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两份奔赴-《时间之王:我是假面骑士时王!》

  那些刻在骨子里的痛苦回忆,像无数把淬了冰的锋利刀刃,白天藏在思绪的缝隙里,夜里就翻出来反复切割着刘光和夏秋瑛的内心。

  每一次呼吸,都像带着细碎的疼——所以天刚蒙蒙亮,墨蓝色的天幕还没完全褪尽,城市被一层薄霜裹着,连鸟鸣都透着怯生生的寂静时,两人就已经踏着晨露来到了安置点,没等工作人员安排,便主动拿起印着“志愿者”字样的红色袖章,毫不犹豫地别在了袖口。他们太清楚绝望是什么滋味,只想用自己的力气,帮那些陷在困境里的人扒开一点希望的缝隙,让他们知道:不是只有自己在扛,有人正陪着他们,一起等天亮。

  安置点里,临时搭建的蓝色帐篷像一片低矮的海洋,风一吹,帆布就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混着偶尔传来的低泣声,让人心里发沉。刘光和夏秋瑛提着装满食物的保温箱,在帐篷间小心穿梭——箱里的米粥还冒着热气,馒头裹在棉布里,摸起来暖乎乎的。

  遇到蜷缩在帐篷角落的幸存者,他们会先轻轻敲敲帐篷杆,等里面有了回应再弯腰进去,把热食递到对方手里时,还会多说一句“慢点吃,不够再去那边领”。有位老奶奶接过粥碗时,手止不住地抖,眼泪滴在粥里,刘光没多说什么,只是蹲下来帮她打开一次性筷子,等她开始喝粥,才悄悄退到帐篷外,继续往下一个帐篷走。

  夏秋瑛则更关注孩子们。她提前在口袋里装了水果糖和卡通贴纸,每当看到缩在大人怀里、眼神里满是惊恐的孩子,她就会放慢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橘子味的糖,轻轻递到孩子面前,声音放得比平时低了好几度:“小朋友,你看这颗糖,吃起来像不像橘子呀?我还会讲小兔子找妈妈的故事,你要不要听?”

  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起初紧紧攥着妈妈的衣角不肯松手,可听夏秋瑛讲到“小兔子最后找到妈妈,还吃到了胡萝卜蛋糕”时,眼睛慢慢亮了起来,小手也悄悄松开了妈妈的衣服,伸手接过了那颗糖。夏秋瑛趁机摸了摸她的头,心里轻轻舒了口气——能让孩子暂时忘了恐惧,就算多说几句话、多等一会儿,也值了。

  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幸存者,他们选择用沉默的陪伴代替语言。有位中年男人,一直坐在帐篷外的石头上,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上的女人笑得眉眼弯弯。刘光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没问“你还好吗”,也没说“别难过了”,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瓶水,拧开盖子递给他。

  男人接过水,却没喝,只是盯着照片发呆。刘光就陪着他坐了十几分钟,直到男人突然说了一句“我老婆最喜欢吃苹果”,刘光才轻声回应:“待会儿领物资的时候,我帮你多拿两个苹果。”男人转过头,眼里满是红血丝,却轻轻点了点头——有时候,不用刻意安慰,安静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支撑。

  除了安抚幸存者,两人还主动帮救援人员分担体力活。搬运救灾物资时,刘光扛着装满矿泉水的箱子,脚步稳健,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流,浸湿了他的衣领,他也只是用袖子擦了擦,继续往帐篷区走。夏秋瑛则和几位志愿者一起搭建新的帐篷,手里的绳子勒得手心发红,她也没喊累,只是跟着大家的节奏,一起把帐篷的支架固定好。

  休息的间隙,她看到两个幸存者互相搀扶着去领物资,其中一个人的腿受了伤,另一个人就慢慢扶着他,走得很慢却很稳;还有位大爷,把自己领到的面包分给了旁边的小孩——这些细碎的瞬间,像微光一样,一点点照亮了安置点的灰暗,也让刘光和夏秋瑛更加坚定:只要大家互相扶持,这座城市总有一天能好起来。

