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谁执孤凤令-《孤凤栖凰》

  夜幕低垂,残月如钩。

  翰林院废墟之上,唯有尚未熄灭的余烬,发出噼啪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破败。

  林清梧的身影,便如同鬼魅一般,穿梭于这片废墟之中。

  她脚步轻盈,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仿佛在寻找着什么至关重要的东西。

  空气中弥漫着焦土的味道,呛得人喉咙发痒。

  林清梧却仿佛毫无察觉,只是凭借着脑海中模糊的记忆,以及那冥冥之中的一丝感应,不断地靠近着废墟的中心。

  终于,在一片倒塌的墙垣之后,她停下了脚步。

  那里,赫然耸立着一根焦黑的石柱。

  石柱之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裂纹,仿佛经历了无数岁月的侵蚀。

  这便是被封印的“文枢柱”。

  林清梧深吸一口气,压下胸口翻涌的气血。

  她的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墨韵通灵”虽能让她瞬间领悟诗词意境,但每一次使用,都需要以自身气血为引。

  而如今的她,早已是强弩之末。

  但她没有退路。

  她缓缓地从怀中掏出了一块残片。

  那是一块玉质的碎片,上面雕刻着古朴的纹路,散发着淡淡的温润光芒。

  这便是“孤凤令”的残片。

  林清梧小心翼翼地将残片,对准了石柱中心的凹槽。

  凹槽的大小,与残片竟然分毫不差。

  她屏住呼吸,缓缓地将残片嵌入凹槽之中。

  “嗡……”

  一声低沉的鸣响,如同古老的钟声一般,在废墟之中回荡开来。

  紧接着,石柱之上,开始泛起淡淡的金光。

  那金光越来越盛,越来越亮,最终,将整座废墟都笼罩其中。

  仿佛旧日翰林院的辉煌,在这一刻,重现人间。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废墟之外传来。

  “大人!找到了!就在前面!”

  是沈砚之的声音。

  林清梧的心头一震。她知道,自己终究还是被发现了。

  她缓缓地转过身,看向废墟的入口。

  只见沈砚之身披银甲,手持长剑,率领着一队士兵,正气势汹汹地朝着这边赶来。

  火光映照在他的脸上,忽明忽暗,让他原本温润如玉的五官,也变得棱角分明起来。

  “林清梧!”沈砚之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怒意,“住手!你到底想做什么?”

  林清梧静静地站在原地,凝视着他。

  她的目光平静而深邃,仿佛一口古井,深不见底。

  “沈砚之,”她轻声说道,声音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你觉得,我还有回头路吗?”

  沈砚之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举起手中的长剑,想要喝止她。

  但就在这时,林清梧的眼神,却突然变得凌厉起来。

  那是一种决绝的眼神,一种视死如归的眼神。

  那一刻,沈砚之仿佛读懂了她眼中的含义。

  她要亲手终结这一切。

  她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一个全新的未来。

  沈砚之的手,缓缓地放了下来。

  因为,这是她的选择。

  林清梧不再看他,而是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她开始催动体内的“墨韵通灵”,将自己最后一丝气血,注入到文枢柱之中。

  “轰……”

  一声巨响,如同惊雷一般,在京城的上空炸开。

  紧接着,整个京城上空,都亮了起来。

  无数的星光,如同雨点一般,洒落下来,将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梦幻般的光辉之中。

  在这一刻,京城之中的所有学子,都感受到了一股奇异的力量。

  他们仿佛醍醐灌顶一般,瞬间领悟了许多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理。

  无数人在梦中惊醒,纷纷提笔疾书,将自己心中的所想,化为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无数的学子,涌上街头,吟诵着他们昨夜梦中得悟的新政策论。

  那些原本对新政心存疑虑的百姓,在听了这些文章之后,也纷纷改变了态度。

  人心浮动,终于转为安定。

  皇宫之中,景琰站在御书房的窗前,遥望着翰林院的方向。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神情。

  “她……到底想要做什么?”景琰喃喃自语道。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匆匆走进了御书房。

  “陛下,沈大人求见。”

  “宣。”景琰淡淡地说道。

  片刻之后,沈砚之走进了御书房。

  “臣参见陛下。”他恭敬地行了一礼。

  “沈砚之,”景琰问道,“翰林院的事情,你都查清楚了吗?”

  “回陛下,已经查清楚了。”沈砚之说道,“是林清梧所为。”

  “她人呢?”景琰问道,“抓到了吗?”

  沈砚之沉默了片刻,然后摇了摇头。

  “没有。”他说道,“她已经离开了。”

  “离开了?”景琰的眉头皱了起来,“她去了哪里?”

  沈砚之再次沉默。

  他不知道林清梧去了哪里。

  但他知道,她一定会去一个自己应该去的地方。

  “陛下,”沈砚之说道,“臣认为,林清梧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胤的未来。”

  “为了大胤的未来?”景琰冷笑一声,“她为何不回来?她难道不应该留在朕的身边,为朕效力吗?”

  沈砚之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景琰。

  “因为她知道,”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能守住。”

  景琰的身体微微一震。

  他沉默了许久,然后才缓缓地说道:“守住……吗?”

  他再次看向翰林院的方向,眼神之中,充满了迷茫。

  “她为何不回来……”

  沈砚之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如同一个忠诚的卫士。

  夜风吹过,吹动着他身上的衣袍,发出猎猎的声响。

  他抬起头,望着那深邃的星空,心中默默地祈祷着。

  “林清梧,你一定要平安……”

  就在京城因为文枢柱一事暗流涌动之时,一辆朴素的马车,正缓缓地驶离京城。

  车轮滚滚,朝着南方的方向,一路驶去。

  马车内,空无一人,唯有一袭白衣,证明着这里曾经有人存在过。

  而在远离京城的南方小镇上,一个稚嫩的童声,正摇头晃脑地背诵着:“……故,为政之要,在于察民情,顺民意,与民休息……”

  马车轱辘骨碌,载着一袭空荡荡的白衣,一路向南,就跟那消失的背影一样,不带走一片云彩。

  京城里为了“文枢柱”的事儿吵翻了天,谁也没想到,林清梧这主儿,早就金蝉脱壳,溜之大吉了。

  南方小镇,青石板路,空气里都带着股稻花的香甜味儿。

  林清梧停下了脚步,一墙之隔的私塾里,传出稚嫩的童音:“……故,为政之要,在于察民情,顺民意,与民休息……”

  那声音清脆得像山间的泉水,一字一句,敲在林清梧的心尖儿上。

  这娃儿,背得还挺溜!

  她忍不住放慢了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份难得的纯真。

  阳光暖洋洋地洒下来,照在镇口那棵老槐树上,也照在林清梧略显苍白的脸上。

  她静静地听着,嘴角不自觉地微微扬起,眼里闪过一丝释然。

  一阵风吹来,拂起她额前几缕碎发,也吹动了她轻柔的声音:“这一世,我已不负凤凰之名。”声音低低的,像是在对自己说,又像是在对这片土地诉说。

  嘿,姐不在江湖,江湖却有姐的传说!

  以后这大胤王朝,就交给你们这些后浪啦!

  姐要去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咯!

  至于那些曾经辜负她的人?

  等着后悔去吧,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