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凰喙衔霜,棋落东宫-《孤凤栖凰》

  深夜,林清梧指尖燃起的火苗“呲啦”一声,像个调皮的火舌舔舐着那份带着可疑紫痕的《正典》样本。

  灰烬簌簌落下,她却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古朴的铜符,浸入一旁盛满透明药水的琉璃盏中。

  药水如同无声的画笔,晕染开铜符上的岁月尘埃,一行细如蚊蚋的小字,如同鬼魅般浮现:“癸未年,奉诏修史,逆者诛。”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能听到窗外呜咽的风声。

  林清梧抬眸,目光穿透重重宫墙,直指那片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皇宫。

  指尖轻叩,一下又一下,敲击在案几上那本尚未公之于众的《文官清册》上。

  风,不合时宜地大了起来,吹得屋内烛火摇曳不定,也吹落了清册一页。

  那页纸轻飘飘地落在地上,赫然是“东宫侍读学士裴砚卿”的名讳。

  林清梧凝视着那行字,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原来你才是那条藏在龙袍下的影蛇。”她低声喃喃,语气轻柔得仿佛情人间的呓语,却又带着刺骨的寒意。

  烛火跳动,将她的身影拉长,在墙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映得她眼中冷光如刃。

  她将玩转着手中的铜符,眸色渐深,自语道:“礼部尚书?呵……真是有意思。”

  这礼部尚书,可是太子一党的重要人物,看来这水,比她想象的还要深啊。

  林清梧缓缓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深邃的夜空,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来人。”她轻声唤道。

  一个黑影瞬间出现在她的面前,单膝跪地:“主子。”

  “传令下去,就说……我要整顿翰林。”

  “是!”

  林清梧的眼中闪过一道寒光,呵,既然你们想玩,那我就陪你们好好玩玩!

  几日后,朝堂之上。

  林清梧一身官服,站在文官之首,面色平静,语气却掷地有声:“陛下,翰林院乃是藏龙卧虎之地,但近年来却暮气沉沉,毫无生气,臣妾以为,当重振翰林之风,选拔真正有才之士。”

  皇帝听了,微微颔首:“文相所言极是,不知文相有何良策?”

  林清梧微微一笑:“臣妾提议,恢复‘文心试’——即每季由文相亲出策题,百官匿名作答,优者擢升。如此,方能激励众臣奋发向上,为国效力。”

  皇帝沉吟片刻,觉得此法可行,便准奏了。

  林清梧心中暗喜,这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

  退朝后,林清梧回到文相府,立刻召来影卫,吩咐道:“这次的文心试,我要亲自出题,题目就定为《论正气何以立国》。另外,准备一批特制的宣纸,在宣纸中掺入‘墨感香粉’,务必分发至各部。”

  “是!”影卫领命而去。

  这“墨感香粉”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只要沾染过《伪经》的气息,就会在特制的宣纸上留下淡淡的青痕。

  三天后,文心试如期举行。

  各部官员纷纷提笔作答,谁也没有注意到,自己手中的宣纸,与往日有所不同。

  林清梧坐在文相府的书房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充满了期待。

  好戏,即将开锣了。

  三日后,答卷如数收回。

  林清梧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开始批阅答卷。

  她一目十行,仔细地阅读着每一份答卷,想要从中找出蛛丝马迹。

  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份答卷上。

  这份答卷的字迹苍劲有力,文采斐然,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一股阴柔之气。

  更重要的是,在这份答卷上,竟然浮现出了淡淡的青痕!

  林清梧的心跳猛地加速,她连忙拿起其他的答卷,一份、两份、三份……

  竟然有十七份答卷,都浮现出了青痕!

  其中三份,更是直指东宫属官!

  “好啊,真是好大的胆子!”林清梧的

  她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告诫自己要冷静。

  现在还不是打草惊蛇的时候,她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将太子一党一网打尽。

  她将这十七份答卷小心翼翼地封存起来,然后派人将沈砚之请到了文相府。

  “砚之,我有件事需要你帮忙。”林清梧开门见山地说道。

  沈砚之看着她严肃的表情,心中也明白事情的重要性,连忙问道:“清梧,发生了什么事?”

