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日卯时三刻,小猴阿毛攥着半块没啃完的桃核冲进议事坪,尾巴尖上还沾着晨露。\"朵姐!
石面又冒字啦!\"他扑到青石板前,鼻尖几乎要贴上那片泛着水痕的石面——昨日那只总被排挤的花脸猴说\"总没人跟我摘野莓\",此刻石面正浮着行新绿纹路:\"不准孤立谁\",最后个\"谁\"字的叶尖还挂着颗小水珠,颤巍巍要落不落。
孙小朵正蹲在石边给新冒的草芽浇水,竹瓢在半空顿住。
她望着石面上那行字,喉结动了动——三天前老黑猴说\"那年偷摘老君桃我后悔\",石面浮的是\"错可改,不许锁门\";昨日胖妖说\"我娘临终前没摸过我耳朵\",石面就爬出\"想摸就摸,别等\"。
这些字歪歪扭扭,像刚学写字的孩童握不稳笔,却比任何仙篆都烫,她伸手轻触\"谁\"字叶尖,水珠滚到掌心,竟带着股甜津津的野莓味。
\"朵姐你看!\"阿毛踮脚扒着她肩膀,尾巴兴奋得直打卷,\"石爷爷今天写的字比昨天大!\"
\"那不是石爷爷。\"孙小朵把竹瓢搁在石沿,指腹蹭了蹭阿毛沾着桃汁的下巴,\"是咱们心里的话,自己爬出来了。\"
老猴头柱着拐杖晃过来,花白的胡子被晨风吹得翘起:\"前日我还说这石成精了,现在倒像...像咱们花果山成了个大肚婆?\"他眯眼凑近石面,浑浊的眼珠突然亮起来,\"哎?
这'不准'俩字的笔画,跟我五十年前在方寸山抄的《训猴经》里'不可'二字,怎么长得一个样?\"
孙小朵蹲下来,看着老猴掌心的茧子轻轻抚过石面。
那些茧子是当年替她挡天兵时磨的,此刻正顺着\"不准\"二字的纹路摩挲,像在抚摸阔别多年的旧友。
她忽然想起昨夜菩提祖师托的梦——老头坐在古松枝上啃桃,桃核\"啪\"地砸她额头:\"小朵啊,你总以为定规矩要拿金箍棒敲天,却不知最结实的规矩,是人心自己长根。\"
\"它没成精,是我们都活了。\"她轻声说,声音被晨雾裹着,散进石缝里的草叶间。
老猴的手顿住,抬头看她时,眼角的皱纹里落了片草叶,像沾着星子。
与此同时,南天门三十里外的山坳里,萧逸正往沙堆里撒最后一把青盐。
他的道袍下摆沾着草屑,发绳不知何时松了,几缕墨发垂在眼前,倒显得比平日多了分烟火气。\"静听阵\"的沙粒开始颤动,先是东边的细沙微微隆起,接着西边的粗沙跟着摇晃,最后整片沙堆像被无形的手揉了团,竟堆出行歪歪扭扭的字:\"不准再假装神在看\"。
\"来了。\"他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沙堆边缘的一粒石子。
那石子突然跳起来,在沙面上蹦出三个点——是巧儿前日在荒庙教孩子们背的《三字谣》。
他想起昨日路过南荒集市,卖糖葫芦的老汉不肯给巡查仙官塞钱,梗着脖子说\"我这糖甜不甜,百姓尝了算\";想起今早路过城隍庙,小仙吏把\"偷摘桃罚三斗米\"的罚单改成\"偷摘桃帮浇三天花\",笔尖抖得像秋风里的叶。
原来那些他以为微不足道的\"犯轴\",早就在天地间织成了网。
\"萧先生!\"山脚下传来巧儿的呼喊,扎着双髻的小丫头举着串野菊跑上来,\"阿婆说你总蹲在这儿喝风,让我给你送糖糕!\"
萧逸笑着接过糖糕,看巧儿的麻花辫扫过沙堆。
沙粒突然又动了,这次堆的是\"糖糕甜\"三个字,最后个\"甜\"字的沙尖上,还粘着半片野菊瓣。
他摸出腰间的竹简书,却又慢慢放下——从前他总想着把这些规矩记成册,现在倒觉得,让它们在风里、在沙里、在孩子们的笑声里活着,更好。
北境雪原的冰窟里,韦阳的陶碗正扣在雪地上。
他裹着厚重的兽皮,看游牧妖族围着火堆争执。\"雪崩时先救老弱?\"红毛狼妖拍着胸口,\"我能背三个人跑十里!
