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巫嘅睇法>诗学解码》-《粤语诗鉴赏集》

  《<巫嘅睇法>诗学解码》

  文/一言

  一、声韵拓扑学:方言的诗歌转码

  树科在《巫嘅睇法》中构建的"横/衡"双声体系,暗合《周易·系辞》"观物取象"的认知范式。粤语"横(waang4)"与"衡(haang4)"通过鼻腔共鸣形成声韵闭环,这种音义同构现象可比拟德里达的"差延"理论——"天一横"的爆破音与"天平衡"的绵长尾韵,在口腔肌肉记忆中完成天地意象的辩证统一。诗中"桥/衢"的意象群更展现粤语存古特性,《说文解字》训"衢"为"四达谓之衢",而粤语保留着"道路"与"通达"的双重语义场,使得"灵知上下衢"成为贯通《楚辞·九歌》"灵之来兮如云"的当代巫觋叙事。

  二、巫傩符号系统的现代转译

  "阴阳人"的复合意象值得深究。《淮南子·精神训》言"二气交感,化生万物",而粤语"人(jan4)"与"仁(jan4)"同音异义的特性,使"左右阴阳人"同时指向《中庸》"仁者人也"的儒家理想与傩戏面具的雌雄同体造型。诗人通过方言音义的多重折射,将韶关南雄傩舞的"引路童子"原型转化为现代性的身份思考。尤其"你我佢"的人称并置,在粤语语法中消解了普通话"你/我/他"的严格边界,形成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神话素"拼接。

  三、岭南空间诗学的量子态呈现

  "心度一道桥"的"度(dou6)"字在粤语中兼具"测量"与"渡越"双重动作性,恰如海德格尔所言"桥梁聚集天地人神"。诗中空间意象呈现量子叠加态:当用粤语朗读时,"上下衢"的"衢(k?y4)"因声调降调产生空间坠落感,而视觉符号"睇(tai2)"(看)在甲骨文中本为目视祭器的象形,这种视听通感使全诗成为容纳《山海经》巫祝传统与量子纠缠理论的超文本容器。值得注意"好和"二字,其发音(hou2 wo4)在粤剧唱腔中常作帮腔衬词,诗人巧妙化用戏曲程式,使末句成为整首诗的"诗眼"共振腔。

  四、结论:方言诗性的灵光重建

  该诗通过粤语声韵的拓扑变形,实现了本雅明所说的"灵光"重现。每个方言词汇都成为携带古越族文化基因的"诗性粒子",在"横/衡"的引力场中重新排列组合。这种创作实践呼应了宇文所安对中国诗歌"追忆"机制的论述,但将时空坐标锚定在岭南巫傩文化与后现代语境的交叉维度。当普通话诗歌陷入意象透支时,树科的方言书写或许预示着汉语诗歌新的生长点——在声调曲线里藏匿着未被规训的远古灵知。

  【附:原诗文】

  《巫嘅睇法》(粤语诗)

  文/树科

  天一横,地一横

  心度一道桥

  左右阴阳人……

  天平衡,地平衡

  灵知上下衢

  好和你我佢!

  《树科诗笺》2025.3.31.粤北韶城沙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