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白捡400万-《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招商局的会议结束后,陈光良并没有马上辞职,毕竟他就算辞职,一般也是要向南鲸递交书面辞职信。

  而陈光良的想法是,再等几个月时间,就正式辞职。

  毕竟这个时候辞职,难免让人怀疑他和孔祥熙不对付,另外他也该享受一下招商局为他带来的荣誉。

  果不其然。

  第二天,《东方日报》、《申报》纷纷刊登了招商局的新闻,引起全国范围的震动。

  “南鲸政府用了三分之一的价格,将招商局收拢为国有,结果一年后发现,招商局的价格又增加了三成,价值4000万大洋。”

  “不能这样说,南鲸政府接管的时候,招商局负债高达1700万大洋,自身经营又非常糟糕,处于破产的边缘。只能说,南鲸政府找了一个利害的招商局总经理,是陈光良让招商局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改头换面。”

  “这倒是,听说招商局借款400万美金,便是出自陈光良之手。结果现在美元贬值40%,相当于招商局少还40%。这个可是关键因素,不然招商局哪里有实力继续扩张!”

  “陈光良先生还是厉害啊,他一举改变了华夏的糖业,让洋塘逐渐退出华夏市场,每年少流出5000万大洋的财富;如今又拯救了招商局,让一家三四千万大洋的老牌企业起死回生。不愧是,当前商界第一人!”

  “说第一人还是有些夸张,我觉得可以排进前三。”

  “那三人?”

  “去年荣宗敬60大寿,不是说了嘛,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穿着他的衣(纺织),吃着他的粮(面粉).”

  “嗯,这算一个!”

  大家议论纷纷,一些和招商局有关的人,也不由得陷入沉思和不可置信中。

  董家渡,沪市医院。

  自从李国杰被收监后,他便以患病为名,通过沪市银行公会会长林康侯出面担保,获保外就医,在董家渡上海医院包下几个大房间,携眷陪住,并自带厨佣,成为当时一大奇闻。

  李国杰看完报纸,忍不住说道:“欺人太甚,用四分之一的价格,买走招商局,天下还有这等事情,这与强盗何异!”

  家人连忙说道:“爵爷,小声点,要是被人听到,你休想获释!”

  李国杰很喜欢大清封的‘爵爷’,故让家人如此称呼他,以示曾经的荣光。

  事实上,李鸿章的后人虽然失去权利,但财富还是非常多的,毕竟当年李鸿章在租界也投资了很多地产,以及很多企业都有其股份。

  李国杰愤愤不平的放下报纸,他可不愿意去想——招商局为什么能有如今4000万的估值,只是想到自己爷爷创立的招商局,如今已经和李家毫无关联。

  “子孙不肖啊”

  不一会,李国杰的管家走进来,说道:“爵爷,段总理已经答应为爵爷求情,相信总司令一定会卖他这个面子。”

  段总理,自然是‘六不总理’段祺瑞,他和李鸿章是同乡,也是得到李鸿章的提拔;去年段祺瑞来沪市养病,得到总司令的热情接待和器重,这可是北方的活招牌。

  李国杰正是看中这一点,希望段祺瑞为他求情,让他获释,不用再固定的待在这个医院里。

  “好,看来我获释有望。”

  管家提醒道:“望爵爷获释后,莫要再抛头露面,毕竟这份自由来之不易。”

  一名优秀的管家,那也是相当于伙伴和长辈,李国杰自然听进去了。

  “在租界,我总归能自由自在。”

  “只要不再参与招商局和官场的事情,爵爷自然没事。”

  陈光良在商界的影响力,再次攀高;与此同时,他和荣宗敬不同的是,他还有一层‘官商’身份。

  他在白糖、航运的影响力,实际上都是在为国家贡献,并没有获利太多。

  在这一点上,荣宗敬是比不上陈光良的。

  陈光良一直认为,有必要和南鲸方面打好关系,毕竟重庆也是他的重要避难地之一。

  在法租界的一幢花园别墅里,蒋梅英穿着冬日里的旗袍,披着毛大衣,迎接了男主人的回家。

  如今,陈光良在外面也安了一个家,每周都会和蒋梅英私会两天。

  对严人美那边,只言是应酬,但实际上严人美心知肚明,也开始假装不知道。

  “没良心的”蒋梅英一见面,就撒娇起来。

  正可谓一颦一笑都是风情万种,端的让人欲罢不能。

  陈光良承认,栽到这个女人的石榴裙下,不冤枉。

  “瞎说什么,哪里又没有良心了!”