老弱跑不快,救他们部族要绝种的!\"
\"可我阿娘说...\"白狐少女攥着胸前的骨坠,声音发颤,\"她被埋在雪下时,最后摸的是我妹妹的手。\"
冰壁突然发出细碎的轻响。
韦阳抬头,见融水正顺着他们刻在冰上的\"部族约\"缓缓流淌,在\"老弱\"二字下冲出个圆痕,像给这俩字戴了顶水晶冠。
红毛狼妖的尾巴慢慢垂下来,他伸手碰了碰那圆痕,指尖沾了点冰水,突然僵住:\"这...像我娘给我擦眼泪时的手。\"
韦阳没说话,只是把陶碗轻轻掀开。
碗下的雪地上,一株淡蓝色的苔正舒展叶片,叶面上浮着层微光,像是在学写\"老弱\"二字。
他想起在地府愿池边,那些陶片上的愿望也是这样,带着人间烟火气的温度——有个小丫头写\"想让阿爹笑\",陶片就裂成了笑的形状;有个老猎户写\"别让狼饿肚子\",陶片上就爬满了狼的脚印。
原来最硬的规矩,从来不是刻在碑上,而是长在心里。
千里外的小村落里,二郎神正蹲在谷仓房顶上啃黄瓜。
他现在是个穿粗布短打的庄稼汉,脸上沾着草屑,活脱脱个偷瓜的。
谷仓里传来里正的骂声:\"这米袋怎么又挪地方了?
还有石子!
定是哪个小贼!\"
\"不是小贼。\"院门口传来童声,七个扎着羊角辫的孩童蹲在门槛上,每人捧着碗清水,\"我们是来给月亮送水的。\"
月光落进碗里,水面突然浮出细小的符文。
二郎神眯起眼——那是他当年在灌江口教孩子们画的\"愿符\",没想到这些小不点儿竟记着。
里正举着棍子冲出来,却在月光里定住了。
他望着碗里的符文,喉结动了动,突然把棍子往地上一扔:\"明儿个把神龛拆了,咱建个议事角!\"
二郎神摸着袖中那枚旧神牌,只觉掌心发烫。
他悄悄退到巷口,看着孩子们捧着碗蹦蹦跳跳跑远,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一串会走路的星星。
袖中传来轻响,他摊开手,神牌已碎成齑粉,随风散进了夜色里。
子时,孙小朵摸进天庭藏经殿废墟。
昔日的玉阶碎成瓦砾,曾经堆满天书的架子只剩几根焦黑的木梁。
她踩着满地残页往前走,忽然被什么绊了下——是半张菩提语录的残页,被野草缠得结结实实。\"不可逆天\"四个字被草根扭成了\"可逆天,但得大家点头\",最后个\"头\"字的草叶上,还挂着颗露珠,像在眨眼睛。
她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那片草叶。
草叶突然卷起来,裹住她的手指,像在跟她拉手。\"老头子,你看。\"她对着风笑,\"你说的'万物有觉',原来连字都能活。\"
归途经过南荒,她发间的金针突然\"咔\"地断了。
那是菩提祖师当年用补天石磨的,说能镇住她的猴性。
此刻金针碎成粉尘,从指缝漏下去,落进沙里。
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她循声望去,见个盲童正蹲在沙地上画圈。
旁人笑问:\"小娃画啥呢?\"
\"我在画...\"盲童歪着脑袋,\"没人说话,但都听懂了。\"
沙圈中央,一粒种子\"噗\"地冒出芽来,嫩芽弯成个\"认\"字,叶尖上还沾着点金粉——像是金针的余韵。
第二日清晨,孙小朵蹲在水帘洞后山的桃树下。
她摸着树干上的新枝,看桃花骨朵儿裹着晨露,突然想起老周头说的\"不准伐幼木\",想起巧儿追萤火虫时的笑,想起冰窟里那株学写字的苔。
风卷着花香扑过来,她闭了闭眼睛,听见心里有个声音在说:\"该种点桃树了。\"