  林清梧将那十七份答卷递给沈砚之,沉声说道:“这上面的笔迹,需要你秘密比对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什么线索。”

  沈砚之接过答卷,仔细地看了起来。

  他本身就精通笔迹鉴定,再加上他手下还有一批训练有素的影卫,相信很快就能有所发现。

  “你放心,这件事交给我,我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沈砚之保证道。

  林清梧点了点头

  接下来,就该轮到沈砚之出手了。

  沈砚之借着护卫皇城的便利,暗中调换了东宫夜间的巡更路线,并且在藏书阁的暗道里埋伏了自己最信任的亲信。

  这藏书阁,乃是皇家重地,里面存放着大量的珍贵典籍和史料,一般人根本无法靠近。

  但沈砚之却知道,在藏书阁的深处,隐藏着一条不为人知的暗道。

  这条暗道,直通宫外,是当年修建皇宫的时候,为了以防万一而特意留下的。

  而现在,这条暗道,却成了太子一党秘密活动的通道。

  某夜,月黑风高。

  一个身穿侍读官服的男子,鬼鬼祟祟地潜入了藏书阁。

  他熟门熟路地打开了暗道的机关,然后走了进去。

  埋伏在暗道里的影卫们,立刻行动起来,将他团团围住。

  “你们是什么人?!”那侍读惊恐地问道。

  “我们奉命捉拿私闯藏书阁的贼人!”影卫冷冷地说道。

  “我是东宫的侍读,你们敢对我无礼?!”那侍读色厉内荏地说道。

  “哼,是不是贼人,搜过才知道!”影卫说完,便一拥而上,将那侍读按倒在地,搜了他的身。

  结果,在侍读的怀中,搜出了一封密信。

  信上写着:“癸未修史录已毁,然文相疑心未消,宜速启‘霜钟计划’。”

  信末,还盖着一个蛇形的火漆印。

  沈砚之看着信上的内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来,我猜的没错,这太子果然有问题。”

  “将他押入密室,严加审问!”沈砚之吩咐道。

  随后,沈砚之又派出一队影骑,沿着暗道追查下去,一直追到宫外的一座废弃道观。

  这座道观,地处偏僻,荒无人烟,平日里根本没有人会来这里。

  但影骑们却发现,在这座道观的地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地下室。

  地下室里,摆放着大量的兵器和盔甲,还有无数的粮食和药材。

  更重要的是,影骑们还在地下室里,发现了一批正在接受训练的死士。

  这些死士,个个身手不凡,杀人不眨眼,显然是经过特殊训练的。

  沈砚之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更加震惊。

  看来,太子一党的势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强大。

  “立刻将这里的一切,都给我封锁起来,任何人不得靠近!”沈砚之命令道。

  与此同时,林清梧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她的下一步计划。

  她突然宣布,将在上巳节举办“文宴游园”,邀请百官携子弟赴御苑赋诗论道。

  这上巳节,乃是传统的节日,历来都有踏青游玩的习俗。

  林清梧选择在这个时候举办文宴游园,一方面是为了放松心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太子设下一个圈套。

  她特意安排太子主持“诗谜会”,而诗谜会的谜底,都暗藏着《伪经》的片段。

  宴会前一日,她命人将一批“感应墨”混入东宫供给的文房四宝之中。

  这“感应墨”和“墨感香粉”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接触到《伪经》的气息,就会在阳光下泛出微青。

  第二天,文宴游园如期举行。

  百官携家眷,齐聚御苑,场面十分热闹。

  太子殿下,更是意气风发,春风得意。

  他哪里知道,自己已经一步步地走进了林清梧为他设下的圈套。

  诗谜会开始了。

  太子亲自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个个谜题。

  而就在他写字的时候,他手中的墨迹,竟然在阳光下泛出了淡淡的微青!

  林清梧不动声色地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然后悄悄地吩咐画师,将太子写字的全过程都画了下来。

  诗谜会进行得如火如荼,百官们争相猜谜,气氛十分热烈。

  就在这时,林清梧突然站了出来,笑着说道:“各位大人,各位公子,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在这里吟诗作对,真是难得的雅兴。为了助兴,我特意请画师将太子殿下刚才书写谜题的情景画了下来,大家不妨一起欣赏一下。”

  说完,她便示意画师将画卷展开。

  画卷一展开,所有人都愣住了。

  只见画卷上,太子殿下书写的每一个字,都泛着淡淡的青光!

  “这……这是怎么回事?!”

  “这墨迹怎么会是青色的?!”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蹊跷?!”

  百官们议论纷纷,都感到十分震惊。

  太子殿下更是脸色大变,他指着林清梧,怒吼道:“林清梧,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敢构陷本宫?!”