  蒋梅英挽着陈光良的手臂,娇嗔道:“我好像怀孕了,你说你有没有良心?”

  陈光良惊喜的说道:“真的?”

  蒋梅英轻轻掐了他一下,说道:“这还有假,我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恶心想吐,你就是故意的!”

  陈光良开心的拦腰将蒋梅英抱起来,随后走进温暖的别墅里。

  在沙发上,陈光良说道:“有个孩子好,这样我们算是分不开了。而且等你后面去美国,也有个伴。当然,我说的不是明年去,可以1935年或1936年去。”

  蒋梅英依偎在他的怀里,说道:“不去行不行,我不想和你分开的!”

  陈光良在她耳边轻声说道:“放心,我让你去美国的时候,国内基本上也会战争。届时,别说是你和我,就是我和仁美也要分开。只要我们心足够坚定,总有一天我们国家会胜利,我们也会团聚在一起。”

  蒋梅英不再坚持,而是说道:“我相信你.不要再辜负我了!”

  “当然”

  原本,蒋梅英已经是答应愿意做姨太太,但严人美是不同意;现在,她只能退而其次,以陈光良的财务秘书的身份。

  这个财务秘书,如今已经不会再拍戏,而是暂时在时代影业任职。

  晚上,陈光良贪婪的在蒋梅英身体上索取,似要和自己的孩子提前见面般。

  蒋梅英气喘吁吁的说道:“你正房还不能满足你呀,每次就喜欢折磨我!”

  多少有点女人的小心思,认为陈光良一定是觉得‘她的身体胜过严人美的身体’。

  陈光良说道:“瞎说什么,你不知道我的身体么?”

  蒋梅英惊叫连连,随后平息后才说道:“你是不是想打掉我肚子里的孩子,做梦吧!”

  唯有如此,她才能感受到和陈光良的感情。

  陈光良一听,反而温柔起来,虽然知道这样问题并不大。

  翌日,陈光良精神抖擞的告别蒋梅英,前往平安银行大厦工作。

  在长江地产的会议室里,陈光良和孙春生签署了‘物业买卖合同’,双方都带了律师。

  这笔总价值260万大洋的物业交易案,也算是沪市鲜有的大型地产交易,甚至可以说一年难得一见。

  这个时代的富人或地产商,都热衷于‘只租不售’,反倒是一些洋行热衷出售。这些华资地产商或富人,或许将地产视为可以‘传家’的最好资产。

  相信很多人对于陈光良的做法,是相当的不理解,毕竟他作为大型地产商,手中的物业竟然已经屈指可数。

  殊不知,一场租界的地产灾难正在形成。(一二八事件,算是华界地产大崩溃)

  孙春生看着五十幢霞飞路洋房的租赁资料,更加笃定——这笔买卖非常合适,在现有的房租情况下,仅需8年时间变可以回本。

  当然,8年回本对于他的贷款利息来说,自然也算成本很高;但是,他在赌租界的租金还会上涨,毕竟租金已经成为全国富人及来华洋人的栖身地。

  更不要说,这可是霞飞路的地皮,一些地方已经达到18万每亩的天价。

  “陈先生,你是地产界的先行者,这几年却鲜有长江地产开发新项目的消息,看来你立志做实业的决心不小!”签完合同,孙春生找话说道。

  陈光良一边签名,一边说道:“我做地产喜欢货如轮转,开发完一处,就争取全部卖掉,将之作为工厂式开发地产。当然了,最近几年地皮那么贵,我确实减少了开发。”

