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日的晨光漫过窗棂时,慕容耀武是被手机持续震动的嗡鸣声扰醒的。他猛地睁开眼,宿舍天花板上泛黄的吊扇还保持着去年夏天最后一次转动的角度,窗帘缝隙里钻进来的光线亮得有些刺眼——他摸过枕边的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时间已经指向8点17分,周六的清晨早已过半。
昨晚跨年夜的喧闹还残留在耳边。隔壁宿舍的欢呼声、楼下便利店传来的倒计时、还有室友们凑在电脑前看跨年晚会时开的玩笑,这些细碎的声响让他直到后半夜才沉沉睡去。此刻起身时,他的太阳穴还带着一丝宿眠不足的钝痛,身上的厚棉被掀开的瞬间,一股凉意立刻裹了上来。他下意识朝窗户望去,双层玻璃的内层结着一层薄薄的冰花,像是谁用指尖在上面勾勒出的细碎纹路,将窗外的世界晕成一片朦胧的白。
慕容耀武走到窗边,指尖碰了碰冰凉的玻璃,冰层下隐约能看到楼下光秃秃的梧桐树桠,枝桠上积着一层薄霜,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光。他哈了口气,玻璃上立刻氤氲出一片白雾,冰花也融化了一小片,露出外面更清晰的景象——校园里的路上没什么人,只有零星几个裹着厚羽绒服的学生,脚步匆匆地朝着食堂的方向走。
手机还在断断续续地响,他解锁屏幕,十几条新年祝福短信涌了出来。有家里亲戚发来的,有高中同学的,还有几条是班里同学群发的。他逐条回着,指尖在屏幕上敲得飞快,等回复完最后一条,肚子才隐隐传来一阵空落落的饥饿感。但看看时间,已经快9点了,食堂的早饭应该早就撤了,他索性放弃了找吃的念头,转身从床底拖出折叠椅,坐在了电脑前。
宿舍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另外三个室友都是东北人,早在三天前就收拾好行李回了家,空荡荡的床铺上铺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被褥,桌上还留着没带走的暖水瓶和几本专业课书。慕容耀武打开电脑,Windows XP的开机音乐在安静的宿舍里显得格外清晰,QQ刚登录上去,消息提示音就接连响了起来。对话框里弹出不少祝福,有室友发来的“新年快乐,记得帮我看看阳台上的衣服”,还有班长杨亮发来的“年后开学要提前返校,记得买好返程票”,他一一回复,又点开浏览器刷了会儿新闻,页面上满是“2011年新年献词”和各地跨年活动的报道,翻来翻去也没什么新鲜事,他索性关掉网页,点开了电脑里存的老电影。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慕容耀武关了电脑,抓起外套就往食堂跑。一月的风裹着寒气往衣领里钻,他把围巾又紧了紧,缩着脖子快步穿过操场。食堂里人不多,窗口前只有零星几个人在排队,他打了一份番茄炒蛋和一碗米饭,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吃饭的时候,他从包里掏出《杆塔及基础设计》,这是下学期要考的专业课,书页上已经画了不少重点。他一边嚼着饭,一边翻着书,目光落在“混凝土杆塔基础承载力计算”那一节,看了没几行,注意力就被窗外的景象勾走了——几个学生在操场上放风筝,风筝飞得不高,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晃晃悠悠,像是随时会掉下来。
吃完饭,慕容耀武又回了宿舍。下午的时间过得格外慢,他先是对着电脑复习了会儿专业课,可看着满页的公式和图表,眼皮越来越沉,索性关掉文档,又看起了电影。电影是之前下载的喜剧片,可他看着屏幕上的笑点,却没什么心情笑,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他掏出手机翻了翻通讯录,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又觉得现在太早,父母可能还在忙,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放下了手机。