(完)
石面又冒字啦!\"他扑到青石板前,鼻尖几乎要贴上那片泛着水痕的石面——昨日那只总被排挤的花脸猴说\"总没人跟我摘野莓\",此刻石面正浮着行新绿纹路:\"不准孤立谁\",最后个\"谁\"字的叶尖还挂着颗小水珠,颤巍巍要落不落。
孙小朵正蹲在石边给新冒的草芽浇水,竹瓢在半空顿住。
她望着石面上那行字,喉结动了动——三天前老黑猴说\"那年偷摘老君桃我后悔\",石面浮的是\"错可改,不许锁门\";昨日胖妖说\"我娘临终前没摸过我耳朵\",石面就爬出\"想摸就摸,别等\"。
这些字歪歪扭扭,像刚学写字的孩童握不稳笔,却比任何仙篆都烫,她伸手轻触\"谁\"字叶尖,水珠滚到掌心,竟带着股甜津津的野莓味。
\"朵姐你看!\"阿毛踮脚扒着她肩膀,尾巴兴奋得直打卷,\"石爷爷今天写的字比昨天大!\"
\"那不是石爷爷。\"孙小朵把竹瓢搁在石沿,指腹蹭了蹭阿毛沾着桃汁的下巴,\"是咱们心里的话,自己爬出来了。\"
老猴头柱着拐杖晃过来,花白的胡子被晨风吹得翘起:\"前日我还说这石成精了,现在倒像...像咱们花果山成了个大肚婆?\"他眯眼凑近石面,浑浊的眼珠突然亮起来,\"哎?
这'不准'俩字的笔画,跟我五十年前在方寸山抄的《训猴经》里'不可'二字,怎么长得一个样?\"
孙小朵蹲下来,看着老猴掌心的茧子轻轻抚过石面。
那些茧子是当年替她挡天兵时磨的,此刻正顺着\"不准\"二字的纹路摩挲,像在抚摸阔别多年的旧友。
她忽然想起昨夜菩提祖师托的梦——老头坐在古松枝上啃桃,桃核\"啪\"地砸她额头:\"小朵啊,你总以为定规矩要拿金箍棒敲天,却不知最结实的规矩,是人心自己长根。\"
\"它没成精,是我们都活了。\"她轻声说,声音被晨雾裹着,散进石缝里的草叶间。
老猴的手顿住,抬头看她时,眼角的皱纹里落了片草叶,像沾着星子。
与此同时,南天门三十里外的山坳里,萧逸正往沙堆里撒最后一把青盐。
他的道袍下摆沾着草屑,发绳不知何时松了,几缕墨发垂在眼前,倒显得比平日多了分烟火气。\"静听阵\"的沙粒开始颤动,先是东边的细沙微微隆起,接着西边的粗沙跟着摇晃,最后整片沙堆像被无形的手揉了团,竟堆出行歪歪扭扭的字:\"不准再假装神在看\"。
\"来了。\"他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沙堆边缘的一粒石子。
那石子突然跳起来,在沙面上蹦出三个点——是巧儿前日在荒庙教孩子们背的《三字谣》。
他想起昨日路过南荒集市,卖糖葫芦的老汉不肯给巡查仙官塞钱,梗着脖子说\"我这糖甜不甜,百姓尝了算\";想起今早路过城隍庙,小仙吏把\"偷摘桃罚三斗米\"的罚单改成\"偷摘桃帮浇三天花\",笔尖抖得像秋风里的叶。
原来那些他以为微不足道的\"犯轴\",早就在天地间织成了网。
\"萧先生!\"山脚下传来巧儿的呼喊,扎着双髻的小丫头举着串野菊跑上来,\"阿婆说你总蹲在这儿喝风,让我给你送糖糕!\"
萧逸笑着接过糖糕,看巧儿的麻花辫扫过沙堆。
沙粒突然又动了,这次堆的是\"糖糕甜\"三个字,最后个\"甜\"字的沙尖上,还粘着半片野菊瓣。
他摸出腰间的竹简书,却又慢慢放下——从前他总想着把这些规矩记成册,现在倒觉得,让它们在风里、在沙里、在孩子们的笑声里活着,更好。
北境雪原的冰窟里,韦阳的陶碗正扣在雪地上。
他裹着厚重的兽皮,看游牧妖族围着火堆争执。\"雪崩时先救老弱?\"红毛狼妖拍着胸口,\"我能背三个人跑十里!