  不远处的废墟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还在固执地守着。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棉袄,袖口磨出了毛边,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旧照片——照片上是他和老伴的合影,背景是家门口的老槐树。

  泪水在他的眼眶里转了一圈又一圈,却始终没掉下来,他大概是怕眼泪模糊了照片上老伴的脸。他身体微微前倾,脖子伸得长长的,目光死死盯着废墟深处,像是在寻找什么。风把他的头发吹得乱蓬蓬的,他也没在意,只是偶尔用袖子擦一擦眼睛,然后继续望着废墟。旁边的救援人员劝过他好几次“这里太危险,您去帐篷里等吧”,可他只是摇摇头,说“我再等会儿,说不定她还在里面”。

  刘光路过时,看到老人的样子,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走过去,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轻声说:“大爷,您要是累了,就去旁边的帐篷歇会儿,我帮您盯着,有消息了第一时间告诉您。”老人转过头,看了刘光一眼,终于点了点头,慢慢站起身,跟着刘光往帐篷区走。

  等安置点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刘光和夏秋瑛才得以喘口气。两人靠在一棵光秃秃的槐树上,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眼神里满是复杂——有对幸存者的心疼,也有对自己的自责。

  夏秋瑛轻轻叹了口气,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就想起未来世界里,和逢魔时王对抗后的样子。那时候,城市也是这样,到处都是废墟,到处都是哭声,我和你拼尽全力,却还是没能保护好所有人。”刘光转过头,看着夏秋瑛发红的眼眶,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低沉却坚定:“那时候我们还小,现在不一样了。这次,我们一定能帮大家尽快好起来,不让他们再受那样的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安置点里的帐篷、正在领物资的人们,还有远处正在清理废墟的救援人员,继续说道:“我们得想办法联系更多志愿者,看看能不能筹集一些过冬的棉被和药品;还要帮大家登记信息,看看有没有失散的亲人——这些都是我们能做的。

  不能让大家只待在安置点里,得让他们慢慢找回正常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承诺。”夏秋瑛看着刘光坚毅的眼神,轻轻点了点头,伸手抹了抹眼角的泪光:“好,我们一起做。不管多难,都要让这座城市重新好起来。”

  而此刻,在城市的另一端,周源对安置点里的一切一无所知。他正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一个关于旅行的美梦。梦里的盛京,比视频里还要美——古老的故宫红墙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光;街边的奶茶店飘着甜甜的香气,他手里举着相机,站在网红打卡点的牌子前,正准备拍照,突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回头一看,宋烟雨正笑着朝他挥手,手里还拿着一个刚买的糖葫芦。他笑着跑过去,刚要接过糖葫芦,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像一把锋利的剪刀,硬生生把他从美梦里拽了出来。

  “谁啊,大清早的……”周源嘟囔着,意识还没完全清醒,双眼被睡意蒙着,像蒙了一层雾。他的手在枕头边慌乱地摸索,先是碰到了台灯的开关,“啪”的一声把灯打开,刺得他赶紧眯起眼睛,然后才在枕头和床单的缝隙里摸到了手机。他眯着眼一看,屏幕上“宋烟雨”三个字亮得刺眼,像是在提醒他:别睡了,该收拾行李了。他打了个哈欠,指尖轻轻滑动屏幕,接通了电话。

  “周源!你是不是还在睡啊?都快九点了!”电话那头,宋烟雨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急切,语气里还夹杂着轻轻的脚步声,“我早就收拾好了,行李都放门口了,你赶紧起来,今天的高铁是十一点半的,再磨蹭就赶不上了!”

