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启十五年。
农历十二月初十。
孟府。
寒冬腊月,凛冽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沫,在东都的街巷间呼啸而过。
虽不比北方那般冰天雪地、呵气成霜,可这湿冷的风却像带着细针,往人骨缝里钻,让街上行人纷纷裹紧厚袄,脚步也不由得加快几分。
孟府之内,更是一片忙碌景象,家丁们裹着棉袍,抱着大红的绸缎、崭新的被褥匆匆穿梭于庭院中,有的忙着擦拭廊下的红灯笼,有的则合力将备好的喜饼、干果搬入库房,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紧张与期待,为明日府中的亲事细致筹备,连檐角垂落的冰棱,似乎都被这热闹的氛围染上了几分暖意。
宁阳的房间里,暖炉烧得正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熏香。
孟母坐在铺着软垫的藤椅上,怀里抱着襁褓中的小允瑶,小家伙裹着绣着福字的棉袄,小脸红扑扑的,正闭着眼睛安稳睡着,偶尔咂咂小嘴,模样格外乖巧。
孟母轻轻拍着孙女儿的背,目光转向一旁整理发簪的宁阳,语气满是疼惜:“宁儿啊,你看这小家伙多省心,如今出了月子,夜里也不闹了,往后就交给我照顾,你只管安心做你的新娘。
明日可是你的好日子,可得好好打扮,衬得你愈发水灵才是。”
宁阳闻言,放下手中的首饰,走到孟母身边,轻轻碰了碰女儿柔软的小脸蛋,眼底满是温柔。
她对着孟母喜笑颜开地点了点头,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激:“那便辛苦母亲了,有您照看着允瑶,我也能更放心些。”
与此同时,萱灵的房间内,气氛亦是温馨。
床上平铺着一套绣工精美的新娘装,正红色的锦缎上用金线绣着缠枝莲纹,裙摆处还缀着细碎的珍珠,在暖炉火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只是这套本该被试穿的嫁衣,此刻还静静躺着——萱灵正被孟皓清按在梳妆台前的椅子上,看着他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药,眼神里满是抗拒。
孟皓清舀起一勺汤药,吹了吹才递到萱灵嘴边,语气不容置喙。
萱灵皱着眉头,勉强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瞬间在舌尖蔓延开来,她忍不住撅起嘴,带着几分撒娇的语气说道:“夫君……这药太苦了,能不能不喝啊?”
孟皓清闻言,啧了一声,却没停下动作,又舀起一勺汤药递到她嘴边,语气带着几分无奈与坚持:“不行。你身子弱,如今天气越来越冷,多喝些汤药才能护住底子,可不能偷懒。”
萱灵不情愿地张嘴咽下汤药,急忙辩解:“可是真的好苦啊!再说了,这一个月夫君把我养得多好,你看我这脸,红光满面的,一点都没有犯过旧疾,而且我都好久好久好久没咳嗽了,真的不用再喝这些补药了吧?”
她说着,还特意仰起脸,让孟皓清看清自己气色红润的脸颊,像是在展示自己健康的证据。
孟皓清看着她娇憨的模样,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却依旧坚持把碗里最后一点汤药底也送入她口中,随后拿起一旁的手帕,轻轻擦了擦她沾着药汁的嘴角,语气带着几分“威胁”:“一点都不能耽误。这事儿要是不听话,我可要打你屁股了。”
萱灵被这话说得小脸一红,下意识地伸手捂住自己的屁股,眼神里满是羞赧,却也不再反驳,只是小声说道:“好吧好吧,我喝就是了。那夫君要不要看看我穿新娘装的样子?”