直到傍晚,天色渐渐暗下来,宿舍里的光线也变得昏暗,慕容耀武才拿起手机,拨通了张海龙的电话。张海龙是他的高中同学,现在在另一所城市读大学,电话接通后,两人先是互相道了新年快乐,又聊起了各自的假期计划。“我打算过几天去打工,赚点零花钱”,张海龙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少年人的雀跃,慕容耀武听着,心里也泛起一丝暖意。挂了张海龙的电话,他又给李青青和门桂朋打了电话,李青青在老家帮着家里看店,说“每天都要早起盘点货物,比上学还累”,门桂朋则在准备考研,抱怨“家里太冷,根本没法静下心来复习”。听着朋友们的声音,慕容耀武心里的空落感渐渐消散,直到手机快没电了,他才依依不舍地挂了电话。
第二天早上7点,慕容耀武是被闹钟叫醒的。他揉了揉眼睛,窗外的天已经亮了,冰层还结在玻璃上,只是比昨天薄了些。他快速洗漱完,去食堂买了豆浆和油条,这是他假期里吃的第一顿正经早饭。吃过早饭,他背着书包去了自习室,自习室里人不多,大多是没回家的学生,大家都低着头看书,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慕容耀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掏出《杆塔及基础设计》,刚看了没几页,手机就震动了一下。
他拿起手机,输电081班的群里弹出一条通知,是班长杨亮发的:“外省回家买火车票的同学,现在可以去化学楼了,铁路售票员来学校服务,不用去火车站排队。” 慕容耀武心里一喜,他之前还在担心买不到回家的票,现在能在学校买票,倒是省了不少事。他立刻收拾好东西,背着书包就往化学楼跑。
从自习室到化学楼要穿过大半个校园,慕容耀武跑得气喘吁吁,到化学楼门口时已经快10点了。门口已经排了不少人,大家都裹着厚衣服,搓着手小声交谈。他赶紧排到队尾,往前探着脑袋看,只见化学楼大厅里摆着两张桌子,几个穿着铁路制服的人坐在后面,面前放着售票机。可等了十几分钟,前面的队伍却没怎么动,反而有人开始往回走。“怎么回事啊?”慕容耀武拉住一个往回走的同学,对方叹了口气说:“没联网,售票机用不了,让我们下午再来。”
慕容耀武心里一沉,只好转身回了宿舍。下午2点多,他又背着书包去了化学楼,这次门口的队伍比早上短了些,他排了大概20分钟,终于轮到了自己。“要一张1月14号下午回家的票,硬座就行。”他报出目的地,售票员熟练地在电脑上操作着,打印机“滋滋”响了几声,一张淡蓝色的火车票就递了过来。慕容耀武接过票,指尖碰到冰凉的纸张,心里终于松了口气——票面上的“14:30”像是一颗定心丸,让他悬了几天的心落了地。
买完票,慕容耀武回了宿舍。他把火车票小心翼翼地夹在课本里,又打开电脑,登录了QQ。一个陌生的好友请求弹了出来,备注是“新疆,老家山东”。他通过了请求,对方很快发来消息:“你也是山东人?我老家是济宁的,现在在乌鲁木齐上学。” 慕容耀武心里一动,回复道:“我是菏泽的,没想到能在这儿遇到老乡。” 两人就这样聊了起来,对方跟他讲乌鲁木齐的冬天有多冷,讲大巴扎里的烤包子有多香,还说“等放假了可以来新疆玩,我带你去看天山”。慕容耀武听着,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个遥远城市的景象,心里也多了几分期待。
聊了大概一个小时,对方说要去吃饭,两人互相道了别。慕容耀武关掉对话框,觉得有些疲惫,他把电脑合上,拿着《杆塔及基础设计》爬上了床。宿舍里很安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他靠在枕头上,翻着书,目光落在书页上,可思绪却飘到了14号回家的路上——不知道火车上会不会很挤,不知道家里的暖气够不够热,不知道妈妈会不会做他爱吃的红烧肉。想着想着,他的眼皮越来越沉,书页从手里滑落,他也渐渐陷入了梦乡,梦里是熟悉的家乡街道,还有家门口那棵挂满红灯笼的老槐树。