  林清梧却不慌不忙,她微微一笑,说道:“太子殿下何必动怒?这画卷上的墨迹,大家都有目共睹,是不是构陷,大家自有判断。”

  “你……”太子殿下气得浑身发抖,但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因为画卷上的墨迹,的的确确是青色的,这是无法抵赖的事实。

  “太子殿下,这墨迹为何会泛青,臣妾也不得而知。为了弄清楚真相,臣妾特意请来了三位元老级的文胆,请他们现场品评一下太子殿下所写的谜题,看看其中是否有什么不妥之处。”林清梧继续说道。

  “好,好,好!本宫倒要看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太子殿下怒极反笑,他倒要看看,林清梧到底想干什么。

  林清梧微微一笑,然后对着人群中招了招手。

  三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地走了出来。

  这三位老者,都是当今朝廷上德高望重的文坛泰斗,他们的学识和声望,无人能及。

  有他们三人出面品评,就算是太子殿下,也无法辩驳。

  三位老者走到画卷前,仔细地观看了起来。

  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太子殿下所写的谜题,眉头越皱越紧。

  过了许久,其中一位老者叹了口气,说道:“太子殿下,恕老臣直言,您所写的这些谜题,虽然文采斐然,但其中却蕴含着一股歪曲圣道的气息。老臣斗胆猜测,这些谜题,恐怕是出自《伪经》!”

  “什么?!”

  “《伪经》?!”

  “这怎么可能?!”

  百官们再次哗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太子殿下所写的谜题,竟然与《伪经》有关。

  这可是欺君罔上,大逆不道的罪名啊!

  太子殿下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父皇,儿臣冤枉啊!儿臣绝对没有研习过《伪经》,这一定是林清梧的阴谋,是她故意陷害儿臣!”太子殿下跪在地上,声嘶力竭地喊道。

  皇帝的脸色铁青,他看着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太子,心中充满了失望。

  “够了!”皇帝怒喝一声,然后对着身边的侍卫说道:“来人,将太子禁足东宫,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探望!”

  “父皇……”太子殿下还想辩解,但却被侍卫强行拖了下去。

  皇帝转过头,看着林清梧,沉声说道:“文相,这件事,朕会彻查清楚,如果太子真的与《伪经》有关,朕绝不姑息!”

  “陛下圣明。”林清梧微微一笑,说道。

  “沈砚之。”皇帝又看向沈砚之,说道:“朕命你即刻率领御林军,查封东宫的所有文书,朕要看看,这东宫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臣遵旨!”沈砚之领命而去。

  他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沈砚之率领御林军,气势汹汹地冲进了东宫,将东宫的所有文书,全部查封。

  经过仔细的搜查,御林军在东宫的密室里,发现了一本“影士名册”。

  这名册上,赫然记录着数十名官员的“归心日期”与“效忠誓词”,而且全部都是用血书写成的!

  看到这本名册,皇帝彻底怒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太子竟然暗中培植了这么多的势力,简直是罪该万死!

  沈砚之适时地将从道观查获的“影士名册”呈了上去。

  这下,太子的罪行,彻底暴露了。

  百官们这才明白,原来太子一党,竟然暗中操控文官选拔,培植“影士”体系,妄图颠覆朝廷!

  这简直是丧心病狂,罪大恶极!

  当夜……

  林清梧看着窗外墨色的夜空,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

  一切,都在按照她的计划进行着。

  接下来,就该是收网的时候了。

  “主子,一切都安排妥当了。”一个黑影出现在她的身后,轻声说道。

  “很好。”林清梧点了点头,然后轻声说道:“传令下去,可以开始了。”

  “是!”黑影领命而去。

  林清梧缓缓地走到书桌前,拿起笔,蘸饱墨汁,然后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写完之后,她将纸吹干,然后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放进了一个精致的信封里。

  她将信封交给身边的侍女,吩咐道:“将这封信,送到沈砚之的手中。”

  “是!”侍女接过信封,快步走了出去。

  林清梧看着侍女离去的背影,

  而这件事,将会彻底改变整个大胤王朝的命运。

  当夜,太子府突然起火……

  林清梧听到远处传来的喧嚣声,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顿。

  “看来,好戏开场了。”她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她缓缓地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冲天的火光,

  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她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一尊雕塑。

  许久之后,她才缓缓地转过身,走回书桌前,继续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就在这时,一个影卫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单膝跪地,语气急促地说道:“主子,不好了,太子府……”。

  “太子府怎么了?”林清梧抬起头,平静地问道。

  “太子府突然起火,烧毁了大半书房……”

  林清梧的

  “我知道了。”她淡淡地说道,仿佛早就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还有什么事吗?”她继续问道。

  影卫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还有……”,

  林清梧抬起头,看着影卫,

  “说!”她轻声说道。

  “还有……”,影卫吞吞吐吐地说道,“还有人看到,在起火之前,有一队黑衣人,偷偷地潜入了太子府……”

  “黑衣人?”林清梧的眉头微微一皱,她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感到了一丝不安。

  这些黑衣人,到底是什么人?