她说着,目光望向床上的嫁衣,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
孟皓清放下手中的空药碗,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笑着摇头:“不看,咱们保留一丝神秘感。明天我风风光光娶你们的时候,再好好看,那样才更有意义。”
此时另一个房间内,暖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将满室烘得暖意融融。
赵湘、舒玉婉与陈锦初三位女子围在梳妆台前,身上都穿着簇新的大红新娘装,裙摆上金线绣就的鸾凤图案在火光下熠熠生辉。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的话语声混着清脆的笑声,不时伸手帮彼此理理歪斜的衣领、抚平腰间的褶皱,眼底都映着即将成婚的喜悦。
赵湘率先站到黄铜大铜镜前,轻轻转动身子打量着镜中的自己。
这是她生平第一次穿上如此精致的嫁衣,大红的锦缎衬得她原本明艳的脸庞更添几分娇柔,往日里那股风风火火的火辣性子仿佛被嫁衣的温婉所融,此刻竟露出了几分小女儿家的羞怯。
她抬手轻轻抚过胸前的绣纹,声音放得极轻,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感慨:“我从前总觉得,这身衣服我这辈子都穿不上了呢。”
舒玉婉闻言,走上前帮她将背部不服帖的褶皱细细抚平,指尖触到厚重却柔软的面料,随后也侧身站到镜前,望着镜中一身嫁衣的自己。
她亦是头一回穿上嫁衣,这嫁衣虽层层叠叠显得有些厚重,可穿在身上却意外地妥帖舒适,仿佛量身定制般贴合身形。
她望着镜中容光焕发的自己,嘴角勾起一抹娇羞的笑,轻声说道:“看来夫君还真是用心啊,我先前听府里的丫鬟说,这嫁衣是他亲自监督制作的,还特意请了东都最有名的裁缝师傅来做呢。”
陈锦初笑着上前,伸出双臂一左一右搂住二人的肩膀,三人的身影一同映在铜镜里。
她看着镜中三个身着红装的女子,眼底带着几分俏皮的得意,开口说道:“哎,你们俩倒是第一次穿嫁衣,满心新鲜。切……我可就不一样了,这已经是我第二次为他穿嫁衣了。”
这话刚落,舒玉婉和赵湘便同时扭过头,两人对视一眼,随即伸出手指轻轻戳了戳陈锦初的脸颊。
赵湘故意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说道:“是是是,你最厉害啦,我们俩啊,都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可比不上你。”
陈锦初被戳得笑出声,脸上没了往日里那副温柔娴静的模样,反倒露出几分狡黠的坏笑。
她清了清嗓子,故意压低声音说道:“咳咳……话说回来,守宫砂都没了,算什么大姑娘啊。”
这话一出,舒玉婉和赵湘瞬间瞪大了双眼,脸上的笑容僵住,满是震惊地看向中间的陈锦初。
眼前的女子平日里总是一副温柔腼腆的淑女模样,说话轻声细语,如今竟说出这样大胆的话,两人都有些难以置信,呆呆地看着她。
不过片刻,反应过来的两人便同时伸手,隔着嫁衣去戳陈锦初腰间的痒痒肉。
陈锦初顿时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连连求饶,原本端庄的新娘装被三人的嬉闹弄得微微凌乱,满室的嬉笑声伴着暖炉的炭火声,将待嫁的欢喜气氛烘托得愈发浓烈。
三人正闹得欢,门外忽然传来轻轻的脚步声,紧接着,两道身着大红嫁衣的身影探着头,好奇地往屋里张望——正是萱灵和宁阳。
两人身上的嫁衣与屋内三人样式相近,却各有巧思,萱灵的裙摆绣着细碎的缠枝梅,宁阳的则缀着珍珠流苏,走动间隐约有细碎声响。
见屋内三人望过来,她们笑着推门走进来,宁阳率先开口,语气里满是打趣:“哟,瞧这热闹劲儿,姐妹们都换好嫁衣了?看着针脚多精致,穿在身上还合身吗?”
