里烧出来的,不是供在塔里供出来的!\"她转身要走,又回头瞪了眼塔上的字,\"明儿我带把锤子来,把这破塔砸个窟窿——\"
\"小朵!\"
山风卷着星砂味儿扑过来。
萧逸从林子里钻出来,腰间挂着个铜葫芦,里面装着他新炼的星砂,专门用来追墨痕。
他额角沾着片树叶,显然是跑着来的:\"你且先看这个。\"
他摊开手,掌心里躺着半张纸。
纸角被捏得发皱,上面的字却工整得可怕:\"晨扫街,暮闭户,邻有难,必相顾\"——这是话事亭的民约条款,可萧逸巡查了三十六座话事亭,发现每座碑上的条款都跟这张纸一个模子刻的,连\"顾\"字最后一捺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我用星砂追了墨迹来源。\"他晃了晃铜葫芦,星砂在葫芦里沙沙作响,\"是燃心会的童子,夜里摸黑抄的。
他们还附了张纸条,说'此为孙小朵心中真约'。\"
孙小朵的眉毛差点竖起来:\"我心中真约?
我上个月还在话事亭写'允许偷邻居家枣子,但要留俩甜的'!\"她抢过纸角,\"他们不是模仿我,是在替我说话——\"
\"替你说话,就等于让你闭嘴。\"萧逸打断她,指尖在虚空中划出一道光痕,那是他刚在方寸山残碑上刻的字,\"我在残碑上问:'若人人皆说孙小朵之意,那她自己——还说得出口吗?
'\"
山脚下突然传来童谣声,荒腔走板得像破风箱。
韦阳领着七八个孩童从草窠里钻出来,每人手里都捧着个泥团。
盲眼的小梨儿走在最前头,手里的泥团歪歪扭扭,倒有几分火莲的模样。
\"火莲在里面,还热吗?\"小梨儿仰起脸,睫毛上沾着草籽。
韦阳蹲下来,把小梨儿的手按在塔基上。
过了片刻,小梨儿扁扁嘴:\"它不动了......风进不来。\"
韦阳摸了摸她的发顶。
他想起三年前的雨夜,孙小朵被天雷劈得浑身是血,却在泥里攥出朵火莲:\"心火是打出来的,不是供出来的。\"他转头对孩子们笑:\"想不想看真正的火莲?\"
孩子们欢呼着把泥团堆在塔外。
韦阳教他们用树枝在泥上划纹路,嘴里哼着跑调的童谣:\"花不拜天,根不跪地,烧了规矩——才叫欢喜。\"小栓子站在塔前看着,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塔基,忽然\"咦\"了一声——泥莲的尖儿上,竟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红。
第七日黄昏,孙小朵又来到琉璃塔前。
她没带锤子,只穿了身素白的裙衫。
塔门\"吱呀\"一声开了,她走进去,盘坐在琉璃罩下。
小栓子扒着门缝往里看,就见她闭目垂首,指尖泛着金红的光,像在跟火莲说悄悄话。
三日后,当第一缕晨光漫进塔内时,孙小朵站起身。
她的裙角扫过琉璃罩,罩子上立刻爬满细纹。
火莲的花瓣焦黑卷曲,像被霜打过的枫叶。
小栓子哇地哭出声,扑过去要抱火莲,却被一股无形的力推开——那是孙小朵抽离的气息,正顺着塔底的裂缝往地下钻。
塔外,孩子们堆的泥莲在夜风中突然红得透亮。
那缕钻进地底的金丝,正悄悄连接着泥莲的根。
琉璃塔顶,一道裂痕无声蔓延,裂痕的走向竟与昨夜北斗偏移的角度分毫不差——正是萧逸刻在残碑上的那句话,此刻像被天地念出了声:当崇拜成为外壳,真正的火,已跳进泥里。
深夜,萧逸摸着残碑上的字,忽然听见山风里有细碎的响动。
他抬头望去,三十六座话事亭的方向,隐约有火光连成线,像星星落进了人间。
\"要变天了。\"他轻声说。
而在镇东老槐树上,孙小朵啃着新摘的桃子,望着远处的火光笑出了声。
她不知道的是,此刻每座话事亭的碑前,都多了张泛黄的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共议帖:火该怎么烧,该由谁来说?\"
第七日清晨,镇东老槐树的枝桠被压得吱呀响——孙小朵骑在树杈上啃桃子,桃核\"啪\"地砸中树下卖糖人的挑子。
\"小祖宗!\"卖糖人老张头捂着额头抬头,就见红衣小丫头正扒着树皮往下溜,发间金饰晃得人眼晕,\"昨儿王婶子说山涧有光,您非说那是萤火虫成精,今儿可信了?\"
孙小朵脚尖点地,拍了拍裤腿泥:\"我信个棒槌!\"她歪头嗅了嗅风里的味道,忽然拧起眉——那股子鲜活劲儿变了,像被人拿块玻璃罩子扣住,只剩点热气儿在罩子上哈白气。
等她顺着山径跑到山涧,眼前哪还有乱石缝里的赤焰?
一座琉璃塔直愣愣戳在那儿,塔身高三丈,每块琉璃都擦得透亮,映得火莲的影子在塔壁上晃悠,倒像被关在水晶牢里的鸟。
塔基刻着八个鎏金大字:\"心火圣种,照世明灯\",字儿写得周正,周正得让孙小朵想起当年菩提祖师罚她抄《黄庭经》时,她故意把\"道\"字写成歪脖子树的模样。
\"小仙姑!\"
几个半大孩子从塔后窜出来,膝盖上还沾着草屑,正是上个月她在野地里救过的孤儿。
为首的小栓子跑得太急,差点撞翻塔前的供果盘,他扑通跪下,额头差点磕在青石板上:\"我们怕它再被踩进泥里!