  他们为什么要潜入太子府?

  他们和这场大火,又有什么关系?

  林清梧的心中,充满了疑问。

  这场大火,背后一定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她必须尽快查清楚真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立刻派人去调查这些黑衣人的身份,我要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林清梧命令道。

  林清梧独自一人站在书房里,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压力。

  她深吸一口气,然后走到书桌前,拿起笔,继续写着奏折。

  她的笔尖,在纸上飞快地滑动着,发出“沙沙”的声响。

  她要尽快处理完这些政务,然后才能抽出时间,去调查这场大火的真相。

  她必须竭尽全力,才能保护自己,保护她在乎的人,保护这个国家。

  她不能退缩,她必须勇敢地面对一切。

  因为,她是林清梧,她是这个大胤王朝的文相。

  而她,绝对不会让任何人,伤害这个国家,伤害她所爱的人。

  她将手中的笔,重重地放在桌上,然后抬起头,看着窗外深邃的夜空,

  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

  谁胜谁负,第四百五十五章 凰喙衔霜,棋落东宫

  凛冬朔风如刀,刮得人脸生疼。

  可这风再冷,也冷不过东宫那座冰窖似的寝殿。

  林清梧拢了拢身上的貂裘,面上依旧是那副病弱西施般的模样,仿佛风再大点儿就能把她吹走。

  她立在抄手游廊下,望着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嘴角却勾起一抹清冷的笑意。

  “墨韵通灵……”她在心中默念,指尖传来一阵阵细微的刺痛。

  为了今日这局,她已耗费了不少心血,气血亏损得厉害,咳疾也隐隐发作,喉咙痒得厉害。

  但她不能倒下,绝不能!

  在她身后,是静候已久的沈砚之。

  他一袭玄色劲装,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带着一丝肃杀之气。

  他知道,今日之战,关乎大胤朝的未来,也关乎他和清梧的未来。

  “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林清梧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沈砚之微微颔首:“宫外的兵马已就位,只等信号。东宫内部,我的人也已控制了关键位置。只怕……”他顿了顿,看向林清梧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只怕太子会狗急跳墙。”

  林清梧轻笑一声,咳了两声,用帕子掩住,似笑非笑:“他若不跳墙,我这局棋岂不是白下了?他不是自诩聪明吗?那就让他聪明反被聪明误!”

  是夜,东宫灯火通明,却掩盖不住那股令人窒息的压抑。

  太子赵琙端坐在书房内,面色阴沉得可怕。

  他手边放着一本古籍,封面上写着“伪经”二字,那是他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秘密。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个心腹模样的太监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殿下,不好了!文渊阁大学士李大人……李大人他……他招了!”

  “什么?!”赵琙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招了什么?!”

  “他……他把殿下您这些年操控科举,培植‘影士’的事情……全都招了!”太监的声音带着哭腔。

  赵琙只觉得眼前一黑,踉跄着后退了几步,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

  完了,一切都完了!

  他苦心经营的一切,都毁了!

  “林清梧!沈砚之!”赵琙咬牙切齿地念着这两个名字,眼中充满了怨毒,“是你们!是你们害我!”

  他猛地抓起桌上的镇纸,狠狠地摔在地上,怒吼道:“来人!给孤杀了林清梧!杀了沈砚之!一个不留!”

  然而,他的命令却无人回应。

  “殿下,您还是束手就擒吧。”一个冰冷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赵琙猛地抬头,只见沈砚之带着一队精兵,缓缓地走了进来。

  “沈砚之!你竟敢背叛孤!”赵琙怒吼道。

  沈砚之冷笑一声:“背叛?殿下,您扪心自问,这些年来,您所做的一切,对得起大胤朝的百姓吗?对得起您的父皇吗?”

  赵琙语塞,他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就在这时,林清梧缓缓地走了进来,她看着赵琙,你以为你手中的权力可以让你为所欲为,却不知,民心才是真正的力量。”

  “你……你……”赵琙指着林清梧,气得浑身发抖

  林清梧没有再看他一眼,转身对沈砚之道:“动手吧。”

  一场精心策划的清算,就此拉开帷幕。

  东宫的罪证被一一揭露,太子的党羽被尽数抓捕。

  而林清梧和沈砚之,则站在权力的巅峰,俯瞰着这场风暴。

  雪越下越大,仿佛要将所有的罪恶都掩盖。

  林清梧站在雪中,望着远方,心中却充满了平静。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