听到声音,赵湘、舒玉婉和陈锦初立刻停了嬉闹,想起方才那羞人的话题,三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不约而同地轻咳了一声,试图掩饰脸上的尴尬。
眨眼间,五位新娘便齐聚一堂,屋内顿时被一片喜庆的红色填满。
她们围站在一起,目光在彼此的嫁衣上细细打量,看着镜中五个容光焕发的身影,先前的些许窘迫渐渐消散,随即不约而同地哈哈笑了起来,笑声清脆,满是待嫁的欢喜。
笑着笑着,赵湘忽然收起笑容,左右看了看,随后微微俯身,压低声音说道:“姐妹们,我倒有个主意,我们明天这样……”
话音未落,其他四人立刻心领神会,纷纷微微低下头,凑到一起。
暖炉的火光映着她们泛红的脸颊,五人的声音压得极低,细碎的话语在屋内轻轻回荡,像是在酝酿一个属于新娘们的甜蜜小秘密。
农历十二月初十。
孟府。
寒冬腊月,凛冽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沫,在东都的街巷间呼啸而过。
虽不比北方那般冰天雪地、呵气成霜,可这湿冷的风却像带着细针,往人骨缝里钻,让街上行人纷纷裹紧厚袄,脚步也不由得加快几分。
孟府之内,更是一片忙碌景象,家丁们裹着棉袍,抱着大红的绸缎、崭新的被褥匆匆穿梭于庭院中,有的忙着擦拭廊下的红灯笼,有的则合力将备好的喜饼、干果搬入库房,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紧张与期待,为明日府中的亲事细致筹备,连檐角垂落的冰棱,似乎都被这热闹的氛围染上了几分暖意。
宁阳的房间里,暖炉烧得正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熏香。
孟母坐在铺着软垫的藤椅上,怀里抱着襁褓中的小允瑶,小家伙裹着绣着福字的棉袄,小脸红扑扑的,正闭着眼睛安稳睡着,偶尔咂咂小嘴,模样格外乖巧。
孟母轻轻拍着孙女儿的背,目光转向一旁整理发簪的宁阳,语气满是疼惜:“宁儿啊,你看这小家伙多省心,如今出了月子,夜里也不闹了,往后就交给我照顾,你只管安心做你的新娘。
明日可是你的好日子,可得好好打扮,衬得你愈发水灵才是。”
宁阳闻言,放下手中的首饰,走到孟母身边,轻轻碰了碰女儿柔软的小脸蛋,眼底满是温柔。
她对着孟母喜笑颜开地点了点头,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激:“那便辛苦母亲了,有您照看着允瑶,我也能更放心些。”
与此同时,萱灵的房间内,气氛亦是温馨。
床上平铺着一套绣工精美的新娘装,正红色的锦缎上用金线绣着缠枝莲纹,裙摆处还缀着细碎的珍珠,在暖炉火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只是这套本该被试穿的嫁衣,此刻还静静躺着——萱灵正被孟皓清按在梳妆台前的椅子上,看着他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药,眼神里满是抗拒。
孟皓清舀起一勺汤药,吹了吹才递到萱灵嘴边,语气不容置喙。
萱灵皱着眉头,勉强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瞬间在舌尖蔓延开来,她忍不住撅起嘴,带着几分撒娇的语气说道:“夫君……这药太苦了,能不能不喝啊?”
孟皓清闻言,啧了一声,却没停下动作,又舀起一勺汤药递到她嘴边,语气带着几分无奈与坚持:“不行。你身子弱,如今天气越来越冷,多喝些汤药才能护住底子,可不能偷懒。”
萱灵不情愿地张嘴咽下汤药,急忙辩解:“可是真的好苦啊!再说了,这一个月夫君把我养得多好,你看我这脸,红光满面的,一点都没有犯过旧疾,而且我都好久好久好久没咳嗽了,真的不用再喝这些补药了吧?”
她说着,还特意仰起脸,让孟皓清看清自己气色红润的脸颊,像是在展示自己健康的证据。
孟皓清看着她娇憨的模样,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却依旧坚持把碗里最后一点汤药底也送入她口中,随后拿起一旁的手帕,轻轻擦了擦她沾着药汁的嘴角,语气带着几分“威胁”:“一点都不能耽误。这事儿要是不听话,我可要打你屁股了。”
萱灵被这话说得小脸一红,下意识地伸手捂住自己的屁股,眼神里满是羞赧,却也不再反驳,只是小声说道:“好吧好吧,我喝就是了。那夫君要不要看看我穿新娘装的样子?”