老弱跑不快,救他们部族要绝种的!\"
\"可我阿娘说...\"白狐少女攥着胸前的骨坠,声音发颤,\"她被埋在雪下时,最后摸的是我妹妹的手。\"
冰壁突然发出细碎的轻响。
韦阳抬头,见融水正顺着他们刻在冰上的\"部族约\"缓缓流淌,在\"老弱\"二字下冲出个圆痕,像给这俩字戴了顶水晶冠。
红毛狼妖的尾巴慢慢垂下来,他伸手碰了碰那圆痕,指尖沾了点冰水,突然僵住:\"这...像我娘给我擦眼泪时的手。\"
韦阳没说话,只是把陶碗轻轻掀开。
碗下的雪地上,一株淡蓝色的苔正舒展叶片,叶面上浮着层微光,像是在学写\"老弱\"二字。
他想起在地府愿池边,那些陶片上的愿望也是这样,带着人间烟火气的温度——有个小丫头写\"想让阿爹笑\",陶片就裂成了笑的形状;有个老猎户写\"别让狼饿肚子\",陶片上就爬满了狼的脚印。
原来最硬的规矩,从来不是刻在碑上,而是长在心里。
千里外的小村落里,二郎神正蹲在谷仓房顶上啃黄瓜。
他现在是个穿粗布短打的庄稼汉,脸上沾着草屑,活脱脱个偷瓜的。
谷仓里传来里正的骂声:\"这米袋怎么又挪地方了?
还有石子!
定是哪个小贼!\"
\"不是小贼。\"院门口传来童声,七个扎着羊角辫的孩童蹲在门槛上,每人捧着碗清水,\"我们是来给月亮送水的。\"
月光落进碗里,水面突然浮出细小的符文。
二郎神眯起眼——那是他当年在灌江口教孩子们画的\"愿符\",没想到这些小不点儿竟记着。
里正举着棍子冲出来,却在月光里定住了。
他望着碗里的符文,喉结动了动,突然把棍子往地上一扔:\"明儿个把神龛拆了,咱建个议事角!\"
二郎神摸着袖中那枚旧神牌,只觉掌心发烫。
他悄悄退到巷口,看着孩子们捧着碗蹦蹦跳跳跑远,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一串会走路的星星。
袖中传来轻响,他摊开手,神牌已碎成齑粉,随风散进了夜色里。
子时,孙小朵摸进天庭藏经殿废墟。
昔日的玉阶碎成瓦砾,曾经堆满天书的架子只剩几根焦黑的木梁。
她踩着满地残页往前走,忽然被什么绊了下——是半张菩提语录的残页,被野草缠得结结实实。\"不可逆天\"四个字被草根扭成了\"可逆天,但得大家点头\",最后个\"头\"字的草叶上,还挂着颗露珠,像在眨眼睛。
她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那片草叶。
草叶突然卷起来,裹住她的手指,像在跟她拉手。\"老头子,你看。\"她对着风笑,\"你说的'万物有觉',原来连字都能活。\"
归途经过南荒,她发间的金针突然\"咔\"地断了。
那是菩提祖师当年用补天石磨的,说能镇住她的猴性。
此刻金针碎成粉尘,从指缝漏下去,落进沙里。
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她循声望去,见个盲童正蹲在沙地上画圈。
旁人笑问:\"小娃画啥呢?\"
\"我在画...\"盲童歪着脑袋,\"没人说话,但都听懂了。\"
沙圈中央,一粒种子\"噗\"地冒出芽来,嫩芽弯成个\"认\"字,叶尖上还沾着点金粉——像是金针的余韵。
第二日清晨,孙小朵蹲在水帘洞后山的桃树下。
她摸着树干上的新枝,看桃花骨朵儿裹着晨露,突然想起老周头说的\"不准伐幼木\",想起巧儿追萤火虫时的笑,想起冰窟里那株学写字的苔。
风卷着花香扑过来,她闭了闭眼睛,听见心里有个声音在说:\"该种点桃树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