  周源揉了揉像灌了铅一样沉重的眼皮,努力睁了睁,可眼睛还是不听话地往下耷拉,他含糊地应着:“知道啦知道啦,我这就起……高铁十一点半是吧,还早呢。”“早什么早!洗漱、收拾行李、去车站,不得留够时间啊?”宋烟雨的声音更急了,“我跟你说,你赶紧起来,十分钟后我再给你打电话,要是还没起,我就直接去你家敲门了!”说完,不等周源回应,宋烟雨就挂了电话。

  周源拿着手机,愣了几秒,才慢悠悠地从床上坐起来。他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双臂尽力向上伸展,骨头发出“咔咔”的轻响,双腿也用力蹬了几下,像是要把残留的睡意都赶跑。

  他拖着拖鞋,“啪嗒啪嗒”地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外面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洒在地板上,形成一片温暖的光斑。他摸了摸肚子,突然想起还没吃早饭,心里盘算着:等收拾完行李,就去楼下的早餐店买个肉包和豆浆,再出发去车站。

  走到衣柜前,周源拉开柜门,看着满柜的衣服,一时犯了难。左边挂着几件休闲外套,右边是几件厚毛衣,抽屉里还放着牛仔裤和运动裤——他本来想穿那件蓝色的牛仔外套,可转念一想,宋烟雨说盛京天气凉,还是多带件厚衣服比较好。

  正在他犹豫的时候,手机“叮咚”响了一声,是宋烟雨发来的消息:“我刚才忘了说,盛京今天只有十几度,你一定要带件厚一点的外套,最好再带件毛衣,别到时候冻着了。对了,记得带身份证和车票,别落下了!”

  周源看着屏幕上的消息,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了扬——宋烟雨总是这样,不管什么事都想得很周到。他回了个“收到!放心吧”,然后开始认真挑选衣服。他先从衣柜里拿出一件深灰色的厚外套,摸了摸面料,很厚实,应该能挡风;又拿出一件米白色的毛衣,软软的,穿在里面应该很舒服。

  他把衣服放在床上,又从抽屉里拿出一条黑色的牛仔裤,叠好放在旁边,然后开始找袜子和内衣——每一样都仔细挑选,生怕带错了。

  收拾衣服的间隙,周源的思绪忍不住飘到了盛京。他拿出手机,打开之前保存的网红打卡点的视频。周源看着视频里的场景,心里更期待了:他已经想好了,到了盛京,第一站就去这个打卡点,要拍一张和博主同款的照片,还要拍一段短视频,发在朋友圈里。

  “周源!你收拾得怎么样了?我都要出门了!”宋烟雨的消息再次发来,还附带了一张她的行李照片——一个粉色的行李箱放在门口,旁边还放着一个双肩包。周源赶紧停下手里的活,看了眼时间,已经九点半了,他赶紧回复:“快好了快好了,我正在装洗漱用品,马上就好!”

  说着,他把牙刷、牙膏、洗面奶放进洗漱包里,又把爽肤水和乳液装进去——这些都是他昨天特意准备好的,生怕忘了带。他把洗漱包放进行李箱,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衣服、洗漱用品、充电器、耳机、充电宝……每一样都确认了一遍,才想起还有证件没放。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黑色的证件袋,把身份证和高铁票放进去,又把学生证也放了进去——虽然学生证不一定能用,但带着总没错。他把证件袋放在行李箱的侧袋里,方便随时拿出来。确认所有东西都收拾好了,周源才轻轻舒了口气,坐在床边,看着整齐的行李箱,心里满是期待——再过两个小时,他就要坐上高铁,去那个他心心念念的城市了。

  这时,周源想起了昨天晚上和父母商量旅游资金的事。那时候,父母刚下班回家,母亲正在厨房里做饭,香味从厨房飘出来,是他最喜欢的红烧肉。

  父亲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报纸,看到他走过来,放下报纸,笑着问:“你说要去盛京旅游,计划好了吗?”周源坐在父亲旁边,把自己的计划一五一十地说了:“我想先去那个网红打卡点,然后去故宫,再去吃盛京的特色小吃,比如锅包肉、小鸡炖蘑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