她说着,目光望向床上的嫁衣,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
孟皓清放下手中的空药碗,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笑着摇头:“不看,咱们保留一丝神秘感。明天我风风光光娶你们的时候,再好好看,那样才更有意义。”
此时另一个房间内,暖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将满室烘得暖意融融。
赵湘、舒玉婉与陈锦初三位女子围在梳妆台前,身上都穿着簇新的大红新娘装,裙摆上金线绣就的鸾凤图案在火光下熠熠生辉。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的话语声混着清脆的笑声,不时伸手帮彼此理理歪斜的衣领、抚平腰间的褶皱,眼底都映着即将成婚的喜悦。
赵湘率先站到黄铜大铜镜前,轻轻转动身子打量着镜中的自己。
这是她生平第一次穿上如此精致的嫁衣,大红的锦缎衬得她原本明艳的脸庞更添几分娇柔,往日里那股风风火火的火辣性子仿佛被嫁衣的温婉所融,此刻竟露出了几分小女儿家的羞怯。
她抬手轻轻抚过胸前的绣纹,声音放得极轻,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感慨:“我从前总觉得,这身衣服我这辈子都穿不上了呢。”
舒玉婉闻言,走上前帮她将背部不服帖的褶皱细细抚平,指尖触到厚重却柔软的面料,随后也侧身站到镜前,望着镜中一身嫁衣的自己。
她亦是头一回穿上嫁衣,这嫁衣虽层层叠叠显得有些厚重,可穿在身上却意外地妥帖舒适,仿佛量身定制般贴合身形。
她望着镜中容光焕发的自己,嘴角勾起一抹娇羞的笑,轻声说道:“看来夫君还真是用心啊,我先前听府里的丫鬟说,这嫁衣是他亲自监督制作的,还特意请了东都最有名的裁缝师傅来做呢。”
陈锦初笑着上前,伸出双臂一左一右搂住二人的肩膀,三人的身影一同映在铜镜里。
她看着镜中三个身着红装的女子,眼底带着几分俏皮的得意,开口说道:“哎,你们俩倒是第一次穿嫁衣,满心新鲜。切……我可就不一样了,这已经是我第二次为他穿嫁衣了。”
这话刚落,舒玉婉和赵湘便同时扭过头,两人对视一眼,随即伸出手指轻轻戳了戳陈锦初的脸颊。
赵湘故意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说道:“是是是,你最厉害啦,我们俩啊,都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可比不上你。”
陈锦初被戳得笑出声,脸上没了往日里那副温柔娴静的模样,反倒露出几分狡黠的坏笑。
她清了清嗓子,故意压低声音说道:“咳咳……话说回来,守宫砂都没了,算什么大姑娘啊。”
这话一出,舒玉婉和赵湘瞬间瞪大了双眼,脸上的笑容僵住,满是震惊地看向中间的陈锦初。
眼前的女子平日里总是一副温柔腼腆的淑女模样,说话轻声细语,如今竟说出这样大胆的话,两人都有些难以置信,呆呆地看着她。
不过片刻,反应过来的两人便同时伸手,隔着嫁衣去戳陈锦初腰间的痒痒肉。
陈锦初顿时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连连求饶,原本端庄的新娘装被三人的嬉闹弄得微微凌乱,满室的嬉笑声伴着暖炉的炭火声,将待嫁的欢喜气氛烘托得愈发浓烈。
三人正闹得欢,门外忽然传来轻轻的脚步声,紧接着,两道身着大红嫁衣的身影探着头,好奇地往屋里张望——正是萱灵和宁阳。
两人身上的嫁衣与屋内三人样式相近,却各有巧思,萱灵的裙摆绣着细碎的缠枝梅,宁阳的则缀着珍珠流苏,走动间隐约有细碎声响。
见屋内三人望过来,她们笑着推门走进来,宁阳率先开口,语气里满是打趣:“哟,瞧这热闹劲儿,姐妹们都换好嫁衣了?看着针脚多精致,穿在身上还合身吗?”
听到声音,赵湘、舒玉婉和陈锦初立刻停了嬉闹,想起方才那羞人的话题,三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不约而同地轻咳了一声,试图掩饰脸上的尴尬。
眨眼间,五位新娘便齐聚一堂,屋内顿时被一片喜庆的红色填满。
她们围站在一起,目光在彼此的嫁衣上细细打量,看着镜中五个容光焕发的身影,先前的些许窘迫渐渐消散,随即不约而同地哈哈笑了起来,笑声清脆,满是待嫁的欢喜。
笑着笑着,赵湘忽然收起笑容,左右看了看,随后微微俯身,压低声音说道:“姐妹们,我倒有个主意,我们明天这样……”
话音未落,其他四人立刻心领神会,纷纷微微低下头,凑到一起。
暖炉的火光映着她们泛红的脸颊,五人的声音压得极低,细碎的话语在屋内轻轻回荡,像是在酝酿一个属于新娘们的甜蜜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