昨晚跨年夜的喧闹还残留在耳边。隔壁宿舍的欢呼声、楼下便利店传来的倒计时、还有室友们凑在电脑前看跨年晚会时开的玩笑,这些细碎的声响让他直到后半夜才沉沉睡去。此刻起身时,他的太阳穴还带着一丝宿眠不足的钝痛,身上的厚棉被掀开的瞬间,一股凉意立刻裹了上来。他下意识朝窗户望去,双层玻璃的内层结着一层薄薄的冰花,像是谁用指尖在上面勾勒出的细碎纹路,将窗外的世界晕成一片朦胧的白。
慕容耀武走到窗边,指尖碰了碰冰凉的玻璃,冰层下隐约能看到楼下光秃秃的梧桐树桠,枝桠上积着一层薄霜,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光。他哈了口气,玻璃上立刻氤氲出一片白雾,冰花也融化了一小片,露出外面更清晰的景象——校园里的路上没什么人,只有零星几个裹着厚羽绒服的学生,脚步匆匆地朝着食堂的方向走。
手机还在断断续续地响,他解锁屏幕,十几条新年祝福短信涌了出来。有家里亲戚发来的,有高中同学的,还有几条是班里同学群发的。他逐条回着,指尖在屏幕上敲得飞快,等回复完最后一条,肚子才隐隐传来一阵空落落的饥饿感。但看看时间,已经快9点了,食堂的早饭应该早就撤了,他索性放弃了找吃的念头,转身从床底拖出折叠椅,坐在了电脑前。
宿舍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另外三个室友都是东北人,早在三天前就收拾好行李回了家,空荡荡的床铺上铺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被褥,桌上还留着没带走的暖水瓶和几本专业课书。慕容耀武打开电脑,Windows XP的开机音乐在安静的宿舍里显得格外清晰,QQ刚登录上去,消息提示音就接连响了起来。对话框里弹出不少祝福,有室友发来的“新年快乐,记得帮我看看阳台上的衣服”,还有班长杨亮发来的“年后开学要提前返校,记得买好返程票”,他一一回复,又点开浏览器刷了会儿新闻,页面上满是“2011年新年献词”和各地跨年活动的报道,翻来翻去也没什么新鲜事,他索性关掉网页,点开了电脑里存的老电影。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慕容耀武关了电脑,抓起外套就往食堂跑。一月的风裹着寒气往衣领里钻,他把围巾又紧了紧,缩着脖子快步穿过操场。食堂里人不多,窗口前只有零星几个人在排队,他打了一份番茄炒蛋和一碗米饭,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吃饭的时候,他从包里掏出《杆塔及基础设计》,这是下学期要考的专业课,书页上已经画了不少重点。他一边嚼着饭,一边翻着书,目光落在“混凝土杆塔基础承载力计算”那一节,看了没几行,注意力就被窗外的景象勾走了——几个学生在操场上放风筝,风筝飞得不高,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晃晃悠悠,像是随时会掉下来。
吃完饭,慕容耀武又回了宿舍。下午的时间过得格外慢,他先是对着电脑复习了会儿专业课,可看着满页的公式和图表,眼皮越来越沉,索性关掉文档,又看起了电影。电影是之前下载的喜剧片,可他看着屏幕上的笑点,却没什么心情笑,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他掏出手机翻了翻通讯录,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又觉得现在太早,父母可能还在忙,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放下了手机。