前日张猎户家的牛踩折了半片花瓣,李阿婆说要拿红布裹着供起来......\"
\"供起来?\"孙小朵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塔壁。
琉璃凉得刺骨,像块冻硬的糖霜。
她忽然想起三百年前在蟠桃园,王母把千年蟠桃用锦盒锁起来,说是\"护着仙根\",结果那桃儿没三天就蔫了,烂得比野桃还快。
\"你们怕它死,却先把它供死了。\"她冷笑一声,袖中那撮金毛突然发烫——那是菩提祖师当年揪着她耳朵说的话:\"火若入灯,便不是火。\"当时她偷喝了祖师的醒酒汤,迷迷糊糊只记着\"灯\"字,如今摸着这琉璃塔,倒像突然被人点了穴道。
小栓子急得直搓手:\"可我们就是想护着它啊!
您当年在碑前流血生莲,我们都看着呢......\"
\"我流血是因为被雷劈!\"孙小朵跳起来,发梢的金铃叮铃作响,\"那火是从泥里烧出来的,不是供在塔里供出来的!\"她转身要走,又回头瞪了眼塔上的字,\"明儿我带把锤子来,把这破塔砸个窟窿——\"
\"小朵!\"
山风卷着星砂味儿扑过来。
萧逸从林子里钻出来,腰间挂着个铜葫芦,里面装着他新炼的星砂,专门用来追墨痕。
他额角沾着片树叶,显然是跑着来的:\"你且先看这个。\"
他摊开手,掌心里躺着半张纸。
纸角被捏得发皱,上面的字却工整得可怕:\"晨扫街,暮闭户,邻有难,必相顾\"——这是话事亭的民约条款,可萧逸巡查了三十六座话事亭,发现每座碑上的条款都跟这张纸一个模子刻的,连\"顾\"字最后一捺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我用星砂追了墨迹来源。\"他晃了晃铜葫芦,星砂在葫芦里沙沙作响,\"是燃心会的童子,夜里摸黑抄的。
他们还附了张纸条,说'此为孙小朵心中真约'。\"
孙小朵的眉毛差点竖起来:\"我心中真约?
我上个月还在话事亭写'允许偷邻居家枣子,但要留俩甜的'!\"她抢过纸角,\"他们不是模仿我,是在替我说话——\"
\"替你说话,就等于让你闭嘴。\"萧逸打断她,指尖在虚空中划出一道光痕,那是他刚在方寸山残碑上刻的字,\"我在残碑上问:'若人人皆说孙小朵之意,那她自己——还说得出口吗?
'\"
山脚下突然传来童谣声,荒腔走板得像破风箱。
韦阳领着七八个孩童从草窠里钻出来,每人手里都捧着个泥团。
盲眼的小梨儿走在最前头,手里的泥团歪歪扭扭,倒有几分火莲的模样。
\"火莲在里面,还热吗?\"小梨儿仰起脸,睫毛上沾着草籽。
韦阳蹲下来,把小梨儿的手按在塔基上。
过了片刻,小梨儿扁扁嘴:\"它不动了......风进不来。\"
韦阳摸了摸她的发顶。
他想起三年前的雨夜,孙小朵被天雷劈得浑身是血,却在泥里攥出朵火莲:\"心火是打出来的,不是供出来的。\"他转头对孩子们笑:\"想不想看真正的火莲?\"
孩子们欢呼着把泥团堆在塔外。
韦阳教他们用树枝在泥上划纹路,嘴里哼着跑调的童谣:\"花不拜天,根不跪地,烧了规矩——才叫欢喜。\"小栓子站在塔前看着,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塔基,忽然\"咦\"了一声——泥莲的尖儿上,竟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红。
第七日黄昏,孙小朵又来到琉璃塔前。
她没带锤子,只穿了身素白的裙衫。
塔门\"吱呀\"一声开了,她走进去,盘坐在琉璃罩下。
小栓子扒着门缝往里看,就见她闭目垂首,指尖泛着金红的光,像在跟火莲说悄悄话。
三日后,当第一缕晨光漫进塔内时,孙小朵站起身。
她的裙角扫过琉璃罩,罩子上立刻爬满细纹。
火莲的花瓣焦黑卷曲,像被霜打过的枫叶。
小栓子哇地哭出声,扑过去要抱火莲,却被一股无形的力推开——那是孙小朵抽离的气息,正顺着塔底的裂缝往地下钻。
塔外,孩子们堆的泥莲在夜风中突然红得透亮。
那缕钻进地底的金丝,正悄悄连接着泥莲的根。
琉璃塔顶,一道裂痕无声蔓延,裂痕的走向竟与昨夜北斗偏移的角度分毫不差——正是萧逸刻在残碑上的那句话,此刻像被天地念出了声:当崇拜成为外壳,真正的火,已跳进泥里。
深夜,萧逸摸着残碑上的字,忽然听见山风里有细碎的响动。
他抬头望去,三十六座话事亭的方向,隐约有火光连成线,像星星落进了人间。
\"要变天了。\"他轻声说。
而在镇东老槐树上,孙小朵啃着新摘的桃子,望着远处的火光笑出了声。
她不知道的是,此刻每座话事亭的碑前,都多了张泛黄的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共议帖:火该怎么烧,该由谁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