  孙春生说道:“这羡慕陈先生,精力那么好,很多产业你都是佼佼者。”

  陈光良将合同签完后,双方律师开始最后一次的核对。

  “过奖了”

  此次孙春生要支付他78万的首付款,剩下的182万则由平安银行支付给陈光良,即孙春生的贷款金额。

  当然,孙春生还需要缴纳一笔昂贵的税收,预计在25万大洋。而且,租赁的房子每年也要收取地捐等。

  租界的经济繁荣,地产是主要的动力。

  反观陈光良,此次套现260万大洋的资产,手中的现金流可谓非常充足,他将这笔资金继续存入到平安银行,后续作为‘抄底’之用。

  而陈光良的大洋现金流,更是已经高达900万,这是不含白银的数字。

  1月下旬,陈光良再次来到花旗银行,其总经理麦肯友好的接待了他。

  虽然说,招商局和他个人在招商局借走580万美金的巨款,两家都获利不菲,但花旗银行的业务也没有亏。

  毕竟花旗银行是美国的银行,总不能抛弃美元储备,所以他们不会觉得‘上当’。反倒是那些人在‘亏’,那就是手中拥有一些美元的企业和个人,相当于手中的财富贬值了40%。

  当初陈光良购入的800万两白银,还是委托花旗银行从墨西哥和美国进口的。

  麦肯笑着说道:“陈先生不亏是经商天才,你赌美元贬值这一招,真是太高明了!不仅招商局起死回生,你个人也是获利不菲。”

  他期间还做过调查,才知道陈光良本身是南鲸方面的经济顾问,同时当初还有预测西方经济大萧条的先见之名。

  不简单!

  陈光良谦虚的说道:“不过是根据英镑、法郎等货币贬值,而做出的判断,不算多高明。另外,也是花旗银行规模庞大,我们才能顺利获得贷款。”

  “哈哈”麦克很是满意的说道:“这是自然,相比汇丰银行,我们花旗银行的全球业务更广,体量也更大。”

  言下之意,以后可以继续合作。

  陈光良已然了解,他还正需要和花旗银行建立合作,特别是和美国本土花旗银行打通关系。

  当然,此次他来找麦肯,自然是决定偿还债务和利息的。

  “麦肯先生,这次来,我是想提前偿还那笔180万美金的贷款及相关利息。同样,我也是按照白银来支付。”

  麦肯求之不得,现在白银可是个好家伙。

  此次招商局和陈光良个人都用白银偿还债务,而沪市结算的白银仅0.52美分一两(31.5克),远低于美国的0.64美分每盎司(28.35克)。

  花旗银行(沪市),大可将这批白银运输至美国本土,在扣除运输费、保险费等候,也还有不菲的盈利。

  “好,我让人帮你核算一下.期待我们下次的合作!”

  “当然”

  接下来,麦肯交代属下一番,关于陈光良还贷款一事。

  经过一番核算,陈光良正好需要支付400万两的白银,相当于208万美元,去偿还本金和利息。

  而剩下的400万两白银,自然便是他的利润。

  属于白捡400万两白银,毕竟当初只是抵押四家企业获得的贷款,如今抵押解除,他一分钱都没有掏过。

  这样一来,陈光良手中相当于有900万两白银(其中500万两已经转移至香港金库)、900万大洋的现金流,试问整个华夏,除了银行和官商,也没有谁能拿出那么多现金。

  当然,陈光良也知道,如今他手中那么多现金流,若是被人知道,保不准有人打想法,不是官就是贼。

  好在这些财富,基本属于隐藏财富。

  只是这一次的260万物业交易,被行业人士知晓。

  另外一方面,这些现金流,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购进美国、香港等地方的资产和存款,不会放在手里太久的。

  在乱世,有黄金白银也不一定安全,反而有人窥觊。

  将钱存进美国的银行,再购入美国的一些物业或股票,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至于香港,虽然沦陷了四年,但购入地皮和物业,日本人也搬不走,战后便能拿回来。