直到傍晚,天色渐渐暗下来,宿舍里的光线也变得昏暗,慕容耀武才拿起手机,拨通了张海龙的电话。张海龙是他的高中同学,现在在另一所城市读大学,电话接通后,两人先是互相道了新年快乐,又聊起了各自的假期计划。“我打算过几天去打工,赚点零花钱”,张海龙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少年人的雀跃,慕容耀武听着,心里也泛起一丝暖意。挂了张海龙的电话,他又给李青青和门桂朋打了电话,李青青在老家帮着家里看店,说“每天都要早起盘点货物,比上学还累”,门桂朋则在准备考研,抱怨“家里太冷,根本没法静下心来复习”。听着朋友们的声音,慕容耀武心里的空落感渐渐消散,直到手机快没电了,他才依依不舍地挂了电话。
第二天早上7点,慕容耀武是被闹钟叫醒的。他揉了揉眼睛,窗外的天已经亮了,冰层还结在玻璃上,只是比昨天薄了些。他快速洗漱完,去食堂买了豆浆和油条,这是他假期里吃的第一顿正经早饭。吃过早饭,他背着书包去了自习室,自习室里人不多,大多是没回家的学生,大家都低着头看书,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慕容耀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掏出《杆塔及基础设计》,刚看了没几页,手机就震动了一下。
他拿起手机,输电081班的群里弹出一条通知,是班长杨亮发的:“外省回家买火车票的同学,现在可以去化学楼了,铁路售票员来学校服务,不用去火车站排队。” 慕容耀武心里一喜,他之前还在担心买不到回家的票,现在能在学校买票,倒是省了不少事。他立刻收拾好东西,背着书包就往化学楼跑。
从自习室到化学楼要穿过大半个校园,慕容耀武跑得气喘吁吁,到化学楼门口时已经快10点了。门口已经排了不少人,大家都裹着厚衣服,搓着手小声交谈。他赶紧排到队尾,往前探着脑袋看,只见化学楼大厅里摆着两张桌子,几个穿着铁路制服的人坐在后面,面前放着售票机。可等了十几分钟,前面的队伍却没怎么动,反而有人开始往回走。“怎么回事啊?”慕容耀武拉住一个往回走的同学,对方叹了口气说:“没联网,售票机用不了,让我们下午再来。”
慕容耀武心里一沉,只好转身回了宿舍。下午2点多,他又背着书包去了化学楼,这次门口的队伍比早上短了些,他排了大概20分钟,终于轮到了自己。“要一张1月14号下午回家的票,硬座就行。”他报出目的地,售票员熟练地在电脑上操作着,打印机“滋滋”响了几声,一张淡蓝色的火车票就递了过来。慕容耀武接过票,指尖碰到冰凉的纸张,心里终于松了口气——票面上的“14:30”像是一颗定心丸,让他悬了几天的心落了地。
买完票,慕容耀武回了宿舍。他把火车票小心翼翼地夹在课本里,又打开电脑,登录了QQ。一个陌生的好友请求弹了出来,备注是“新疆,老家山东”。他通过了请求,对方很快发来消息:“你也是山东人?我老家是济宁的,现在在乌鲁木齐上学。” 慕容耀武心里一动,回复道:“我是菏泽的,没想到能在这儿遇到老乡。” 两人就这样聊了起来,对方跟他讲乌鲁木齐的冬天有多冷,讲大巴扎里的烤包子有多香,还说“等放假了可以来新疆玩,我带你去看天山”。慕容耀武听着,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个遥远城市的景象,心里也多了几分期待。
聊了大概一个小时,对方说要去吃饭,两人互相道了别。慕容耀武关掉对话框,觉得有些疲惫,他把电脑合上,拿着《杆塔及基础设计》爬上了床。宿舍里很安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他靠在枕头上,翻着书,目光落在书页上,可思绪却飘到了14号回家的路上——不知道火车上会不会很挤,不知道家里的暖气够不够热,不知道妈妈会不会做他爱吃的红烧肉。想着想着,他的眼皮越来越沉,书页从手里滑落,他也渐渐陷入了梦乡,梦里是熟悉的家乡街道,还有家门口那棵挂满红灯笼的老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